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區老教師的40年從教歷程 <p class="ql-block">一位哲人說過:第一個教小學的老師,一定沒有讀過小學。</p><p class="ql-block">是的。</p><p class="ql-block">我一輩子從事小學教育,見證了不同時代的年輕老師。不同時代的年輕教師有不同的生活節奏 ,不同的工作旋律,這些不同的節奏與不同的旋律組合起來 ,就是一首《十八歲的歌》。</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了高考制度,具有學霸潛質的我師范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個自食其力的小男人,一根家庭經濟來源的頂梁柱,一枚無數農村少女朝思暮想的小帥哥,一位多少讀書人羨慕和學習的光輝榜樣……</p><p class="ql-block">他們說,《十八歲的歌》是現實的。</p> <p class="ql-block">教導主任比我大,典型的“革命小闖將”。十八歲小學畢業當了民師。二十八歲,拿到中師畢業證轉了正。三十八歲趕上改革開放,把媳婦塞進學校開了個小商店,脫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p><p class="ql-block">子女考中師,還可以加20分。</p><p class="ql-block">他們這代人,人人都說——《十八歲的歌》是甜蜜的!</p> <p class="ql-block">校長是新中國的第一屆老師。</p><p class="ql-block">年輕時的校長,大字不識一個,鄰村辦掃盲夜校,堅持每晚步行十多公里去參加學習。十八歲那年,他在本村辦起了掃盲夜校,辦起了早晚班,也是二十八歲轉為公辦教師。最牛逼的是五十八歲時,取得了“小學高級教師”職稱,全家轉為城市戶口,轉為學校職工,吃上了每市斤一角三分八的大米。過上了“敲鐘吃飯,蓋章拿錢”的幸福日子。</p><p class="ql-block">他們這代人,《十八歲的歌》是高亢激昂的,也是完美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茶余飯后,校長給我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教導主任給我講“階級斗爭,政治路線”。</p><p class="ql-block">更多時候,他們在相互調侃。校長說教導主任克克業業,教導主任說校長耳火耳火。</p><p class="ql-block">我則抱著吉他狂吼:“云里來,雨里去……”</p> <p class="ql-block">十年的媳婦熬成婆,我終于有資本教導那些比我小得多的大學生老師。</p><p class="ql-block">我說:我十八歲就當老師了。</p><p class="ql-block">他們說:胡耀邦總書記十五歲就參加革命了。</p><p class="ql-block">我說:我二十歲就當校長了。</p><p class="ql-block">他們說:林彪元帥二十歲早已經是軍團長了。</p> <p class="ql-block">學校舉行學生繪畫比賽,我不厭其煩的教學生“近大遠小”“三庭五眼”。</p><p class="ql-block">他們打印了幾張發給學生涂色。</p><p class="ql-block">學校舉行作文競賽,我不厭其煩的告訴學生“三要素”“借景抒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漫不經心的打印了幾張發給學生謄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學生名落孫山,而他們的學生總是榜上有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得不承認:他們這代人,《十八歲的歌》是浪漫的,多情的,五彩斑斕的……</span></p> <p class="ql-block">當我熬到老校長58歲的時候,不再關心18歲的年輕老師,也聽不到他們十八歲的歌。</p><p class="ql-block">他們說:《十八歲的歌》是苦澀的。</p><p class="ql-block">大學本科畢業,三五年考編,縣管校聘,教育內卷……</p><p class="ql-block">車貸、房貸、助學貸款……</p><p class="ql-block">油錢、話費、保險工會費、人情來往費、學費、補習費、藥費、水電、父母住院費……</p><p class="ql-block">我沒有對酒當歌。因為我最終沒有能力把媳婦塞進學校開個小商鋪;沒有機遇讓兒女“敲鐘吃飯,蓋章拿錢”;沒有命運讓全家人都可以吃一角三分八一市斤的大米……</p> <p class="ql-block">《十八歲的歌》是一首諸多情感諸多體驗諸多見證組合起來的交響樂。也是新中國教育由貧窮落后到富強文明的發展史。</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楊宏勇,云南保山人。云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保山市文化館特邀編劇,隆陽區作家協會會員。創作主要以小品、快板、花燈、說唱為主。代表作《大山深處回頭灣》《兩個保溫飯盒》《情歸故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昌吉市|
疏勒县|
资中县|
安塞县|
砀山县|
恩平市|
全椒县|
改则县|
宁城县|
平舆县|
宁南县|
藁城市|
奉贤区|
正阳县|
义马市|
新丰县|
彰化县|
灵石县|
靖宇县|
安阳县|
浦北县|
乌审旗|
新竹县|
朝阳区|
文安县|
白城市|
平泉县|
澄城县|
泾阳县|
天峻县|
德江县|
庆元县|
丹棱县|
江安县|
丽水市|
双鸭山市|
荣成市|
获嘉县|
卢龙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