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自駕西藏圓夢想 青進川出暢快行(西藏篇)

林國鋒

<p class="ql-block">西藏的旅行路線:從214國道玉樹方向進入昌都境內,到類烏齊縣城轉317國道,一直向西過那曲到阿里獅泉河鎮,然后轉219國道南下到中尼邊境吉隆鎮,最后從318國道經由拉薩、林芝出西藏。</p><p class="ql-block">注意:前往阿里、吉隆鎮、羊卓雍錯等邊境地區,需要提前準備好邊防證。可以在出發前,在戶口所在地轄區派出所辦理,把需要去的地點都寫上,具體到縣。</p><p class="ql-block">7月30日,我們離開甲桑卡鄉,直奔丁青縣。214國道基本沿著瀾滄江修建,奔騰的江水不斷下切侵蝕,形成很多峽谷。</p> <p class="ql-block">在類烏齊鎮附近的草地上,有一個大型的物資交流會,里面還有歌舞、馬戲等演出。小的時候,老家也會有一年一度的交流會,也經常去看免費的河北梆子。后來經濟發展了,交通發達了,鎮上商業廣場也有了,這種流動性的商業不斷減少了。</p> <p class="ql-block">類烏齊鎮有個超大規模的大殿吸引了我們,叫做查杰瑪大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有“先去大昭寺,再去查杰瑪大殿”的說法,可見其在西藏宗教中的地位。里面沒拍照,看了一圈就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類烏齊這里植被覆蓋率很高,既有冷杉林,也有高山草甸,有“東方小瑞士”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來到了丁青縣號稱“天空之城”的孜珠寺,坐落在海拔4800米的山脊上,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來到這里并不容易,從317國道上來需要經過12公里的非鋪裝路面,海拔上升1000多米,底盤低的轎車一定要慎重。山上食物水源缺乏,交通又不方便,這些僧人平時吃什么喝什么呢?難怪這些盤山路被稱為六道輪回,來到這里就是一場修行,讓你的心靈得到洗滌。我真的明白了,幸福不是你擁有什么,而是你沒有什么,那就是無欲則剛。</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這里還能看到遠處的金字塔型的雪山,不知道是不是薩普神山。天色漸晚,我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下山了,在丁青縣(海拔3830米)住宿。</p> <p class="ql-block">7月31日,我們離開丁青縣,沿317國道繼續西行。一路上雪山多了起來,就是不知道名字,反正很好看。是時候給愛車也拍個定妝照了!</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5089米的安吾拉山口,偶遇一位剛工作不久的藏族大學生。他邀請我們去帳篷里參觀,讓我們體驗了一下牧民生活。圖為在安吾拉山口拍攝的遠處的布加雪山。</p> <p class="ql-block">在藏族大學生的推薦下,晚上我們在索縣(海拔3980米)住宿。8月1日,我們游玩了贊丹寺。它座落在縣城內部的一座小山上,和布達拉宮的風格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它也分紅白兩部分,據說是按照布達拉宮的圖紙建造的,只是路途中圖紙丟失了一部分,所以和布達拉宮不是完全一樣。</p> <p class="ql-block">以前317國道經過這座山要走盤山公路的,現在修通了斜拉山隧道,一個小時的車程變成了幾分鐘。只是這里海拔較高,大部分都是凍土路段,路面偶爾會出現沉降,個別路段還會有炮彈坑,夏季坑里有積水。在到達那曲之前,有幾十公里在修路,特別泥濘。接近傍晚才開到那曲(海拔4500米),晚上在那曲住宿,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漢堡。</p> <p class="ql-block">8月2日,我們沿著國道317北線繼續西行,前往阿里!沿途會經過好幾個湖泊,被稱為一錯再錯!</p> <p class="ql-block">317沿線最大的湖泊是色林錯,它也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全國第二大咸水湖,屬于高原構造深水湖。這里也是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區。