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是在鴨綠江邊的一個小山村,因為水的豐澤,使這一方水土終年云霧繚繞 ,江水浩蕩。從前,有養魚鷹抓魚維持生意,經常看見飛起飛落的魚鷹。一只小船,一個漁翁,一群蒼鷺,江上寧靜飄渺,像畫一樣。</p><p class="ql-block"> 四歲的我,經常纏著大我十歲的舅舅,扯著他的衣襟磨嘰帶我去看江,舅舅無奈放下書本,帶我去,嘴里還嘟囔著“你這個閨女,真能纏人” 我只會嘿嘿一笑,沒辦法媽媽不允許我自己去啊。 </p><p class="ql-block"> 很喜歡去看江上的風景,有時會看見放木頭的筏子在激流中緊張擺渡,有拉船纖夫喊著號子,順著江邊走。那個年代哪里有路啊,逢河趟水,遇砬繞道,遇見矮木叢林就硬闖,非常的不容易,交通實在是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祖父的生意運輸,有時候要翻過嶺上的二十四盤山路去嶺后各村,那個嶺是能走馬車牛車的,還算不錯的,就是費些周折。再就是用船把本地物產運到外地,路途遙遠,江水險象環生,激流漩渦,溝壑重重,來來回回很是辛苦。</p><p class="ql-block"> 舅舅上城里念中學了,姥姥提前給做了炒面、玉米餅子、咸菜等。我看著他和同學背包提袋的出了屋,我跟著走了一小段路,姥姥把我喊了回去,姥姥哄著我,說舅舅要從大山翻過去的,四十多里的山路到嶺后一個小車站里等著半夜的火車,再坐火車去城里,下了火車還要步行到學校,到地方了天就亮了,就趕上上課時間了。我不知道四十多里路的概念,只好看著舅舅上了山路。</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父親在城里有了工作。一天,媽媽收到了父親的來信,說在城里租到房子了,約定好了日期起身,父親在那邊接我們。那天,雇了大一點的木頭船,舅舅和姥姥幫忙搬東西,大家心情都挺沉重。因為,沒有公路,沒有什么事是不會去城里的。后來,來城里的親戚到我家,母親就問“我媽那天送我們上船后,心情怎么樣了”親戚告訴母親,那天小船開走后,老太太坐在村頭哭,挺難過的,媽媽聽了也抹開了眼淚。</p><p class="ql-block"> 搬家那天, 媽媽抱著我上船,媽媽告訴三個姐姐,不能亂說話,怕我們亂說不吉利的話,母親很忌諱的,掌船人也是忌諱啊。</p><p class="ql-block"> 兩位撐船人,神情凝重,緊盯著江水,生怕閃失。水路得四個多小時才能到城里,父親早在等著。到地方了,我四處看著這新的環境,沒有了我的門前小溪,沒有了熟悉的人,也沒有了稻田里的鸛鳥,再不能和鸛鳥說話了。我是多么的喜歡鸛鳥撲棱著大翅膀飛遠的優雅樣子,那是故鄉嵌入我心靈里的風景啊,是一輩子不會忘不了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硬生生的讓我離開了那滿是土地的芳香,那青草味的純甜,紅紅的蜻蜓蝴蝶們,雞鳴犬吠的聲音,還有“風雪夜歸人”的人間真實。</p><p class="ql-block"> 晚上,睡在新的家,心卻還在老家里徘徊著,還在那小山村里。我問媽媽還什么時候能回去啊?媽媽只回答我“等你長大了吧”懂事了以后才知道,回老家一次太不方便了,水路危險,山路崎嶇。以至于,母親很少帶我們回去,只是家鄉來客,媽媽會問姥姥舅舅都怎么樣?鄉里鄉親都好嗎?雖然我小,我也會歪著腦袋在聽他們(她們)說著什么。</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歲月里,便是求學工作,待我二十歲了,自己能隨便決定行動了,和弟弟回家鄉了一趟。那個時候家鄉早已有了水泥公路,通客車了,老百姓很高興,人們再也不用翻山越嶺,撐船擺舟了。</p><p class="ql-block"> 聽老人告訴我,在五八年時為了修建發電廠,首先是開山修路,那個路就是能走汽車的土路,寬窄僅行一個汽車而已,兩車相錯時,只能找一個稍微寬一點的地方,路面也是坑洼不平的。</p><p class="ql-block"> 事隔多年,看著姥姥蒼老了許多,舅舅也是中年人了,鄉里鄉親的人都不認識了,曾經那個叫我黃毛丫頭的人們都不認識了,她們依然熱情,直問“你是誰家的?”</p><p class="ql-block"> 看著村里的小路都通暢了,雖然還是土路,但也是硬化了很多,房子翻新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從舊址挪了另處,依山而建,房后那棵已有些樹齡的小糖梨樹還在,只是樹皮也斑駁陸離了許多,我也多了許多感慨情緒。