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邊城—茶峒古鎮和洪安古鎮后,我們先走了一段包茂高速,而后沿國道211線,行駛了近200公里,來到了重慶市酉陽縣的千年古鎮—龔灘古鎮游玩,當晚也入住在此。<div> 從高速上下來去往龔灘古鎮的這一路國道公路,基本上都是在山間行進,沿河岸峽谷公路穿隧洞、過陡坡,翻山越嶺奔向烏江岸邊的龔灘古鎮。</div><div> 看介紹:龔灘,古為巴人之境,是土家族先民生息勞作之地。龔灘古鎮有1800年的歷史,源于蜀漢,置建于唐;因灘而起,因鹽而興。古鎮現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重慶第一歷史文化名鎮;既有歷史文化底蘊,也不缺現代派的情調。</div> 龔灘古鎮,位于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的烏江岸邊,隔烏江與貴州相望;處于三面環水、一面著陸的江邊山坡上,屬于酉陽縣、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的三縣接合部,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僻(距離酉陽縣城70公里,距離彭水縣城60公里,距離貴州省沿河縣70公里)。 也是看了有關介紹才知道:現在看到的古鎮,其實只是個搬遷復建的古鎮,而且現古鎮老街的規模也略小于原先古鎮的老街;但龔灘古鎮的精華風貌還是得以遷建保留了下來。<div> 在2006--2009年間,國家在烏江上要修筑大型水電站,而龔灘古鎮原址位置,正好處于水電站庫區的淹沒區。為了保護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遺存,國家投巨資將原古鎮采用原拆、原建、異地保護的模式,向上搬遷挪到了距離原址1.5公里、屬于相同烏江岸邊坡地現在的位置。拆遷時,原古鎮里的絕大部分歷史建筑和樹木等,能搬走的都逐一編號登記,而后搬遷到新址上復原,最大程度地保留古鎮原有的自然景致、原貌和人文氣息。所以,現在的龔灘古鎮并不是山寨版的新古鎮,而是原來古鎮的復活重生。</div><div> 來到龔灘,烏江岸邊高坡上的一條公路,將龔灘分為了兩部分:公路邊往江邊下的坡地是搬遷復建的龔灘古鎮景區,而公路邊往上部分的新建筑,則是酉陽縣龔灘鎮的駐地。</div><div> 龔灘古鎮景區內,分別有南門和北門兩個進出口,這兩處都設有大型停車場(古鎮內街道大多為坡地臺階路,車輛無法進入)。我們是從南門方向進入古鎮的;在南門停車場方向有自動扶梯可以省去爬坡的勞頓,進入到古鎮老街(見上圖)。<br> <div><br></div></div> 過了龔灘古鎮的石牌坊后,就可以看到刻有中國著名畫家、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給龔灘古鎮題字的碑石:“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見上圖);而后面就是烏江岸邊陡坡上得古鎮吊腳樓了(后兩張圖)。 而如果從北門進入龔灘古鎮后,則有機會看到另一番風景:高山下云霧繚繞,綠植鮮花中高高的吊腳樓,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見下兩張圖)。 龔灘古鎮的食宿還是比較方便的,古鎮上的很多民宿、飯店都是絕佳的江景房。 推開房間的窗戶,映入眼前的就是那烏江峽谷讓人賞心悅目的山水美景! 這么美的烏江峽谷,江邊寬寬的棧道平臺上,一群喜愛美術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畫畫寫生。 走在古鎮一公里多長的青石板老街上,兩邊的吊腳樓、坡屋面、小青瓦等都頗具少數民族土家族的特色。 