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年杜甫登泰山,感嘆“造化鐘神秀”。其實,造化之所鐘,在中華大地上,又何止泰山?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千百根石峰石柱雄奇兀立,如神兵列陣玉女拜會,千姿百態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高處縱目遠眺,可見滿山蔥綠的磅礴之勢,</span>在鋪青疊翠的群山峻嶺中,布滿了松樹、杉樹、樟樹、柏樹、槐樹、核桃樹等諸多樹種。它們依山形、據地勢,俯仰橫斜,姿態萬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澗底翹首仰望,則可見枝柯斜出絕頂、探身半空撫云弄霧,樹株之嬌小者扎根于危崖峭壁婀娜多姿,如綠衣少女舞翩躚;樹株之茁壯者挺拔于山巔蒼郁遒勁,似皓首老翁醉意綿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家界,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屬武陵山區腹地,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居住地,主要生活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氏族群落。歷史上叫“大庸國”歷時900多年,明朝時設立大庸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撤大庸縣為大庸市。而張家界只是大庸市的一塊張氏領地。因偏居一隅難為外界所知。幸逢盛世旅游成為國人小康之后,追求精神享受的首選,加之媒體盛贊而名聞遐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4年大庸更名為張家界,演出了一幕“小蛇吞大象”的活報劇。從而后逐漸火爆的旅游熱來看,張家界的改名,確是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之一,不像某些地方,改名改出了尷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說張家界有今天,應該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畫家吳冠中先生。1979年秋,吳先生應湖南省政府邀請,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擬布置的湘繡作品《韶山》先期創作一幅彩色畫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務完成后,他拒絕了上級給他的豐厚報酬,只求去三湘大地走一走。臨行前友人告訴他,湘西有一片秘境,風景奇絕,值得一游。于是,他在友人的陪同下,吳先生走進了張家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峰巒疊翠怪石嶙峋,峽谷深幽飛瀑流霞……一片奇異的山水美景,儼然一顆璀璨的明珠,遺落在荒郊野外,讓見多識廣的吳先生驚訝不已,回京立馬寫下《養在深閨人未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題取自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吳先生把張家界比作楊貴妃形象貼切。從此張家界宛若仙女下凡,款款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天下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作為核心景區,張家界地域遼遠,景點眾多。根據景點各自的特點,分為四大板塊,五個入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是吳冠中讓張家界被世人所知的第一人一點不過。公園的中心廣場矗立著一座吳冠中先生雕像,這是當地人民為感謝吳先生的發現之功,特別設立的永久紀念,感恩之心蒼天可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過南大門,一條瀝青路緩坡而上。道路的右邊溪流潺湲,左邊崖畔豎立著一長排麻石碑刻,分別鐫刻著華國鋒、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名人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旅游勝地,贏得了諸多領導人等的題贈,這在中國的各個旅游區,應該是獨一無二的人文勝景。從廣義的角度理解,這一現象,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給予貧困地區的關懷和重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說朱總理并沒有特意為張家界題詞,那為何又被刻在了黃石寨景區的石碑上?原來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朱總理參加2001年清華大學校慶和畢業50周年聚會題寫的一首詩中摘錄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總理詩作《重訪湘西有感》如下: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地依稀別有天。吉首學中多俊彥,張家界頂有神仙。熙熙新市人興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湯湯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家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背景使得游客置身于如詩如畫世界中,感受到如同神仙般的心曠神怡。這種體驗使得<b>張家界頂有神仙</b>不僅僅是一個題詞,更成為了情感的寄托和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邊走邊仔細端詳著題字的石碑,傾聽著呼啦啦的松濤,仰望著這清涼的云霧,觀賞著這雄奇的山峰……思緒不知不覺來到2003年,那時的張家界還沒有麻刻石碑和吳老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道是,亂世逃難,盛世旅游。游者,必備健碩的體格、堅韌毅力和雄強膽魄。行程之中,既收獲愉悅,又能接受挑戰,堪稱完美。偉人有詩云: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可謂是:江山留勝跡,無處不風景。大自然無窮的魔力,賜予張家界美輪美奐的絕世風光,讓每一位遠方來客,領略那不著雕飾的生態美、飽經風霜的滄桑美、悠遠厚重的文化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唯美中沉醉,在這回味中念想……有君贊曰,張家界之美,集黃山之雄、華山之險、蘇杭之美、桂林之秀、峨眉之幽;可謂是抬頭見風景,低頭是文化;閱盡張家界,從此不思游。</p> <p class="ql-block">2024.05.16 攝于湖南 張家界景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浙江省|
汝阳县|
荔浦县|
台湾省|
和平区|
石景山区|
眉山市|
察隅县|
阿鲁科尔沁旗|
房山区|
鄄城县|
白城市|
大英县|
义乌市|
东乡县|
聂拉木县|
黄山市|
股票|
荆州市|
扶沟县|
深水埗区|
达孜县|
龙泉市|
凤冈县|
五河县|
思南县|
宕昌县|
丰都县|
肇源县|
白朗县|
资中县|
邢台县|
无棣县|
华亭县|
横山县|
汤阴县|
甘洛县|
德令哈市|
会昌县|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