隨著氣候變暖,冰川融水匯入量不斷增加,色林錯的面積還在不斷增大,湖岸的草地被淹沒,貫通了周圍的一些湖泊,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p> <p class="ql-block">色林錯的風景真的很棒,綿長曲折的湖岸線,湛藍的湖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納木錯。</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過于留戀風景,也可能是湖泊太大,開了一下午車,我們始終沒離開色林錯。</p> <p class="ql-block">本來今天的計劃是先經過網紅景點–天空之樹,然后繼續西行,晚上入住尼瑪縣城。結果天都黑了,離尼瑪縣還有70公里,不能再趕路了,萬一趕上修路的路段,就麻煩了。導航搜了一下,附近有個措折羅瑪鎮(海拔4500米以上),心想之前的甲桑卡鄉都有賓館,小鎮能沒有嗎?于是下了國道,向北行駛6公里來到這個小鎮,小鎮很小,轉了兩圈,居然沒找到賓館。找了個當地人打聽,只有一家招待所,還沒有電,借助我的汽車大燈照著,看了一下,里面只有幾個類似于沙發的床,被子也沒疊。這條件太差了,我們寧可睡在車上。去年在青海無人區,我們連續三天睡在車上,沒問題的。我們把車停在招待所后面的空地上,把汽車天窗翹起來通風,就睡下了。半夜的時候,霖霖頭疼得哭了起來,可能是缺氧,趕緊拿出氧氣罐,吸著氧氣,還是不行,頭疼的厲害!我后來把車窗降下來小半截,讓車內空氣流動起來,這才緩解了頭疼,后半夜也睡著了。圖為小鎮航拍。</p> <p class="ql-block">8月3日,我們離開措折羅瑪鎮,繼續西行,離尼瑪縣還有二三十公里,317國道里程碑2442處,有一處特別容易被忽略的景點–天空之樹。因為在地面上看不到它,只有用無人機的上帝視角才能見到它,所以被稱為天空之樹。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的推測:一是湖岸松軟的沙質土壤,抗侵蝕能力差;二是偶有暴雨,地表徑流發生了溯源侵蝕,形成了樹杈;三是側蝕使溝谷變寬,形成樹干。</p> <p class="ql-block">過了尼瑪縣,就進入了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腹地,這里是國家第二大自然保護區。受到保護的物種有很多,多以有蹄類為主。圖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p> <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上世紀80年代偷盜藏羚羊事件多發,一度瀕臨滅絕。后來國家出臺了法律來制止這些行為,目前藏羚羊的數量恢復到30萬只以上。</p> <p class="ql-block">野牦牛,不同于牧區飼養的牦牛,見到它可要小心,盡量離的遠遠的。它特別兇猛,體重多達一噸,能掀翻你的車輛。</p> <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馬。</p> <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在高原上的鶴。</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見到的湖泊實在是太多了,有些視覺疲勞了,見過了最大的,顏色最好看的,普通的湖泊都不想停留了。羌塘保護區這里區間測速40邁,我們不敢開快了,傍晚時分還沒到達革吉縣,只到了雄巴鄉(海拔4600米)。還好,這個鄉居然有賓館和飯店,條件有限,湊合能住。看來只要是在國道旁,不管是鄉還是鎮,都會有賓館的。這里進出阿里的貨車特別多,交通路況不確定因素很多,前后幾十公里都沒有居民點,因此偶爾會有吃飯住宿需求。看來市場需求是服務業崛起的關鍵因素。當然了,衛生條件一般,屋內還有一股酥油味兒。規劃行程時,盡量留出一些機動時間,以確保能開到縣城。</p> <p class="ql-block">8月4日,我們離開雄巴鄉,在一家東北飯館老板的指點下,不用40邁跑區間測速,可以適當提高車速,前往獅泉河鎮。出了羌塘自然保護區繼續往西,變得越來越荒涼了,居然有沙漠了。這里深居內陸,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很難到達,南邊又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印度洋水汽,使得這里非常干旱。</p> <p class="ql-block">這是阿里首府所在地–獅泉河鎮,海拔4300米。在導航上看,噶爾縣也在這里。