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p><p class="ql-block">文字:無為</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我常常依偎在外公身旁,聽他講述那充滿神秘色彩的還魂故事。</p><p class="ql-block">還得從清嘉慶年間說起,故事發生在四川省潼川府中江縣上村子金鎮我外公爺爺身上。潼川府中江縣上村子金橋鎮,大清道光年間設鎮,解放后改為鄉,又名三合鄉。“子金”名字來源于當地有座橋叫子金橋,那是明朝萬歷年間的縣令叫楊子金的人捐資修建的,再早這個地方是叫“三合”,“三合”名字來源是因為這個場鎮是三家人一起建立的,一直就叫三合,后來有橋加上現今的名字就改名叫子金橋。那時候川渝古官道從其境內穿過到羅江進入金牛道,沿途道路平坦,商旅大多選擇此道,子金鎮轄區內有條小河,喚作子金河,青石板官道順河而上,河的兩岸樹木茂盛。小河發源于青市鄉境內,河水蜿蜒曲折,靜靜悠悠地流過全境。小河兩岸,禾田廣袤,萬畝良田滋養著兩岸鄉民,豐富的水源物產極為豐富。淺丘山陵之上,茂盛的柏樹郁郁蔥蔥。那些土坎、田坎邊生長上百年的柏樹,青木村、水東瓜樹。幾千米的小河流水最終在印臺山腳下注入凱江河。</p><p class="ql-block">子金場鎮距離縣城四十里,乃是個三曲通商的要地。商旅們到了子金橋,都會停下腳步休息打尖。滿氏家族在這條街上擁有無數間鋪面,經營著多種商品。“農盛號”便是滿氏創立的商號,主要經營滿氏實業三坊,即“烤酒坊、榨油坊、染坊”。古時這里還設有驛站,中江到羅江的官道鋪有青石板,是川渝古官道的一段。而子金那時到德陽則是商旅小道,道路蜿蜒曲折,坡陡難行。</p><p class="ql-block">外公的祖先自湖廣填川來到中江,就落腳在三河場鎮出場口青市方向八百多米河對岸靠山的地方居住,房子背后淺丘延伸到小河邊,門前200米處就是子金河。房前是一片突出的寬闊河壩地,但土地是場鎮前孟姓大地主的,他家填川較晚世代為佃農,依靠租種孟大地主家的土地來維持生計,到了外公爺爺那輩恰逢嘉慶年間,故事也就從那時候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嘉慶初年(1796年),爆發了波及全國的白蓮教軍運動。白蓮教女首領王聰兒帶領百蓮教軍從湖北到四川,和四川的百蓮教軍會師,組成了一只擁有十四五萬人的大軍。清軍則采用“堅壁清野”的計策圍攻農百蓮教,在中江、羅江一帶有多次戰斗。嘉慶五年(1800年),王聰兒從潼川(今三臺縣)入八洞鎮,經回水鋪(今回龍鎮),借道中江臨津古道,在臨津渡搶渡過河,由興隆場(今興隆鎮)入漢州,進軍成都。白蓮教另一位首領王三槐率農民軍從三臺縣千子墳轉戰中江縣下村,當地士紳富戶為避義軍,雇用譚受鄉百姓在延壽山上筑寨守衛,名為延壽,意在永存,還有一支白蓮教從羅江沿川渝古道鄢家鎮到青市一路搶劫燒殺到了子金鎮,對子金街上所有商鋪搶劫并縱火,整個場鎮商鋪住房無于幸免,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直到1804年,歷時8年,白蓮教運動失敗,嘉慶年間白蓮教對中江破壞之大,力度之深,人口銳減經濟蕭條,剛剛建立起來的康乾盛世又轉入低潮,白蓮教起義在清朝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清朝開始由盛轉衰,盛世一去不返,縱觀整個清朝,白蓮教帶來的破壞力之巨大可謂是清朝統治者最大的噩夢。</p><p class="ql-block"> 在白蓮教攻打縣城的這一年,外公爺爺家迎來了他們最小的孩子。這個新生命的降臨,已是家中的第九個孩子。然而,家里人口眾多,貧窮的狀況讓他們已無力再養活一個孩子。于是,這個剛剛出生的女兒就被無情地丟進尿桶溺亡了。</p><p class="ql-block">那時,民間戰亂不斷,旱災連年肆虐。租種的田土收成微薄,交了租子后,全家已然陷入饑餓的困境。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四處尋覓野菜。</p><p class="ql-block">每天天還未亮,家中的大人就帶著稍大些的孩子,拿著簡陋的工具,漫山遍野地去尋找野菜。田間地頭、山坡溝壑,但凡能有一絲綠色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尋覓的足跡。</p><p class="ql-block">挖回來的野菜,不管是苦澀的蒲公英,還是略帶酸味的馬齒莧,亦或是口感粗糙的灰灰菜,都成了全家的救命糧。他們將野菜簡單清洗后,放入鍋中煮熟,沒有一滴油,沒有一點鹽,就這樣艱難地吞咽下去。