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詩文/趙勤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片/網(wǎng)絡(luò)下載</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瀆:瀆者,江、淮、河、漢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瀆。《禮記》: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明張岱《夜航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冰川泉滴引淙潺,當(dāng)曲南源孕玉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倒峽松風(fēng)寒澗水,隔江云月小孤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楚鄉(xiāng)稻畝饒都野,沙島魚舟裕海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浪霓橋天塹破,蛟龍飛渡出玄關(guān)。</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唐古拉山脈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條近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峰上發(fā)育有小型冰川,主峰格拉丹東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2、當(dāng)曲:即當(dāng)曲河,位于玉樹州雜多縣西部,是長江三源(長江源區(qū)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瑪爾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當(dāng)曲水系組成)之一的南源,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其長度居長江源諸河之冠,是真正的長江正源。</p><p class="ql-block">3、倒峽,謂江水傾峽而出,氣勢磅礡,由千澗寒水匯流而成。</p><p class="ql-block">4、小孤山,即小孤,長江中的獨立山峰,屬舒州宿松縣,古有戍兵。陸游的散文《過小孤山大孤山》中敘述:“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p><p class="ql-block">5、七千年前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開始種植水稻,長江中下游平原單、雙季稻亞區(qū)、和江南丘陵平原雙季稻亞區(qū)。民間諺語:“湖廣熟,天下足”,意思就是湖廣行省盛產(chǎn)稻米,兩湖豐收,則天下糧足。</p><p class="ql-block">6、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cè)。干流流經(jīng)11個省級行政區(qū)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余公里,其長度居世界第三位。</p><p class="ql-block">7、踏浪霓橋即:截至2019年長江干流上建成各類長江大橋共115余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最近距離眺望長江是1969年春節(jié)過后不久。當(dāng)時父親“支援內(nèi)地建設(shè)”去了“山東棗莊煤礦機械廠”工作,那年學(xué)校停課,我便在家人的支持下,北上山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十年后寫了一篇回憶文章《棗莊行》,其中寫到:“天完全黑了,就貓在硬座上打瞌睡,忽然車廂里的旅客又騷動起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周圍的乘客都趴在火車的窗戶前往外張望,此時近22點,火車臨近長江邊,正向南京長江大橋上駛?cè)ァ?968年9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先行通車,南京市五萬多軍民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此舉振奮了全中國人的神經(jīng)細胞。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竣工通車,標(biāo)志著南京長江大橋全線貫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聽說火車要過南京長江大橋了,我也傻乎乎地趕緊趴在車窗前往外望。想親眼目睹一下,不久前轟動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文化符號、共和國建設(shè)史上輝煌成就的南京長江大橋”。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在火車上根本看不到呈飛躍前進狀‘三面紅旗’造型的橋頭堡雄姿,和‘工農(nóng)兵學(xué)商’群像雕塑等典型文革風(fēng)格的風(fēng)景。只見得茫茫長江,沉沉夜色,點點漁火,以及大橋上間隔一定距離的照明燈撲面而來。雖然看不清南京長江大橋的全貌與細節(jié),但火車“咣當(dāng),咣當(dāng)”地在大橋上通過的瞬間,依然讓乘客們無比興奮,無比激動,我也毫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飛一樣地“接觸”長江是在興奮與激越中度過的,其實是心情放飛,根本不知道長江的雄偉是如何,長江的壯美又是乍樣的。多少年后,當(dāng)我站立在長江邊,看著滾滾長江東流去,發(fā)出了如此感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域奔泓清若許,天傾九曲裹黃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殷墟甲骨人文始,壺口龍槽氣象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鐵塔破題詩古跡,冰川開凍賦輕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禹門逐瀉書幾字,千里懸河嘆絕倫。</p> 注釋:<br>1、黃河源頭在青海的腹地,其中卡日曲以五個泉眼開始源出雪域,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黃河的正源。<br>2、黃河干流全長5464公里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匯集了30余條主要支流和無數(shù)溪川,流經(jīng)黃土高原時許多支流夾帶泥沙匯入,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黃色,因而得名。