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奧爾良, 以爵士樂, 南方美食, 和法國殖民地文化聞名。 "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州" 的英文縮寫是 "NOLA",因此新奧爾良人親切的將自己深愛的城市稱作 "諾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奧爾良(La Nouvelle Orleans)得名于路易十五的攝政王奧爾良公爵。很有意思,男性的Orleans前面加了陰性的形容詞。 而此謬誤的根源, 竟然是十八世紀初法國貴族中盛行的女性化的萎靡作風。 奧爾良公爵就以愛好涂脂抹粉, 反串女性出名。新奧爾良因此得了這么一個男扮女裝的名字。如今的馬蒂瓜(Mardi Gras)狂歡節(jié)和波奔大街(Bourbon Street)撩撥大膽的妓女表演等娛樂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旅游者來這座城市度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話說當年, 英國的殖民勢力在北美大陸逐步擴張,法國政府為了牽制英國,決定和西班牙聯(lián)手。1762年11月3日,一紙 "楓丹白露協(xié)約" 把新奧爾良作為政治獻禮秘密交給了西班牙,可憐那些只顧著快活的新奧爾良人還蒙在鼓里, 不明就里呢。協(xié)議簽訂后三年, 西班牙正式總督姍姍來遲,而殖民地的法國人卻執(zhí)意要恢復路易十五的昔日榮光,于是在1768年發(fā)動和平政變,把西班牙總督趕回了老巢。后來西班牙派來鐵血新督平亂,大擺夜宴,一舉逮捕了多名和平政變中的中堅分子,并槍決了五人,血灑閱兵場 (即今天的杰克遜廣場)。從此,西班牙在新奧爾良的殖民時代正式開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結束了波旁王朝的統(tǒng)治。強勢的拿破侖上臺后, 法國與西班牙之間關系日益惡化,西班牙在北美的勢力逐步消退,終于在1801年被迫將新奧爾良還給法國。但在西班牙統(tǒng)治新奧爾良的這40年間,法國區(qū)著過兩場大火,整個老城幾乎燒了個精光,當年的法蘭西風情損失殆盡, 時至今日,盡管法國區(qū) (French Quarter) 美其名曰 "法國",但老房子反而很多是西班牙風格,只有法國人的風流浮華, 奢靡精致的生活態(tài)度, 隨著時光在新奧爾良深深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拿破侖收回新奧爾良之后沒幾年便面臨著以英國為首的 "反法聯(lián)盟" 的威脅。急需資金的拿破侖于是在 1803年將整個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西至落基山脈,北達加拿大邊境)一片廣闊富饒的土地, 連同新奧爾良, 以低價賣給了美國。</p><p class="ql-block">就像紐約的別名叫 The Big Apple一樣,新奧爾良的別名叫The Big Easy。1986年,美國導演Jim McBride的一部以新奧爾良為背景的同名電影,讓The Big Easy成為這座城市的代名詞。翻成中文,大概就是"安逸之城", "舒適之城","容易之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5年的Katrina颶風,讓全世界看到了發(fā)生在世界第一強國的一場人間慘劇。特大颶風卡翠娜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登陸. 年久失修的湖堤河堤在颶風的震蕩中垮掉了,新奧爾良頓成一片水鄉(xiāng)澤國. 許多因貧困來不及撤離的群眾被困在汪洋之中, 情形極為凄慘。 小布什政府在災難到來之際手足無措, 新奧爾良地區(qū)許多群眾得不到及時的政府救援,基本生活物資告罄,一時間局勢失控,暴亂, 搶劫, 逃亡, 恐慌, 和死亡, 籠罩全城,世界末日般的悲慘景象被電視媒體廣為傳播, 宛如好來塢大片上演, 令人刻骨銘心。 卡特里娜颶風讓這座城市百分之八十受淹,路易斯安州有記錄的死亡人數(shù)超過了一千五百。