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避暑高廟村</p><p class="ql-block"> 重慶的夏,奇熱難耐,最是今年。于是,好友相約,到綦江縣郭扶鎮高廟村去避暑,躲躲太陽的毒熖。</p><p class="ql-block"> 據史記載,清雍正未年,川渝大旱,綦江境內溪河斷流,田干地裂,莊稼顆粒無收。饑民們紛紛扶老攜幼,外出逃生。境內郭氏兄弟,家稍殷實,遂將自家米糧谷物,大鍋熬粥,賑濟災民。后世政府為彰顯兄弟二人美德,遂將此地改名郭扶鎮。</p><p class="ql-block"> 薄主政重慶時,將海拔1000余公尺高的郭扶鎮高廟村辟為休閑,避暑,旅游之地,供老百姓暑熱難耐時也有一個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我是8月10號開車到高廟村去的。</p><p class="ql-block"> 自綦江駛出,車隨路轉,山勢漸高。車道兩旁,層巒疊嶂,碧樹濃蔭。山林里的空氣越來越涼爽、清新。</p><p class="ql-block"> 車至山頂,回望來路,盤山路曲曲折折時隱時顯藏匿于青山綠水間,層層山嶺如綿綿海浪推向遠方。</p><p class="ql-block"> 我下住廣場邊的洪忠農家樂山莊。</p><p class="ql-block">(一)篝火晚會</p><p class="ql-block"> 時逢周末,廣場里架起木柴堆,要舉行篝火晚會。</p><p class="ql-block"> 沒有了城市的熱浪和燥音的喧囂,走在潔凈的路上,清風徐來,舒爽宜人。看遠山渺渺如黛,一抺殘陽似血。看天,云淡天高,曠宇幽遠,頓時有了“我欲剩風歸去,恐群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一隊身著艷麗少數民族服飾的舞蹈隊在一漢子的帶領下步入廣場,他們圍著篝火柴堆形成一個很大的圈。</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那個少數民族,女仕或穿大紅服飾,或穿晶藍服飾,滿頭銀的飾品,頸上項鏈閃閃發光。那漢子頭上一個英雄結,上穿白底襯藍對襟,下穿絲織晶藍色長褲,腳下一雙黑色園口布鞋。他們的領口,袖口,褲角全用金絲線繡出了美麗的花邊。</p><p class="ql-block"> 綦江頻臨貴州,從穿戴看,應是苗族。</p><p class="ql-block">夜幕落下,篝火點燃。火光映著人們的臉膛,大家隨歌起舞,跳起了“鍋莊”。</p><p class="ql-block"> 舞蹈隊的站里圈,我們這些老百姓站他們后面,有大人,有孩子,有女的,也有和我一樣笨手笨腳的漢子。黑壓壓的人群少說也有幾百,大家不分彼此,盡情的歡歌跳舞。</p><p class="ql-block">兩丈高的柴火光照亮了夜空,遠遠地看,黑越越的群山曠野只有這唯一的一點亮光。火光映紅了山鄉也映紅了大伙的臉膛。歌,一曲接一曲的唱;舞,一個接一個的跳。歡樂的歌舞聲從廣場,從山巔向四面寂靜的群山里擴散,在密林中傳遞,響徹了寂寞的夜空。</p><p class="ql-block">(二)山鄉月夜</p><p class="ql-block"> 夜半,不知不覺醒來,清輝的月光從窗外射到床頭。 </p><p class="ql-block"> 是明月的柔情把我推醒?或是夢中的我想來幽會這山鄉的明月?我醒了,在這寥寂的山鄉夜里,我緩緩走到窗前推開了紗窗,仔細地端詳起山鄉的月夜來。</p><p class="ql-block"> 啊!山鄉的夜好靜好靜,沒一聲犬吠,也沒有一絲蟄伏昆蟲的嘶聲,更沒有池塘溪堰中的蛙嗚。山鄉的月夜靜得落下一根銀針都能聽見。</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到了一個清涼,幽靜,神奇,飄飄渺渺,朦朦朧朧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月光給遠山,給樹林,給樓下公園里的水榭和樓臺,給廣場披上了一層薄如蟬翼的霧霾 ,又象是給深遂的蒼穹和靜靜的山巒罩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周遭一切,如一幅模模糊糊的畫卷,是以黑色和暗灰色為基調的巨幅水墨畫卷。月光照著的地方一遍朗朗的銀灰,而在樹蔭和假山處卻是墨一樣濃。極遠的天邊有一條黝黑的色帶,山影?或是黛色的云團?很想看清楚卻又看不清,這樣迷迷糊糊的虛無縹緲反而覺得恰到好處。</p><p class="ql-block"> 高廟村地勢高吧?感覺月亮離我很近!不然,這月亮怎會這么大?這么園?月亮的臉上有幾點淺淺的色斑,那便是傳說中永遠也砍不倒的桂花樹?月亮滴溜溜自由自在懸浮在清朗的夜空中,仿佛從窗里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可一不小心,它又從指縫間溜走逃到了天上。