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不讀毛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朋友推薦下,我去書店買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趁著出差途中的閑余時間,漫不經心的讀起來,打算以此消磨無聊的時光。然而我很快被小說充滿奇異的故事情節,作者敏銳的洞察能力,深邃的哲學思考,流暢質樸的語言所構成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深深吸引,于是我如饑似渴地反復讀了好幾遍,掩卷靜思,韻味悠長,感觸頗多,頗受啟迪。在當今這個喧囂浮躁,物欲橫流的世俗社會里,能靜下心來讀書需要毅力,能靜下心來讀毛姆的書更需要勇氣。毛姆關于夢想、自由、藝術與人生的深刻探究,如同一輪明月照亮我的心扉,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共鳴,感受到一種人生豁然開朗的奇妙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藝術家的天才不是來自于天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而是來自于對生活的深刻感悟</b></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一毛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年),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20世紀英國最重要、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刀鋒》《尋歡作樂》,戲劇《圈子》,短篇小說集《一片樹葉的顫動》《阿申登故事集》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姆出身于一個英國的律師家庭。八歲喪母,十歲喪父,后被送回英國由擔任牧師的叔父撫養。他從小就以書為伴,養成了孤獨憂郁的氣質。毛姆一生經歷奇特,做過助產士、間諜、演員、救護車司機。他是一個優雅、老道、冷漠的人性觀察者,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可以用筆鋒挖掘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活動,這些在《月亮與六便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個為夢想而產生的靈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說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他突然像“被魔鬼附了體”般的迷戀上了繪畫,甚至拋妻棄子,離家舍業的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和無奈的坎坷后,不得不離開巴黎,遠遁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上。在這里卻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藝術創作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愛塔西結婚并得到她生活中的悉心照料和創造中謝理解支持,創作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斯特里克蘭德不幸染上麻風病直至雙目失明,在此期間他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他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中。?但在他逝世前,卻囑咐愛塔在他死后把這幅絕世佳作付之一炬,完成了他畢生追逐藝術坎坷一生和完美結局,"他親手創造出一個世界,也親眼見到這個世界的美妙,然后,他又在傲慢和不屑中將它毀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必須畫畫兒,就像溺水者必須掙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斯特里克蘭德為追求夢想,放棄衣食無憂的生活、優厚待遇的工作和溫馨美滿的家庭,不可理喻地離家出走,遭到人們不可理解的遣責和質疑時,他把自已內心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控制不了自己。如果一個人失足落水,那么他游泳技術好不好并不重要,反正他必須掙扎著游上岸,不然就會被淹死。”這是對斯特里克蘭德對繪畫藝術的狂熱與執著的真實寫照。對于斯特里克蘭德而言,畫畫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或職業,而是他靈魂的出口,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他無法抗拒這股力量的召喚,就像溺水之人必須掙扎求生一樣,他必須畫畫,否則就會失去生命的光彩。這種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對自我實現的渴望。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不應放棄對內心聲音的傾聽和追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斯特里克蘭德經歷了貧困、饑餓和病痛等等的折磨,但他毫不在意,一無反顧,他的一生充滿了掙扎和矛盾。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沖突,讓我們從他的經歷中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觀和生命的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滿地都是六便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姆把六便士看作是現實和茍且,而月亮則象征著理想和遠方。他通過這個形象的比喻,探討了人們在追求理想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選擇,反映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通過斯特里克蘭德一心執著追求藝術、我行我素,不畏貧困與饑寒,不顧人格與尊嚴,不為人情世故所困。他雖然活得落魄失魂,但他內心深處卻十分強大而美好,它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前幾年看到的一則報道:講的是在重慶火車站候車室內,一位年輕人光著腳,坐在地板上,旁邊放著幾瓶廉價的飲料,而他卻是宜賓市年輕的市長樊建川,他嫌市長工資低,不足以支持他實現建立抗日紀念館的夢想,毅然辭職經商。讀了他的故事,我們再冷眼旁觀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何嘗不是只能偶爾抬頭膽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呢?月亮依然是月亮,六便士依然是六便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愛情對男人只是插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而小說把它夸大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表達的的愛情觀,并不是圣神、純潔、無私、偉大的,而是被賦予了復雜而矛盾的真實面貌。