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夫血肉之身上,尚然有。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血肉之身和義理之身是生命的兩種境界。所謂血肉之身,就是欲望之身。生命貪名,貪利,貪色,貪吃,貪睡,貪喝酒,這個情欲很重的叫血肉之身,義理之身就是我們講的助人為樂,天天增長能量的生命,道義的生命。我們人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血肉之身換成義理之身,從高能耗的生命換成高能量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段話強調了生命的兩種境界——血肉之身與義理之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血肉之身被描述為充滿各種欲望,貪名、貪利、貪色、貪吃、貪睡、貪酒,是一種被情欲所主導的低能量狀態。這種狀態下的生命往往被外在的物質和欲望所束縛,消耗大量的能量卻難以獲得真正的滿足和成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義理之身則是充滿道義、助人為樂、不斷增長能量的高能量生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以道德和善良為準則,通過幫助他人來獲得內心的滿足和成長,從而實現生命的升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生的重要任務就是將血肉之身轉變為義理之身,從高能耗的生命狀態轉變為高能量的生命狀態。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欲望,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培養善良、正義和助人為樂的品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生命的價值,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修煉,而是一場靈魂的修煉,使它在閉幕之時,比開幕之初,心靈更高尚,所謂的心靈更高尚,就是能量更大,就是要從血肉之身換為義理之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肉之身,尚然有數”,這個“有數”就是貪心,有貪心的后果。這就是講因果?!傲x理之身,豈不能格天”“格天”是感應的意思,你做人一定是有樂的,也有因果的。 </p><p class="ql-block">指出人生的本質并非物質的修煉,而是靈魂的修煉。其目標是在生命結束時,讓心靈比開始時更加高尚,即擁有更大的能量,實現從血肉之身向義理之身的轉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肉之身,尚然有數”強調了貪心這一負面特質,貪心會帶來不良后果,體現了因果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則表明擁有義理之身的人能夠與上天感應,在做人的過程中會收獲快樂,同時也遵循著因果規律。 這提醒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能僅僅追求物質的滿足,而應注重靈魂的提升和心靈的修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制貪心等負面欲望,培養義理之身所具備的高尚品質,如助人為樂、堅守道義等,從而收獲心靈的成長和真正的快樂,同時也順應因果的法則,為自己的人生創造積極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了凡生意經中“《太甲》曰: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边@句話專門從理論上解釋,為什么從前種種可以死掉?你過去犯的錯誤未必就惡果會發生,你過去偷稅減稅,未必馬上就被處罰。你過去坑蒙拐騙的,現在一下覺悟了,可能并不一定受懲罰,從理論上解釋它。天作孽,猶可違”的‘天不是講的云中天,講的是天理。什么是天理呢?有因必有果。孽呢,就是我們講的過失,在你的因果里面,你有了不好的種子,“猶可違”,不一定會得到惡的結果,就是這個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意經中引用的“《太甲》曰: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從理論上可以這樣理解: “天作孽,猶可違”中的“天”被解釋為天理,即有因必有果的自然規律。這里的“孽”指的是過失,當一個人在因果中種下了不好的種子,但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惡的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因為天理雖然存在因果關系,但并非絕對的機械決定論。如果一個人過去犯了錯誤,比如偷稅減稅、坑蒙拐騙等,但后來覺悟了,就有可能改變因果的走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覺悟可以促使一個人采取積極的行動去彌補過錯、改正行為,從而避免惡的結果的發生。 這也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面對因果關系時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因果的懲罰,而是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改過自新等方式來影響未來的發展。只要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努力去糾正,就有可能避免自作孽帶來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對過去的錯誤掉以輕心。即使暫時沒有受到懲罰,錯誤的行為也已經在因果鏈條中種下了不良的種子,隨時可能引發不良后果。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對自己行為的警覺,遵循天理,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言配命,自求多?!边@句話強調了人要順應命運的同時,積極主動地為自己謀求幸福。而幸福的獲取關鍵在于自身的念頭,正如“求名求利,須知求己莫求人”,明確指出應從自身出發去努力爭取,而不是依賴他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陽明所說的“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深刻地揭示了戰勝外在的敵人相對容易,而戰勝內心的敵人則極為困難。內心的敵人往往表現為不良的習氣,比如總喜歡說“你錯了”這種習氣,會給人帶來負面影響。只有勇于正視并努力改變這些不良習氣,才能實現自我成長和進步。我們應當不斷反思自己的內心,克制不良習氣,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目的是什么?還是讓他轉念,沒有別的,從思想上改造他,他都能自己改造了,你說多智慧,自己能改造,為什么還要被人改造呢?被人改造那已經是上中下里的末流了。早覺悟自己改造,把緣分修改了,把惡念變成善念,結果未必發生,但是種子還在所以叫“天作孽,猶可違?!睆那胺N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真實意思。你能控制自己的命運,控制自己當下的念頭就可以把握未來的狀況。</p><p class="ql-block">目的在于強調自我覺悟和自我改造的重要性。 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引導人們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因果關系,激發內心的轉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人們從錯誤的觀念和行為中醒悟過來,將惡念轉化為善念?!疤熳髂酰q可違”意味著即使曾經因無知或錯誤種下不良的種子,但只要及時覺悟,自我改造,就有可能避免惡果的發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強調放下過去的錯誤,以全新的心態和行為面對未來。自我改造能夠讓人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當下的念頭決定了未來的走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人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念頭,選擇善念善行,就能為自己創造積極的未來。 而被他人改造則被視為末流,因為自我覺悟和主動改變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和內在力量。只有通過自我改造,才能真正實現心靈的成長和命運的轉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长泰县|
哈巴河县|
响水县|
固始县|
肥西县|
荣成市|
开化县|
凤庆县|
营山县|
唐海县|
眉山市|
南汇区|
临海市|
朔州市|
华安县|
大足县|
会宁县|
沂源县|
南华县|
台安县|
平果县|
巴中市|
丽水市|
杭锦后旗|
怀柔区|
曲麻莱县|
南京市|
祥云县|
镇宁|
蓬莱市|
前郭尔|
措勤县|
桑日县|
杂多县|
琼海市|
抚松县|
砀山县|
成武县|
潞城市|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