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還有半天游程,上午來到了五年前我曾經拜訪過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位于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余首。五代前蜀宰相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是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圣地。 杜甫草堂占地面積近300畝,仍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 走進南門即為“情系草堂陳列室”,其采用現代的陳列手段和鮮明而形象的陳列語言,展示了杜甫詩歌的輝煌成就,體現了杜甫思想的深遠影響。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寶殿,因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的《大雅堂記》而名,門上匾額“大雅堂”是集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字而成。堂內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 詩史堂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體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生活畫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杜甫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得名。 大廳的正中陳列著一尊由中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以寫實手法刻畫的杜甫塑像。 “工部祠”因杜甫曾作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工郎,故稱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臺石階,花窗格門。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遺存最早的石刻像。清代將黃庭堅、陸游配祀于杜甫像兩側,故又稱三賢堂。 1997年依據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 五、六間草屋分別為客廳、書房、臥室、廚房等。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由果親王允禮書于雍正十二年。 2001年發掘出的“唐代遺址陳列館”位于草堂北面。是在草堂內發掘出的唐代生活遺址和唐代文物,它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爭,增加了杜甫草堂的歷史厚重感。 該碑出土時反扣于遺址三號井上,是本遺址出土文物中唯一一件有文字記載的文物,記載的內容與杜甫詩文的敘述十分吻合。 出土的瓷拍鼓、筆洗和陶珠。 “花徑”紅墻夾道、修竹掩映,是連接杜甫草堂紀念建筑群與原草堂寺的一條小徑,花徑盡頭是“草堂影壁”。 位于“花徑”中部的“浣花祠”又名冀國夫人祠,為一廳兩廂獨院。正廳塑冀國夫人和兩仕女像。據傳杜甫離成都后,四川節度使冀國公崔寧將杜甫舊居的一部分辟為別墅讓其小妾冀國夫人(又稱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國夫人舍宅為寺。冀國夫人死后,寺中立專祠并繪像紀念她。祠幾經變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建造成如今所見的浣花祠。 “梅園”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數十畝,原是一處私家花園。園內草木茂盛、飛瀑小溪,令人陶醉。 臨池而構的“水榭”景色宜人。 返滬的航班在天府機場起飛,相距市區約有50公里。午后驅車來到這一于2021年通航的成都第二機場。 該機場擁有兩座航站樓(面積達72萬平方米)、三條跑道、近三百個登機口,其規模在全國屈指可數。 各項設施堪稱先進、時尚,航班準時起飛,還提早十多分鐘抵達虹橋,為我們的成都之行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千載于今享譽隆,非由政績或軍功。<br> 山河破碎歌詩里,黎庶憂危涕淚中。<br> 一角荒畦培藥圃,數間茅屋嘆秋風。<br> 草堂邀得騷人伴,座有涪翁與放翁。<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杜工部草堂》吳丈蜀·當代</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历史|
崇明县|
阜康市|
泰来县|
新宾|
罗田县|
玉田县|
盐亭县|
白城市|
汝阳县|
大渡口区|
同德县|
阳泉市|
克什克腾旗|
调兵山市|
沂水县|
虞城县|
珠海市|
南岸区|
四川省|
布尔津县|
奎屯市|
乡城县|
嘉定区|
通榆县|
西吉县|
大荔县|
阿克苏市|
台南市|
江达县|
呼图壁县|
连州市|
长垣县|
七台河市|
阳高县|
紫阳县|
万载县|
邢台县|
定结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