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酷暑已近是強弩之未之時,女兒利用年休假一家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文化之旅。在未出發前還在考慮是否去湘西邊城還是哪里,最終達成統一依外孫和外婆的喜好,去看五干年文化走進博物館去看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去探魏晉南北朝的龍門石窟,上老君山尋仙問道,膜拜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馱經)的白馬寺,感受洛陽十三朝古都的隋唐遺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洛邑古城,麗景門</span></p><p class="ql-block">高鐵到洛陽我們在網上巳訂好的民宿就在地鐵邊(打網約車比乘地鐵合算。十三朝古都的洛陽,雖不是牡丹花開的季節也能感受古都昔日曾經的繁花似錦的模樣。來到了洛邑古城和麗景門就仿佛夢回到隋唐。</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有文峰塔、四眼井、金元古城墻遺址等多個歷史時期保護建筑,華燈初上,唐風的樓臺街巷、河船燈影,還有穿梭在各處的漂亮漢服小姐姐,讓這里充滿了古色古香的韻味,仿佛穿越時光夢回隋唐。</p> <p class="ql-block">給我抓住一個小鏡頭,外孫和女兒說我侵犯他們的肖像權了!哈哈!</p><p class="ql-block">其實過了幾年再來看這張照片你們會感動自巳的……</p> <p class="ql-block">來到麗景門最美還得看夜景,爬上古城墻轉一圈拍幾張現代式的古城上旌旌飄飄守城的再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應天門,天堂和明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堂和明堂在民宿里就可以看見,出去走幾步過馬路就到了!當地人說來洛陽看這里的夜景是最美的。這里的天堂和明堂都在舊址上重建的,考古歷史的證據更具有說服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玩龍門石窟我們還專門請了講解員,使我們更加的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文化和雕刻水平而不是走馬觀花。</span></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與盧舍那大佛“對話”;</p><p class="ql-block">來龍門石窟對視千年盧舍那大佛迷幻的雙眼。</p> <p class="ql-block">伊水河畔始鑿于北魏時期(公元493年)的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這座雕刻在石頭上的千古絕唱,便是盛唐氣象的最佳見證。</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是香山和龍門山中間隔著伊河水穿流而過,遠望好比一座巨大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仙山老君山“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國眾多名山之中,有一座充滿道教神秘色彩的山峰,它就是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的老君山。這里是道教始祖老子的歸隱修煉之地,被譽為“天下第一仙山”。</span></p> <p class="ql-block">乘坐二次索道來到老君山的“十里畫屏”。老君山不僅道教文化底蘊深厚其自然風光也是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這里山勢雄偉,峰巒疊嶂,云霧繚繞,宛如仙境。登上山頂,可以俯瞰群山,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山間的瀑布、溪流、奇石、古樹,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原名景室山,因道教始祖老子在此修煉而得名。據傳,老子在此山悟道成仙,留下了許多神秘的傳說和遺跡。山上的老君廟、老君洞、煉丹爐等古跡,都見證了道教文化的源遠流長。老君山不僅吸引了無數道教信徒前來朝圣,還成為了文人墨客、游客們向往的勝地。(資料摘于網上)</p> <p class="ql-block">今天老君山雲霧繚繞,走在山上一會兒大風,一會兒下雨,一陣風過后道觀群若隱若現,虛無縹緲,香火裊裊佛鐘回蕩,真好似在玉皇大帝的天庭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祈禱:平安、健康是全家人的愿望,也是對親朋好友們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各種氣候下老君山的美景,你來一次根本看不夠!分享一下網上有人說老君山是一座最有溫度的山,讓老人和小孩都可以上的一座仙山。說真的原先我怕上山累,想不到平時我不鍛煉的人這次上山我也覺得不太累!上山有二次來回索道,下山還有滑道真的很貼心!有機會真的還想來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攝影師在惡劣的天氣下航拍出這么美的照片,在航拍器漿葉可凍住也可隨時會摔掉的風險下,感謝你們的執著和敬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洛陽白馬寺一中國第一古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據傳東漢年間,漢明帝派人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途中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資料來自網上)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span></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在洛陽玩了四天我們來到了八朝古都開封。記得2019年與旅友停留一晚去南太行游玩,使我留下深深的回憶。忘不了南太行雄渾的美,蒼涼的美,英雄壯舉的中華精神美和溫盤峪溫婉靈動的美,也忘不了留下遺憾的美。今天來開封與外孫,女兒和老公一起游玩萬歲山武俠園,體驗一把夢回宋朝……</p> <p class="ql-block">“三打祝家莊”</p> <p class="ql-block">“武松大鬧飛云浦”</p> <p class="ql-block">“斗雞”是宋朝時期的博采娛樂活動。</p> <p class="ql-block">非遺項目“打鐵花”</p> <p class="ql-block">干年古塔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在開封以敬畏之心膜拜之情仰望壯觀和威武的鐵塔。就象一位身姿挺拔的武士屹立在古都開封(1043年)。我們還游玩了本地人去的(低調小眾安靜)的翰園碑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母子倆認真在看干年古塔?。ㄎ颐看味纪蹬闹挥斜秤敖o我。