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趙超構手跡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于2024年9月9日開幕。</p> <p class="ql-block">中國近現代新聞博物館坐落于上海市楊浦區周家嘴路3678號,“林放不老特展”于五樓展廳布展。</p> <p class="ql-block">林放,新民晚報社老社長趙超構的筆名。這兩個名字和他的作品,曾隨著新民晚報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9日,是中國大陸連續出版時間最久的報紙——新民晚報創刊95周年的紀念日,晚報舉辦連續12小時的百姓直播間的慶祝活動,由記者晏秋秋主持,邀請十位嘉賓慶賀佳節,點贊人數高達1·08億。同時舉辦“林放不老——趙超構手跡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覽”,策展人李天揚在直播間介紹了這次特展,共慶新民晚報95歲生日。</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先生,是杰出的報人、雜文家和社會活動家,更是社會主義晚報事業的奠基人、開拓者。</p> <p class="ql-block">他的杰出貢獻有三:一、有辦報思想,從倡導“短廣軟”到提出“宣傳政策,傳播知識,移風易俗,豐富生活”十六字方針,都是新民晚報的寶貴精神財富;二、有經典著作,他的《延安一月》和《未晚談》不僅是寫作意義上的傳世杰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上海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三、有成功實踐,新民晚報正是在他的辦報思想引領下,成為全國晚報的旗幟。新民晚報與上海市民水乳交融的關系,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城市文化現象。</p> <p class="ql-block">在95周年報慶之際,展覽用近百件(套)珍貴的趙超構手稿、手跡和攝影作品及相關文物文獻,舉辦“林放不老特展”,希望通過展覽全面、立體、豐滿地展現趙超構先生的生平故事、道德文章,既與新民同仁共勉,亦與社會公眾分享。</p> <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為百姓分憂,與百姓同樂”,新民精神,正青春。</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生平:</p><p class="ql-block">趙超構(1910.5.4—1992.2.13),原名景熹,筆名林放。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縣)。早年就讀于上海中國公學。中國著名新聞記者,專欄作家。</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主持《新民晚報》工作。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談》、《林放雜文選》等。</p> <p class="ql-block">少年、青年、中年時期的趙超構。</p> <p class="ql-block">創刊60周年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全家福。前排左起:趙超構、趙劉芭、劉化丁;后排左起:趙東戩、趙靜男、趙東戡。攝于上世紀60年代。</p> <p class="ql-block">新民晚報三張:張恨水、張友鸞、張劍慧。</p> <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初,趙超構出席全國宣傳工作會議。</p> <p class="ql-block">新民晚報同仁在粵秀酒家為趙超構慶祝八十大壽。</p> <p class="ql-block">視頻:“林放不老——趙超構手跡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現場實況。</p> <p class="ql-block">在展覽館現場,本次展覽會策展人李天揚在向觀眾講解趙超構先生生平。</p> <p class="ql-block">筆者在展館拍攝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延安行</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17日至9月12日,趙超構先生參加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赴陜甘寧邊區,采訪了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文藝界人士和干部群眾。</p> <p class="ql-block">1944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與中外記者合影,中間朱德后戴眼鏡者為趙超構。</p> <p class="ql-block">回重慶后在新民報上連載《延安一月》,第一次在國統區公開報道延安的真實情況。并于1944年11月由新民報社出版單行本,被周恩來譽為“中國的《西行漫記》”。</p> <p class="ql-block">新民出版社出版的《延安一月》</p> <p class="ql-block">《延安一月》在重慶一共印刷出版了三版,本次展覽在歷史上首次將三個渝版集齊公開展出。</p> <p class="ql-block">1944年,陜甘寧邊區贈新民報記者趙超構羊毛毯,由邊區難民紡織廠制造。2001年4月,趙超構女兒趙劉芭捐贈上海市檔案館,現由市檔案館收藏。</p> <p class="ql-block">二:未晚談</p><p class="ql-block">林放的雜文,是新民晚報的名片,也是旗幟。</p> <p class="ql-block">黃永玉畫牛,成為“未晚談”頭花。</p> <p class="ql-block">新民晚報1982年1月1日復刊以后,再次成為趙超構先生的雜文專欄,一般刊于副刊“夜光杯”頭條。</p> <p class="ql-block">《林放雜文選》后記手稿。此次特展展示了林放最后一批“未晚談”手稿,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未晚談》獲全國優秀雜文獎獲獎證書。</p> <p class="ql-block">新民報首刊毛澤東詞沁園春雪</p> <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出版社《未晚談》稿費單。</p> <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特展”,展館內景之未晚談展區。</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題說真話</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小傳手稿</p> <p class="ql-block">三:尺牘情</p><p class="ql-block">本章節最主要的是趙超構先生寫給孫子趙豐、趙揚的家書,有十余通,透出濃濃的祖孫情。</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給孫子趙豐的信,及后面幾封信,有許多趙超構先生指導孫子讀書的內容,透露出讀書的喜好和價值取向,饒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給孫子趙豐的信</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給孫子趙揚的信</p> <p class="ql-block">大孫子小豐給爺爺的信,爺爺和孫子互通書信,天倫之樂,此樂何極!</p> <p class="ql-block">在這次展會上,展出數通趙超構先生和一些文化名人、作者、讀者的通信,同樣珍貴。有趣的是趙超構和他的老友黃佐臨往來的信札在同一展框展出,老友以這種方式再聚首,也是文壇佳話。