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建省上杭縣中都鎮,位于上杭縣西南,閩粵兩省三縣的山區結合部,面積150平方公里。中都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被稱為“魚米之鄉”,而且是一個文風鼎盛的地方,被譽為“文化中都”。宋代以來有翰林、進士、舉人達71人,清末民初,這里曾聚集一批南社詩人。2008年11月中都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8年7月被中華詩詞學會評為“中華詩教先進單位” 。中都鎮,一個鄉鎮竟有三個 “中國傳統古村落”,八處文物保護單位、五十八處文物保護點、三個非遺保護項目、三座新辦書院,是上杭縣政府公布的包括著名的古田、才溪在內的六個最佳鄉村旅游點之一。在這肥沃的文化土壤里,在退休教師丘其勛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孕育了“善書堂客家耕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0日,正值盛夏時節,中都鎮詩詞學會部分會員,會同周邊鄉鎮的幾位詩友,組成一支幾十人的采風隊伍到田背村和由安村進行采風活動。我們在田背村采風結束后,便驅車到了由安村由正坑自然村。在這里我們重點參觀了遐邇聞名的善書堂。</p> <p class="ql-block"> 善書堂于我是很熟悉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大學畢業被安排在廬豐中學教書,其時,善書堂主人丘其勛老師也在該校工作。每逢周日下午,我騎自行車從我家(瑞香村)出發到由安善書堂約同丘其勛老師一起返校。時間久了,我和丘其勛老師由陌生到熟悉,最后成了忘年交。善書堂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7年),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古色古香,是典型的閩西客家古民居建筑。丘其勛老師的長子丘漢忠是龍巖一院主任醫師,老年科主任。丘其勛老師的次子是龍巖一家建筑公司的老總。丘其勛老師退休后與其夫人、女兒等移居龍巖。老家善書堂便無人居住,二十多年被冷落一旁了。善書堂逐漸破敗,瀕臨倒塌。</p> <p class="ql-block"> 為了搶救這座建筑價值極高、文化內涵豐富的古民居,丘其勛老師一家于2017年初開始自費啟動修繕工作。歷經一年,終于保住了這座價值連城的古民居,而且基本保持了它原有的歷史風貌。善書堂背靠由安后龍山,正前方面對筆架山。屋面犄角翹峨,大氣恢弘,墻面繪有大量精美壁畫,如蝙蝠、石榴等。屏風、梁花所刻人物、花鳥、瑞獸栩栩如生。善書堂修繕于2017年底竣工。2018年1月11日,丘其勛老師一家不收禮,宴請了親朋好友,共有二十幾桌客人,我是其中一位。我當時感慨系之,吟詩以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屋經風雨,八角翹峨向碧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雅亭臺云靄紫,清幽樓閣玉燕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楹聯滿目遺家訓,藏品盈庭蘊史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筆架橫陳傳翰墨,后龍騰起弄新潮。</p> <p class="ql-block"> 上杭著名詩人郭永棟,從1969年始,在由安善書堂住了五、六年。他聽說善書堂修繕一新,欣喜之余提筆書寫了一首自作詩,贈與善書堂主人丘其勛老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正村居近六年,</p><p class="ql-block"> 如煙往事涌心邊。 </p><p class="ql-block"> 倉皇勞燕離城闕,</p><p class="ql-block"> 慷慨丘翁讓閣檐。 </p><p class="ql-block"> 田父勸嘗佳釀舊,</p><p class="ql-block"> 樵童教採野菇鮮。 </p><p class="ql-block"> 出山今憶在山好,</p><p class="ql-block"> 居市何如執牧鞭。</p> <p class="ql-block"> 這首詩表達了郭永棟老師對由安由正坑自然村和善書堂以及那里的人們深深的眷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書堂于我又是很陌生的,對于一起采風的詩友們更是陌生,因為善書堂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即使你來參觀幾次甚至幾十次,你都無法完全解讀它。善書堂作為我縣首家,龍巖市第二家獲批成立的非國有博物館--龍巖市“善書堂”客家耕讀博物館于2022年11月15日與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在“閩館”開展共建活動簽約儀式,并且經過三年的艱辛籌備,于2023年5月18日,也就是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對外開放,喜迎八方賓客。自2022年10月開始邊布展邊有人來參觀,至正式開館前后,參觀者已有二千余人。