他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對愛情的態度冷漠而決絕,他為了追求藝術,不惜犧牲家庭與愛情。而且愛情對他而言就是性欲的需要,他不希望愛情耗費他的精力和時間,更不愿離開自己的生活軌道而做一個愛人。“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他一生中有過三段感情經歷,也反映三個女人不同的愛情觀。第一段是他的原配夫人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夫人。她“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別人生活才是真正體面的。”她將愛情視為生活的依靠,帶的濃厚的功利主義,給她生活保障就是愛。當斯特里克蘭德棄家出走,她不顧一切、沒有了原則地想辦法找回他,其真實目的并不是愛,而是不愿失去現有舒適的生活。第二段是斯特里克蘭德朋友斯特洛夫的妻子布蘭.奇斯特洛夫。她經歷了一段人生的痛苦后和斯特洛夫結緍,她矜持平靜、體貼入微過著幸福的生活,當斯特里克蘭德出現后打破了這種平靜,點燃了她的愛,她不顧一切地把愛給了斯特里克蘭德,并試圖用愛控制斯特里克蘭德,當她的這種主觀主義愛情遭到拒絕時,她只有用死亡毀了自己的愛情。三段是塔希提島上的土著姑娘愛塔。斯特里克蘭德為尋找靈魂真諦來到塔希提島,遇到土著姑娘愛塔,愛塔照顧了他的生活、為他提供創作素材和創造靈感,并為他生了個孩子,而任他信馬由韁、天馬行空,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里程,從不干涉他瘋狂地追求,甚至如他所愿將他的絕世佳作燒為灰燼,給了他想要的一切。在斯特里克蘭德生命終結時,她才深情地說“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去哪里我去那兒。"這種無私的愛情讓愛塔活出了尊嚴、高尚、感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擁的財富地位就是愛情、有的人以為掌控了男人就擁有了愛情,有的人認為彼此尊重,相互成全才是愛情。什么樣的愛情觀有會有什么樣的愛情生活,這是必然的結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為了使靈魂寧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斯特里克蘭德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雖然很極端,但他勇敢地掙脫了世俗社會枷鎖的勇氣和毅力是非常人能做到的。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己真正熱愛的道路,勇于面對內心的聲音,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被外界的標簽和期待所定義。然而他只是個凡夫俗子,面對生存有時不得不低下頭,為三斗米折腰。“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這句話看似矛盾,實則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普通的人也在為追求夢想與自由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常常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歡的事情,甚至是違心的事。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愉快的經歷,它卻錘煉了人們的意志,磨礪了人們的心性,讓人們變得更加堅韌不拔。同時也讓我們在現實與茍且、理想與遠方,妥協與前進之間尋找平衡和動力。特別是在紛繁的社會交際中,面對人性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往往被外界的壓力和期望所束縛,無法按照自己內心的意愿去生活。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戴上各種各樣的面具 求其生存與立足,有時會讓人們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模樣。雖然“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卻磨的很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偉大的天才。“我所說的偉大,并不是指那些平步青云的政客所謂的偉大,也不是指那些戰功赫赫軍人之偉大。他們這樣的人之所以輝煌一時,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品行有何偉大之處,只是他們的地位賦予其光環帶,待時移世易之后,光環便會是褪去。人們不是常常恍然大悟,某位已卸任的首相不過是個夸夸其談的演講高手,某位退伍的將軍,骨子里不過是個庸俗的街市莽夫嗎?”(毛姆語)。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可稱上真正偉大的天才。盡管他在生活中有那么多怪異駭人的行徑,在性格上有那么多荒誕無稽的癖好,在命運中有那么多凄然悲壯的遭遇駭,但這些都不影響他偉大的藝術成就。他的藝術或許不能贏得你的喜愛,但他的感染力是你無法抗拒的。他的作品會令你內心無法平靜,叩擊著你的心弦。藝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藝術家的個性魅力。斯特里克蘭德把他的不朽作品展現給世人的同時,把他與眾不同的性格和特質也帶給了世人。斯特里克蘭德通過他的繪畫藝術杰作表達出了他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世界的展望。同時也找到了心靈的安寧,擺脫纏繞他的魔鬼。他的一世痛苦仿佛就為創作而準備的,他隱居避世,飽受折磨的靈魂終于得到安息,他的使命也隨著生命的終結而完成了。“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卻磨的很細。”</span></p> <p class="ql-block"><b>文字編輯:王利</b></p><p class="ql-block"><b>美篇插圖:《月亮和六便士》電影劇照</b></p><p class="ql-block"><b>美篇配樂:《卡門序曲1號》</b></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王利</b></p><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 </b></p><p class="ql-block"><b> 王利,男,本科學歷,生于1959年8月。1977年高中畢業后走向插隊、上學、工作、退休的人生之路。一生喜歡讀書,晚年也有習作,現為沁嵐.子矜讀書會學員。</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东辽县|
陇南市|
云梦县|
修水县|
元朗区|
丽水市|
布拖县|
洪洞县|
和龙市|
田东县|
拉萨市|
日喀则市|
哈巴河县|
嘉义县|
且末县|
庆阳市|
镇沅|
兴文县|
炉霍县|
长寿区|
肇庆市|
靖西县|
青州市|
工布江达县|
延寿县|
万安县|
鱼台县|
集安市|
尖扎县|
德保县|
徐闻县|
岑溪市|
慈溪市|
南宫市|
墨竹工卡县|
江津市|
文成县|
淳化县|
开封县|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