</p><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的月亮剛從黑森林后升起,它是古銅色的,現在卻變成了淡淡的淺黃,淺黃中略帶一些凄楚的蒼白。月的容顏也在變,變得越來越淡卻越來越亮,她把柔柔的情愫溶入清輝的月光中,灑滿了山鄉的每一寸土地。</p><p class="ql-block">(三)牯牛背和戲水灘</p><p class="ql-block">小曹老師說“牯牛背”與“戲水灘”是綦江的旅游景點,一定要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村民講“牯牛背”不遠只有十來公里,可我們兩車卻開了半個多小時。</p><p class="ql-block"> 進山有兩道檢查站,我們被一再告誡注意煙火。大山里的路很多路段已塌陷,車輛只能靠一邊行。有幾段路屋大的巨石從山頂滾落,擋在路中好像說:“喂!伙計,此山是我家,此路是我開,若要從此過,留下買路錢!”</p><p class="ql-block">我小心翼翼地停車后四面眺望,遠處的半空有一段山梁光禿禿的突自向前伸出,梁上沒一棵樹,也沒有一叢草,連續的山脈在此斷裂,遠看這山梁象老牛的脊背,估計那就是我們要去的“牯牛背”。</p><p class="ql-block"> 進山的路前部分在茂密的樹林中,路陡又窄又滑。后半部分則在山脊上行走。路兩邊是懸崖峭壁且每一步臺階都很高,每一步都得全神貫注。</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一百公尺就是終點—-牯牛背,我卻不敢再行。擺在前面十來公尺的路只有一尺寬,既陡又滑,路兩邊是看不見底的懸崖,兩側沒一棵樹可以摻扶。若不小心將小命交待在此,那才不劃算。</p><p class="ql-block"> 牯牛的背上卻比較寬敞,也平坦。小曹老師,陳玲,友友,邱老板他們走過去后在那邊得意地擺出各種BS,鏡頭留下了他們難得到此一游的倩影。</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又去了戲水灘。</p><p class="ql-block"> 車從山頂沿峽谷逶迤而下直至谷底,原以為這里修篁茂密,群草芬芳,綠水潺潺,定是休閑納涼的好地方,誰知卻是一灘亂石,流水也只在膝蓋深。</p><p class="ql-block"> “這那能游泳”我心里嘀咕著:“這不就是一牛滾凼嗎!”</p><p class="ql-block"> 當地的村民就著這一灣淺淺的流水做起了生意,水邊擺放了幾支兒童劃水的橡皮艇,岸邊支起了幾頂帳篷,賣起了冰凍涼蝦,冰粉。</p><p class="ql-block"> 看那冰粉,冰晶透徹,閃閃顫顫,紅糖的調水淋在上面著實引人嘴饞,陳玲大方,給我們每人買了一大海碗。</p><p class="ql-block"> (四)打麻將</p><p class="ql-block"> 早上空氣清新,朋友們早早起來到廣場上去扭動身軀,活絡筋骨。晚飯后再到廣場去跳壩壩舞。除此之外,一天兩到叁場的方城大戰—打麻將,那是每天必修的課。</p><p class="ql-block"> 我不打麻將,我不會打,于是常在桌旁看他們打,看他們斗智斗勇,據說打麻將能預防老年癡呆,對中老年人是一項調節心身,動手動腦的好運動。</p><p class="ql-block"> 麻將有諸多術語,仔細的聽什么杠上花,杠上炮,點炮,巴杠,暗杠,海底撈,對子幅,清一色,龍七對。成都麻將還要換三張,與誰換?莊家甩色子確定,甩色子也有講究:兩個色子上面都有點數,以點數少的那枚為準叫舍大取小。拿牌按逆時針方向進行,左邊稱后,右邊反而叫前。</p><p class="ql-block"> 打牌有很多技巧,要察言觀色,要會算計,這些,我實在學不好。但我很欣賞他們打牌的那種心態。一手好牌再摸一張就成功了。于是,你看他伸手拿牌后不急不燥,將牌拿在手上也不翻開,他用大姆指在牌面上慢慢地用力地搓,麻將的每張牌面都凹凸不平,老麻將這么一搓便知手里的牌是筒子,萬子或是條子,是不是要的那張。慢慢搓牌時他顯得很受用,心情很是 舒坦,這正是麻將帶給他的特有的愉悅和快樂;他就是要慢慢地吮這味,重新感受遠去的童年時玩“猜猜看”游戲的那種好奇和探究。</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同一人,有欣喜若狂時:“哇!杠上花,獨一張,我摸起來了!”;也有懊惱窘迫時:“我本來是起手叫,一直摸不起牌,最后還要剩個自摸!”</p><p class="ql-block"> 一盤終了,開始算賬,你收多少,我出多少,三下五除二,幾下就搞定,于是麻將機轟轟地又響起來。</p><p class="ql-block"> 大把大把的大團結,老人頭拿出去,收回來,出出進進,進進出出。這錢此時就不是錢,是一張張花花綠綠的紙。進時沒見他們有多高興,出時也沒見他們有多煩惱。他們仿佛是在玩兒時過家家的游戲。