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朝成化年間,正值歷史長河的中段,社會暗流涌動,矛盾重重。</p><p class="ql-block">發生于成化年間的成化搜套看似微不足道,卻對明朝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p><p class="ql-block">成化搜套的結局:虎頭蛇尾,無疾而終。</p><p class="ql-block">明朝時的河套地區,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英宗復辟后,決心鏟除這顆毒瘤,于是派大將石亨,石亨的侄兒石彪前往河套,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搜套運動。</p><p class="ql-block">石亨,他因“奪門之變”(亦稱南宮復辟)有功封忠國公,侄兒石彪封定遠侯。叔侄二人如猛虎一般直撲河套,先后在摩兒山、野馬澗大敗敵軍,一時名震邊疆。石彪因功被英宗帝賞識,派往大同駐防。蒙古人敬畏其威名,尊稱“石王”。</p><p class="ql-block">手握重兵的石亨,仗著功高得寵,便胡作非為,橫行朝中。一面排斥異己,將兩京大臣斥逐殆盡,一面培植黨羽,引薦私人。英宗對石亨的不法和專橫有所覺察,對他逐漸疏遠并漸生戒心。天順三年(1549),英宗暗示親信,大同總兵李文誣告石彪謀反。英宗旋即下令誅殺石彪。而石亨也難逃誅連,最終在獄中慘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客觀地講,由于石亨叔侄的覆滅,讓河套失去了收復的最佳時機。無論是之后的楊信還是趙輔,都沒能再有石亨叔侄這樣的戰績。</p><p class="ql-block">憲宗繼位后,欲安定邊疆,數次用兵河套。</p><p class="ql-block">成化九年九月十二日,蒙古軍幾個部落聯合出兵河套,陜西、寧夏、甘肅盡遭掠奪。明軍大將王越與蒙古軍激戰,雖然取得勝利,但并未一勞永逸。</p><p class="ql-block">長期的西北戰爭,不僅使西北地區財政壓力倍增,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還加劇了河套地區的沙化,軍隊無法在此屯墾,后勤難以得到保障。</p><p class="ql-block">在王越之前,河套地區曾取得過紅鹽池、韋州等大戰的勝利,但朝廷卻下不了決心在河套地區設立防線,依舊采取空置河套的辦法。至此,搜套與復套運動終于落下惟幕,最終未能解決河套頑疾。</p><p class="ql-block">在成化六年的時候,邊疆大臣和朝中的有識之士先后上書,提出在河套地區修長城以穩定邊疆局勢。延綏巡撫王銳,之后馬文升、余子俊先后上書憲宗請求修筑長城,但最終沒有實現。</p><p class="ql-block">成化九年至十年,余子俊任巡撫時才實現了在西北大修長城的愿望。至明末,余子俊所筑的榆林長城防御體系仍在發揮作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贡觉县|
尉氏县|
松江区|
昌宁县|
平陆县|
洛阳市|
平顶山市|
香格里拉县|
尼勒克县|
来宾市|
边坝县|
富宁县|
荃湾区|
营口市|
珲春市|
遂溪县|
西藏|
涞水县|
岢岚县|
沁源县|
黑山县|
扶余县|
唐山市|
页游|
延边|
嘉黎县|
无棣县|
新野县|
于都县|
偏关县|
子长县|
博白县|
松溪县|
繁峙县|
贺州市|
怀宁县|
双江|
汕尾市|
光泽县|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