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敗后,為了回擊廣東軍閥的反革命屠殺政策,海陸豐人民在中共東江特委和海陸豐救黨大同盟領導下先后舉行了3次武裝起義。第一次起義失敗后,1927年9月7日,為接應南昌起義軍南進,東江舉行第二次起義,重占海陸豐兩縣城。國民黨軍瘋狂反撲,起義軍撤到海豐、陸豐、惠陽、紫金4縣邊界的山區繼續進行斗爭。10月下旬,東江特委乘粵桂軍閥戰爭即將爆發之機,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很快占領了海豐、陸豐兩縣全境,在彭湃領導下成立了蘇維埃政府。1928年2月,國民黨軍以9個團的兵力從西、北、東三面進攻海陸豐蘇區。為了保存實力。工農革命軍留一部在當地堅持斗爭,主力轉移到紫金、五華。豐順、揭陽、普寧等縣山區繼續堅持游擊戰爭。<br> 說起海陸豐起義,不得不提起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彭湃。我在少年時就聽說過他,以及他的故事,那時心中就深感欽佩。一個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為了理想與信仰投身于革命,最后還獻出寶貴的年輕生命,難道不讓人佩服嗎?<br> 彭湃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1896年10月22日出生于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今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龍津溪畔的一個地主家庭,是彭延年(歐陽修的遠房表弟,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后人。中學畢業后,留學日本。 1921年5月初回國后,不久即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發起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勞動者同情會等組織,傳播馬克思主義。1924年初,他由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并在當年的6月30日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屆農講所主任(毛澤東是第六屆農講所主任)。此后,他一直致力于農民運動。<br> 1927年3月,彭湃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并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大革命失敗后,彭湃赴南昌,參加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后,1927年10月他在廣東海陸豐地區(今屬汕尾市)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蘇維埃政權建立后,他舉行了數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先后焚燒田契,租簿本等。此后,他一邊進行土地革命,一邊在海陸豐、普寧、惠來、潮州一帶開展武裝斗爭,鞏固、捍衛政權,拓展根據地。 <br> 1928年11月,彭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被中共中央軍委秘書白鑫叛變后出賣而被捕。此后,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書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兼中央軍委書記的周恩來一直在設法營救。1929年8月28日,中共特科隊員準備對彭湃實施武裝營救的過程中,由于特科隊員的手槍剛剛到手,上面的油脂未來得及擦凈、無法擊發而營救失敗。1929年8月30日,澎湃與戰友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br> 彭湃和方志敏、毛澤東,是黨內最早認識農民問題重要性、最早從事農民運動的革命家,而三人當中、又數彭湃最早,被毛主席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則說:“彭湃同志是中國農民運動第一個戰士?!?彭湃在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特別是其開辟的以農村為基地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為紅色政權的建設在理論和實踐上積累了十分重要的經驗。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br><br> 第二次廣東之行的12月5日我們來到海豐參觀了紅宮、紅場、彭湃故居、海豐烈士陵園。12月6日又參觀了彭湃上山打游擊時的大南山白馬村舊居。<br> 海豐紅宮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原為明代孔廟。1927年11月18一21日,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的領導下,在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的幫助下,勝利奪取政權,并在孔廟召開海豐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因當時會場內均刷成紅色,所以孔廟自此被稱為"紅宮"。<div><br></div> 紅宮,原海豐學宮(孔廟),欞星門 泮池與大成門 大成殿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陳列展。 傳播馬列主義,彭湃從日本歸來的照片 海陸豐農會旗幟(左)和蘇維埃旗幟(右) 海陸豐三次武裝斗爭。照片:張善銘,東江特委書記,領導海陸豐三次武裝斗爭,1928年犧牲。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2日,董朗(左1)、顏昌頤(左2)等率領的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紅二師,與葉鋪(左3)、徐向前(右2)、袁國平(右1)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豐工農革命軍,在紅場勝利會師。 海豐農民運動期間彭湃譜寫的革命歌曲 彭湃與妻子許冰在大南山的合影 同年12月1日,根據彭湃的指示,在緊挨紅宮的東側建成紅場,主要建筑物有彭湃親筆題字"紅場"的大門和紅臺(大會主席臺)。有5萬多人參加的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慶祝大會在這里舉行。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2日,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葉鋪、袁國平、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豐工農革命軍,在紅場勝利會師。 紅場大門,“紅場”二字由彭湃題寫 海陸豐革命烈士英名錄 海陸豐革命烈士英名墻 紅臺——主席臺 平民醫院舊址 平民醫院介紹 彭湃烈士簡介 彭湃烈士像 徐向前題字 彭湃烈士像介紹 紅場群雕 紅場群雕 紅四師紀念亭 “紅場星火”碑 海豐街道 ?? 彭湃故居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建筑。? 彭湃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座兩層的樓房建筑。主樓前廊仿西式建筑,風火式山墻,總建筑面積為266平方米。這座建筑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河,是彭湃同志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成長之地,也是他領導?農民運動的策源地。1925年,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海豐后,?周恩來同志和蘇聯軍事顧問曾在此住宿,共同研究革命大計。1925年6月,軍閥?陳炯明殘部重陷海豐城,故居遭焚毀,只留下墻基。1962年,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將該舊址頒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按原貌重建,并陳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覽。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中)、三哥彭漢恒烈士(左)1928年犧牲,年僅35歲,七弟彭述(右)1933年在國軍圍剿大南山根據地的戰爭中慘烈犧牲,年僅30歲。 臥室 彭湃烈士紀念室 紀念室陳列 彭湃烈士故居導覽圖 “得趣廣場”說明 得趣書室 “得趣書室”說明 海豐烈士陵園始建于1963年,座落在汕尾市海豐縣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積為11萬平方米。陵園正門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黃色琉璃瓦蓋頂,大理石和錦磚貼墻結構,氣勢雄偉壯觀。牌坊橫匾“烈士陵園”四個鎦金大字,為廣東省長葉選平所書。正門前面是陵園廣場。經過廣場拾級而上,是烈士墓碑,上面鐫刻著“革命烈士墓”五個大字,為陶鑄所書。墓碑后面是墓室,墓室主體為拱圓形建筑,里面安放著林鐵史、楊望、林蘇、黃興干等兩百多位在歷次革命斗爭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的骨骸和骨灰。 烈士陵園大門 烈士陵園廣場 烈士墓 彭湃烈士像 楊其珊烈士像 彭湃大南山白馬村舊居位于大南山街道白馬仔村,是座石屋,不是很好找,由于為了隱蔽不好找就對了。1928年2月彭湃率紅二、四師轉戰普寧、惠來一帶的平原地區作戰,同年春夏間由于受挫轉戰于大南山地區。期間彭湃就住在李春太石屋,領導革命堅持斗爭。現舊居僅有標牌和立碑說明,無任何展陳,屋內堆滿雜物。 彭湃舊居說明 縣文保單位標牌 彭湃舊居——李春太石屋 石屋門牌 彭湃舊居室內堆滿雜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宜君县|
泊头市|
花莲县|
凤庆县|
乌拉特后旗|
高邮市|
增城市|
靖宇县|
绥宁县|
合阳县|
苏尼特右旗|
鄱阳县|
琼海市|
酒泉市|
花莲县|
庆城县|
云南省|
裕民县|
彩票|
新绛县|
莱阳市|
肥乡县|
巴林左旗|
柳河县|
鹿泉市|
长治市|
大连市|
富裕县|
瓦房店市|
白山市|
玉龙|
澎湖县|
贡觉县|
连州市|
河曲县|
吐鲁番市|
宁武县|
丰都县|
枣阳市|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