原來這里曾經是荒無人煙的無人區,距離中印邊境70公里,印度經常在邊境制造一些摩擦,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這里需要一個能駐扎軍隊,維護國土完整的城市做為支點,方便后勤補給。因此,從六十年代開始,軍隊就在這里建設,后來阿里政府、噶爾縣陸續遷到了這里。國家在1999年在這里設立了獅泉河鎮。目前219國道,317國道在這里交匯,昆莎機場已經投入使用,鐵路正在建設中,常住人口也增至2萬人了。獅泉河從城區穿過,源于岡仁波齊峰北坡,屬于印度河的上游。</p> <p class="ql-block">在獅泉河鎮稍作停留,增加一些補給,我們就南下去札達縣(海拔3700米)了。去札達縣需要翻越阿伊拉日居山,山腳下大片的洪積扇隨處可見,并且能清晰地看到,洪積扇上部(扇頂)和下部(扇緣)物質組成差異。高山冰雪融水從峽谷中帶來泥沙碎石,到了山前平緩地帶,隨著流速驟降,顆粒大、比重大的鵝卵石先在扇頂堆積,顆粒小、比重小的泥沙在下部扇緣堆積。導航默認選擇了701縣道(那扎路),途中要翻越兩座5300多米的埡口,200公里的路程,中途不停也要開4個多小時。這是我平生開過的彎道最多的路,基本沒有直路。</p> <p class="ql-block">翻過阿伊拉日居山,豁然開朗,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就在前方,路也變得直了。還以為走過了前面的彎路,后面全是坦途呢,沒想到還有更多的彎路了。</p> <p class="ql-block">因為札達縣地處阿伊拉日居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象泉河谷,海拔3700米,河谷兩側是厚達1700米的土林,地形破碎,從5000多米的山上一路盤旋而下全是彎路,還好有高大的雪山和土林做伴。</p> <p class="ql-block">札達土林是怎么形成的呢?遠古時期,札達這里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湖盆里沉積了厚厚的泥沙,形成沉積巖層。隨著印度洋板塊不斷向北擠壓亞歐板塊,喜馬拉雅山不斷隆起,札達這里也不斷抬升,湖水外泄,直到100多萬年前,湖底沉積的土層才裸露出來。</p> <p class="ql-block">土層在抬升的過程中,形成若干垂直節理(豎向的裂隙)。后期,流水沿著垂直節理不斷切割侵蝕,裂隙不斷加寬,形成無數個排列在一起的巖柱,即為土林。</p> <p class="ql-block">在下坡的過程中,有個岔路口,直行是前往札達縣,左拐進入皮央和東嘎遺址。果斷左轉,看到皮央遺址的時候,還不知道那里的洞穴是干什么的?后來查了資料才知道:皮央和東嘎遺址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宋朝到明朝時期的古遺址,它見證了古格王國的興衰,有“第二敦煌”之稱。洞窟里面保留著上千年的精美壁畫,只是目前還沒開放。</p> <p class="ql-block">東嘎遺址距離皮央也就2公里,目前正在建設游客服務中心,皮央東嘎遺址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8月5日,我們從札達縣城出發,前往著名的古格王國遺址。該遺址分布在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分上、中、下三層,下層住的是普通居民,也就是奴隸,中層住的是商人和僧人,最上面是國王住的宮殿區。</p> <p class="ql-block">該王國形成于吐蕃王朝(相當于中原地區的唐代)瓦解時期,吐蕃王室后裔為了躲避追殺,逃到了阿里,在這里創立了古格王國。鼎盛時期人口達10萬,前后經歷了16位國王,300多年前,該王國突然一夜消失,所有人都被殺戮,遺址的最下面還保留有藏尸洞。古格王國統治了阿里地區700余年,相當于經歷了中原地區的宋、元、明三個朝代。</p> <p class="ql-block">該遺址四周都是懸崖絕壁,在通往最上面的道路上,還有堅固的城墻做防御。</p> <p class="ql-block">到達最上面需要經過一條狹窄的暗道,留少數兵力堅守,敵人就不能攻上來。</p> <p class="ql-block">據說,造成該王國消失的原因是哥倆反目為仇,哥哥為國王,是政治領袖,弟弟是宗教領袖。哥哥為了削弱弟弟的勢力,引進了基督教,弟弟非常不滿,就聯系了印度的拉達克來攻打,這樣里應外合,就把該王國拿下了。(圖為國王宮殿遺址)</p> <p class="ql-block">沒想到拉達克殺了國王后,順手把弟弟也給殺了,一個活口沒留。這樣,延續700年的古格王國徹底滅亡了。</p> <p class="ql-block">就在宮殿的旁邊,有一條通往地下的暗道,寫著冬宮。