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稱:快樂大海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號:2916501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粟黍?”飄香漫村噇 秋日花海艷臺址</span></p> <p class="ql-block"> 走進青島博物館,展示的陶鼎、石斧、碳化粟黍?顆粒等文物,使我了解到青島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人類村落遺跡,是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晚期在即墨王圈水庫南岸的臺子遺址。在秋高氣爽的九月中旬豐收季,駕車前住即墨區龍泉鎮臺子村,即可沿途領略膠東大地村噇秋收景色,又可一探五千年前龍山先民生活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沿導航出城后,行進在膠東大地上,金色秋天已將豐收田野披上了艷麗的服裝,天空中彌漫著“粟黍?”的芳香,處處展現著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無私饋贈,為人們帶來無盡的幸福與美好的未來,是這片土地一年中最靚麗的季節。</p> <p class="ql-block"> 丘陵地貌的膠東大地,此起彼伏的地面,至今依然按原古大禹時代“禹制土田萬國作乂《齊民要術》”創立的井田模式開墾耕地。在無人機的視野中,一塊塊“田”字形農田,排列整齊鱗次櫛比,依山坡地勢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由于不同田塊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金秋時節的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張重裯而蓬松、多彩而斑斕的條格袈裟,這是人們對賴以生存土地致以的最崇高敬畏與感激。</p> <p class="ql-block"> 此時大部分玉米剛進入成熟期?,籽粒已初步形成,將逐步從土壤中吸取養份,通過光合作用使顆粒飽滿,待到成熟還有近30天,收獲后還將進行繁忙的冬小麥播種。 而同期種植的花生及紅薯正是收獲時節,田間地頭到處是收獲勞作的村民,鄉間道路兩側不時可看見排列整齊晾曬的花生、紅薯及早熟的玉米,收割后的土地,會盡快種植上白菜、波菜等,在嚴寒的冬季來臨前,提前收獲冬儲的蔬菜。</p> <p class="ql-block"> 與鄉民的交談中得知,東夷人的故鄉膠東大地,龍山文化時期就依"神農乃始教民播五谷《淮南子.修務訓》”種植粟(小米稷)黍?(黃米)禾(稻)菽(大豆)麻,以及從西域引進的麥等農作物,而玉米、紅薯、土豆、花生等直到明朝萬歷年間才從美州引入。目前這個季節主要種植的玉米,是采用“冬小麥-夏玉米”輪耕模式,依然嚴格遵循上古“堯命四子敬授民時《齊民要術》”的二十四節氣來耕作。每年秋分豐收節收獲春播作物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span>播種冬小麥時節;第二年芒種前后的“栽秧割麥兩頭忙”,是收割麥子播種玉米及紅薯、花生、大豆等的農忙季節。</p> <p class="ql-block"> 沿導航前行駛入一座石橋,迎面出現一條不寬的小河,河水充盈、水面寧靜,倒影著岸邊的美景,仿佛將駕車與石橋置身于一幅鄉村畫面中,通過石橋就到達了此行目的地即墨龍泉鎮臺子古村。停車后一覽小村可知,東蓮茵河西蒲渠河如兩條巨龍,將小村匯聚于王圈水庫南岸三面環水的高臺之上,剛才是從東面蓮茵河上的鳳凰橋進入的古村。</p> <p class="ql-block"> 緊臨水庫的村北三面環水,是片平整土地,耕種著多種秋季作物和各樣珍稀花草。從田邊的“臺子遺址”石碑可知,這片田地1.5米之下就是龍山文化先民居住的村舍遺址,青島市博物館中的龍山文化文物,均由此出土。如今遺址已回填,即可原始保留紅山先民的遺物,又可在其上繼續耕作,造福于現代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緊臨遺址南側為臺子村,在古村落中漫步:青石黑瓦打造的石屋,底蘊濃厚古香古色;磨盤瓦礫鑲嵌的小巷,彎彎曲曲幽靜安祥;墻角石槽改制的花壇,圖案新穎色彩艷麗;房檐院后種植的果樹,石榴殷紅瓜果飄香。這是一個蘊含悠久文化特色、擁有美麗生態環境的新農村建設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古村南側浸沒在秋日花海的世界中,嫩紅飄逸的粉黛,紫麗嫵媚的薰衣,爭奇斗艷,而秋日菊花最為亮麗。在陽光照耀下,菊花的芬芳,菊蕊的幽香,沁人心脾,“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章顯菊花秋日的霸主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返回古村中發現售賣的紅薯,使我想起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州大陸后,當地印第安人數千年培育的大量農作物開始走向世界,其中1593年明朝商人陳振龍引入的紅薯,對中華人口跨越式增長起到決應作用。明朝之前,畝產僅百余斤的粟麥稻,是難以承載上億人的食用,而畝產可達3000斤、3個月即可成熟的紅薯,幾十年間就將中華人口突破億人,到清朝未年更是達到了4億多人。從現代的五谷“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可見證,中華先民與古印第安人對人類生存做出的歷史貢獻。</p> <p class="ql-block"> 從古村向北,站立在三面環水陡壁之上的遺址眺望:北岸的龍頭灣,與西邊<span style="font-size:18px;">蜿蜒曲折的</span>蒲渠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及支流,組成一條</span>氣宇軒昂<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巨龍;</span>東側蓮蔭河中的崖臺,如鳳凰棲息的鳳凰臺;東西兩河交匯勾勒出遺址鳳頭、古村鳳身與花海鳳尾,組合成一只天然巨型鳳凰,棲息在鳳凰臺上,與蒲渠河巨龍比肩而立。</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龍山先民選定的臺子村住地,集天地之精華,山川之秀美,龍鳳之呈祥匯聚于此,帶來了吉祥瑞氣的年年豐收季。如今的古村村民,依然享受著紅山先民“粟黍?菽”的秋香紅利,在新農村建設的繁榮發展契機中,煥發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9月1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武穴市|
常州市|
景宁|
申扎县|
冀州市|
平和县|
怀化市|
桦甸市|
灵石县|
克拉玛依市|
盈江县|
栾川县|
南皮县|
乌鲁木齐县|
金寨县|
清远市|
九龙县|
胶南市|
洞头县|
永平县|
建阳市|
丰县|
华阴市|
广汉市|
南陵县|
疏附县|
二连浩特市|
津市市|
永善县|
石渠县|
理塘县|
黔南|
双流县|
营山县|
永宁县|
信丰县|
吉隆县|
利川市|
临澧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