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了寶雞才知道,這里不僅是中國青銅器之鄉,還是“油潑辣子火鍋”的發源地。辣子充斥著當地人的一日三餐,在外地人的美食體驗中更是不可或缺,只要你不絕食,辣子無處不在,“辣子”和“碳水”,在陜西每個城市都是不同形式的演繹和升華。</p> <p class="ql-block">從三原縣咣咣跑過來,不巧又是飯點兒,打卡令氏家外家。</p> <p class="ql-block">令氏在寶雞有好幾個店,周禮店、周秦店、火炬路店、高鐵站店等等…看這大大小小的牌子,那真是名聲在外呀!</p> <p class="ql-block">令氏的推薦菜,小份,排骨特別爛,臊子味兒很濃。</p> <p class="ql-block">一口香分“岐山”和“扶風”兩種風格,扶風的不辣,酸味突出。</p> <p class="ql-block">聽著像河南的豆沫,比豆沫爽滑。</p> <p class="ql-block">辣子盒是出了寶雞就吃不到的,必須點。</p> <p class="ql-block">里面是土豆泥和辣子的混合物,就是辣的不過癮。</p> <p class="ql-block">紅豆做的甜品,低糖的,我很喜歡吃。。</p> <p class="ql-block">又糯又脆,美味加倍。</p> <p class="ql-block">兩個人一共消費132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遛食兒,打卡中國青銅器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場館的設計很棒——高臺門闕,青銅厚土。</p> <p class="ql-block">找張網圖來說明白:“高臺”是說中國宮殿自古建在高高的臺基上。“門闕”盛行于秦漢時期,表示建筑物的威儀。“青銅”是指中間那個石鼓+青銅器的結合體,寶雞的兩大名片都考慮到了,鼓身遍布紋飾,鼓面是一面銅鏡。“厚土”是主場館四周的附屬建筑,外觀全部用的土黃色,代表厚重的黃土地,整個場館是青銅器破土而出、以史為鏡的意思,和遠處的石鼓閣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四件復制品,出土自寶雞的國之重器,從左至右:散氏盤、毛公鼎(均在臺北故宮)、虢季子白盤、大盂鼎(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提梁斷了</p> <p class="ql-block">戶方彝 商末周初</p> <p class="ql-block">裝酒的祭器,這也太好看了,有點像房子:上面有煙囪,下面有門,還有排水的獸頭。</p> <p class="ql-block">戶卣甲 戶卣乙(商末周初)戶是人名,卣是盛酒器,一大一小。</p> <p class="ql-block">楊家村窖藏:27件青銅器出土的時候大鼎套著小鼎,中間被土填滿,保存非常完好,件件帶銘文,加起來4000個字,一個叫“逨”的官員家族史,堪稱一部西周史書。五位村民先后受到國家文化部、文物局和陜西省委領導的接見,文物部門也對他們進行了重獎。</p> <p class="ql-block">天盂 西周晚期(楊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逨盤(楊家村窖藏),中國銘文最多的青銅盤,被稱為青銅史詩,鎮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逨盉(水器,楊家村窖藏),盉身是龍紋,盉鏈是虎,盉蓋是鳳,寓意相當好,所以我還買了兩個文創的冰箱貼。</p> <p class="ql-block">四十三年逨鼎 (楊家村窖藏)</p><p class="ql-block">這兩個鼎是中國有銘文詳細記載、有確切鑄鼎時間年代最早的。</p> <p class="ql-block">兩條龍共用一個頭,楊家村窖藏件件是國寶級。</p> <p class="ql-block">除了楊家村窖藏,1976年扶風縣莊白窖藏也是博物館的重頭戲,窖藏內共出土青銅器103件,有銘文的74件,其中的“墻盤”成了鎮館明星。</p> <p class="ql-block">這不是復制品,只是保存太好了,光澤如新。</p> <p class="ql-block">1976年莊白窖藏 ( 墻爵 蕉葉形觶 夔紋斗)</p> <p class="ql-block">蕉葉形觶(zhi第四聲)盛酒器,也是莊白一號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何尊,國寶級文物,這個最能代表中國的青銅器,給它單獨建了展廳,擺于中央,四周墻上全是科普。</p> <p class="ql-block">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身,造型渾厚,工藝精美。</p> <p class="ql-block">“宅茲中國”的中國一詞,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文字記載。</p> <p class="ql-block">?(hu) 簋</p><p class="ql-block">這是周厲王的神器,上面像石鼓,下面像平臺,周身布滿豎棱,非常獨特,兩耳飛揚跋扈,簡潔中帶著大方,神秘中透著猙獰。</p><p class="ql-block">?簋也叫“胡簋”,因史書上的周厲王記載為“胡”,直到青銅器出土,才知道人家叫“?”,兩個字諧音。?簋內底鑄銘文124字,制作于周厲王十二年,是周厲王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詞。</p> <p class="ql-block">弓魚國,這個字念“yu”,任何史書都毫無記載的小國,但是出土文物很豐富,讓我們有幸知道西周早期有這么一個古老的弓魚國,它就像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曾經也那么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弓魚伯雙耳方座簋</p> <p class="ql-block">刖刑奴隸守門鼎 弓魚國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弓魚伯雙耳雙環簋</p> <p class="ql-block">秦人是中國最古老的部族之一,這是他們九都八遷的順序,其中在寶雞苦心經營近400年,為秦國后來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1978年1月,寶雞太公廟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時發現了一個地窖,地窖里出土秦公镈3件,秦公鐘5件,根據銘文推測作器之人為秦武公。