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東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千米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千米,清東陵陵區在清代占地約2500平方千米,今管理占地面積為80平方千米(一說為78平方千米,其中前圈陵寢區面積約48平方千米,建筑面積7102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備、布局最規整、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清東陵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陵區南北長125千米、寬20千米。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了大小15座陵園(5座帝陵、4座后陵、5座妃園寢、1座公主園寢)。清東陵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p> <p class="ql-block">清東陵的整個陵區以昌瑞山為界,分為前圈和后龍兩部分。前圈陵寢依山而筑,面積約48平方千米,建筑面積71020平方米。清東陵的諸陵寢除孝莊太后的昭西陵外,均以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順治帝的清孝陵為中心。清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達昌瑞山主峰的中軸線上,其余皇帝陵寢則以清孝陵為中軸線按照“居中為尊”“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傳統觀念依山勢在孝陵的兩側的昌瑞山南麓呈扇形東西排列開來,輩份低的陵寢距主陵孝陵較遠。具體帝陵布局為:孝陵之左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為文宗咸豐皇帝的定陵,形成兒孫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現了長者為尊的倫理觀念。同時各陵按規制營建了一系列建筑,總體布局為"前朝后寢"。同一朝代的皇后陵和妃園寢均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邊,表明了它們之間的主從、隸屬關系。皇后陵的神道都與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與陵區中心軸線上的孝陵主神道相接,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枝狀系。</p> <p class="ql-block">大紅門:不僅是孝陵的門戶,也是整個清東陵的總門戶,建筑形式為單檐廡殿頂。清朝統治時期,在大紅門兩側還環繞近40華里寬厚高大的風水墻,把整個陵區圈占起來。不過現在僅存半華里。</p> <p class="ql-block">孝陵石牌坊:為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筑而成。夾桿石的頂部圓雕麒麟、獅子,看面分別浮雕云龍、草龍、雙獅戲球等圖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畫。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飛、瓦垅、吻獸、云墩、雀替均為石料雕制。經過兩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無損。</p> <p class="ql-block">大碑樓:也稱作神功圣德碑樓,是記錄皇帝生平功績的主要建筑。碑樓重檐歇山頂,亭外廣場四角各豎玲瓏剔透華表一根。碑亭內的龍趺上豎碑一統,用滿、漢兩種文字記錄順治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孝陵石像生:共18對,其中文臣3對、武將3對、站臥馬各1對、站坐麒麟各1對、站臥象各1對、站臥駱駝各1對、站坐鋑猊各1對、站坐獅子各1對。另有望柱1對。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塊石料雕成并對稱地排列在神道兩側,南北長800多米。</p> <p class="ql-block">龍鳳門:是孝陵神道上門式建筑之一,為六柱三門四壁三樓頂形式,周身用黃綠琉璃構件嵌面,壁心畫面是龍、花、鳥等圖案。</p> <p class="ql-block">七孔拱形橋:在石橋中是等級最高的一種。七孔拱橋在清東陵只孝陵有一座。橋長110米,兩側安設石欄板126塊,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大竹县|
永兴县|
阳山县|
横峰县|
吉木乃县|
荔波县|
武定县|
九龙城区|
南宫市|
阿拉善右旗|
托克逊县|
肃宁县|
柏乡县|
中卫市|
平乡县|
玉田县|
泊头市|
大荔县|
永仁县|
吉首市|
唐河县|
西平县|
新蔡县|
虹口区|
阿尔山市|
兴安县|
辉县市|
沂源县|
莒南县|
永春县|
闸北区|
康马县|
徐闻县|
南通市|
鹿泉市|
米脂县|
南郑县|
平潭县|
广平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