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5新改造的迎澤大橋</p> <p class="ql-block"><b> 太原迎澤大橋?是山西省太原市最早的一座橫跨?汾河,連接太原市迎澤大街東西兩岸的重要橋梁。</b></p><p class="ql-block"><b> 最初的迎澤橋是民國初期修建的木結構公路橋,后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毀,隨后更改為石臺墩土橋。1942年,日偽政府又修建了一座矩形鋼筋混凝土橋,即“洋灰橋”。</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五十年代初,太原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急需一座鏈接汾河兩岸的新型橋梁,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緩解交通壓力。1953年1月1日,迎澤大橋正式開工建設,1954年1月1日舉行了通車和命名典禮,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橋梁成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大橋全長480.5米,寬15.4米,全橋29孔28個橋墩,為鋼筋水泥重力式橋墩,現澆鋼筋水泥懸臂式板梁,橋上裝有波浪式的欄桿。這座橋是建國初期中央對太原市市政建設的首次投資,也是當時全國新建的最長的公路橋,堪稱當時太原市市政建設工程的杰出范例。因而贏得了“華北第一橋”的美譽。它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太原市的交通壓力,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出行便利。</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1954年建的迎澤大橋</p> <p class="ql-block"><b> 隨著時間的推移,迎澤大橋經歷了多次維修和改造,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和提升橋梁的安全性能。1996年,舊迎澤大橋和“洋灰橋”被拆除,并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的迎澤大橋,這座新橋于1997年國慶節勝利通車,全長611米,橋面總寬50米,成為當時國內最寬的過河城市橋梁之一,繼續保持“華北第一橋”的美譽。</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迎澤大橋</p> <p class="ql-block"><b> 2018年,原址新建的迎澤大橋包括東西立交引橋和主橋,全長 970米,主橋長511.6米,寬50米,分8條機動車道、2條非機動車道和2條人行道,是當時國內過河城市橋梁中最寬的橋。</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5月,隨著迎澤大街的改造和擴建,對迎澤大橋進行了維修與加固,旨在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橋梁的安全運行。</b></p><p class="ql-block"><b> 新改造的迎澤大橋,除了其交通功能外,還具有文化和歷史價值。它的橋頭堡設計典雅大氣,與太原火車站、?工人文化宮、?迎澤賓館等建筑遙相呼應,成為太原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迎澤大橋不僅見證了太原市的現代化進程,也承載了無數太原人的記憶和情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改造后的迎澤大橋將更加安全暢通,成為美麗城市的重要地標。它不僅是太原市的交通樞紐,也是市民和游客欣賞汾河美景的好去處。站在橋上,可以俯瞰汾河的壯麗景色,感受太原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這座大橋不僅在交通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太原市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b></p><p class="ql-block"><b> 歲序更替,城市日新。9月11日,經過一百多天的接續奮戰,迎澤大街維修改造工程畫下圓滿句號,歷經歲月洗禮的迎澤大橋,也在此次改造中即循跡歷史,又換新裝、添新韻、賦新能,化身太原城市地標中的最新“流量”擔當。刻畫時代光輝的“三晉第一橋”再次迎來高光時刻。</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新改造的迎澤大橋,質樸大方的中華燈、嶄新的漢白玉欄桿、花朵點綴的隔離帶……橋上日漸“上新”,橋下汾水悠然,香檳金色和白色交融的迎澤大橋宛如一條玉帶穿河而過。華燈初上時,大橋雄姿被勾勒得更加清晰,城市地標重新煥發昔日光彩。</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新宁县|
芜湖市|
嘉善县|
长丰县|
林口县|
眉山市|
衡山县|
遂昌县|
梧州市|
临沂市|
广汉市|
教育|
敖汉旗|
德安县|
安阳市|
田东县|
敦煌市|
措美县|
石城县|
齐齐哈尔市|
汉寿县|
江孜县|
始兴县|
四川省|
自贡市|
横峰县|
远安县|
博兴县|
莱芜市|
阿拉善右旗|
内黄县|
保定市|
区。|
白水县|
雷山县|
昆山市|
南京市|
千阳县|
成武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