</p><p class="ql-block">有時候,野菜的數量實在太少,他們就把野菜和著少量的粗糧熬成稀粥,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小碗,可就算這樣,也沒有人會抱怨,因為這已經是他們能夠獲得的全部食物。</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過去,全家人都因為長期食用野菜而面黃肌瘦,身體虛弱。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緊緊抓住這唯一的生存希望,頑強地與饑餓抗爭,依靠野菜勉強度日。</p><p class="ql-block">那些時候,中江縣境內外到處都聽到有餓死人的凄慘消息。這樣暗無天日、困苦煎熬的日子持續了若干年,直到外公出世。</p> <p class="ql-block">日子才逐漸好轉,就在外公六歲那年,一個晴天霹靂般的噩耗毫無征兆地突然降臨,外公的爺爺毫無征兆的驟然離世。家人趕忙請來道師做法事,那莊重肅穆的棺材被穩穩地放置在祠堂正中,散發著一股莊嚴肅穆又令人心生敬畏的氣息,只等最后一個親人看過之后便要封棺。</p><p class="ql-block">三天后的晚上八點多,夜色如墨,黯淡的油燈在祠堂里搖曳著昏黃的光。一家幾十口人整整齊齊地跪在祠堂里,個個神色凝重,安靜地聽著道師念念有詞地作法。就在這萬籟俱寂的時刻,突然間,一聲長長的、仿佛飽含著無盡哀怨的嘆息聲從棺材里傳出。這聲音清晰可聞,分明是來自那祠堂正中棺材內部,在這寂靜的空間里顯得格外詭異。也不知是誰驚恐萬分地喊了一聲“炸尸了”,這一嗓子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平靜,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嚇得眾人魂飛魄散,撒腿就跑。</p><p class="ql-block">道師從業幾十年來,也從未見過如此駭人的陣仗,當下也慌了神,臉色煞白,腳步踉蹌地跟著大家拼命往外跑。那些腿腳長的年輕人像脫韁的野馬一般跑得比較快,瞬間就沒了蹤影。而老年人和小孩可就慘了,老年人腿腳不靈便,小孩被嚇得邁不開步,只能在混亂中被推搡著、拖拽著。一時間,哭聲、尖叫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那聲音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p><p class="ql-block">人們跑出來后,個個驚魂未定,心臟狂跳不止,大口喘著粗氣,不知所措地望著祠堂的方向。過了好一會兒,有幾個膽子稍大的相互邀約著,聲音顫抖著說要回去看個究竟。他們雙腿發軟,一步一挪地往回走。</p><p class="ql-block">當這幾人戰戰兢兢地回到祠堂里,卻驚訝地發現外公的爺爺坐起在棺材里,他的頭發凌亂,臉色蒼白。外公的父親大著膽子,聲音顫抖地問道:“您到底是人還是鬼呀?”這時候,外公的爺爺虛弱地說道:“我當然是人啦,快給我遞口水喝。”大家這才稍稍放下心來,大著膽子過去將老太爺小心翼翼地扶出了棺材。因為老太爺三天米粒未粘,身體虛弱,眾人將老太爺抬回屋里,吩咐家人熬粥待老太爺吃過后體力逐漸恢復,一家人由悲傷轉喜,幾天后老太爺精神狀態也恢復正常了。</p><p class="ql-block">一天晚飯后,老太爺召集全家大人小孩到客廳,講述他死里復活的離奇故事。原來幾天前他在地里忙完活回到家里已是酉時,突然他自個兒覺得整人幌幌悠悠,昏昏沉沉的想睡覺,眼睛也睜不開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兩個官差,只見那兩人衣著一白一黑,他定晴一看原來是地府里傳說中的黑白無常,乃是地府中令人膽寒又神秘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他們身形飄忽,仿佛穿梭于陰陽兩界的幽靈。白無常面容慘白,頭戴高高的白色帽子,上書“一見生財”,嘴角上揚,露出詭異的笑容,卻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反而心生寒意。他身著白色長袍,隨風飄動,手中拿著招魂幡,那幡上的布條仿佛在陰風中瑟瑟顫抖,仿佛在召喚著亡者的靈魂。</p><p class="ql-block">黑無常則面色黝黑,表情嚴肅而冷酷,那漆黑的臉龐仿佛能吞噬一切光明。他的帽子上寫著“天下太平”,卻給人一種莫名的壓迫感。身著黑色長袍,猶如黑夜的化身,手持鐵鏈,那鐵鏈碰撞發出的聲響,在寂靜的地府中回蕩,令人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們行動迅速,來去如風,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在將死之人的身旁,無情地拘走那些即將脫離塵世的靈魂。