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31日下午3時許,來到此行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參觀地——遺山園。</p><p class="ql-block">之所以重要,因為這里是導師姚奠中先生生前傾注了很多心力的地方。也正是在先生的倡議與關心下,才有了今天修葺一新的遺山園。</p><p class="ql-block">門楣上的“遺山園”,就是先生所寫。</p><p class="ql-block">仰望先生親筆書寫的這三個大字,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姚先生在世時,曾有忻州市委書記拜訪先生,表示先生如有需要幫忙之處盡管吩咐。先生笑著說:“我的忙你幫,古人的忙你幫不幫?”先生說的這位古人就是元好問。</p><p class="ql-block">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公元1190年生于太原容縣(今山西忻州),世稱遺山先生。他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流傳甚廣的詞句,是元好問16歲時的作品。元好問生于金國官宦之家,少年博通經(jīng)史,青年沉浮仕途,中年遭遇亡國之禍,入元不仕,筑野史亭自修《金史》,詩文為中原一代宗師。被后人視為散曲開山之祖。</p><p class="ql-block">這樣一位雄跨金、元兩朝的學術泰斗,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學術界對他卻研究甚少。1985年9月,在恩師姚奠中先生的倡儀下,元好問家鄉(xiāng)—山西省忻州市召開了首屆全國元好問學術討論會,姚先生參加了這次會議,看到元好問墓和野史亭隱沒荒草衰落破敗的景象,十分憂心,并一直掛念在心。</p><p class="ql-block">據(jù)同治十一年任舟山所撰《郡侯戈公重修元塋記》碑文:元好問墓“墻垣頹廢,屋宇飄零,牧豎樵夫,肆行蹂躪。使先賢一抔土冷落于荒煙蔓草之中,里人盍然傷之,而無如何。”于是,當忻州市委書記熱情地想為自己敬佩的姚先生幫忙的時候,先生請他“幫古人一個忙”,把元好問的野史亭和墓地予以重修。</p> <p class="ql-block">這位市委書記果然幫了這位古人的忙,于是,便有了眼前這規(guī)模壯觀、修葺一新的遺山園。</p><p class="ql-block">著名書法家陳巨鎖先生在《元好問懷鄉(xiāng)詩碑林序》中說,</p><p class="ql-block">“復建遺山祠,重修野史亭,乃當今盛世之勝舉也。續(xù)接文脈,繼往開來,述金元文宗之大旗,揚忻州文化之雄風,感姚奠中先生之倡議,幸囗囗囗囗囗之運籌,精心設計,悉心指導,祠宇已然開放,墓園重修一新......”說的就是姚先生請時任市委書記“幫古人忙”的一段佳話。</p><p class="ql-block">此書記的名字之所以被從石碑上清除,因其后來身陷囹圄矣。</p> <p class="ql-block">東區(qū)碑廊是元好問懷鄉(xiāng)詩碑,有遺山先生詩文的書法作品碑刻36方,書寫者皆為當今知名書法家,如著名學者書法家姚奠中、中國書協(xié)理事陳巨鎖、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言恭達等,是書法家們?yōu)楸敬文箞@修葺工程專門所作。</p><p class="ql-block">第一幅作品《山居雜詩六首之三》“樹合秋聲滿,村荒暮景閑。虹收仍白雨,云動忽青山。”是姚奠中先生百歲時所寫。</p> <p class="ql-block">張頷先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野史亭旁邊有一碑亭,石碑上刻著先生的詩作:</p><p class="ql-block">“野史亭前作勝游,雜花夾路墓園秋。</p><p class="ql-block">遺山文史雙名世,合與江河萬古流。”</p><p class="ql-block">這是一首先生游覽野史亭后的感興之作,前兩句寫游覽時的季節(jié)、景色和心情,后兩句是對元好問先生的高度評價,化用唐代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其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句,說遺山先生的文學和史學成就一并知名于世,他的精神當如長江黃河那樣奔流不息、代代傳承。</p> <p class="ql-block">野史亭初建于元代太宗十二年(1240年),清時曾重修。