<p class="ql-block"> 在母親節這段日子里,各個媒體紛紛傳播、贊頌著母親的偉大,借此時機我也想追憶一下我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生于1918年7月,2003年9月去世。歷盡世紀滄桑,目睹時代變革,她同千萬個中國勞動婦女一樣,勤勞樸實善良堅韌,用她那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個不屈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母親一生生育了十個孩子,成活下來的有我們六個,一個哥哥四個姐姐,我是家里的老幺,生我那年母親已經43歲了,當時大姐、哥哥都已經結婚了。在我記憶里的母親一直是忙忙碌碌,匆匆忙忙的狀態,從家里到田間,從炕頭到鍋頭,全家人的衣食住行,沒有一樣是不經她手的。她勤儉持家,統籌兼顧,砥礪前行,平穩度過一次次國災家難,哺育我們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 其實母親小時候相對于同齡人是比較幸福的。她出生在邢臺縣南高村,她有兄妹六個,三男三女,我不清楚在她幾歲的時候,她父母將她過繼到苗王莊這個遠房親戚家,這家無兒無女,拿我母親當親閨女一樣寶貝著養。</p><p class="ql-block"> 這點單從我母親裹腳這件事上就能說明。母親年幼時跟著姥爺姥姥居住在石家莊,姥爺在一家中醫正骨館打工,當時民國解放運動在大城市興起,男人剪掉辮子,女人放開纏足,石家莊作為一個不大的城市對運動也就是偶遇風聲,學醫的姥爺深知裹足對女孩子的傷害有多大,于是就不建議給我母親纏足,致使后來回到家鄉后被媽媽的嬸子大娘嘲笑,在她奶奶的強力施壓下,象征性地裹了幾天。姥姥除了教媽媽學些女工外,什么都不讓她做,家里的粗活重活都是姥姥自己做,反而是每當姥爺飯前小酌幾杯時都讓媽媽陪著,有一次姥爺想測試一下媽媽的酒量,故意讓媽媽多喝幾杯,看著喝的差不多了,姥爺說:“閨女,去看看你媽把飯做好了沒有?”隨即媽媽就東倒西歪地走向廚房,逗的姥爺姥姥一陣開懷嬉笑。就是這樣媽媽是被她的養父母寵著長大的。 </p><p class="ql-block"> 姥爺打工的那家老板,為人和善,醫術精湛,但他的兒子不務正業,游手好閑,對醫館的事從不上心。姥爺勤奮好學忠厚善良,深得老板賞識。老板看到自己的兒子承業無望,就將他祖傳的一身接骨技術傳教給了我姥爺。</p><p class="ql-block"> 幾年過去,姥爺給他的師父師娘養老送終后,帶著妻女回到家鄉,開辦了自己的正骨診所。據母親講,當時姥爺的醫術精湛,聞名遐邇,而且姥爺自己配制的鎮痛藥相當厲害,只要在患處涂抹,立馬就能消除疼痛。曾經有一名山里的農戶,兩次受傷骨折,都是姥爺救治的,他為了感激姥爺的救命之恩,在姥爺過世后親自為姥爺刻碑立傳。</p><p class="ql-block"> 姥爺不但治病救人,懸壺濟世,而且善念眾生,遇到家境特別困難的病患免費救治的時有發生,盡力為遠道而來的病患提供食宿方便,有的是趕車來的,姥姥不僅為病患家屬服務,還要為牲口提供飼料,為此,在醫館給姥爺打下手的堂舅心生嫌棄,更不愿學習姥爺的正骨技術,可惜了姥爺的一手好手藝后繼無人。媽媽在姥爺的熏陶下只學會了推腰,在我的記憶里,鄉鄰們誰的腰部扭傷疼痛了,都是找媽媽推納。</p><p class="ql-block"> 結婚是每一個女人命運的轉折點。爺爺家跟姥爺家是同村的,相互知根知底,家里開了一間小小的中藥鋪,幾畝薄田勉強度日。父親讀過幾年私塾,聰睿可靠,品行端正,姥爺對其非常滿意。大姐和哥哥的出生更是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姐弟倆經常跑到姥爺家找好吃的打牙祭,姥爺時不時接濟一下母親,生活平平和和還算過得去。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任何一個普通的家庭是經不起折騰的。</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1943年,我的大奶奶(爺爺的嫂子)突然病逝,丟下三個孩子,最大的姑姑十一歲,最小的叔叔一周半,當時哥哥只有兩周歲,爺爺奶奶的身體不太好,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父母身上。為了一家子的生計,白天到地里干農活,晚上給全家縫補衣裳,沒日沒夜的勞作。</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土地貧瘠,生產方式落后,春耕夏播秋收,大多數莊戶人家靠人力,個別少富足點的農戶家里養頭牛,能抵擋好幾個壯勞力。我們家老的老小的小,生活煞是艱難。國家的動蕩和自然災害的加持,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經歷了日本人的燒殺搶掠,蝗蟲的肆虐,旱澇冰霜的天然之災,幾度使這個家庭瀕臨絕境,就這樣父母帶領全家闖過了一關又一關。</p><p class="ql-block"> 幾千年留下來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同樣影響著父母思想,到了上學年齡的叔叔和哥哥都如期漫進了學堂,小姑和大姐被迫輟學,每日起早貪黑的砍草撿柴,為家里日常燒火做飯提供燃料,懂事的東增叔總是主動幫襯著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多年以后,每當大姐看到考學被安排工作的妹妹們,一直為自己的文盲抱憾終身。</p><p class="ql-block"> 俗語說長嫂比母,媽媽用她那無私的愛,善待著爸爸的堂弟堂妹們,她總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吃的最賴,把最好的留給體弱的爺爺奶奶和年幼的孩子。厚德載物,媽媽的榜樣,給這個家庭樹立了一股正氣,媽媽的品行贏得了全家人的愛戴和尊重,姑姑和叔叔都拿這個嫂子當親娘一樣對待,直到成家后也時刻惦念他們的長兄嫂,每年大年初一,他們首先端著剛出鍋的餃子來給兄嫂拜年。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找兄嫂商量。東增叔在邯鄲工作,每次回老家都要給媽媽留些錢財,以盡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國難出良將,家貧出孝子。在這個家長大的姑姑叔叔哥哥姐姐,個個都是德才兼備,頂呱呱的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霍林郭勒市|
曲阜市|
通渭县|
遂川县|
班玛县|
广饶县|
丰都县|
尖扎县|
沙田区|
罗定市|
綦江县|
新龙县|
阳西县|
高平市|
商都县|
华坪县|
奉新县|
红河县|
班玛县|
宜黄县|
崇信县|
宁蒗|
绥滨县|
顺平县|
卫辉市|
麻城市|
合山市|
汉寿县|
驻马店市|
新龙县|
册亨县|
毕节市|
内丘县|
永宁县|
辛集市|
高陵县|
巢湖市|
通榆县|
普兰店市|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