黑白無常的身影,成為了人們對死亡恐懼的象征,也是地府神秘與威嚴的體現。</p><p class="ql-block"> 黑衣官差來到他面前,就問他,你叫什么名字,待他自報姓名后,那黑衣官差說,我們奉閻王爺圣旨,捉拿你到陰曹地府受審,說畢鐵鏈順勢丟將過來就將他拿住,牽著他就往前走,白衣官差在后面跟 ,他隨二差來到酆都城,這里是冥界的首府,鬼魂的聚集地,城門莊嚴,里面有十座城門,依次排列著一殿至十殿閻王殿,每個殿堂門口都有陰兵把守。在那幽深的地下,隱藏著一個神秘而令人敬畏的世界——閻王殿陰曹地府。</p><p class="ql-block">這陰曹地府都是陽間亡者靈魂的歸宿地,是生命終結后的去處。踏入陰曹地府的大門,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人間截然不同的領域。四周彌漫著陰森的霧氣,昏暗的光線讓人難以看清前路。</p><p class="ql-block">這里的道路崎嶇不平,兩旁是怪石嶙峋的山壁,仿佛是被歲月侵蝕的古老遺跡。黑色的巖石上閃爍著詭異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無數靈魂的哀怨。</p><p class="ql-block">在陰曹地府中,有一條流淌著黑色河水的冥河,河水奔騰不息,發出低沉的咆哮聲。據說,這河水能洗去靈魂生前的記憶,讓他們忘卻塵世的種種。河面上,偶爾會飄過一艘艘破舊的小船,載著那些迷茫的靈魂前往未知的彼岸。然而,地府并非只是一片恐怖和絕望之地。它也是一個公正的審判之所,讓善者得到應有的獎賞,惡者受到應有的懲罰。在這里,生命的輪回得以延續,生死的奧秘被默默守護,只見一路上陰風慘慘,周圍一片灰暗,沿途除了光禿禿的山川,河流沒有植物,更沒有行人,約么過了兩個時辰,遠遠看見一座灰色巍峨的城池,只見那高大城池大門上方用隸書寫有“閻王殿”三個大字,城池大門緊閉,不時他們來到大門前,黑衣官差高聲呼叫,那聲音細而且尖厲,這聲音在灰暗的地府就象陰風搬嘯叫,聽的人毛骨悚然,只聽吱呀一聲,門就被陰兵打開了。</p><p class="ql-block">地府的宮殿高大而雄偉,卻散發著冰冷的氣息。黑色的石柱頂天立地,支撐著沉重的殿頂。殿內的裝飾陰森恐怖,墻壁上掛著的畫像仿佛在注視著每一個進入的靈魂。</p><p class="ql-block">判官秦廣王等坐在高高的案臺前,神色嚴肅,手中的生死簿記錄著每個人生前的善惡。黑白無常穿梭于地府之間,執行著他們的使命,引領著靈魂前往該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地府中還回蕩著陣陣凄慘的哭聲和呼號,那是靈魂們在為生前的過錯而懺悔,或是在對塵世的留戀中掙扎。</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來到第一殿閻王殿,此殿之主乃是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秉廣大王,神居玄冥宮,神誕二月一日。其專司人間夭壽,統管幽冥吉兇,善人壽終之時,接引其超升。</p><p class="ql-block">在陰曹地府的第一殿,秦廣王正襟危坐于大堂之上,準備審理外公爺爺溺亡最小女兒的案件。那女兒死后,亡靈不愿超升轉世,其冤魂一直在地府游蕩,執意控告索命。這時,人已帶到,只聽刑堂兩邊一聲聲吆喝:“犯官下跪!”同時,女兒的亡靈也跪于堂下。</p><p class="ql-block">堂上氣氛陰森肅穆,令人不寒而栗。女兒的冤魂悲泣不止,那哭聲如泣如訴,仿佛能穿透人心。她哭訴著自己在人間遭受的不公與冤屈,聲聲悲切,句句斷腸。秦廣王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猶如兩道閃電,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專注地聆聽著。</p><p class="ql-block">女兒的冤魂生前本是無辜之人,剛剛出世,還未來得及見識人間的繁華煙火,便被無情地溺亡。</p><p class="ql-block">秦廣王深知責任重大,他命鬼差速速傳喚相關證人,一一盤問,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又查閱生死簿,對照人間善惡記錄,還原真相</p> <p class="ql-block">在那神秘陰森的閻王殿地府,外公爺爺溺女案正在被嚴肅審理。經過一番詳盡的調查與核實,真相終于浮出水面。原來,外公的爺爺確實是因孩子眾多,生活艱難,無力撫養,才在極度無奈之下,做出了將女兒溺亡這一令人痛心的舉動。