清晨,我是在鳥語婉轉中醒來,呼吸著特有的鄉村氣息,我的心是滿足的安定的。</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跑出去拜訪一下水田里的鸛鳥還有沒有了,水田里空空蕩蕩的,哪里還有它們的影子,就連江邊那些蒼鷺都不見了蹤影。那些飛起飛落,啾啾鳴鳴的喧鬧,還有屬于我的童年畫面都跟著我的失落隨風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經愜意、原以為都在,還有那些飛進堂屋的燕子記憶,還有成天叫喳喳的喜鵲,還有雷電之夜,媽媽護著我們的畫面都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感嘆歸感嘆,看見不同從前的鄉村變化,也讓我陌生了一會。順著門前小路尋去,看看小橋流水人家,回味那些一閃而過的歲月,不一樣了的鄉鄰,不一樣了的面孔,都在變化了。</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姥姥和舅母逝去,舅舅去了城里,我就感覺這根線斷了,扯在我生命里的線再無蹤影,家鄉沒有了親人 ,根也就拔起了。看著天邊的那片云彩,我總是在想:那云彩是不是從故鄉飄過來的?</p><p class="ql-block"> 前幾年,文友打電話說“去一趟你的家鄉采風,去不去?”我說當然去了,為什么不去,親人不在,感情還在呢。</p><p class="ql-block"> 時間悠然,又隔了十多年,才踏上了故鄉的土地。這次再看,變化更大了,公路已經是寬闊的柏油路了,順山往上去的小路,也修了水泥路,百姓生活更便利了。村書記帶著我們去看看山坡上的水果,小車都能開到半山腰了。累累的蘋果把枝條壓彎,葡萄、板栗成了主打產品,有了加工板栗的小工廠,人們收入提高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村里公路兩旁,鮮花鋪設,稻子成熟了。金黃金黃的顏色搭上粉紅黃紫的秋花,簡直就是一幅顏色鮮亮的凡?高油畫,非常養眼。</p><p class="ql-block"> 有村民告訴我,鴨綠江上開始有蒼鷺了,鸛鳥也回來了,我聽了真是百感交集,它們又回來了,說明環境變好了。</p><p class="ql-block"> 富民政策讓老百姓的居住條件大為改觀,紅瓦白墻映襯,綠樹成蔭。許多人家窗明幾凈,屋里裝修的亮亮堂堂,地熱也改變了家里的溫度,暖融融的,看著就舒心。</p><p class="ql-block"> 姥姥的舊屋早已沒有了,我去尋找那棵老梨樹,也都一起沒有了,別人買了房子蓋起了別墅。村里有人家開設了度假村,來來往往的游客可以歇歇腳聚聚餐,嘗嘗真正的當地鄉野美食,好的就是這口福。</p><p class="ql-block"> 舊屋舊貌不再,沒有了危房,沒有了貧窮,換來的是人們精神文明和新農村的建設。</p><p class="ql-block"> 站在村頭看風景,就是在欣賞《鄉村風景圖》。鄉村建設、振興發展,人們不再缺衣少食了,生活上的富裕,精神上的滿足,變化很大。</p><p class="ql-block"> 經歷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精打細算的時代,看看現在,書記說:”得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是黨的宗旨,還要繼續加油”。</p><p class="ql-block"> 看著故鄉的變化,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雖然這里已經沒有了我的親人,故鄉的情還在,那故鄉的云會永遠在我的靈魂里飄蕩,如絲如縷的不絕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巨鹿县|
无为县|
贵阳市|
麻江县|
比如县|
浮梁县|
安图县|
绥化市|
柯坪县|
会昌县|
镇雄县|
朝阳县|
睢宁县|
祁门县|
班玛县|
尉氏县|
兴隆县|
娄底市|
内黄县|
丁青县|
桃源县|
安国市|
香港
|
聂荣县|
荔浦县|
米泉市|
罗城|
伊吾县|
富蕴县|
舒兰市|
桃园县|
枣庄市|
奇台县|
嘉义县|
修武县|
得荣县|
诸暨市|
乌兰察布市|
开封市|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