</p> <p class="ql-block">秦公鐘</p> <p class="ql-block">秦人建筑上的瓦當和陶鳥</p> <p class="ql-block">金柄鐵劍,劍柄上鑲著綠松石。</p> <p class="ql-block">銅盉、銅盤</p><p class="ql-block">1987年隴縣邊家莊出土</p> <p class="ql-block">銅壺(1987年隴縣邊家莊)</p> <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的蟬紋青銅鼎 ,上面的“蟬”真形象。</p> <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的高腳杯</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離石鼓閣很近,順便打卡。</p> <p class="ql-block">石鼓當然不是敲的那種鼓,只是形狀像鼓。真品在北京故宮的“中華石鼓館”,因為這東西太珍貴了,而石鼓的老家只能放一些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 但你別說,這復制的技術太高了,簡直一模一樣,連破損、漫漶、脫皮、包漿都一模一樣。</p><p class="ql-block"> 十面石鼓經歷極其坎坷,被稱為中華第一古物。上面的先秦文字曾吸引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韓愈為它幾次上書朝廷,蘇東坡為它寫過詩,司馬池(司馬光的父親)曾為它獲罪,宋徽宗為它鑲過金,金兵曾掠鼓北上,幾度消失又幾度找到。解放后十面石鼓為了躲避抗日戰火四處漂泊,國民黨又差點把它運到臺灣。</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這第十面石鼓,叫“作原鼓”,它曾經和其他九面鼓失散多年,當初為了湊齊十個,司馬池費盡周折,后來造了一面假的“作原鼓”獻給宋仁宗,被識破后繼而獲罪。真正找到它是在關中的一個屠戶家里,可惜作原鼓被劈成了兩半,一半舂米,一半當磨刀石。</p> <p class="ql-block">太陽市是寶雞的商業美食街,它一邊連著陳倉老街,一邊連著博物館和石鼓閣,這一片隨便都能逛上大半天。</p> <p class="ql-block">寶雞——寶地神雞,之前叫鳳翔,也不錯。</p> <p class="ql-block">我們鐵路人很有回憶感的城市,寶雞司機學校我耳熟能詳,剛上班的時候因工作原因我來過一次寶雞,但只對火車站周邊有印象,包括那里的大鍋盔、搟面皮和油潑辣子。</p> <p class="ql-block">這個人很喜歡這句</p> <p class="ql-block">夜幕中的渭河和東嶺廊橋,在燈光的加持下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在停車場旁邊吃晚飯</p> <p class="ql-block">名字取的多有文化,也就是個合盤。</p> <p class="ql-block">上的真慢,小黑說蘋果是給我現摘去了,他說整個餐廳可能就孫老師自己點這個。</p> <p class="ql-block">扯面按根兒賣,一碗一根兒,一根兒9塊。</p> <p class="ql-block">食鼓薈,里里外外都在宣揚寶雞的歷史文化,包間的名稱真好玩,你能在逨盤、墻盤、逨鼎、胡簋里用餐,牛掰不!有的包間是以每面石鼓的名稱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的路上,小黑拍的聯盟大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步行去吃豆花泡饃。</p> <p class="ql-block">打卡老鳳府第五大道店</p> <p class="ql-block">我點的傳統豆花泡饃</p> <p class="ql-block">小黑的油茶</p> <p class="ql-block">寶雞的辣椒是真的一點都不辣,就剩下香了!一碗饃饃、麻花、豆花、豆漿,花生芝麻、油潑辣子的混合物。</p> <p class="ql-block">來到寶雞不吃搟面皮是不完美的,必須補上。</p> <p class="ql-block">人家這搟面皮不放豆芽不放面筋,油潑辣子一潑,天下無敵。</p> <p class="ql-block">打卡西府老街,需要沿山路盤旋而上,一路像行駛在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這張有點傻</p> <p class="ql-block">新建路古家火鍋有很多家分店,西府老街這家環境是最好的,也可能那天是工作日,顯得很清幽。</p> <p class="ql-block">你猜陜西能把鍋盔做出多少種?</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麻花和專注數錢的大姐。</p> <p class="ql-block">油潑辣子只香不辣的秘訣就是秦椒。</p> <p class="ql-block">最后贊一下西府老街的洗面所,特別干凈。</p> <p class="ql-block">中午打卡清姜坡古家火鍋,始于1996年的清姜坡是油潑辣子火鍋的創始店。</p> <p class="ql-block">小餅一套8元</p> <p class="ql-block">蒜香辣子</p> <p class="ql-block">鍋子是清湯的,這一碗油潑辣子是蘸料。</p> <p class="ql-block">學別人把小餅放在銅鍋上烤焦</p> <p class="ql-block">牛肉涮好裹上滿滿辣椒夾在餅子里,不過癮了直接把油潑辣子倒進去,或者拿勺干吃,因為一點都不辣,連小孩兒都這么吃。</p><p class="ql-block">寶雞之行,真的感覺這里的人離開油潑辣子就不知道怎么吃飯了。吃完這一頓,出發眉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民乐县|
清原|
武隆县|
昆山市|
泾源县|
进贤县|
苗栗市|
宜黄县|
纳雍县|
伊通|
历史|
鸡东县|
乐山市|
玛多县|
长泰县|
保山市|
前郭尔|
乌什县|
德安县|
徐闻县|
尼木县|
栾城县|
集安市|
屯留县|
濮阳市|
年辖:市辖区|
若羌县|
松江区|
宝丰县|
柳江县|
大理市|
永善县|
莱西市|
临海市|
永修县|
屯留县|
冕宁县|
盐源县|
昌邑市|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