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2024年9月7日的白露節這天,昆明翠湖公園旁的青云街“品味空間”酒店迎來了一批兩鬢斑白,走路穩健,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的客人。他們就是“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1985級新聞大專班”的兩位老師和學生,來這里共敘畢業后的師生情、同學誼。</p> <p class="ql-block">上午10時,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陸續來到了酒店,原班主任張冀英老師早已經等在酒店門口,我們一坐下,她竟給我們端茶倒水,再現了一個“母親盼兒歸家”的一幕,讓人十分過意不去。</p> <p class="ql-block">74歲高齡的劉老師也如期來到了聚會地點,與每位同學一一握手,噓寒問暖。</p> <p class="ql-block">饒世秋、楊莉年、付雪暉等同學更是忙前忙后,大家一落座,就招呼大家簽到休息,讓大家有了回到家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報道休息間,大家一起追憶了39年前一幕幕溫馨的場景:來自全省廣電系統和其它部門的117名學子,相聚于昆明市吳井路一側的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同窗共讀。</p> <p class="ql-block">兩個班的學生,除性別、民族、地域、經歷和基礎學歷不同外,年齡差異也不小,長者已近不惑之年,少者還不足二十歲。</p> <p class="ql-block">上課教室是低矮的紅磚房,住的是臨時搭建的鋼架房,謂之“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形式,也與傳統大學頗為不同,除老師當面授課外,還輔之以看電視、聽錄音。</p> <p class="ql-block">可就是這樣一群年齡大小不一的男女學生,如此近乎當年西南聯大的艱苦辦學條件,卻絲毫沒有減弱學子們的求知欲望。</p> <p class="ql-block">兩年的教學相長,兩年的勤奮苦讀,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同學們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和畢業后的卓越表現,為不大受社會待見的“電大生”增了光、添了彩。</p> <p class="ql-block">兩年的朝夕相處,也使師生和同學之間建立了真摯的情誼。</p> <p class="ql-block">這次小聚活動,得力于張冀英老師的積極倡導和操持,目的是為了重溫校園歲月的諸多美好,暢敘別后難以割舍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參加這次小聚活動的兩位老師是:劉祖武、張冀英。</p> <p class="ql-block">26位參與聚會的同學,有來自四川的饒世秋、蒲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來自保山市的楊文倫。</span></p> <p class="ql-block">有來自西雙版納州的王正聰,有來自麗江市的史壽林,有來自玉溪市的宋興賢、王艷華。</p> <p class="ql-block">有來自曲靖市的周卡林、王旭春,有來自文山州的駱科才。</p> <p class="ql-block">有來自昆明市的付雪暉、夏克彬、胡嘉明、楊莉年、王海燕、錢曉燕、孫樹金、曾順清、張遠貴、楊劍鋒、董少華、李燕京、石昌華、王晉疆、屠光華、許嫻明等。</p> <p class="ql-block">此外,參加聚會活動的還有史壽林同學的兩位尊貴朋友、著名畫家王亞臣先生及其學生楊女士。</p> <p class="ql-block">部分因事不能參加小聚活動的同學如賽玉、蘇麗霞、張靜、向作艷、李銳、王曉晉、張仲全、李啟武、張乃新、范蓉等,都在微信群里表示遺憾之意和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握手、擁抱、相認、問候、拍照,長久的分別(有幾位同學畢業后是第一次相見),親切的話語,很快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p> <p class="ql-block">突然的相見,雖然大多數同學都能認得出來,但也有少數同學就是想不起來,只能猜謎語似地說了一個個名字,可惜都沒說對。</p> <p class="ql-block">無論茶聊、餐敘還是座談,師生無不暢所欲言,人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個個都有訴不完的衷情。</p> <p class="ql-block">都說時間是把刻刀,39年的時光,當年“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青春學子,如今大多已兩鬢斑白,年少者已入花甲,年長者已逾古稀。</p> <p class="ql-block">雖然歲月催人老,但友情卻沒忘。</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我們爭不過歲月,也跑不過時間,唯有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日出日落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因此,一群已“升級”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老頭、老奶相聚,不講情,講什么?不論誼,論什么?</p> <p class="ql-block">善待自已是因為人生短暫,愛護親人是因為一脈相承,珍惜學友是因為感恩相遇。</p> <p class="ql-block">打斷骨頭連著筋,有緣同學格外親。已去歲月不可追,今后時光尤可貴。</p> <p class="ql-block">下午14時,同學們圍桌而坐,在嗑瓜子,吃花生,嘗水果的同時,還在劉老師的指引下拉開了茶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30多位同學,共同回憶校園的生活點滴,暢談今天的美好人生,健康生活的經驗。共同認為,人生在世,看淡一切,看開一切,別去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要遵從內心的想法,快樂一天是一天。人最終的歸宿還是自己,孰輕孰重,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每個同學都或多或少說上了幾句,共同分享了39年來各自取得的工作成果,生活經歷,幫帶孫輩的體會,家庭和睦相處的經驗,家風家教傳承的預期。</p> <p class="ql-block">同學們相互鼓勵,紛紛認為不因老去而憂傷,不因得失而惆悵,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糊涂時讀書,注意學習新的科技知識,適應新的時代,真正學會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為此,大家共同呼吁:下次再聚,希望今天到場的一個都不能少,今天沒到場的更須“將功補過”跑步到。</p> <p class="ql-block">并衷心祝福我們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今后的歲月里都能健康快樂,吉祥幸福!</p> <p class="ql-block">下午17時20分,聚會在熱情友好、開心快樂的氛圍中結束。</p> <p class="ql-block">集會間隙,張遠貴同學、楊劍鋒同學把自己用大半生心血寫作出版的個人專著贈給同學。</p> <p class="ql-block">王正聰、史壽林同學有感而發,即性賦詩表達心境,駱科才同學當晚就寫出記述集會的側記。</p> <p class="ql-block">又到分別的時刻了,同學們都依依不舍,難分難離,最終只能把千言萬語注入到了滾滾前行的返程車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后記:這是駱科才老同學寫的一篇側記,我把它拆分成這篇美篇的文字詮釋。又把所有同學們拍攝出來的照片和視頻編輯了一下組合起來和大家一起共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平邑县|
虞城县|
金山区|
松原市|
资阳市|
广州市|
云浮市|
阜南县|
城市|
临沭县|
西和县|
昌都县|
黄大仙区|
芮城县|
石狮市|
武定县|
盐池县|
南丰县|
兰州市|
思茅市|
都安|
葫芦岛市|
长顺县|
山东|
明星|
万山特区|
西乡县|
威宁|
香港
|
靖西县|
玛纳斯县|
突泉县|
涟水县|
南丰县|
安泽县|
东明县|
伊春市|
凤阳县|
柘城县|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