這次抓了個側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走進“二里頭夏朝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二里頭,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址, 二里頭的建筑,暗藏深意,平面圖形似一把鑰匙的形象,象征著二里頭文明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夯土結構的圍墻,博物館的造型如同盤旋的龍。(資料來自網上)</p><p class="ql-block">我們一進博物館每人花20元帶上智能講解器,走到哪個廳就自動切換講解到哪里,講得精彩聽得過癮!</p> <p class="ql-block">館中四件國寶文物:</p><p class="ql-block">綠松石龍形器、(被稱為中華第一龍)二里頭牙璋、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二里頭青銅爵!</p><p class="ql-block">這些真品都巳在中國考古博物館珍藏了!</p><p class="ql-block">這里就不一一科普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歷史年代學項目。1996年5月啟動.2000年9月通過驗收。該項目的總目標,是要將夏商周時期的年代學進一步科學化、量化,制定夏、商、周這一歷史時期有科學依據的年代學年表為深入研究我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摘自博物館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安陽殷墟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沉睡的甲骨文喚醒了殷商風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滾滾黃河,奔流不息,在歷史的塵埃里,沉睡的甲骨文喚醒千年的智慧。殷墟,那片見證過商朝輝煌的土地,如今以博物館的姿態,靜默訴說著過去的榮光與滄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大邑商”三個字用于殷墟新博物館,更顯得歷史的久遠!</p> <p class="ql-block">“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殷墟博物館新館大廳,一只代表商朝圖騰的玄鳥在頭頂盤旋飛翔,一如《詩經》中描繪的商代,浪漫而富有想象。</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展現了很多殷商時期的精美青銅藏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出三千多年前青銅文明的鼎盛面貌。</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亞長牛尊(文創盲盒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殷墟博物館鎮館之寶:司母辛鼎</span></p><p class="ql-block">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出土于安陽殷墟婦好墓。鼎的內壁一側刻有銘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是母親,辛是鼎主人的廟號?!?司母辛 ”應理解為“ 獻給敬愛的母辛 ”,鼎主人辛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武丁王后、女將軍婦好。婦好能力出眾,不但幫助武丁王處理朝政,而且還有領兵打仗的軍事才能。</p><p class="ql-block">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從它的紋飾和規格足以窺見商代青銅冶煉的技藝,也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司母辛鼎是一個四足兩耳的方鼎。方鼎從制造工藝來說是更難制作的。所以留世的更少一些。司母辛鼎保存的完整度非常好,主要原因是婦好墓位于宮殿區之內,從3000年前至今沒有被盜掘過,在地下保存的是比較完好的。</p> <p class="ql-block">“司母辛鼎”是目前我們所發現比較厚重的“鼎”。發現的時候有兩只,一只是128公斤,另一只是117公斤,目前在殷墟博物館內展示的是其中的一只,另一只是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司母辛鼎是武丁時期的斷代標準器物,</span></p><p class="ql-block">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藝術上的杰出成就,對于研究武丁時期的社會經濟有重要價值。而該鼎就是重要的文物之一。(資料摘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商文明以浩浩湯湯之勢推動中華文明的齒輪,在歷史的長卷中暈染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商文明上承史前與夏代,下啟周秦,為尋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供了可靠證據,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博物館結束語)</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五代時期后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安陽(文峰塔)。</p><p class="ql-block">欣賞了最美的古塔,感嘆磚塔的精美雕刻和它那盛世的容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五千年文化中原,八百里錦繡河南”。</span></p><p class="ql-block">引用(靜思有我老師)音頻的一段雜談題目是(英國會亡嗎?)中講的真好:“五干年前站在這片土地上人是誰?回答是華人,炎黃子孫,五干年后站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是誰?仍然是華人,是炎黃子孫。世界上連續存在文明延續至今的只有是中國”。這次文化之旅非常有意義,五干年來我們居住在祖先居住的土地上,說著祖先說過的話,寫著祖先寫過的字,讀著祖先讀過的書……只有中國從古到今還在續寫著永遠……我為我們的中華民族而感到自豪和驕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东山县|
绥滨县|
郸城县|
静安区|
房产|
漯河市|
滨海县|
大化|
江城|
利川市|
大同县|
广元市|
高台县|
泽州县|
陆河县|
山西省|
鹿邑县|
西盟|
霸州市|
广东省|
昔阳县|
会宁县|
湖南省|
阳泉市|
葫芦岛市|
文登市|
锦屏县|
潞城市|
枣强县|
昌黎县|
宜昌市|
阿坝县|
镇宁|
云和县|
孝感市|
漳浦县|
安吉县|
吉首市|
稻城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