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北邯鄲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其中響堂山石窟群就是一處不可錯過的尋古探幽勝地。</p><p class="ql-block">響堂山石窟群,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分南北兩處,相距15公里。石窟營鑿在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鼓山最優(yōu)質(zhì)的石巖中,人們在山洞談笑、拂袖、走動都能發(fā)出鏗鏘的回聲,故名響堂山石窟。最初開鑿于北齊時代,隨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現(xiàn)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響堂山石窟規(guī)模、名氣上雖不及云岡、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石窟,但其在藝術(shù)與文化上的獨特性和原創(chuàng)性是諸多大石窟無法比擬也無法取代的,在中國石窟藝術(shù)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研究中國佛教、建筑、雕刻、繪畫及書法的重要寶庫之一。196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進北響堂石窟的大門,是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山前廣場,視野非常開闊。</p> <p class="ql-block">常樂寺,是響堂山石窟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響堂山石窟下方,始建于北齊,在唐代為北方三大寺院之一,素有“河朔第一古剎”之稱。可惜建國前被燒毀,現(xiàn)遺址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均已毀,僅剩基址,目前正在進行保護修繕工作。我們?nèi)r大門緊閉,期待文物資源,重?zé)ü獠省?lt;/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下載一張正在施工的常樂寺遺址照片</p> <p class="ql-block">常樂寺外僅存一座較為完整的常樂寺塔,始建于隋代,現(xiàn)存為宋代八角九層閣樓式磚塔,塔高約30米,第八九層塔檐已經(jīng)損毀,是常樂寺最高的建筑,也是北響堂石窟景區(qū)的地標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響堂石窟建造在鼓山西麓半山腰的石壁上,現(xiàn)存9座石窟和725尊大小佛像,其中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有三窟:大佛洞、釋迦洞、刻經(jīng)洞,石窟雕刻精美,氣勢宏大,充分顯示了皇家開窟造像的非凡氣度,是北朝晚期中國石窟造像藝術(shù)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也稱北洞,是規(guī)模最大,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正面龕內(nèi)一佛兩菩薩,正尊坐佛造型高大,神態(tài)莊重,面帶微笑。佛背光浮雕塑,精美華麗,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釋迦洞,又稱中洞,龕內(nèi)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窟門雕刻變體龍紋、纏枝紋、火焰紋等裝飾紋樣,色彩鮮艷,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刻經(jīng)洞,又名南洞。龕內(nèi)雕一佛二弟子四脅侍七尊像。前壁甬門左右側(cè)刻《無量義經(jīng)偈》,窟外有《唐邕寫經(jīng)碑》一通。是研究北朝刻經(jīng)的重要資料。</p> 關(guān)羽洞 <p class="ql-block">響堂山石窟的造像佛頭很多被人為破壞,流失海外。看著這些雕刻精美,色彩艷麗,又殘缺不全的雕塑,深感遺憾和惋惜。</p> 已經(jīng)空空如也的小窟。 夜幕降臨,站在鼓山看日落,別有一番景致。 <p class="ql-block">北響堂石窟開啟夜游模式。一夕燈火點亮,石窟內(nèi)燈火通明,帶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但不知燈光對石窟文物保護有沒有影響。要知道在云岡石窟內(nèi)是禁止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北響堂石窟景區(qū)的數(shù)字展示中心,利用數(shù)字技術(shù)進行石窟文物的保護和復(fù)原工作,給人一次全新的體驗,感受科技的魅力,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對流失海外的文物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和整理,并進行虛擬復(fù)原和數(shù)字化展示;對百余年前流失海外的造像和造像殘件,通過3D打印技術(shù)1:1復(fù)原“回家了”,令人感慨萬分。</p> <p class="ql-block">告別北響堂山,夜幕下,景區(qū)內(nèi)千年古塔和遠處半山腰的石窟,在燈光的照耀下,依然閃爍。</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參觀南響堂石窟。據(jù)“滏山石窟之碑”記載,北齊天統(tǒng)元年(565年)僧人慧義開山建寺,后由北齊大丞相高阿那肱出資營造石窟。南響堂石窟由石窟、靠山樓、殿宇和古塔組成。</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大門,就是南響堂藝術(shù)館。正在舉辦“北朝石刻藝術(shù)拓本展”、“中國瓦當漢磚印陶極其拓本專題展”,讓觀眾在欣賞這些珍貴精美的歷史文物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山前建有南響堂寺。寺內(nèi)有天王殿、羅漢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p> 寺院東南角有鐘樓一座,“響堂晚鐘”原是古磁州八景之一。 <p class="ql-block">南響堂寺塔,位于南響堂寺西面,是一座七級八角樓閣式磚塔。始建于隋代,后經(jīng)歷代維修和重修,部分塔頂已非原物。</p> <p class="ql-block">南響堂石窟群坐落在響堂山寺的東側(cè),分上下兩層,共七個洞窟,一層兩個洞窟:華嚴洞、般若洞;二層五個洞窟,分別為空洞、阿彌陀洞、釋迦洞、力士洞、千佛洞,其中華嚴洞規(guī)模最大,千佛洞最精美。</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第七窟),南響堂的精華,雖佛像頭大部分已無存,但佛像、菩薩整體雕塑都比較完好。也是南響堂石窟中唯一一座前廊和后室均保存相對完整的佛殿窟。</p> <p class="ql-block">廊壁上的金剛力士雕塑,雖形象威猛,極具氣勢,但搭配上飛舞的飄帶,又顯得飄逸傳神。</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驚嘆的是,窟頂?shù)纳徎ㄔ寰猩徎ǜ〉瘢闹芤陨徎▽氈闉橹行模瑑蓛上鄬ΓP旋飛舞八身伎樂飛天,個個體態(tài)輕盈,線條流暢,姿態(tài)迷人。整體雕刻細膩,色彩艷麗,形態(tài)栩栩如生,被譽為國寶級的藝術(shù)珍品。</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洞壁廣造佛像,有大小造像1028尊,所以得名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響堂石窟是歷史和藝術(shù)的見證者,盡管石窟在歷史上遭受過沉重打擊,多次被人為破壞和掠奪,不少精品文物流失海外,但殘存的雕塑和壁畫仍然向世人展示著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藝和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盐城市|
绥阳县|
随州市|
吉安县|
重庆市|
南乐县|
高安市|
怀集县|
会理县|
南皮县|
巧家县|
凤翔县|
丹凤县|
永顺县|
太原市|
汶川县|
定结县|
大悟县|
巴东县|
博罗县|
集贤县|
朝阳县|
海门市|
瓦房店市|
泾川县|
梧州市|
溧水县|
建平县|
封开县|
巴马|
黄梅县|
碌曲县|
名山县|
台湾省|
洪江市|
高淳县|
临桂县|
苏尼特左旗|
隆回县|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