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收放有度、遲緩適宜</p><p class="ql-block">寫行書要做到收放有度,遲緩適宜。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行書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連接,首尾呼應,順勢而為,所以,下筆的時候一定要放開,行筆的時候要根據筆畫粗細來判斷筆鋒的輕重緩急,從而寫出線條豐滿的筆畫。比如,收筆的時候,為了回鋒,必須要快而準,力度恰到好處。這就是所謂的“遲緩適宜”,如下圖寫“紛”和“緣”字的時候,絞絲旁的書寫,收放有度,頓挫有力,充分體現出筆畫的變化來。</p> 行書字體“紛”和“緣”字 <p class="ql-block">第二:用鋒講究、力度合適</p><p class="ql-block">我們寫行書,筆鋒如何運用,也很講究,不能一味的使用中鋒行筆,回鋒和逆鋒的書寫力度要輕重自如,這就要求我們對毛筆的筆鋒有選擇,一般寫中型行書字體,宜用長鋒毛筆,一來可以使筆畫的書寫,筆鋒運轉更加自如,行程更加寬泛易于控制,二來可以使墨汁飽含于鋒肚,書寫起來,不至于干澀,使得筆畫更加圓滑,筆畫的粗細完全可以通過手腕力度來控制,這就是所謂的“用鋒講究、力度合適”。</p> 毛筆寫字用鋒很講究 <p class="ql-block">第三:筆勢所驅、筆鋒必到</p><p class="ql-block">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寫行書中,在用筆上必須做到“意之所使,每筆皆至。”就是在書寫字體的運筆過程中,自己意念所到,筆鋒必須跟進,不能遲緩,目的就是寫出筆勢來,體現筆畫的蒼勁雄奇。如米芾的書體“無”字,下面的四點,一次寫完。寫筆畫的時候,筆鋒與筆肚幾乎是同時抵達,關鍵的技巧在于筆鋒的轉折以方筆還是圓筆收鋒。這些動作是一氣呵成的,動作連貫,所以寫出的筆畫才圓潤好看。</p> 米芾字體“無”字 <p class="ql-block">第四:欲左先右、欲下先上這一技巧與寫楷書筆畫有點相似,就是在書寫的時候,筆法做到欲左先右,欲豎先橫。比如,寫橫畫的時候,就要欲左先右,寫豎畫的時候,就要欲下先上,先寫好入筆的筆鋒輪廓,在向下運筆,在更加筆畫的呼應連接,或提或折,寫出筆畫的轉接點。</p><p class="ql-block">第五:交叉求變、細接潤滑</p><p class="ql-block">寫行書筆畫的連接交叉之時,一定要變化多端,顯示出筆畫的秀靈美,如果寫得過于嚴謹僵化,則字體就會失去靈氣。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就是書寫字體過程中,筆畫與筆畫之間,字體與字體之間的連接,宜細不宜粗,如果銜接處過于粗實,就會給人一種主次不分,喧賓奪主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字體與字體之間的連接要多變</p> <p class="ql-block">第六:轉鋒如筋、圍筆如線</p><p class="ql-block">在行書的書寫當中,橫折畫、豎彎鉤等筆畫,都要用到轉鋒筆法,也就是通過手腕轉動運筆,使筆鋒運轉寫出圓潤的線條,如下圖寫“學”字,下面的“子”字寫法就不一樣。主要是折鋒運筆當中,注意鋒尖的變化。而能使這種筆鋒變化,一個最主要的要領是腕力和指尖執筆的角度轉換送力的技巧,所以最后寫出來的線條如筋線縈繞,這種筆法在以后的草書運筆當中會經常用到。有時候,為了把一些字體寫得更加圓潤飽滿,必須一筆帶過,采用環繞筆法,我們把這種環繞筆法稱作“圍筆”。</p> <p class="ql-block">第七:揮灑自如、亦靜亦動</p><p class="ql-block">寫字,不能拖泥帶水,不能左顧右盼,必須一氣呵成。寧可重寫也不填寫筆畫。所以,在寫行書的時候,首先要做到揮灑自如,就是要放開思緒,大膽揮毫潑墨,激情縱橫。但是書寫當中也要注意動靜結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運筆、頓筆、停筆、折鋒、收筆,這些動作亦靜亦動,注意火候。放能放得開,收能收回來,筆鋒該停下來就不要再運筆。</p> <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于網絡,便于學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奉新县|
铅山县|
克拉玛依市|
新营市|
县级市|
绩溪县|
庆云县|
长兴县|
洛宁县|
内乡县|
上虞市|
吐鲁番市|
车致|
丰县|
辽宁省|
崇文区|
响水县|
遂昌县|
蛟河市|
马公市|
平昌县|
桃源县|
四平市|
汕尾市|
新绛县|
大埔县|
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省|
阿合奇县|
大新县|
五寨县|
团风县|
报价|
建湖县|
锦屏县|
庆安县|
正安县|
阿瓦提县|
南皮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