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敬,由上古時期秋夕祭月演化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處所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傳播至今,經久不息。</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來源于上古時期,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風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括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懷念家鄉,懷念親人之情,祈盼豐產、幸福,成為豐碩多彩、彌足名貴的文化遺產。</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度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b></p> <p class="ql-block"><b>【起源歷史】</b></p><p class="ql-block"><b> 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祭月節,據《周禮》記載,每年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重要節日,又稱“仲秋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向月神祈福,并進行祭祀儀式。古時候,人們相信月亮象征著團圓和幸福,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會欣賞皎潔的明月并祈禱自己的家人平安團圓。</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的傳說也非常多,最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的傳說。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源于漢代的《后漢書》,講述了一個美麗的仙女名叫嫦娥,她愛上了一個凡間的青年后成了眷屬。但她因誤食靈藥被迫升上天宮月宮,與丈夫分別。為了追念丈夫,她在月宮中度過孤獨的日子,并且嫦娥還變成了一只玉兔,陪伴月宮里的蟾蜍。</b></p><p class="ql-block"><b> 另一個傳說“吳剛伐桂”則講述了吳剛因為追求仙人之道,而被罰到月宮去砍桂樹,并在月夜下重逢從世界上離去的妻子。中秋節也因此成為了親情和愛情的象征,人們在這一天更加珍惜與親人相聚的時光。</b></p><p class="ql-block"><b> 總的來說,中秋節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b></p> <p class="ql-block"><b>【傳統習俗】</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傳統習俗豐富多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b></p><p class="ql-block"><b>1、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是最為廣泛的習俗之一。月餅有多種口味和餡料,如蓮蓉、豆沙、五仁等,不同地區和民族還有不同口味的月餅。</b></p><p class="ql-block"><b>2、賞月:中秋節賞月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習俗。人們會在這天晚上親友相聚,欣賞皎潔的明月,感受團圓之美。</b></p><p class="ql-block"><b>3、賞花燈:中秋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賞花燈。人們會制作或購買各種花燈來裝飾自己的家園,還會組織花燈游行和比賽等活動。</b></p><p class="ql-block"><b>4、端茶:中秋節還有一項被稱為“端午”的活動,這一天女性會端著茶,向男性敬茶,表達對男性的敬重和感謝。</b></p><p class="ql-block"><b>5、千里寄相思:中秋節還有一項浪漫的習俗,就是千里寄相思,情侶們會互贈禮物,如月餅、花燈、玫瑰等,表達對對方的思念和祝福。</b></p><p class="ql-block"><b> 總之,中秋節傳統習俗豐富多彩,代表了中國文化中團圓、感恩、祈福等美好的價值觀念。這些習俗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內涵,成為人們在這個節日里歡聚一堂、慶祝團圓的重要方式。</b></p> <p class="ql-block"><b>【慶祝方式】</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以下是中秋節慶祝方式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b>1、賞月:中秋節的主題之一就是賞月,人們通常會在晚上觀賞圓月,賞月時還可以品嘗月餅、猜燈謎、唱歌等。</b></p><p class="ql-block"><b>2、吃月餅:中秋節最經典的食品當屬月餅,人們通常會用月餅招待親友、送禮或自己品嘗。</b></p><p class="ql-block"><b>3、會友團圓:中秋節也是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人們會回到故鄉和家人歡度團聚時光。</b></p><p class="ql-block"><b>4、點燈籠:點亮燈籠是中秋節傳統的慶祝方式之一,人們會在家門口或院子里掛上各種形狀、顏色和大小的燈籠,增添節日氣氛。</b></p><p class="ql-block"><b>5、賞花燈:在南方地區,賞花燈也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人們會在公園、廣場等地方賞花燈、游玩、購物等。</b></p><p class="ql-block"><b> 以上是中秋節慶祝方式的部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傳統習俗和現代慶祝方式,每個地區、家庭也有其獨特的中秋節慶祝方式。</b></p> <p class="ql-block"><b>【民族特色】</b></p><p class="ql-block"><b>蒙古族</b></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p><p class="ql-block"><b>藏族</b></p><p class="ql-block">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p><p class="ql-block"><b>廣西侗族</b></p><p class="ql-block">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p><p class="ql-block"><b>云南德昂族</b></p><p class="ql-block">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p><p class="ql-block"><b>云南彝族</b></p><p class="ql-block"> 云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p><p class="ql-block"><b>仡佬族</b></p><p class="ql-block">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p><p class="ql-block"><b>朝鮮族</b></p><p class="ql-block">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p><p class="ql-block"><b>廣西西部壯族</b></p><p class="ql-block">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征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p><p class="ql-block"><b>黎族</b></p><p class="ql-block">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p> <p class="ql-block"><b>【文化內涵】</b></p><p class="ql-block"><b>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以下是中秋節文化內涵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b>1、祭月:中秋節是崇拜月亮的節日之一,古人在這一天會祭拜月亮,表示對月神的崇敬和感恩。</b></p><p class="ql-block"><b>2、家庭團聚:中秋節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很多人會返鄉與親人相聚,共享團圓的歡樂。</b></p><p class="ql-block"><b>3、詩詞歌賦:中秋節是文化節日,歷代文人墨客都會為此題詩作賦。著名的《長恨歌》、《水調歌頭》、《靜夜思》等名篇也與中秋有關。</b></p><p class="ql-block"><b>4、賞月:中秋節是觀賞月亮的佳節,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在這一天賞月,月亮也成為了中秋節的代表性符號之一。</b></p><p class="ql-block"><b>5、傳統食品: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其形狀如月亮,寓意著團圓。此外,還有柚子、蓮蓉糕等節日特色美食。</b></p><p class="ql-block"><b>6、習俗傳承:中秋節傳統習俗紛繁復雜,如賞月、吃月餅、猜燈謎、打龍舟等,這些習俗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民間文化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b> 以上是中秋節的文化內涵部分,中秋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文化載體,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影響著億萬中國人的心靈。</b></p> <p class="ql-block"><b>【民間傳說】</b></p><p class="ql-block"><b>神話故事</b></p><p class="ql-block"><b>嫦娥奔月</b></p><p class="ql-block"><b>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b></p><p class="ql-block"><b>吳剛伐桂</b></p><p class="ql-block"><b>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b></p><p class="ql-block"><b>玉兔搗藥</b></p><p class="ql-block"><b>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于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么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b></p><p class="ql-block"><b>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b></p><p class="ql-block"><b>民間野史</b></p><p class="ql-block"><b>唐王游月</b></p><p class="ql-block"><b>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b></p> <p class="ql-block">聲明:圖片來自緣石,文字介紹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巴林左旗|
佛冈县|
江川县|
松阳县|
噶尔县|
潞城市|
广德县|
尖扎县|
香格里拉县|
易门县|
察雅县|
马边|
叶城县|
闵行区|
上饶县|
和平县|
北海市|
澄城县|
湾仔区|
台南市|
新营市|
富顺县|
大埔县|
松滋市|
上高县|
灯塔市|
新绛县|
门源|
刚察县|
贞丰县|
巴东县|
莲花县|
方山县|
墨玉县|
襄樊市|
吴桥县|
蓝田县|
文登市|
和顺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