<br>3、開封鐵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又稱“開寶寺塔”,其遍體通砌褐色琉璃磚,混似鐵柱,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黃河泛濫曾淹沒開封城的一切,唯獨“開寶寺塔”屹立,見證了黃河一步步抬升,兩岸堤壩一層層加高的歷史,。<br>4、禹門,今山西河津縣西北龍門的別稱,相傳為夏禹所鑿。境內(nèi)著名的禹門口在山西河津縣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黃河經(jīng)山崖峽谷沖出龍門,聲震山野,古人贊為“禹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br>5、黃河水出禹門后,原本南流的河床突然向東而拐,書寫完成了黃河“幾”字形流向的最后一筆“豎折彎勾”。<br>6、開封段的黃河是中國最高,也是世界著名的"懸河",河床灘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最處達10米以上,讓人嘆為觀止。<b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年,在西寧友人的陪同下,專程來到貴德,過黃河大橋,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以及佇立在黃河邊上那尊名為“黃河少女”的雕塑。“黃河少女”半裸著上身,手捧秀發(fā),揚撒著梨花,充滿了希望和青春之美,令人憐愛。整個塑像高7.8米,象征黃河在貴德流經(jīng)78公里,少女清秀、質(zhì)樸、柔美,表情寧靜坦然,靜態(tài)中帶著動感,風(fēng)采華韻有著中華傳統(tǒng)美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去鄭州黃河游覽區(qū),第一次領(lǐng)略了滾滾大河的雄渾壯美。正因為黃河從上游夾帶了大量的泥沙奔騰而下,又遇下游河床低緩平坦,使得鄭州以下河谷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yīng)上升。這一河段的河床灘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一般在3至5米,封丘曹崗的黃河段,竟高出地面10米,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景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鄭州既是地上“懸河”的起點,也是黃土高原的終點,有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同時傳承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邙山上的中華先祖炎帝和黃帝的雕塑、“黃河母親”的雕塑,他們用深邃而堅毅的目光,凝視著不息東去的黃河,也凝視著中原大地和他們的后人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是一個秋意盎然的日子,來到秦晉大峽谷南段的黃河壺口瀑布。那日正逢雨后,直觀黃河之水以其磅礴的力量,從壺口上游奔騰而來,傾注河谷,沖入深槽。形成的黃色瀑布高懸30余米,氣勢恢宏,水簾似掛入云端,那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無比壯美。壺口瀑布就是鑲嵌在九曲黃河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個黃河流域的奇景,便是開封鐵塔。這座古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開封鐵塔在建成900多年中,歷經(jīng)了37次地震,18次大風(fēng),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界分南北水流東,入海過江兩異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魏晉文章生色賦,宋元聲律自然風(fēng)。</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河橘枳嗟奇變,蓄瀉治淮貴相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通瀆從容祥瑞地,人才輩起數(shù)英雄。</p> 注釋:<br>1、長江與黃河間的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一條南北方分界線。分界線南北兩側(cè)無論在氣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民習(xí)俗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br>2、淮河是中國七大河之一。淮河流至洪澤湖后下游分有兩條水道,分別為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洪澤湖通過運河從三江營入長江,洪澤湖入海水道為蘇北灌溉總渠,在江蘇濱海入海。<br>3、曹操出生在淮河岸邊的亳州,亳州有曹操青年時期讀書遺址,最為珍貴的是曹氏墓群和地下運兵道。亳州還有紀(jì)念三國時神醫(yī)華佗的華祖廟。“建安七子”大多出生于淮河流域。<br>4、《晏子春秋》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huán)境條件不同而發(fā)生變異。<br>5、“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0年新中國水利建設(shè)事業(yè)的第一個大工程拉開了帷幕,實施蓄泄兼籌的方針。<br>6、淮河流域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淮河源頭桐柏山,就是神話中盤古開天劈地的地方。<br>7、“臨淮自古多名士”。淮河流域除了出現(xiàn)了許多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外,還出現(xiàn)了如:管仲、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劉邦、項羽、韓信、蔡文姬、三曹、建安七子、諸葛亮、朱元璋、施耐庵、吳承恩、孔尚任等著名歷史人物。<br>8、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中原突圍、孟良崮戰(zhàn)役、蘇中七戰(zhàn)七捷、淮海戰(zhàn)役,都發(fā)生淮河流域地區(qū)。<br>9、通瀆,猶四瀆。泛指河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替山,東北過桐柏山,《尚書》:導(dǎo)淮自桐柏。