這里本是元好問當時編史時為收集和存放資料在其庭院中所建的一座房間,原建早已不存。因他編史不是政府行為,而是以在野文人的身份,編纂了金代史料《壬辰雜編》和金詩總集《中州集》等,因此以“野”字。</p> <p class="ql-block">眼前所見是民國十三年(1924年) 重建的紀念亭。匾額“野史亭”三字為徐繼畬(五臺縣人,道光六年進士,官至總理衙門大臣)所書,亭內正壁有元好問畫像石刻,左右各錄其生前墨跡。</p><p class="ql-block">亭上有楹聯(lián)一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述轡龍門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摭不遺金源一代留文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媲山谷東坡值滄海橫流宗工無愧風格千秋著典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是說,元好問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采摭金源君臣軼事,記錄親歷史實,為后人修纂金史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他的功績和能力堪與龍門司馬遷和涑水司馬光比肩。下聯(lián)是說,元好問的詩歌,力挽北宋蘇軾黃庭堅之后詩壇橫流泛濫的局面,形成了蒼涼悲壯、慷慨沉郁的風格,完全可與蘇黃二宗媲美從而成為新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亭北有大廳三間,號“春來軒”,壁間嵌有元明清以來名人詩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西側則是元好問詞曲碑林。看到了師妺解小青的作品,非常開心。</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西部是元好問家族墓地。墓地門上的“元墓”二字,是清代忻州知州汪本直所書。甬道上有元代石像。</p><p class="ql-block">墓前碑刻“元好問之墓”,為姚奠中先生百歲時書。</p><p class="ql-block">面向墓冢,我們排成一排,向元遺山先生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至此,落師姐宣布,參觀內容全部告成。下一個節(jié)目,泡溫泉!哈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上了三年學,完全不知道山西有溫泉,更不曾品嘗過原平的酥梨,到達忻府區(qū)北合索溫泉后,大姐夫又給大家買來了甜瓜。此瓜名為“燈籠紅”,到了房間,迫不及待地切開甜瓜,皮綠瓤紅,果然像紅燈籠!一口咬下去,那叫一個甜!大姐夫真是美食(水果)家呀!李子、酥梨、燈籠紅,太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幾天的游覽之后,泡在溫泉水里,吹著來自田野上涼爽的風,看著天空中飄過的白云,解乏又舒心。不得不說,落師姐的安排真是太周到了。有如此師姐,夫復何求。</p> <p class="ql-block">晚餐就在旁邊的美食城里。二姐夫把珍藏的所留半瓶83度板栗原漿拿出,三位男士盡興而飲。我們幾位師姐妹喝著大窯汽水,亦十分愜意。</p><p class="ql-block">入夜,北合索一片安靜,不時有蟲鳴在草叢中傳來。</p> <p class="ql-block"> 8月1日 回京</p><p class="ql-block">洗過溫泉,一夜好睡,果然神清氣爽。早飯后見工作人員在往池子注入第一波凈潔的溫泉水,清晨的陽光照進清澈的溫泉,水面飄起一層輕紗般的白霧。二姐夫果斷回房換上泳褲,泡了個頭湯。泡了溫泉,游了溫泉泳,二姐夫表示十分滿意。</p> <p class="ql-block">10點20分,來到忻州北站,與幾分鐘后南下太原的大姐三妹兩家及王改瑛主席依依惜別,登上北去的列車,結束愉快的三晉之行。(全文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黑龙江省|
雷波县|
黄大仙区|
中山市|
瓦房店市|
务川|
武清区|
漳浦县|
永新县|
黔西县|
永登县|
新竹市|
拉萨市|
绿春县|
礼泉县|
延长县|
禄丰县|
镇原县|
六枝特区|
江北区|
永胜县|
南靖县|
无棣县|
苍梧县|
涡阳县|
连城县|
东至县|
漾濞|
师宗县|
邻水|
安泽县|
密山市|
元氏县|
玉龙|
尤溪县|
房产|
晋江市|
肥东县|
奇台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