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農民的年收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立秋時刻,與師友們去了金龍瀑布納涼,遇到一位巡山來此的安全防火員,坐在一起聊天。</p><p class="ql-block"> “先生貴姓”?</p><p class="ql-block"> “姓余”。</p><p class="ql-block"> “防火巡山,有收入嗎”?</p><p class="ql-block"> “有哇,每天一百多元”。</p><p class="ql-block"> “噢,可以嘛”。</p><p class="ql-block"> “我們有七位巡山防火員,每周輪到一天呢”。</p><p class="ql-block"> “噢!一月只有4-5天,收入也就6百來元吧”?</p><p class="ql-block"> “是的”。</p><p class="ql-block"> “下雨天可以不巡山嗎”嗎?</p><p class="ql-block"> “可以,但報酬不扣”。</p><p class="ql-block"> “喲,蠻好的嘛”!</p><p class="ql-block"> “我的收入主要不靠這個”。</p><p class="ql-block"> “哪靠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我主要靠種植楊梅”。</p><p class="ql-block"> “種植楊梅一年有多少收入”?</p><p class="ql-block"> “五六萬吧”!</p><p class="ql-block"> “喲,可以呀,你還有些什么收入”?</p><p class="ql-block"> “還有就是種茶葉的收入,我不管的,老婆在打理,一年有七八千元吧。另外我們的山林由村集體外包,只要是這個村的人,哪怕是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每年每人從中可以獲得一千多元的分紅收益”。</p><p class="ql-block"> “這樣粗算下來,你家一年也可獲得七-八萬的收入。生活可以過得去吧”?</p><p class="ql-block"> “我家4口人,女兒讀研,兒子讀高中,都還要我負擔。另外,我在縣城買了房,每月還貸四千多元。因此,也蠻緊張呢”。</p><p class="ql-block"> “噢!這樣看來,余錢不多哇”!</p><p class="ql-block"> “靠這個肯定不行,我老婆還要在外打份工呢……”</p><p class="ql-block"> 這位余先生是位頭腦靈活的人,敞開心扉與我聊天。我亦借此了解一些當下農村農民在經濟收入上的一些實際狀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甲辰龍年立秋日于金龍瀑布</p> <p class="ql-block">防火員余先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目山攬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辰龍年中元節翌日,即公元2024年8月19日。師生八人結伴來浙江境內旅游,首站目的地是距離景德鎮三百余公里的臨安區天目山風景區。中午時分抵達景區農家樂午餐,午后上天目山攬勝。到景區售票處方得知,必須乘景區擺渡車上山,且對所有旅客(軍人、記者免除)都收費,只不過60歲以上老人、兒童打折而已,奇怪也哉。</p><p class="ql-block"> 從山下至山頂有約十八公里的路程,擺渡車逶迤盤旋而上,前半程的景區道路兩旁全是竹林夾道,各式農家樂點綴其間,天目山的竹海果然名副其實。后半程則綠樹成蔭,越往上越加涼快起來,暑氣消去,心情舒暢起來,購票時的塊壘亦散去矣!</p><p class="ql-block"> 天目山的核心景區在山頂的“大樹王”。從大樹王景區龍鳳尖停車場下來,在“大樹華蓋”匾額處驗票進入景區,山中特有的新鮮空氣提神入腦。我們循著景區規劃的線路游覽了“半月池”、“四面峰”、“倒掛蓮花”、“五世同堂”、“大樹王”、“開山老殿”……正好圍繞景點爬下攀上打了一個圓圈下來,核心景點基本攬括,全程游玩約兩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天目山風景絕殊,名不虛傳。游覽線路的步道約一半是木梯搭建一半是青石板路,行走其間相當舒適,也比較安全,為景區一大特色。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景區內巨大且數目眾多的柳杉“枯立木”大樹,動輒幾百年的歲月過去,一片樹葉沒有,光禿禿地枝叉分布上下左右,直指天穹,矗立在天目山巔而數百年不倒。