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5日,我們走進了盼望已久的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第二天,我們先后探訪了楊家嶺、棗園和王家坪等景區。夜宿“延安圣鑫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1936年12月18日,延安被紅軍和平接管,為了便于指揮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黨中央機關于1937年1月10日離開志丹縣,13日進駐延安城。</p> <p class="ql-block">首站,我們去探訪“楊家嶺革命舊址”。1938年11月,中共中央由城內鳳凰山麓遷駐這里。黨中央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指揮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領導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毛澤東在楊家嶺工作、居住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離毛澤東住處不遠有塊菜地,是毛澤東自己種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劉少奇也在楊家嶺工作、生活過。1942年底,劉少奇由華中回到延安后住在這里,1943年3月,中央機構調整后,任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組織委員會書記,兼中央研究局局長,并分工負責華中工作。他在七大會議上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統一全黨的力量去爭取抗戰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由此移住棗園。</p> <p class="ql-block">劉少奇同斯特朗在延安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朱德在楊家嶺的住處。</p> <p class="ql-block">朱德與康克清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朱德與賀龍、徐向前在延安機場視察部隊訓練。</p> <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周恩來由重慶回延安后住在這里。后因騎馬意外受傷后前往蘇聯治療。</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返回延安,隨后前往重慶,繼續主持南方局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再次離渝返延。當時,正值延安整風運動轉入黨的高級干部重新學習黨的歷史、總結歷史經驗的階段,他在中央黨校作了《關于黨的六大的研究》的報告,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參加了六屆七中全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籌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1939年5月-1944年11月,曾經在此工作生活。</p> <p class="ql-block">鄧穎超與李鵬等在楊家嶺。</p> <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周恩來摔傷胳膊后同劉少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央辦公廳樓于1941年建成,其狀如飛機,亦稱"飛機樓"。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宣部在此主持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有近百名文藝工作者參加。毛澤東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解決了文藝工作者必須深入實際同群眾相結合等一系列根本問題。 </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1945年,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楊家嶺召開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楊家嶺召開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國民黨軍進犯延安時,中央撤離,楊家嶺的會場建筑遭到轟炸。</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時召開會議時,參會代表進入會場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舉辦過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禮堂外景。</p> <p class="ql-block">離開楊家嶺革命舊址,我們又前往棗園革命舊址。</p> <p class="ql-block">“棗園革命舊址”,這里的建筑物,遭受國民黨政府轟炸后,1953年后,陸續得到修復和保護。現在供參觀的有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和張聞天舊居等。</p> <p class="ql-block">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1943至1947年間的駐地。</p><p class="ql-block">在這里,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繼續領導了全黨的整風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領導根據地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等從這里起程赴重慶談判,為爭取國內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黨中央領導解放區軍民以自衛戰爭粉碎了國民黨的軍事進攻。</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離開這里,轉戰陜北。</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棗園毛澤東故居。</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與江青、李娜合影。</p> <p class="ql-block">棗園也有周恩來故居。</p><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周恩來由楊家嶺遷到這里。為商談廢除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等問題,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國統區之間。抗日戰爭勝利后,和王若飛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經43天的艱苦斗爭,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p><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由于國民黨召開偽國大,一手關閉了談判的大門,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由南京撤回延安。</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3日,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澤東一起撤離延安,轉戰陜北。</p> <p class="ql-block">棗園任弼時舊居。</p><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16日,任弼時到達延安,洛川會議后,任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出師華北。