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這里位于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距廣州白云機場約163公里,車程約2.5小時。</p><p class="ql-block"> 赤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初期,這里因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潭江上游,水網密布,舟船便利,自然成為一處水運樞紐,并逐漸形成沿河而建的商埠。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西部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陸續發現金礦,吸引了大量開平移民前往淘金。這些華僑華人在海外打拼,稍有積蓄后便匯款回鄉置地建房、興辦實業,由此推動了開平獨具特色的城鄉建筑,尤以碉樓和赤坎鎮的騎樓建筑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是僑鄉騎樓建筑的代表。這些建筑不僅展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也承載了赤坎華僑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廣東江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現有人口480萬,僑居海外人口則高達530萬。下轄的開平戶籍人口約68萬。據統計,祖籍開平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數量超過75萬,遍布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 。</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赤坎鎮,不僅是開平華僑漂洋過海的“始發站”之一,也是維系著眾多海外華僑的“鄉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坎古鎮歷史文化遺產豐富。鎮內現存綿延3公里的騎樓和星羅棋布于鄉間的碉樓及西洋別墅。這些建筑是中西文化交匯的產物,見證了赤坎古鎮的歷史變遷。赤坎鎮還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的節慶活動、手工藝、飲食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赤坎古鎮的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680多座保存完整的騎樓,這些建筑不僅具有嶺南風情,還融入了歐美風情,是赤坎古鎮的一大特色。此外,赤坎鎮還有多座碉樓,如迎龍樓,這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之一。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赤坎鎮的人口大量遷出,一些老屋由于長期空置,且年久失修,呈殘破衰落之態。</p><p class="ql-block"> 2016年,赤坎古鎮迎來了復興的機遇。開平市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啟動赤坎古鎮整體更新項目。</p><p class="ql-block"> 赤坎華僑古鎮項目的投資方包括開平市政府、CPE源峰基金(原中信產業基金)和頂度集團(烏鎮團隊)。這個項目采取了“資源+資本+智力”三方合作的模式,通過對赤坎古鎮建筑進行保護與活化利用,延續古鎮歷史風貌,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注重保護舊建筑和深挖文化內涵,旨在重現古鎮的歷史輝煌,并將其建設成為展示華僑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赤坎古鎮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120公頃,總建筑規模約75萬平方米。項目(一期)規劃打造文化街、作坊街、傳統手信街、時尚購物街、歐美風情街、南洋風情街等,旨在通過對古鎮建筑進行保護與活化利用,延續古鎮歷史風貌,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 打造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文化創意與古鎮體驗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度假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目前,該項目累計投入已達50余億元。一期于2023年1月正式開放試運營,預計每年可接待游客700萬人次。今年以來,日均游客在萬人左右。入園門票120元/人。</p><p class="ql-block"> 沉寂的古鎮重新煥發了生機!</p> <p class="ql-block"> 景觀、食宿、娛樂,是赤坎古鎮復興的三大核心元素。</p><p class="ql-block"> 赤坎古鎮的開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p><p class="ql-block"> 一,引入高水準的規劃設計與投資運營主體。堅持企業主導開發,政府營造環境,充分借鑒國際設計理念和運營模式,立足鄉土,放眼國際,力求打造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由單一主體統籌規劃、投資與運營,避免了多家投入、權屬分割導致的無序競爭,是項目取得成功的關鍵。</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諸多老建筑猶如凝固的樂章,展示的是赤坎古鎮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通過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方式,對古鎮建筑進行保護與活化利用,延續古鎮的歷史風貌與人文生態,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同時帶給人們以感觀的愉悅。</p><p class="ql-block"> 三,堅持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深度挖掘歷史資源,寓文化于景觀、購物、娛樂乃至于吃、住、行之中,形成了多樣化的旅游體驗。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吸引游客體驗和參與,增強了旅游的吸引力和參與度。目前,已有各類演出40余種,演職人員約150人,預計今年末可達百種。</p><p class="ql-block"> 四,著眼社區參與和居民共享。在開發過程中,注重社區參與和居民共享發展成果。修繕的老屋多采用租賃的方式,引入當地業戶開展特色經營。通過提供就業機會、改善居住環境、增加居民收入等方式,讓當地居民真正從旅游發展中受益。</p><p class="ql-block"> 五,致力創新和可持續。在基本保持社區原生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不斷豐富和完善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旅游體驗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旅游發展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p><p class="ql-block"> 六,政府、企業和社區的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企業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社區參與決策和監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和共贏模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徒美堂(1868-1955年),是從赤坎走出去的著名愛國僑領。他對赤坎乃至整個華僑社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p><p class="ql-block"> 1880年,司徒美堂懷揣母親借來的50元龍銀赴美謀生,先后在舊金山餐館和美國軍艦上當廚工。1885年加入“洪門致公堂”。1904年,結識赴美活動的孫中山,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05年,司徒美堂在美國紐約以“鋤強扶弱、除暴安良”為旗號,組織安良堂,并請富蘭克林·羅斯福(后任美國總統)擔任法律顧問。安良堂很快就成為洪門致公堂旗下的強勢團體,最后發展到全美國31個城市,成員達2萬多人。司徒美堂任安良堂總理達四十余年之久,被稱為“大佬”(即洪門大哥)。司徒美堂曾多次發動籌款,支持國內的革命。為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司徒美堂還發起成立“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1948年,司徒美堂公開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及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張。1955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鎮內現設有美堂酒店和美堂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堂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堂紀念館(致公堂展廳)。</p> <p class="ql-block"> 司徒家族祠堂。</p><p class="ql-block"> 據介紹,赤坎歷史上有司徒和關姓兩大宗族,宗族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了赤坎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氏大宗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徒家族捐助的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西合璧、風格獨特的騎樓和雕樓,是赤坎古鎮最突出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鄉的舞獅,是游子們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古舊雜貨店,與當地的人文環境十分契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街頭不時可見一些身著奇裝異服的青年男女,其裝扮雖說不清是民國的、清代的,還是西洋的,但總歸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比鄰而居,見證著歷史上的開放、多元與包容。</p> <p class="ql-block"> 觀光小火車,環繞古鎮核心街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鸚鵡抽簽,給老板占一卦。</p> <p class="ql-block"> 街路走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客與演員互動,其樂融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場景短劇。借助《讓子彈飛》拍攝外景,演出電影片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箏演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鐵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者在千余度的高溫下,赤膊上陣,使用特制的工具將熔化的鐵水擊向高空,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雨,場面壯觀。這種表演不僅是一項技術活動,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它與道教文化、商貿習俗、民間工藝等內容緊密相連,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寶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歌舞,又稱“英歌”,是廣東省潮汕地區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漢族文化特色。它是一種集舞蹈、武術、戲曲于一體的廣場情緒舞蹈,至少有四五百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獅表演,尤其是醒獅表演,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醒獅表演在開平不僅是春節期間常見的民俗活動,也是對民族精神的一種展現。它通過精彩的表演,讓觀眾們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人們帶來視覺的享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平远县|
深水埗区|
庆安县|
杭锦旗|
荥经县|
星子县|
德钦县|
沧州市|
清新县|
时尚|
如东县|
南宁市|
车险|
宜兴市|
万宁市|
杭锦旗|
肥东县|
平武县|
泗洪县|
集贤县|
平江县|
义马市|
宜都市|
枣庄市|
上蔡县|
涪陵区|
安顺市|
奎屯市|
房山区|
子长县|
灵台县|
青河县|
甘谷县|
淳化县|
九龙县|
潼南县|
连城县|
泗洪县|
台北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