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英文:Nanputuo Temple),福建廈門的唐代佛寺,位于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南普陀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寺院,同時也是廈門八大風景區(qū)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期,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僧覺光重建,改名為普照寺(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靖海候施瑯收復臺灣后捐資重修寺院,更名為南普陀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喜參和尚由鴻山寺移錫住持南普陀寺,募資新修殿宇堂舍。民國初年,南普陀寺建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guī)模的名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會泉和尚創(chuàng)辦佛教養(yǎng)正院。1962年進行大翻修,大悲殿主體由木質結構改成鋼筋水泥。1982年,妙湛和尚主持翻修擴建寺宇,復辦閩南佛學院。</p><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1270平方米。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主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樂途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中軸主殿兩側鐘鼓樓、廡廊回護,形成一個整體,此外,東序樓堂建筑主要包括客堂、庫房、五觀堂(齋堂)等,西序樓堂建筑主要有方丈樓、侍者寮[liáo]、西堂、閩南佛學院建筑群等。另外,南普陀寺還有珍貴的文物資料,比如藏經(jīng)閣有古經(jīng)集藏、古代諸佛菩薩造像、歷史名家書畫等歷史文物。南普陀寺現(xiàn)任住持為則悟大和尚。</p><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在“文革”時期遭到一定的損害,1979年重新開放,逐漸建設成以寺廟為主體的旅游服務單位。廈門南普陀寺天王殿及大雄寶殿分別于2005年、2007年開始進行大修。南普陀寺于2011年3月22日正式取消門票機制。此外,針對佛教節(jié)日、節(jié)假日游客香客高峰期,南普陀寺還實施限制人流量等措施。</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期,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宋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僧覺光重建,改名為普照寺(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靖海侯施瑯收復臺灣后駐鎮(zhèn)廈門,捐資重修寺院,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并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更名為南普陀寺。</p><p class="ql-block"> 關于南普陀寺的名稱由來,在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一是重建后的寺廟內(nèi)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又位于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另外一種說法是根據(jù)《華嚴經(jīng)》里面的記載:“于此南方有山,名普陀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所以命名“南普陀”,慧日和尚是南普陀寺的開山祖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武汉市|
阿拉善右旗|
屯留县|
万荣县|
民丰县|
莱西市|
云霄县|
嵩明县|
屏南县|
周至县|
多伦县|
孟津县|
巧家县|
霸州市|
寻乌县|
赤水市|
肃北|
普陀区|
汉川市|
梁河县|
隆回县|
开远市|
晋中市|
无锡市|
威远县|
汉源县|
内江市|
鄢陵县|
怀集县|
古蔺县|
叙永县|
永泰县|
合肥市|
永康市|
阿瓦提县|
外汇|
大兴区|
乐都县|
万山特区|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