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姚雪垠一生用硬筆、軟筆進行書寫,他將執筆書寫行為視為文人生命或“活著”的基本形態和價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著述甚豐,在歷史小說創作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尤其是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曾經轟動文壇。他不僅寫出了三百余萬字五卷12冊的《李自成》,而且還寫出了其他許多作品,包括各種散文、詩歌、書信等,總量已達千萬余字,有不少文稿、手札和各種形態的書法作品還有待整理出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小時候上過私塾和教會辦的高等小學,不僅背誦過大量古文并習作文言,而且受過較為嚴格的毛筆書法訓練。這使他擁有了書寫者應有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年,他更是頻繁揮毫書寫,留下了許多名副其實的墨寶。據友人回憶:進入晚年的姚雪垠更是喜愛書寫自己的詩作饋贈親友。如他曾―口氣書寫了自己創作的四首七律,并將這幅書作于70年代送給了作家好友碧野,以此見證彼此的深情厚誼。他還自撰并書寫小詩贈友:“著書倦后思名酒,小飲芳醪詩興回。夢想長篇完稿日,知交歡會醉茅臺。”將詩、書、夢、酒、友等文人雅士的美妙人生元素給予了詩意的翰墨表達,直抒胸臆,醉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國際交流中姚雪垠也會穿插“書法外交”,如他在訪問日本期間自帶墨盒、毛筆和宣紙信箋,多次書寫墨寶饋贈曰本友人,其書法深受國際友人珍愛。以字會友,亦必有回饋。姚雪垠的書房和客廳里也常懸掛一些作家好友贈他的字畫,其中就有茅盾的行書詩軸,葉圣陶的詩箋條幅,其書作內容也往往是彼此唱和的詩作。而要比較集中地考察姚雪垠書寫文化景觀,自然非姚雪垠文學館(河南鄧州)莫屬了。這里的墨香味很重,其手稿及書法作品成為重要的風景。除了姚雪垠本人的手稿和書法,僅就館中楹聯匾額而言,也彰顯了極高品位的中華楹聯文化。該館前門匾額“姚雪垠文學館”為周而復所書;正房匾額“文壇飛將”為茅盾書寫;楹聯為當代書法家張志和撰書:“瑞雪無垠,得晴日自成氣象;姚黃有約,與桃李共沐春風”;西廂房楹聯為魏巍撰書:“名滿千載傳后世,文星百代照南陽”;東廂房楹聯為穆青撰書:“筆底風雷傳闖史,胸中浩氣貫嵩云”。這里既有墨香,也有詩意,將文學和書法緊密結合,創造了令人目迷神移的意境。此外,觀賞者還能夠從姚雪垠題寫書名、題字書聯、筆記手札等秀雅的墨跡中見出其筆墨功夫和結體美妙。墨跡有生命,手稿有心跳。在墨跡中永生,這也可謂“文人夢”,且是大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不僅著述及書法享有美譽,其言說書法的文字也值得關注。他曾與老朋友、著名書家姜東舒論書。尤其對文學和書法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不僅強調“書法家必須具有文學修養”,而且也積極倡導作家文人應不斷提升書法水平。他在1980年《書法》雜志上發表了《書法門外談》一文,集中表述了姚氏“書法三原則”:第一原則是從實用出發,第二原則是講究功力,第三原則是贊成追求樸素,不要故意求奇。這樣質樸簡明的書法三原則,對當今絕大多數書寫者而言也是適用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生前為自己的書房(書房內筆架、端硯、筆筒、印章等一應倶全)題名為“無止境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1910-1999) 名姚冠三,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祖籍鄧州市九龍鎮(原為文曲鄉)姚營寨人。</p><p class="ql-block"> 河南、湖北、安徽、重慶、四川、云南、廣東、北京、上海、新加坡、日本、法國等地,均留下了姚雪垠的人生足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11日至6月7日,姚雪垠應河南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文學學會等單位的邀請,回故鄉河南進行講學活動。在講學活動中,姚雪垠圍繞《李自成》的文學創作實踐活動,談到小說美學、人物塑造等問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2年5月12日,姚雪垠文學資料陳列館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會上主要是商量,南陽市要在市檔案館的基礎上再征些地,先建文學資料陳列館,逐步向姚雪垠紀念館過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故居紀念館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族風格的門樓巍然屹立。上懸掛的是著名書法家張志和的莊重大氣的楷書“姚雪垠故居紀念館”;大門兩邊是南陽國學家聶振弢書寫鐫刻的長聯:貫通明史清史民國史自是一部儒林正史;融通作家書家教育家終成百年文苑大家。高度概括,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 走進朱紅大門,是一座三合院,中間正房,東西廂房,之間有游廊相連,院落寬敞明亮。正房門前的庭院中豎立著姚雪垠先生的青銅雕像,出自著名雕塑家曹俊亮之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房門楣上方是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的匾額:姚雪垠故居。正門兩旁的長匾刻有大作家茅盾的對聯:頻年考史撥迷霧,長日揮毫起風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房是姚老的客廳,書房和臥室,擺設著古香古色的清末民初的舊桌椅床柜。正面中堂畫兩邊是姚老的詩句:經多實踐思方壯,斟破浮名意自平。這是姚老一生心志的總結。周邊墻上掛有毛澤東,鄧小平兩位偉人對姚老的評價和多位名人大家對姚老的評語。還掛著姚老家族三代人的照片,擺放著姚老的作品、用品、手跡,琳瑯滿目,令人心動。東西廂房是姚老的生平展,以風雨崎嶇、信念意志、家國情懷、漫漫長征、執著追求、成就斐然等版塊展示了姚老精彩的一生。東廂房門兩邊刻有大詩人臧克家的對聯:毅力、才力、學力、識力、創作六十年,質高量也大;好友、老友、益友、諍友,相交半世紀,知面又知心。西廂房門兩邊刻有大記者穆青的對聯:筆底風雷傳闖史,胸中浩氣貫嵩云。姚老同茅盾先生亦師亦友,同臧克家先生是益友諍友,與穆青先生有師生之誼。這些當代大作家、大詩人、大記者的對聯與匾額,為故居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逝后,姚海天遵從姚雪垠的遺愿,參與主編了22卷本《姚雪垠書系》,并將姚雪垠先生稿酬50萬元人民幣捐給中國作家協會,設立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以鼓勵和推動中國長篇歷史小說創作的繁榮和發展。</p><p class="ql-block"> 姚海天正在編纂1400萬字35卷本的《姚雪垠全集》,把姚老用一生心血耕耘的成果留給歷史和后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丰顺县|
绥芬河市|
延津县|
淄博市|
微山县|
碌曲县|
措美县|
日喀则市|
白城市|
比如县|
泾阳县|
霍林郭勒市|
昭通市|
荥阳市|
溆浦县|
龙川县|
来凤县|
五河县|
舞钢市|
万州区|
沈丘县|
沁阳市|
高雄县|
资源县|
嘉荫县|
漾濞|
文山县|
南投市|
吴堡县|
鄄城县|
桦南县|
东源县|
黔江区|
屏边|
哈尔滨市|
白河县|
宜都市|
中西区|
无棣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