</p><p class="ql-block"> 忽然,我覺得打麻將這些人真了不起,個個都可稱得上是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他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們豪爽,大度,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他們不張狂,不憂傷,個個都有能經大風大浪的好潛質,他們這樣的好心態,真是當領導的不二人選。</p><p class="ql-block"> (五)宋老板</p><p class="ql-block"> 農家樂的老板姓宋,名洪忠,山莊就是以他的名字取的,我就稱呼他宋老板。</p><p class="ql-block"> 說他是老板,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鄉農民。他才五十多歲,頭發,眉毛,胡子俱已花白。他身才矮小,單單薄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使他的皮膚又黑又紅,臉上滿是風霜留下的深深的溝紋。他穿一件花格子上衣和一條已看不出顏色的褲子,我在這里住了十多天,看不出他曾經洗過。他赤著腳吸一雙塑料拖鞋,衣袖和褲腳都卷得高高的從沒見放下,一看便知是那種生活異常艱辛、勤勞、樸實的人。</p><p class="ql-block"> 宋老板的農家樂有五層住房,滿住的時候有七八十人,這幾十人一日三餐的吃喝都靠宋老板和他老婆,還有兩個幫工來完成。</p><p class="ql-block"> “宋老板,你這樣大一個農家樂,你要找大錢喲!”我開玩笑地跟他打趣。</p><p class="ql-block"> 宋老板瞇著眼看了我一下:“我把房子和這些土地全部給你,我們兩個交換行不行?”</p><p class="ql-block"> 聽他這話我很吃驚,旁邊一老住客搭腔了:“找不到多少錢,你想一年中只有最熱的那兩個月才有客,冬天大雪封山,沒有客人,沒有客源哪里去找錢?”</p><p class="ql-block"> “那,沒有客人的時候啷個辦呢?”</p><p class="ql-block">“想辦法到外面去打工噻!”宋老板姍姍地回答我。</p><p class="ql-block">老住客告訴我宋老板有田有土,我們吃的蔬菜,糧食,雞,鴨,魚,肉都是宋老板一個人栽的,喂的,種的。宋老板喂了四個大肥豬每個豬都有五百斤,宋老板的豬吃糧食,吃洋玉,包谷,紅薯。一個豬一年要吃兩千多斤糧食,四個豬一年要吃多少斤糧食,有多少農活要干。</p><p class="ql-block">靜靜地聽著宋老板和老住客的話,我真不敢相信宋老板這么贏弱的身體居然要干這么多農活。好幾次宋老板坐在椅子上都睡著了,他太累了。</p><p class="ql-block"> 有天晚上已是九點,我從廣場跳舞回來到廚房去洗手見宋老板才吃晚飯,我關切地說:“怎么這才吃飯?”宋老板沒出聲,我繼續說:“你是你們家的頂梁柱,不能倒啊!”宋老板長長的嘆了一口氣。</p><p class="ql-block"> 宋老板的洪忠農家樂伙食很好,所有吃的全出自他的手,沒有一點化學添加劑,他常說:做人做事要對得起良心。</p><p class="ql-block"> 我要走了,不知怎的,心里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也說不出是啥滋味,我對宋老板說我明年一定會再來,來住兩個月。</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在想,我們的農民兄弟是多么勤勞,多么樸實!宋老板肯定脫貧了,可我們國家還有那么多農民,他們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他們脫貧了嗎?我多么希望他們生活得好!生活得幸福!</p><p class="ql-block">高廟村漸行漸遠。</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高廟村!明年我再來的時候希望你有很大的變化,你會變得越來越好,到那時,我再來好好的寫寫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普安县|
浠水县|
靖西县|
克山县|
台北县|
吉隆县|
卢龙县|
双峰县|
平山县|
商河县|
蓬溪县|
鄯善县|
土默特左旗|
上栗县|
三原县|
长白|
原平市|
鸡东县|
樟树市|
广宁县|
汉源县|
安塞县|
大理市|
乃东县|
南阳市|
长岛县|
东源县|
南漳县|
沁阳市|
莱阳市|
板桥市|
汝城县|
博兴县|
开江县|
利川市|
潜江市|
阳城县|
新和县|
永靖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