</p><p class="ql-block">地府的判官們仔細審查了他過往的種種經歷,發現他平素里常做好事,心地善良,并非窮兇極惡之人。盡管犯下大錯,但事出有因,令人唏噓。</p><p class="ql-block">最終,地府做出了裁決。鑒于他的過往善舉和無奈的處境,且其陽壽原本還有 20 年,準許他返回陽間,再活 20 年。</p><p class="ql-block">這一判決,既體現了地府審判的公正,也展現了對人性復雜的考量。外公爺爺帶著滿心的悔恨與感恩,踏上了重返陽間的路途,他深知這 20 年是上天給予他的一次機會,他定當倍加珍惜,改過自新,努力彌補曾經的過錯,后來外公的爺爺活到八十三歲壽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后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活著需要多做善事,才能問心無愧,長命百歲。”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人生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善事,并非一定要驚天動地,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點滴。或許是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或許是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一本書,又或許是在他人失落時給予一句溫暖的鼓勵。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卻能傳遞出無盡的溫暖與善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當我們主動幫助他人時,內心會涌起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感和喜悅。這種感覺讓我們明白,我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是能夠給世界帶來美好的。每一次的善舉,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純凈和安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且,多做善事能夠讓我們問心無愧。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面臨各種選擇和誘惑。但如果我們始終堅守善良的底線,積極去幫助他人,那么在回首往事時,我們便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不會因為曾經的過錯而感到懊悔和自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多做善事的人,往往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以平和的心境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這種良好的心態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從而有可能延長壽命,實現長命百歲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讓我們都懷揣一顆善良的心,在生活中多行好事。用我們的善舉,為這個世界增添更多的溫暖與光明,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相信在善的指引下,我們定能問心無愧地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收獲福壽綿長的美好人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宜兰市|
内黄县|
宁城县|
昌黎县|
泉州市|
忻城县|
华池县|
阜康市|
海城市|
汕头市|
汉中市|
阿巴嘎旗|
舟曲县|
应用必备|
太原市|
宁河县|
息烽县|
临沧市|
贞丰县|
隆德县|
涟水县|
宜兴市|
平泉县|
红桥区|
方城县|
平原县|
吉林市|
台湾省|
洛扎县|
蕲春县|
乳源|
河西区|
金山区|
海口市|
揭阳市|
巴马|
柘城县|
万荣县|
肇庆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