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里有聞名世界的可可西里;這里有穿越時空的唐蕃古道;這里有中國最美的湖泊;這里是三江之水的真正源頭;這里是地球的最后凈土……這就是博大而又豐厚的大美青海。</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位于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我們此次出行到青海,就是要探尋“三江源”之源頭,領略大美青海的無限風光。17日清晨,我們一行5人從西寧下榻的酒店出發,一路向南方向進發。經過7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下午4時左右來到了青海省的瑪多縣。瑪多縣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人類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黃河發源于此,素有“黃河之源”的美譽。以往來到瑪多的自駕者,基本都會去看那塊黃河源頭的“牛頭碑”、鄂陵湖和扎陵湖,不過出于生態保護,這里已經無限期禁止游覽了。我們只好來到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園區,在這里打卡留念并入住縣城。瑪多縣城海拔高度為4200米,這對于我們低海拔地區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由于海拔高行動中必須保持動作緩慢,稍快一點就會感覺胸悶氣短呼吸費力。老公身體反映比較強烈不得不拿出氧氣瓶吸起來,以緩解不適癥狀。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平安地度過了整個夜晚,經受住了高反考驗。在瑪多停留了一晚后,第二天清晨繼續往南行進。沿途美麗的自然風光一直吸引著我的眼球,那藍得醉人的天空,那仿佛伸手就能抓到的白云,那一望無垠的草原與形態各異的山巒,切實<span style="font-size:18px;">讓我</span>感受到了”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由于當地特殊的地理構造,行駛途中我們不得不“享受著”上下顛簸和穿行千山萬壑間帶來的高原反應,還要時不時的提防著突然出現的牦牛群攔路“截道”現象。翻過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口后,我們順利到達了到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玉樹。玉樹市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玉樹藏族自治州最東部,面積1.57萬平方千米。境內平均海拔4493.4米,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城市。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在結古鎮通天河畔落成揭碑,標志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在這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園區內,在江澤民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八個大字的石碑前,在美如仙境的垂云通天河畔我們拍照留念后來到了玉樹市區。2010年4月14日7點49分,玉樹市發生了7.1級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樹市區附近。此次地震造成80%的房屋倒塌,2698人遇難損失慘重。如今十四年過去了,玉樹人民已經從廢墟中重新站了起來。走在這充滿活力的街道上,你會感收得到這個曾經因地震而涅槃重生的城市,如今不斷用社會經濟環境的徹底改觀、新家園的生機盎然來詮釋著什么是“安居與樂業”。19日清晨,我們來到了坐落在結古鎮山頂上的結古寺。站在這里玉樹市區的整個風貌以及美麗風景盡收眼底:藍天白云下的小城一片生機盎然,奔流不息的巴塘河穿城而過,如同潔白的哈達一樣迎接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地震時留下的種種創傷已毫無蹤跡,新的建筑拔地而起。這個曾經因地震而華麗轉身的城市,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野,走向更大的舞臺……</p><p class="ql-block"> 行駛在三江源,我每一天都被高原純凈美麗的風光所震撼。花開花落秋景如畫,抬頭有藍天青山交相輝映,低頭有綠水青草相映成趣。這就是如今的玉樹,如同一顆明珠,屹立在青藏高原的東方,這就是大美青海,為大自然的神奇和壯美增添了無數光彩。</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待續)</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途中經常遇到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瑪多縣城</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垂云通天河</p> <p class="ql-block">玉樹風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静海县|
华阴市|
申扎县|
天柱县|
通州市|
镇远县|
灵台县|
肥东县|
左权县|
封丘县|
黄大仙区|
婺源县|
凤翔县|
石泉县|
忻城县|
扎囊县|
敖汉旗|
赣榆县|
图们市|
什邡市|
宜兰县|
新乐市|
两当县|
城步|
图们市|
丰台区|
东宁县|
全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响水县|
吴江市|
都兰县|
类乌齐县|
宣恩县|
惠州市|
宁远县|
新邵县|
郎溪县|
肇源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