1940年3月回國后,參加書記處工作,兼任中央秘書長,籌備"七大",負責陜甘寧邊區與晉西北的工作。1943年3月政治局會議后,進入中共核心領導集體,為中央機關正規化建設和邊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任弼時由這里撤離延安,轉戰陜北,擔任中央直屬縱隊司令。</p> <p class="ql-block">張聞天舊居。黨中央進駐延安后,張聞天曾先后在鳳凰山麓、蘭家坪、楊家嶺居住。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干部教育部部長、馬列學院院長等職。延安整風運動中,他帶領調查團赴陜北綏米地區和晉西北農村進行社會調查,寫了一批很有價值的報告。在此居住期間,主要從事理論與政策研究工作,著有《中國革命紀事》等書。</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20日,由此去東北工作。</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遷到棗園。在抗日斗爭向國內解放戰爭轉變的歷史關頭,他肩負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軍總司令的重任,協助毛澤東處理軍機大事,簽發了《命令岡村寧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發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務》的廣播詞。1947年3月12日,由此撤離延安。棗林溝會議后任中央工委副書記,前往華北地區。</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棗園朱德工作生活的地方。(1945.8.-1947.3.)</p> <p class="ql-block">中央軍委棗園作戰室舊址 。</p><p class="ql-block">1943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毛澤東遷住棗園辦公后中央軍委作戰部第一局派山清干參謀在棗園開設作戰值班室,負責人為王政柱。</p> <p class="ql-block">棗園作戰室積極搜集日軍和國民黨情報,分析軍事斗爭形勢,研究戰局發展態勢,編輯作戰指令,全力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了解全國戰況、制定戰略部署提供依據,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棗園革命舊址,我們又前往王家坪革命舊址。</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舊址”,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18 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駐地。(簡稱中央軍委),是延安時期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解放戰爭的軍事決策指揮中心之一,也是八路軍總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依山傍水,當年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在舊址工作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延安時期,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指揮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有力應對了國民黨軍重點進攻,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從這里撤離延安,踏上轉戰陜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舊址,南院主要有中央軍委禮堂、毛澤東舊居和軍委總政治部辦公地等,北院主要有中央軍委會議室、朱德舊居、彭德懷舊居、軍委作戰機關辦公地等。毛澤東舊居,毛澤東先后兩次在此工作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2月中旬,毛澤東曾經在這里工作和居住。第二次是1947年3月中旬。</p> <p class="ql-block">重慶談判返回延安后,毛澤東因疲勞過度,于11月中旬住院。12月中旬出院后,黨中央安排他到王家坪休養。在此期間,他認真思考國內與國際形勢,指導人民軍隊由抗日戰爭向國內革命戰爭的戰略轉變。1946年2月中旬,毛澤東遷回棗園,偶爾也回到這里辦公、會客。</p><p class="ql-block">(圖為,1946年春,毛澤東和馬海德教李訥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為便于指揮作戰,毛澤東再次搬到這里。16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發布關于邊區各部隊保衛延安的部署命令。18日晚8時,毛澤東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從王家坪出發,踏上了轉戰陜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飛機多次轟炸延安,為了防備日本飛機轟炸。中央軍委組織工作人員開鑿了此防空洞,此防空洞離毛澤東住處不遠。</p><p class="ql-block">1941年,葉劍英總參謀長由重慶返回延安,曾在此居住了一個多月。</p><p class="ql-block">1947年,胡宗南部進攻延安時,毛澤東也曾在此洞防空和辦公。</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舊居,1938年8月初,王稼祥在此居住,任軍委總政治部主任,兼代八路軍政治部主任。11月,增補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協助毛澤東主持軍委日常工作。</p><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兼任中共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主任和八路軍軍政學院院長。</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由于傷病復發,從王家坪離開延安,再次赴蘇聯治病。</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前往延安寶塔山參觀。延安是個山城,寶塔處在鬧市中心,交通非常擁擠。登高望遠,延安城盡在眼里。</p><p class="ql-block">城區處于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p> <p class="ql-block">延安寶塔,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766年至779年),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年至1048年)重建。</p><p class="ql-block">寶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3月,延安市轄1市2區10縣、21個街道辦事處、87個鎮、9個鄉。延安市人民政府駐地寶塔區,總人口226萬人。</p> <p class="ql-block">《走進延安,探訪楊家嶺、棗園和王家坪》在此結尾,本集完。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謝謝老師點評。2024.9.8.整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平原县|
武平县|
宜章县|
中卫市|
长乐市|
平远县|
东辽县|
大化|
文安县|
仪征市|
贵溪市|
澎湖县|
襄垣县|
衡水市|
高尔夫|
长治市|
高密市|
光泽县|
富顺县|
隆尧县|
清涧县|
苍南县|
淮滨县|
杨浦区|
荔浦县|
南康市|
呼伦贝尔市|
新闻|
彝良县|
阿瓦提县|
布尔津县|
合阳县|
博爱县|
木兰县|
彩票|
德江县|
织金县|
江山市|
宁陕县|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