淮河干流發(fā)源于湖北省隨縣和河南省桐柏山北麓,介于長江與黃河之間,全長約1000公里,流經(jīng)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淮河下游入江水道在江蘇揚州三江營入長江;另一支入海水道從蘇北濱海縣入海;此外,淮河還流入蘇北灌溉總渠和分淮入沂共四條出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河,南方人說它是北方,北方人說它是南方。“駿馬秋風(fēng)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觀,均反映淮河兩岸。以淮為界,北稱“黃淮”,南稱“江淮”,分出平原與丘陵的地貌;旱糧與水稻的農(nóng)耕方式;寨與山村的居住群落;南舟北車的交通方式;南蠻北侉的方言區(qū)劃。北方人的豪放剛烈,南方人的柔宛秀麗,皆能融合于淮河兩岸民眾的秉性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國治理淮河1950年11月底第一期工程開工;1951年冬,治淮二期工程的開工。經(jīng)過8個年頭的不懈努力,到1957年冬,共治理大小河道175條,修建水庫9座,庫容量316億立方米,還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極大地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泄洪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悲壯的歷史沉積將我們帶入了博大的淮河文化空間。倉頡就依據(jù)古淮河比長江、黃河都短,而且淮水美如"鳥之短尾"的意境,用象形字“水”與“隹”(短尾鳥名)合并,創(chuàng)造了"淮"字,并將此河之名改為淮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淮河很早以前就已成為淮河流域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從漫長的文化史分析,淮河文化源于長江流域的楚文化,興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與中原文化匯合,才使中國進入炎黃同尊、龍鳳呈樣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瀑叮咚出漢中,湯湯湍激九衢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梁隔岸蒹葭女,楚塞迷津杜若風(fēng)。</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落地天河浮夜月,登樓客子眺飛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徑流注入長江后,三鎮(zhèn)環(huán)鄰水相融。</p> <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1、秦梁,一說秦始皇東巡涉水時隨便從官員人提一石所填的石橋。晉郭緣生《述征記》:“或云秦始皇東巡,弗行舊道,過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睹所累石,無造作之處。”</p><p class="ql-block">2、楚塞:即楚地隘口,古關(guān)隘亦可多有依水而建的。</p><p class="ql-block">3、取《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楚辭?九歌?湘君》兩詩中“蒹葭”與“杜若”的意象化而用于對漢水岸渚之描述。</p><p class="ql-block">4、漢水的流向與天河(銀河)的流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傾東南。陸機《擬明月皎夜光》詩云:“招搖西北指,天河?xùn)|南傾”,所以漢水素有“地上天河”之稱。</p><p class="ql-block">5、登樓,即登黃鶴樓以眺天外飛鴻,可觀長江、漢水之浩淼。</p><p class="ql-block">6、漢水自武漢匯入長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漢江又稱漢水,古時曾叫沔水,漢江全長1532公里,流域面積174,000平方公里,其發(fā)源地在陜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寧強縣冢山,《尚書》曰:“嶓冢導(dǎo)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為長江的一條支流,漢江卻能與長江、黃河和淮河并稱,主要是漢江所處的位置特殊。《詩經(jīng)?周南?漢廣》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的先秦詩歌“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之意為:仰望那高天上燦爛的銀河,如同明鏡似的熠熠閃毫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將天上的銀河稱之為:“漢”“河漢”,也把漢江視為與銀河相對應(yīng)的一條人間重要的河流。確實,漢江的流向與天河(銀河)的夏季走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傾東南。陸機有詩云:“招搖西北指,天河?xùn)|南傾”(《擬明月皎夜光》),所以漢水獨有“地上天河”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水之名就是依天上之云漢與地上之漢水的內(nèi)涵意義而產(chǎn)生。說白了,天水即是天漢、天河;漢水即是天水、天河。天水不僅是中國縣制初始地,也是古漢水源頭之地,那里有流傳很廣的美麗傳說:一天夜里,干枯的大地突然裂開一條大縫,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縫中,形成一湖,人們認為它與天河相通,就命名其為“天水湖”。后漢武帝知道了此事,便在湖邊新建了一個郡城,起名“天水郡”,從此,“天水”之名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樂相冊【詩說:江河湖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播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灵璧县|
大安市|
临洮县|
云梦县|
怀仁县|
横山县|
信丰县|
丰顺县|
贵南县|
栾城县|
香河县|
辽阳市|
崇明县|
弋阳县|
宁化县|
松滋市|
正安县|
札达县|
牟定县|
琼结县|
镇坪县|
潮安县|
阳江市|
江门市|
永兴县|
枣庄市|
方正县|
穆棱市|
应用必备|
三江|
侯马市|
秀山|
永宁县|
镇雄县|
麻栗坡县|
稻城县|
安乡县|
睢宁县|
泾源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