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茫茫天穹 群星閃爍</p><p class="ql-block">——十世祖親貢士吳若澄</p><p class="ql-block"> 大麓岡吳氏淇公我們這一支,自明朝末年至清朝暮晚,墨香絲絲浸潤,書聲不絕于耳三百年。其間英雄輩出,文采紛呈,涌現出進士二人,舉人二人,太學生(國子監(jiān)生)十五人,廩生、增生、生員(秀才)近百人。愚查閱史料,自十二世祖淇公順治朝得授進士,一直到清咸豐朝十八世祖吳宗濂、吳宗洵、吳宗澎三兄弟同窗求學,皆太學生,其間從大麓岡吳氏大院里隨便走出來一個男人,都能吟詩誦書,口吐芬芳。康乾盛世,強國富民,山河安泰,實乃可嘆可贊耶!</p><p class="ql-block"> 大麓岡吳氏自二世祖仲祥公之后,分為榮、宜兩支,榮公即為淇公我們這一支先祖,另宜公一支發(fā)展如何?尤其是文化高度及傳承,近期我時不時地思索這個問題。</p> <p class="ql-block"> 吉日有喜。文友王行兄轉來一古章,是由清乾隆朝學者胡具慶先生編撰的《求志山房文稿》,其中卷之六《愚亭居士傳》(原著作于丙寅年,乾隆丙寅,公元1746年,時居士已逝)。全文如下(謝王行兄斷句相贈): </p><p class="ql-block"> 愚亭居士(公元1670年前后——享年73歲),姓吳氏,名若澄,字探源,世為睢州望族。族人冉渠(吳淇)、子淳(吳學顥)兩先生,父子相繼以文章鳴于世,而猶推居士,以為不可及。居士少時性英敏,貌清癯豐,神若冰玉,讀書精研,力究必極作者之蘊,為文章清醇古秀,得廬陵(歐陽修)神髓。年二十四,以七藝受知于督學使者,稱其才如江海不可量,遂以第一名員博士。嗣(延續(xù),時常)是每試輒冠軍,一時名宿咸欽服之。</p><p class="ql-block"> 康熙乙酉(1705年),王子默亭集睢之名士袁子(氏)虎文、白子貴田、王子素亭、陳子襄珍、王子兩銘、史子韶旭、孔子敬思與居士,為文社于潭西草堂,而余亦濫劂(lanjue,謙虛詞,充數)其間。是時,與會者凡十人,獨居士年最高(居士生卒重點詞),同社皆推為祭酒(酒司令)。其后王子默亭、袁子虎文、王子素亭、白子貴田、王子兩銘、史子韶旭皆接踵登賢(相繼入仕),書而駑下,如余亦謬叨(自謙詞)鄉(xiāng)薦,獨居士困躓(zhi)場屋(科舉每每受挫,生活落魄),連不得志于有司,幾得而復失者再(仕途幾度沉浮),于是居士絕意仕進,自號曰愚亭,屏居睢之大麓岡,日潛濂洛關閩(濂洛關閩,宋朝理學四個學派合稱)諸書,俯而讀,仰而思,恒至夜分不倦。教授生徒,循循善誘,所成就者甚眾。四方賢士過睢州者,聞居士多名,多造訪于大麓。居士與之留連杯酒,賞奇析疑,莫不飽德醉心而去。間以意有所觸,作為詩歌,其聲若出金石,故一題一詠,咸為人所珍重。是時田簣山先生卒,后梁宋間稱風雅之宗者,必以愚亭居士為巨擘。云平生善氣迎人,不與物競,即遇窘辱,亦泰然處之,然持守堅定,不可以私撓。有訟者饋百金乞為左袒(擔保),力拒不受。有勢要招之者曰:“過我通顯,可立致。”固辭不往。其和而介如此。</p><p class="ql-block"> 居士于族中屬最尊(注: 居士乃吳氏末門,年雖幼,仍高長門吳淇兩輩),乃糾其族人修祖塋、建墓表、撰家譜、明世系。歲時祭祀,蠲潔(quanjie,明潔)豐腆,必躬必親,終身未嘗以他故廢(從來沒有因為他耽擱)。居父母喪,尤盡哀禮。晚年(居士生卒關鍵詞)以歲貢(獲得貢士功名)。