</p> <h3>圣路易斯大教堂是新奧爾良的象征性建筑, 坐落在法國區(qū)的杰克遜廣場上, 這里是所有旅游者的必游之處</h3> <h3>新奧爾良的民居, 洋溢著濃郁的法國風情,同時建筑具有西班牙風格。仿佛是走在波多黎哥圣胡安的街頭</h3> <h3>電車道鋪在街心島上,與汽車道、人行道井水不犯河水。街車轟轟隆隆,不急不慢,以舊時代的速度和儀態(tài)碾過大學區(qū)、花園區(qū)、商業(yè)區(qū)。乘坐舊式有軌電車游覽新奧爾良已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項目。</h3> <h3>River Side的奧特萊斯, 在 Convention Center邊上,回旅店正好經(jīng)過。</h3> <h3>密西西比河, 游船仍然采用十九世紀的明輪驅(qū)動方式</h3> <h3>法國區(qū)一角</h3> <h3>晨霧中的杰克遜廣場</h3> <p class="ql-block">Palace Cafe一家著名的具有克里奧菜肴特色的餐館。</p> <h3>在法國角,找一家優(yōu)雅的餐館,品嘗海鮮,是一大享受</h3> <h3>街頭藝術家的作品</h3> <h3>新奧爾良水族館,領導的手機照</h3> <h3>新奧爾良是美國民間音樂的圣地</h3> <h3>新奧爾良的咖啡也有獨到之處。奶咖啡(cafe au lait)比法國的同名飲料多含一種成份:菊苣塊根的碎末。咖啡變得更濃郁,略帶清苦的香味。品奶咖啡的最好去處無疑是杰克遜廣場旁邊的"人間咖啡"(Cafe du Monde)。有所謂不到"人間"就算沒到過新奧爾良之說。"人間"永遠不關門,而且也沒有門,四壁敞開著面對廣場的五光十色、蕓蕓眾生。</h3><h3>油煎甜點beignet是奶咖啡的好搭檔。一碟三個金黃色的方形面疙瘩,質(zhì)地疏松,表面撲滿糖粉。咖啡和糖粉很容易灑在狹小的茶桌上,西裝褲上也沾光了不少。也許,坐在這樣的茶桌旁,最能體會新奧爾良式的閑適生活。視野里朝夕變遷的浮生圖畫就像百年前圖盧茲-勞特累克和雷諾阿的作品,只不過,"人間"背后的那條河不是塞納河,而是密西西比。</h3><h3>連續(xù)兩個早餐就在這里解決的。</h3> <h3>周六,Bourbon Street從下午就開始聚集客人。上燈時光,各酒吧爵士樂隊演奏齊鳴,比賽著聲高,街上突然出來很多人,奇裝異服,招搖撞騙,手里拿著酒瓶酒杯,晃晃悠悠的在追歡買醉。成排的脫衣舞廳。門口黑洞洞的,只聽見震天的搖滾樂。櫥窗里供著當家花旦的"原裝"照,臉上抹得過份濃艷的舞女,關鍵部位稍作掩飾,不至于失去僅有的一點神秘。</h3> <p class="ql-block">晚上在 Acme Oyster House吃飯。排隊等候用餐的人排了半個街區(qū)。海鮮什錦飯 jambalaya 和海鮮濃米湯 gumbo 加碳烤牡蠣。</p> <h3>美國普遍缺乏飲食文化,新奧爾良是一枝獨秀。這里有兩大派別:克里奧和卡金(Cajun)。二者風格的差異,猶如爵士音樂和鄉(xiāng)村音樂的對比──前者精致,適合城里貴族的口味;后者隨和,為鄉(xiāng)下百姓喜愛。克里奧菜肴更多地繼承了法式大餐的考究作風,色香味、用料、火候毫不含糊。相比之下,卡金菜完全是一派村夫性格,大量使用辛辣的調(diào)料,吃起來刺激。兩種菜系沒有明顯的界限,既互相影響,也受到其他烹飪方式的影響。gumbo和jambalaya就分別是變異了的非洲菜和西班牙菜。</h3> <p class="ql-block">橡樹莊園 (Oak Alley) 的橡樹甬道。 莊園里濃郁的南方風情, 處處使人聯(lián)想起那部膾炙人口的電影 "飄" 的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謝謝欣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靖州|
东方市|
鸡泽县|
蒙城县|
精河县|
大连市|
洮南市|
丰城市|
阿城市|
蒙城县|
延吉市|
龙泉市|
田林县|
年辖:市辖区|
南木林县|
延川县|
岫岩|
麻阳|
安龙县|
文山县|
万宁市|
普陀区|
山阴县|
凤山市|
保山市|
华容县|
岑巩县|
兴山县|
凤城市|
精河县|
赤壁市|
温州市|
河西区|
仁怀市|
福鼎市|
新巴尔虎左旗|
高雄市|
桐梓县|
冀州市|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