令人非常震撼,所謂“大樹王”者,正是天目山“枯立木”的杰出代表者也。</p><p class="ql-block"> 師生八人結伴游浙江,有兩位是韓老師的初中同學,如今的摯友,此次特邀而行。當我們到達“四面峰”景區時,韓老師面對絕佳景色與師生朋友攜手同游而豪情滿懷、詩興大發,坐亭中隨即口占一絕:“‘八老瘋’游四面峰,何須策杖步從容。清風陣陣襟懷爽,縱目山亭看勁松”。我跟隨韓老師采風、游學多年,這場景十分感人而罕見,被我用視頻錄了下來。快哉!</p><p class="ql-block"> 天目山自然風景絕殊,但歷史文化也十分深厚。在山中我見到了與眾不同的一座寺廟,那就是禪宗臨濟派的“開山老殿”。這寺廟是禪宗臨濟的中興祖廟,大堂門外的匾額:“獅子正宗禪寺”六字熠熠生輝,兩旁楹聯十分搶眼:“天目靈山端賴前賢開拓,自然寶庫全憑來者經營”。大堂內供奉著三尊古佛,背景墻上是禪宗臨濟中興祖廟歷史。兩側的一幅楹聯非常有佛教禪宗特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僅此一廟的游歷,于我而言也算不虛此行。經過“幻住庵”時,大門雖然緊閉,無緣入內瞻仰,然門楣上宋元大書法家趙孟頫的“幻住山房”匾額也讓我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今日同游天目山師友:韓曉光、王敏、郭國安、周正泉、黃紀豹、陳磊、劉愛鵬。</p><p class="ql-block"> 夜宿臨安區於潛鎮燕居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4.8.20草于臨安旅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廬山腳下石門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在兩山之間流淌稱澗水,出山稱溪水,匯入河流則為江、河水,聚之一處為湖水,頃入大海則為海洋之水,水之稱呼亦多矣。廬山腳下石門澗,山水形勝之地,一處著名的風景區。</p><p class="ql-block"> 不觀山水無奇氣,登山觀澗添詩興。同行師友大多數都是詩詞愛好者,參觀完濂溪紀念館,我們一行便前往石門澗攀巖越壑賞秋色。</p><p class="ql-block"> 石門澗以山幽溝壑摩巖石刻古跡眾多而聞名,正是詩詞愛好者采風的好去處。詩人靜宜有詩贊曰:“雙峰并峙石門開,峽谷幽深澗水來。千仞懸崖巍峨勢,穿云破霧現亭臺。”石門澗是因天池山、鐵船峰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行走其間處處有美景奇觀,我最中意的一處石刻是“太古遺音”,將澗水日夜奔突狀所帶來的聽覺美感一筆寫盡,所謂“水聲無晝夜,山色有春秋”者是也。我最欣賞的一處石刻則是“讀書床”,書法遒勁古拙,巨石形似一躺椅狀的“床”,勒石者神思悠遠,在此臥床讀書賽似神仙。</p><p class="ql-block"> 石門澗因河床巨石遍地,現代人不甘寂寞,在此打造一處情人谷,刻石很多,什么“永結同心”、“我愛你”、“喜結良緣”……我覺得俗不可耐,或許是現代人性愛的解放,敢愛敢恨吧?感情表達雖熱烈奔放,但給人內心深處的感覺終覺得是膚淺的,曖昧的,經不住時間考驗的。……這些問題的認識還是讓時間來考驗吧?</p><p class="ql-block"> 詩人孺子牛在此填詞一首:[雙調?殿前喜] 廬山石門澗游記</p><p class="ql-block"> 石門澗里晃悠悠,索橋移步走,龍崖仿佛墜深溝。 風洞幽,泉池秀,漫山秋色溢雙眸。只緣詩畫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2.11.5于陋室</p> <p class="ql-block">題記:朗讀自創作品以及名篇名著只是一種嘗試。此外,也有將不同時段個人精神狀態及自創作品留存的一個目的。</p> <p class="ql-block">制作:若愚</p><p class="ql-block">2024.9.13</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宁都县|
山阴县|
五寨县|
台北县|
古交市|
锦屏县|
山阴县|
时尚|
托克托县|
惠州市|
镇原县|
若羌县|
兰州市|
民勤县|
和硕县|
英德市|
平江县|
蕉岭县|
浙江省|
磐安县|
克山县|
林甸县|
冀州市|
印江|
江油市|
塘沽区|
庄河市|
临猗县|
大冶市|
宜黄县|
玛纳斯县|
自治县|
盘锦市|
桂阳县|
永昌县|
武清区|
和静县|
嘉荫县|
通渭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