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陽古鎮,坐落于四川省川東北地區的巴中市恩陽區,恩陽河從旁邊流過,故名恩陽古鎮。古鎮歷史悠久,可從三國時期追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上的恩陽古鎮還是巴中東北著名的水碼頭,米倉古道上最繁華的集鎮。<br>據史料記載,恩陽鎮在南北朝(公元525年)始置義陽郡,同置義陽縣,郡縣同治。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義陽縣為恩陽縣,隸屬清化郡(今巴州)。<div>古鎮由最初的水碼頭為基礎發展而來,在水運占據主導的古代一度繁榮,曾有“小上海“之稱。當下仍然存有28條古街,數百座明清古建筑。1933年川陜革命根據地成立,首府巴中,恩陽縣治所位于今恩陽鎮,又為古鎮增添了濃濃的革命色彩。</div> 日出,新的一天開始了。 建于恩陽河上的廊橋——起鳳橋。<div>恩陽古鎮起鳳廊橋長110米、寬16米。據說,因此地經常有鳳凰起飛,因此得名。<br> <br></div> 起鳳橋內部 具有地方特色的背籮 起鳳橋 恩陽河邊風光 老屋 土墻 古鎮的上正街和下正街,是紅軍文化遺址最多的街,在長約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陜省儀閬縣委、恩陽縣委、恩陽財政委員會、法庭、紅軍經理處等各類行政機關遺址13處。“共產黨熱愛人民”、“紅軍勝利萬歲”、“粉碎川陜會剿”、“為土地歸農民而戰爭”等紅軍石刻標語隨處可見。1932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由鄂豫皖經陜西轉戰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極盛時期發展到縱橫500里,擁有23個縣市,500萬人口,4萬平方公里的紅色區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在這里進行了3年多艱苦卓絕的戰斗。1933年,紅四方面軍反三路圍攻勝利后,先后在恩陽建立了儀閬縣、恩陽特別市、恩陽縣蘇維埃政府。建立了工會、貧農會、少共、少先隊、童子團等群眾組織和區鄉游擊隊武裝力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工業、農業、交通、文教衛生事業等都得到了空前發展。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恩陽建立縣蘇維埃各類行政機構13處,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有8處。因此,當時的恩陽鎮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據說,當時李先念當軍政委的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曾在此設軍部;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所贊頌的紅軍戰士張思德,也曾在恩陽縣列寧學校讀書。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后,還留下了劉子才師長帶領的一支隊伍,這支隊伍于1935—1940年間在這里堅持了五年的游擊戰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南方諸省堅持游擊戰爭最長的一支。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山游擊隊。《巴山游擊隊》等電影就曾在此拍攝外景。 街頭雕塑反映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古街 小孩對著我做動作 <div>中共川陜省恩陽縣委舊址<br></div>土地革命時期在此建立恩陽縣蘇維埃。解放后,一直設立鄉鎮人民政府。恩陽鎮具有光輝的紅色革命歷史。1933年,紅四方面軍反三路圍攻勝利后,先后在恩陽建立了儀閬縣、恩陽縣、恩陽特別市蘇維埃政府。建立了工會、貧農團、少共、少先隊、童子團等群眾組織和區鄉游擊隊武裝力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工業、農業、交通、文教衛生事業等均得到了空前發展。紅軍時期,恩陽鎮處在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中心地帶。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恩陽建立縣蘇維埃各類行政機構13處,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有8處,許多巨幅石標是川陜革命根據地斗爭的歷史見證。 川陜省恩陽縣財政委員會舊址 紅軍石刻標語遺址,內容“共產黨熱愛人民”丙。 大棧房 恩陽古鎮的老人圍坐在樹蔭下,喝茶、打撲克,過著幸福的生活。 戲臺 現在的恩陽古鎮,每天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全年的游客接待量已超過300萬人次,這座歷史古鎮,正在復蘇昔日的繁華,譜寫著時代華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军事|
栾城县|
贺兰县|
黄平县|
水城县|
武义县|
汽车|
蒙山县|
黎平县|
隆化县|
仁化县|
和平区|
公安县|
山东|
全南县|
兴海县|
青田县|
仪陇县|
沧源|
胶州市|
纳雍县|
黔东|
乐东|
安吉县|
靖西县|
礼泉县|
出国|
隆化县|
安国市|
新郑市|
龙山县|
金堂县|
楚雄市|
兴海县|
毕节市|
米林县|
和田县|
金秀|
原平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