古鎮上游人,看著相對不是太多,適合休閑放松的慢游方式。 喜好各不相同的人們,都能在古鎮上找到一處自我或與同伴適合的消遣地方。 龔灘古鎮有特色的地方,除了青石板老街,還有建在懸崖或陡坡上的土家族吊腳樓。青石板老街與吊腳樓渾然天成,相得益彰,表現出天人合一與順乎自然的建筑理念。只是古鎮上這過多的臺階路與陡坡路,對于老年游客與腿腳不便的人們來說,可能會相對比較吃力些。 走進古鎮,老街上路邊標識的背夫路、西秦路、纖夫路、老鹽路、油坊路等,代表了古鎮以往的五大街道業態分明、布局精巧,加之隨處可見的寺廟、祠堂、古碼頭、古梯道、古牌坊、古樹、古碑石等,還有據介紹:古鎮上有上百堵別具一格的封火墻、二百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五十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等等,都充滿著歷史滄桑,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筑群。 古鎮的青石板街,按照不同的歷史背景、民族文化以商業業態形式布局分為五段,以背夫腳夫文化為主題的“背夫路”,以西秦會館為代表建筑的“西秦路”,展示纖夫文化的“纖夫路”,以鹽商鹽號為特色的“老鹽路”,以榨油、織布為特色的“油坊路”。 做為旅游景區,古鎮除了在有歷史文化印記的老街道做了標識外,還在相關的景點指引、行進方向位置等,在街邊和分岔口等處,都做了明顯的指示標識。 古鎮上的一些歷史遺跡與歷史建筑,如阿彌陀佛橋、川主廟、三撫廟、周家院子、楊家行、文昌閣、西秦會館、冉家院子等景點也各具魅力;還有現代建筑的紀念館,如龔灘吳冠中紀念館、龔灘美術館等,同樣也吸引著眾多游客。 阿彌陀佛橋,是原古鎮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橋。橋跨大溝,弧形單拱,與石板街渾然一體,從側面看才能看出是橋。但現位置上的橋,因地貌地勢的改變,應該是此橋非彼橋了。但橋邊的圍墻里有一尊石雕阿彌陀佛像,仍然是原物。看介紹:這個阿彌陀佛像建于清朝,大眼闊鼻,憨態可掬,五官精雕細琢而軀干簡略。人們常來祭拜佛像,走到此處的游客都要撫摸下佛像,以求得佛祖保佑。 川主廟,位于古鎮中部,也是修建于清代。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分為正殿、偏殿、戲臺等。據介紹:川主廟是川渝地區特有的,李冰因為修建都江堰,善于治水,因此被人神化而奉為“川主”。烏江水急灘險,龔灘更是常有水患,修建川主廟是希望借李冰之神力變水患為水利。 三撫廟 (靠近古鎮南門位置),該廟修建于清代,是為祭祀有德于民的酉陽三個土司而建的。也是個四合小院,留存有正殿、過廳、廂房。 文昌閣(也靠近古鎮南門),位置緊鄰三撫廟??唇榻B: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文昌帝君有兩位陪祀神“天聾、地啞”,代表“天機不可泄露,文人須謙卑少言”。文昌閣系木結構的三層六角式建筑,穿斗煩瑣縝密。有特色的是每層閣檐均有8條鯉魚,總共24條,代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克拥凝彏┤诵欧铘~神,認為是魚神的庇佑才有平順、溫飽的生活,魚躍龍門也是寒門學子最大的期望。 中國現代著名畫家、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秀美的烏江山水風景所吸引,曾在龔灘古鎮上小住寫生,創作了《老街》等佳作;還在人民文學上發表過文章,文中深情地稱贊龔灘古鎮是“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后來,吳冠中先生在龔灘寫生創作的另一幅《烏江小鎮》畫卷,更是以高價成交,讓寫生地龔灘的美名遠揚,也使得這座古鎮有了一層藝術的光環。