當我們這支采風隊伍到達“善書堂”大門前時,主人丘其勛老師夫婦和他們的長女丘長娥早已迎候在大門前。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跟隨丘其勛老師走進“善書堂”。丘老師領著我們逐一參觀這家大型民間博物館的各個展陳。</p> <p class="ql-block">(善書堂館藏:解放初期1951~1953上杭縣人民政府用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其勛老師次子丘世忠及其家人通過幾十年的收藏積累,收集了客家科舉匾額、農耕實物、文房物品、客家民間契約、古籍善本、客家民俗物件等藏品1000余件,利用善書堂古民居,精心布置了客家傳統家書展、客家契約文化展、舊報展、毛主席像章展、舊連環畫展、谷倉木印展、傳統農耕時代用具展、名家匾額木聯展、客家家風家訓展、各類古籍善本展、古科舉試卷用品展等多項主題展陳,真實地再現客家人經濟文化生活的歷史畫卷,搭建起了一座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神橋梁。</p> <p class="ql-block"> 丘其勛老師為我們耐心細致地介紹了各項展陳的詳細內容。許多展陳的物品是十分珍貴、稀有的,比如其中有明朝萬歷年間長汀的《歸戶由帖》,是明萬歷九年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稅賦改革,在古汀州府四堡里(今連城四堡)試行改革的實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聽著丘其勛老師的解說,都不停地嘖嘖稱奇。我們的詩友,著名女山歌大王鄒長金忍不住亮開嗓子唱起山歌贊美善書堂。我也即興賦詩一首以贊:</p><p class="ql-block"> 黛瓦朱樓呈古韻,木雕斗拱舊時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名家筆墨留芳譽,歷史遺珍展此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善書堂,我們移步來到善書堂后面的丘漢平老師家。在丘漢平老師的設計新穎、寬敞舒適、古樸雅氣的別墅里,擅長書法的幾位詩友潑墨揮毫,留下了贊美文化中都的墨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次由安采風收獲滿滿,活動結束后,詩友們坐車離開由安村,心里卻是戀戀不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8、25</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何昌奇,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龍巖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上杭縣詩詞學會會員、中都鎮詩詞學會副會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本文作者整理的善書堂博物館部分珍貴藏品背景資料,供大家參觀時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歸戶由貼》:明代萬歷七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改革的實證文物,該法以“清浮糧,疏民困”的名義,把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并,按實量土地面積折算征收銀兩,減化了稅制方便了征收,杜防了官員營私舞弊。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的攤丁入畝,歷史影響深遠。</p><p class="ql-block">歸戶由貼記載了長汀四保里(今連城四堡)肖姓農戶,田畝丈量的具體面積。古汀州府是張推行改革試點的地方,萬歷九年,《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p> <p class="ql-block">2. 《中國人民解放軍閩西義勇軍臨時行動委員會上杭分會文檔》:1949年5月中旬末,傅柏翠等根據中共華南分局電令,決定起義在下旬初舉行。5月21日,練惕生以下鄉催征兵糧為名,離開駐有國民黨新九軍的龍巖城,迅速到上杭與傅柏翠等會合。22日,傅柏翠、練惕生等到達白砂,指導早已聯系好的白砂鄉長袁啟南召集鄉政緊急擴大會議,布置行動,宣布起義,擬定白砂鄉臨時行動綱領,。23日早,傅柏翠、練惕生等在白砂圩上張貼出脫離國民黨反動統治,擁護共產黨的公告后,便在熱烈的鞭炮聲中離開白砂,進上杭城。在上杭城,傅柏翠等代表參加起義的龍巖、永定、上杭、武平與省保安第四團等軍政官兵4100多人發出通電,宣布脫離國民黨統治,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他們將起義部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閩西義勇軍,成立閩西義勇軍臨時行動委員會。縣一級設立分會,1949年11月底,起義部隊奉命改編,閩西義勇軍司令部隨之撤銷。</p> <p class="ql-block">3. 