除永寧司訓,親友咸勸之官,居士以親喪未葬不欲赴任,繼而經營窀穸(zhunxi,墓穴),殫盡心力,遂遘疾(gouji,生病)而卒。卒時子鐸甫八歲(家譜載為居士第二子輝祖,由此可知居士65歲得第二子),后十余年鐸勵志向學,亦補博士弟子(輝祖亦博士),為人馴馴雅飭,能以文行世其家。</p><p class="ql-block"> 容城胡子曰: 昔余與愚亭始遇于潭西草堂。是時諸名士皆少年才雋,好以氣凌人。愚亭獨退然,若不勝衣。余竊心儀之,以為吳君殆有道者歟,何其才大而不矜,年愈高而心愈下也。后愚亭退老大麓,余寄跡雍邱(杞縣),相距不兩舍,而莫往莫來者二十余年,其行蹤之踽踽,亦即此可知其概矣。及得鐸所述行(得知居士二子輝的來意,意求先生為居士作傳),實讀之,乃益知愚亭誠有道者(愚亭摯友寫的介紹信),余向時所見,信不誣也。爰撰次其事,而為之傳,俾后學奉以為楷法。</p><p class="ql-block"> (文中注釋為愚所加)</p> <p class="ql-block"> 恐愚有惑,王行兄又發(fā)來杞縣縣志卷之十部分摘文: 吳若澄,字探源,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貢士。山西永寧縣教諭。</p><p class="ql-block"> 愚查閱《睢州志》,見第181頁貢士篇,吳若澄大名赫然在列,位置在康熙朝后期。而康熙朝結束于1723年,說明吳若澄于1710年得貢士為實。這也進一步驗證了1705年睢州十賢雅聚于潭西草堂,獨居士年最長,而遲于其中七人得功名之時間先后。而族譜上說居士于康熙丁酉(1717年)得貢士似有不妥。</p><p class="ql-block"> 為此,愚再次求證于水木清華,先生找到了居士若澄的相關資料,其中有道光譜關于先公的《愚亭居士傳》,另有居士為一賢友所作傳記文。</p><p class="ql-block"> 貢士,古代科舉考試會試過關者之稱謂,會試第一者為會元。貢士高于鄉(xiāng)試舉人,低于殿試進士,介于舉人和進士之間,如此功名,實為天下書生之翹楚。</p><p class="ql-block"> 貢士吳若澄是睢州大麓岡吳氏家族史上很耀眼的一顆星星,吾族當永遠銘記。愚查閱家譜,發(fā)現其嫡傳后人至今都很優(yōu)秀,十八世吳連全正處級實職干部,與愚同歲,亦親亦友(同祖同歲,全公高我五世,實不好稱謂也,公說無妨)。全公有子二人,皆大學畢業(yè),長子某鄉(xiāng)正職,是謂正九品,次子市局公干,皆英才耶!</p><p class="ql-block"> 吾祖淇公兄弟四人,另外三個叔祖昕公、代公、訓公及其后人,還有多少賢良雅士有待展現?又有多少吳氏著述有待認知?比如雷公之后十世愚亭居士貢士吳若澄公,比如留下資料甚少的解元廷堅公。茫茫天穹,眾星閃爍,吾族于世,滄海一粟。作為吳氏后人,任重而道遠,吾子子孫孫當努力研學,以告慰先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河津市|
甘洛县|
南通市|
肥西县|
普宁市|
黄平县|
辽宁省|
邹平县|
乃东县|
保德县|
常山县|
禹州市|
阳春市|
丹巴县|
得荣县|
新蔡县|
长垣县|
苍南县|
慈溪市|
政和县|
南京市|
沙洋县|
昌平区|
宁夏|
扶沟县|
通化县|
深泽县|
台北市|
富源县|
台山市|
杭州市|
朝阳市|
门源|
舞钢市|
开原市|
井研县|
兰溪市|
华宁县|
巨鹿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