龔灘吳冠中紀念館,記錄了這位國畫大師與古鎮的不解之緣。 在古鎮老街的中部位置,一處小廣場上立有一座吳冠中先生的等身寫生塑像,面向秀美的烏江山水風光,四周鮮花簇擁。古鎮不會忘記這位著名的畫家和古鎮旅游推廣的突出貢獻者! 西秦會館,位于古鎮中心地段,是古鎮上面積最大的古建筑。會館四周有封火墻,外壁朱紅粉飾,館內地面以石板鋪就,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梁畫棟,筒瓦覆頂,古樸雅致,頗有氣派。看介紹:清光緒年間,陜西商人張朋久最先來龔灘開設鹽號,于1806年修建“西秦會館”,作為同鄉人的聚會之所。因會館的建筑風格和一般寺觀廟宇大致相同,紅粉涂墻,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紅廟子”。 冉家院子,也是位于古鎮的中部,右鄰西秦會館,處于街道轉彎分叉之處,是古鎮主要的歷史建筑之一。據介紹:冉家院子是由土司冉三爺修建的,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一直由冉姓土司家族居?。ㄊ莻€私人宅院),呈個三合院形態。側面進入院子,臨石板街的是吊腳樓的商鋪。冉家院子的建筑結構與其他民居一樣是穿斗結構,有三個開間,“五榨四掛”,青瓦屋面,室內花窗雕飾精美,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左右兩側為磚砌筑的封火墻。 龔灘古鎮景區,除了龔灘古鎮外,還包括烏江畫廊景點等,是一個集自然山水、民俗風情于一體的旅游風景區。 我們在古鎮住過一晚,轉天上午就購票(網上和住宿的民宿,都可售票)坐游船,暢游一段美麗的烏江畫廊風景。這個安排,應該是到龔灘古鎮游玩的必選項目了。 江面峽谷間,棉花糖般的云霧飄飄灑灑 孤舟泛江,大橋飛架 坐在游船上,滿眼都是這綠水青山,美哉爽哉! 烏江畫廊醉美得畫卷:緊貼江面升起層層的薄霧,忽隱忽現,宛如仙境。<br> 烏江上,重慶與貴州的分界處 <p class="ql-block"> 看著現在寧靜休閑的龔灘古鎮,不知兩年后江面正對的高速公路(見上圖)通車后,眾多游人紛紛到來,現在的這份幽靜且少些商業味道的小鎮,還會是原樣嗎?</p> 坐在游船上,看岸邊的古鎮 游覽過龔灘古鎮后,我們驅車沿烏江岸邊的國道,繼續邊走邊欣賞烏江峽谷兩岸風景,在到達烏江上的大型水電站附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駐足停留了一小會;而后便一路繼續前行,全天行駛了250多公里,傍晚到達重慶市涪陵城區入住。 碧水烏江岸邊,崖壁上深深的纖夫道,浸透了纖夫的汗水,也記載了過往歷史的凄涼與滄桑。 時代的變遷,遠處正在建設的跨江大橋,讓天塹變通途。 入住長江與烏江交匯口的重慶市涪陵城區,轉天一早,來到兩江交匯口的岸邊廣場上,看到了晨霧中的美景。 江中的大橋,時隱時現 晨光升起,江上泛起的迷霧,江邊聳立的高樓大廈,江中的小舟大船等等這些的巧妙組合,讓人眼前看到了多么好的一幅幅水墨丹青畫卷。 離開涪陵跨過長江,我們繼續前行,前往下一個古鎮--四川北面南充市的閬中古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江达县|
阳春市|
磐安县|
绍兴市|
桦甸市|
麻栗坡县|
宜阳县|
衢州市|
公主岭市|
彭州市|
出国|
通许县|
谢通门县|
辽宁省|
婺源县|
灵山县|
马龙县|
巴里|
镶黄旗|
阿坝县|
子长县|
承德市|
桦甸市|
沁水县|
泊头市|
庆城县|
英吉沙县|
永靖县|
台中市|
双鸭山市|
西林县|
长沙市|
汨罗市|
桂阳县|
吉安市|
尤溪县|
古交市|
祥云县|
永安市|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