</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致張樂平的信札</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和孫子趙豐、趙揚閱讀“解放軍畫報”,1979年。</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和孫子趙揚、趙豐在辭海出版社大院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四:百姓家</p><p class="ql-block">“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現在與“創刊于1929年”一起印在新民晚報的報頭之下,天天與讀者見面。</p> <p class="ql-block">飛入尋常百姓家——趙超構。</p><p class="ql-block">身居高位的他,一直把自己當作尋常百姓。這里展出他的各種手跡和文物,有的存在他自己家里幾十年,更多的則飛入其他百姓的家,件件見精神。</p><p class="ql-block">下面展示的是諸多名家贈送給趙超構先生的珍貴簽名本,讓我們慢慢品賞。</p> <p class="ql-block">葉圣陶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夏衍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巴金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柯靈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徐震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陸詒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趙家壁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和徐鋳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鋳成贈趙超構簽名本</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藏讀《毛澤東選集》</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的日常用品:助聽器、眼鏡和放大鏡。</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001號記者證和醫療證</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所用防空洞入洞證、代表證、筆筒和助聽器。</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英語筆記本</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詩抄剪貼本</p> <p class="ql-block">在1992年的臺歷上,趙超構先生親筆記錄了他的行止 ,這是他生命的最后印跡。</p> <p class="ql-block">五:光影間</p><p class="ql-block">趙超構先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的首批會員。1959年,籌備成立中國攝影家協會上海分會,趙超構先生任籌委會主任,堪稱是上海攝影家協會的創建者和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的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證</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先生拍了大量風光攝影作品,對人像、靜物攝影亦有涉獵。</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攝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兩位戴帽子男子的背影照片。從照片背面的說明可知,這是1949年在昆明池為葉圣陶、劉尊棋攝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攝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特展內景</p> <p class="ql-block">六:新民匯</p><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特展將一批與新民晚報、趙超構先生密切相關的重要文物,匯聚于此此。</p> <p class="ql-block">寧靜是最大的幸福——趙超構</p><p class="ql-block">這次特展不僅有郭沫若、趙樸初、王蘧常、啟功、華君武、賀友直等名人的墨寶,同時也有陳銘德、張慧劍、程大千、姚蘇鳳馮英子、錢谷風、張林嵐、沈毓剛、董天野、樂小英、馮小秀、鄭辛遙等幾代新民報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以“新民”為名義的雅集,少長咸集,群賢畢至 殊為難得!</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贈陳銘德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贈趙超構先生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章草大家王蘧常九十歲時賀新民晚報創刊六十周年聯:“書法一代新民手挼花甲,多聞晚報心念蒼生”。</p> <p class="ql-block">趙樸初先生1982年元日為新民晚報題</p> <p class="ql-block">書法大家啟功賀新民晚報創刊六十周年題</p> <p class="ql-block">華君武漫畫“奶油電燙”。</p> <p class="ql-block">賀友直為新民晚報創刊七十周年畫作:“等啥人?勿等啥人,等夜報”。</p> <p class="ql-block">《吾自故鄉來》(甌塑)徐志通</p> <p class="ql-block">鄭辛遙畫作:趙超構像。</p> <p class="ql-block">董天野畫作:梅花。</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簽名贈張祖麟、秦亞萍本。張祖麟攝新民晚報老報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銘德致趙超構等人的信件</p> <p class="ql-block">陳銘德致趙超構等人的信件</p> <p class="ql-block">曹仲英致趙超構信件</p> <p class="ql-block">趙超構致全國晚報體育新聞評選委員會信件手稿。</p> <p class="ql-block">張林嵐著“趙超構傳”。</p> <p class="ql-block">林放不老特展說明書</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者和展會策展人李天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者在博物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相冊圖文取材自“林放不老特展”,部分資料取自網絡。</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二日閻式松制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阳山县|
武汉市|
巴林左旗|
乐安县|
大竹县|
梁平县|
冀州市|
望都县|
乌拉特中旗|
青龙|
凤山县|
夏邑县|
天等县|
泰安市|
高雄市|
阳春市|
高碑店市|
庆云县|
周宁县|
太康县|
郁南县|
专栏|
咸宁市|
茂名市|
乐亭县|
名山县|
顺昌县|
铜川市|
增城市|
唐河县|
龙海市|
九龙城区|
会泽县|
于都县|
锡林浩特市|
嘉峪关市|
荥经县|
湖南省|
乐至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