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烈焰騰空起,紅光映塔身。</p><p class="ql-block">夜深人漸靜,月色照凡塵。</p> <p class="ql-block"> 每逢中秋夜,興國不少地方(主要以縣城及周邊為主)有“燒塔”的民俗活動。塔由數千塊磚按“品”字型壘起來,高近十米,中間是空的,里面塞滿了柴火。當淋滿著柴油的塔心燃燒起來,會把夜空連同壘起來的磚頭一起燒的通亮!</p><p class="ql-block"> 中秋夜“燒塔”(也稱“燒瓦窯”)是興國相傳很久(但不僅僅在興國,廣東廣西及江西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一項習俗。從前多用碎瓦片砌成,也不會壘得太高。大的瓦窯用磚塊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瓦窯的下方要留一個窯門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來,一些地方砌的瓦窯,則全部用磚條砌成,瓦窯的高也超出了3米。</p><p class="ql-block"> 砌瓦窯和燒瓦窯,主要是男人和小孩的事,女人一般是不會參加的。燒瓦窯一般都在中秋節的晚上,燃料有柴、竹、稻草、谷殼等;當瓦窯燃燒到火旺時,便可潑入松香粉、煤油等引焰助威。</p><p class="ql-block"> 中秋前幾天,青少年們就忙碌起來,四處撿拾殘破瓦片,積聚枯樹枝、廢木片木塊,于中秋下午就開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據積聚瓦片的多寡及參與者的年齡層次而定,10歲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兩三尺高。青年砌的規模較大,因為他們年齡大些,會從四方八面搬來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瓦塔累砌也有講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鋪上紅磚條或灰磚塊,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構建。為了使塔身通風透氣和造型美觀,大的瓦塔常是兩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目對的兩個門,一個用于投放燃料,另一個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曠埕與廣場,在同一場地中,有時砌上幾個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開始燃燒起來,至燃燒猛烈時,瓦片被燒得通紅透亮,塔口的火焰直沖云天,就在這個時候,由專人用鐵鍬往里面撒木屎或潑煤油,使火焰更大,騰起更旺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傳說燒瓦窯始于元朝末年,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于是相約中秋夜燃煙堆作為起義信號,此后,中秋節燒瓦窯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燒塔”民俗曾經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地廣泛流傳,但近年來卻慢慢變少了,大有失傳之趨勢。</p><p class="ql-block"> 這是中秋節舊俗,但當看到這么人圍在一起,你說湊熱鬧也好,粘一份火旺的寓意也罷,只要有人響場,哪怕是快失傳了,它也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不是嗎?</p> <p class="ql-block"> 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獲的喜悅,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一一這些都是客套話,我更希望的是,所有人都能借助這沖天的火苗自由自在的活著,壓抑不是辦法,疏導才能讓人們心境更平和,生活更順暢吧!</p> <p class="ql-block"> 在這中秋之夜,祈禱所有人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就好,至于其它,放進“紅塔”里燒掉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云安县|
会泽县|
双城市|
营山县|
游戏|
华安县|
泰安市|
郸城县|
昆明市|
麟游县|
贵溪市|
牡丹江市|
铜山县|
瑞安市|
甘孜|
马边|
丘北县|
利川市|
安福县|
拜泉县|
富裕县|
商洛市|
旬邑县|
乐陵市|
偏关县|
隆子县|
鹤壁市|
辽中县|
曲水县|
金华市|
望谟县|
长乐市|
和硕县|
开远市|
抚顺市|
广安市|
辽阳市|
云南省|
宿松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