《農民革命軍傅星候營長稿》:傅星侯于1927年初手寫的記事簿,簿中有軍隊布告、任職命令、教育局公函、友人書信、民間借據等抄錄。從中得知,傅星侯于1927年前后曾擔任福建省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第一游擊司令部第三營的連長等職。::該部在一份布告中稱“據上杭縣農民協會籌備主任熊宏謨(注:后為彭楊學校秘書長,烈士)呈稱……農民協會之設立,純為最多數民眾謀解放,期得真正之福利為目的……乃竟有土劣勢豪及反動派乘此清黨時期,故意造謠,鼓煽無知,淆亂是非……”在南京任職的家鄉友人書信中,談及“……北伐大進展,已下濟南。但與日兵發生沖突,激戰一仗,雙方死傷不少,現外人正在調停……”簿中還記載,綜覽全簿,傅星侯及其盟友林健亭、馬漢光(馬景星)等人,作為閩西早期的革命先行者,先后經歷了北伐、就讀國民黨的軍校、參加閩西地方民軍、創辦平民學校、組織農民協會等探索實踐,最終選擇了走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傅星候同志1931年在一次戰斗中犧牲。</p> <p class="ql-block">4.《蘇區工人》:1932年5月創刊于福建長汀,是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執行局機關報。該報為4開4版鉛印報紙,初為半月刊,后改不定期出版。1933年1月上旬一度停刊,同年6月繼續出版,期數重編,刊頭經常變換,16開,每期4至8版,仍為不定期刊,前后兩段時期共發行41期。《蘇區工人》發行對象以蘇區工人群眾和各級工會干部為主,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簡潔,圖文并茂,適合蘇區工人閱讀。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蘇區工人》報于1934年9月30日發表了停刊啟事。</p> <p class="ql-block">5. 《佩文韻府》:類書,是清代官修大型詞藻典故辭典之一,專供文人作詩時選取詞藻和尋找典故,以便押韻對句之用的工具書,由清張玉書、陳延敬、李光地等76人康熙年間奉敕編修,歷時八年,共收錄單字萬余個。“佩文”為康熙的書齋名。本館藏本《佩文韻府》全套140冊,《韻府拾遺》20冊,為清光緒十五年點石齋版。</p> <p class="ql-block">6.《臺灣進步青年袁易庭烈士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在丘逢甲、丘復等人的影響下,上杭縣還先后開辦了縣立琴岡高等小學堂、崇正小學等多所學校,并開設了工藝傳習所。這些新式學堂為新思想和革命思潮的傳播打開了一扇門窗,也為上杭民眾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條通道。此后,在這風雨欲來的千古變局中,許多進步青年以各種學堂、傳習所為陣地,廣泛傳播革命理想,秘密進行革命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的槍聲和福建省宣告獨立的消息傳到上杭,1911年11月間,龔時富暗地指使團防局民團千余人圍攻革命民軍駐地,作為革命民軍據點的上杭琴崗小學和百獲堂被放火焚燒,包括首領童國珍在內的民軍戰士48人殉難。消息傳開,四方震驚。上杭進步人士群情激憤,同盟會員涂演凡滿腔悲憤,當即寫下了《悼上杭殉難烈士》七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痛哭杭城碧血流,汀江遺憾已千秋,不堪回首琴崗路,天地蒼茫無限愁!民權何在血空流,鄉國蜩羹又兩秋,繼起犧牲吾有志,揮戈誰與賦同仇?一杯黃土痙英流,荒草斜陽幾度秋,紀念空留光漢碣,青磷俠骨恨悠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身在上海的丘復得知上杭的情形后義憤填膺,以福建省臨時議員的身份,立即向南京政府大總統孫中山請示,孫中山急電閩總督孫道仁,要求為上杭起義民軍昭雪,孫道仁隨即派辛亥革命起義軍管帶王艇入城調解。王艇率民軍40余人趕到上杭,城內官宦組織鼓樂歡迎。隨后,王艇主持召開各方人士參加的會議,主張和解。幾經周折,事件得到和平解決,并懲辦了破壞辛亥革命的罪魁禍首鄭傳書。1911年11月25日,上杭各方人士在縣城陽明祠時雨堂舉行集會,悼念死難烈士,并在縣城東門外清惠書院舊址建造辛亥革命烈士紀念祠,取名“昭愍”。在西門演武亭建立光復烈士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個月后,上杭縣國民政府宣告成立。滿清知縣龔時富神色匆匆地踏上汀江岸邊的一條小船,乘著夜色逃離上杭。一個王朝的背影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晴隆县|
正蓝旗|
开封市|
施甸县|
沽源县|
沂源县|
外汇|
衡阳县|
蒙自县|
伽师县|
陇川县|
连云港市|
厦门市|
德庆县|
鸡泽县|
都江堰市|
定南县|
诸城市|
天门市|
汝城县|
柘城县|
白朗县|
峨眉山市|
崇义县|
班戈县|
华亭县|
乌鲁木齐县|
宝丰县|
冕宁县|
安庆市|
锡林浩特市|
昆明市|
邵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东乡县|
朔州市|
察隅县|
兴化市|
尚志市|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