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牡丹江市,別稱雪城,黑龍江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黑龍江省東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風景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共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4.06萬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牡丹江市戶籍人口238.1萬人。</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地處中國東北地區,位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上,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11公里。牡丹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的重要戰略支點,中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牡丹江屬溫帶季風氣候,素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6日—9月6日由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和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會員們組成紅色之旅旅游團重訪父輩們曾經戰斗過的白山黑水之地。今日</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牡丹江市參觀抗聯英雄博物館既八女投江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抗日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p> <p class="ql-block">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p><p class="ql-block">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東北抗日義勇軍即為東北抗聯的前身,早期的抗爭主要就是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為主體。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東北反日游擊隊,開辟游擊區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東北軍隊部分愛國官兵紛紛組成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抗日武裝,統稱抗日義勇軍,約50余萬人,在東北各地抵抗日軍進攻。</p> <p class="ql-block">從1936年2月至1937年10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第2、第3、第4(抗日同盟軍第4軍)、第5(反日聯合軍第5軍)、第6、第8軍依次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10軍;以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第2師為基礎編成第7軍;以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方依游擊團為基礎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后改編為第11軍;通過對東北民眾救國軍、吉林自衛軍混成旅第2支隊的團結幫助和爭取工作,使這兩支抗日武裝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入東北抗日聯軍,先后編成第8、第9軍。楊靖宇、宋鐵巖、王德泰、魏拯民、李學忠、趙尚志、李熙山(許亨植)、張蘭生、黃玉清、張壽篯(李兆麟)、金策、李延祿、李延平、周保中、柴世榮、張中華、季青、胡仁、夏云杰、馮治綱、戴洪賓、馮仲云、陳榮久、李學福、景樂亭、崔石泉(崔庸健)、謝文東、劉曙華、于世光、李華堂、魏長魁、李向陽、王克仁、汪亞臣、祁致中、金正國先后任東北抗聯各軍領導人。至此,東北抗日聯軍先后成立十一個軍,總人數達3萬余人。</p> <p class="ql-block">女英雄,趙一曼未惜頭顱新故國 甘將熱血沃中華!</p> <p class="ql-block">趙一曼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第七,自幼深受父母寵愛。8歲時,趙一曼入私塾讀書,她不像其他封建地主階級的紈绔子弟,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趙一曼在私塾中表現良好,成績優異。后來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在就讀宜賓女子中學時被選為宜賓婦聯常委會主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正趕上五卅運動一周年,趙一曼在學生中宣傳抵制洋貨,引發全城罷工、罷市、罷課。</p><p class="ql-block">1926年10月,趙一曼考入武漢黃埔軍校。1927年9月,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趙一曼奉命歸國,從事黨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派往東北發動抗日斗爭,擔任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民抗日游擊隊。</p><p class="ql-block">1935年秋,趙一曼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11月,第二團被日偽軍圍困在一座山上。趙一曼在康復期間被日軍發現。在戰斗中再次受傷,昏迷中被俘。</p><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28日,趙一曼在醫院衛兵的幫助下逃離醫院,但很快又被追擊的敵人逮捕,并遭受更為殘酷的折磨。</p><p class="ql-block">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犧牲,年僅31歲。</p><p class="ql-block">趙一曼不愛紅裝愛武裝,在民族危亡之際,擯棄兒女私情,披甲持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戰斗在深山密林之中。受傷被俘后,面對日寇的酷刑,她那高貴的頭顱依然昂揚,高唱《紅旗歌》,慷慨就義。</p> <p class="ql-block">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會員傅佩生大姐在紀念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會長蔣繼寧在紀念館中參觀。</p> <p class="ql-block">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會員董濤大哥在紀念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會員們在紀念館參觀留念。</p> <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曾經這樣總結:“我們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斗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件:紅軍長征后,南方紅軍的三年游擊戰爭;第三件: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四年苦斗?!?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北抗聯禮贊</p><p class="ql-block">作者:柴鵬宇</p><p class="ql-block">凄風冷雨時局艱,</p><p class="ql-block">白山黑水凍土寒。</p><p class="ql-block">抗聯將士發沖冠,</p><p class="ql-block">豈容豺狼犯家園。</p><p class="ql-block">爬冰臥雪草為餐,</p><p class="ql-block">寒夜烤火風中眠。</p><p class="ql-block">無衣無食何所懼,</p><p class="ql-block">痛擊倭寇密林間。</p><p class="ql-block">三萬御敵七十萬,</p><p class="ql-block">寧死不降敵膽寒。</p><p class="ql-block">項上頭顱何足惜,</p><p class="ql-block">熱血凝冰映雪原。</p><p class="ql-block">英勇抗倭十四年,</p><p class="ql-block">馬革裹尸苦絕艱。</p><p class="ql-block">民族脊梁鑄大義,</p><p class="ql-block">忠魂永存天地間。</p> <p class="ql-block">我們黨領導的抗聯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抗聯斗爭歷史是一面鏡子,是艱苦奮斗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們要認真學習抗聯將士的艱苦奮斗精神,將其作為一種品德來傳承、作為一種修養來堅持、作為一種生活準則來倡導,成為艱苦奮斗精神的傳人。</p> <p class="ql-block">信仰所在,就是血脈所系、力量所聚。越是觸摸歷史,就越能知道絕處逢生因為什么、革命勝利依靠什么、繼續前進需要什么。東北抗聯斗爭的極端艱苦,在世界戰爭史上較為罕見??孤搶⑹考纫惓:?、漫長的冬季生活作斗爭,還要同殘暴的日本法西斯殊死戰斗,隨時面臨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危險。他們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和意志,才有了戰斗的勇氣和力量,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篇章。新四軍三師后代繼承鐵軍精神,學習抗聯英雄們的歷史,在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中華民族復興中勇當潮頭,繼續前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平南县|
双柏县|
杭锦旗|
饶阳县|
大荔县|
繁峙县|
龙里县|
五家渠市|
彭山县|
泽普县|
鄂尔多斯市|
旬阳县|
南和县|
乌鲁木齐县|
正镶白旗|
安福县|
惠州市|
天柱县|
文山县|
仁布县|
云龙县|
肇庆市|
南城县|
合肥市|
砀山县|
富阳市|
桦川县|
慈溪市|
财经|
阿瓦提县|
阿合奇县|
太保市|
文昌市|
南澳县|
宁陵县|
海安县|
阿拉善右旗|
锡林浩特市|
桃园市|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