傳說是國王躲避追殺的藏身之處,里面很深,有六七個洞穴連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這些洞穴還有兩個通風孔,視野很好,還能瞭望敵情。給我的感覺,這里之所以叫冬宮,應該是國王冬天躲避風雪的地方。畢竟宮殿在山頂上,冬天還是很冷的,風雪很大。這里雖然光線差了點,空間小了點,但是冬暖夏涼,感覺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下層奴隸們的洞穴,空間很小。</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僧人的洞穴,上面大方格存放經書,小方格放置酥油燈,下面是僧人打坐念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個一看住的就是大戶人家,估計是商人。洞穴很寬敞,還是兩居室,臥室和廚房是分開的。</p> <p class="ql-block">離開古格王國遺址,我們前往下一站:岡仁波齊。我們選擇了一條經過達巴遺址和穹窿銀城的路線。首先經過的是著名的札達土林瑪朗觀景臺,這個觀景臺在一個突出的懸崖絕壁上,可以360o觀看札達土林的全貌。這里看到的土林,雖然沒有雪山做背景,但是滿眼都是金碧輝煌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離開札達縣,前往達巴遺址。這是個未開發的景點,導航上沒有,只能導航達巴鄉。到了達巴鄉,用無人機尋找了一圈才發現,達巴遺址位于達巴鄉西面的小山上。</p> <p class="ql-block">達巴屬于古格王國管轄的一個小王國,人口約有4000左右,興起于10世紀,滅亡于17世紀,其興衰基本與古格同步。</p> <p class="ql-block">繼續往219國道方向趕路,還有一處值得推薦的景點–穹窿銀城,因外形酷似大鵬鳥,又作瓊隆銀城。這里是西藏傳說中的象雄都城,據記載,古象雄王國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人口不低于1000萬。后來,吐蕃逐漸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后,象雄文化漸漸消失。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p><p class="ql-block">因為彎路過多,200公里的路居然開了多半天,到219國道門士鄉(海拔4600米)的時候,已經天黑,只好在這里住宿。</p> <p class="ql-block">8月6日,我們沿著219國道南下,離門士鄉不遠,就到了岡仁波齊大本營,很不湊巧,岡仁波齊峰被云霧籠罩,在這里等了兩個小時,岡仁波齊峰終于露了出來。了解岡仁波齊,還是從《岡仁波齊》這部電影開始的。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雪峰四壁對稱,形如金字塔。岡仁波齊海拔并不突出,但是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雅魯藏布江上游)、獅泉河(印度河支流)、象泉河(印度河支流)、孔雀河(恒河上游),從岡仁波齊四方流下。它被4個宗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它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在西藏,一個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莫過于能去岡仁波齊朝圣。</p> <p class="ql-block">提到神山,就不得不提圣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瑪旁雍錯就位于岡仁波齊峰南側,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峰北側,它也是我國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來到這里,剛好又趕上下大雨,在車里等了將近兩個小時,雨停了,可是云霧還沒散去。</p> <p class="ql-block">傳說,在神山修行后,需要找一個圣湖洗澡。在圣水里凈身,能讓靈魂得到洗滌,洗去罪惡和煩惱,還能延年益壽。當地的藏民來這里朝圣,基本不下水,只是順時針沿著湖泊步行或者磕長頭。</p> <p class="ql-block">與瑪旁雍錯一路之隔,有一微咸水湖,叫做“拉昂錯”,因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湖泊周圍的土地鹽堿度高,不適于植物生長,被稱為“鬼湖”。鬼湖與圣湖原本為同一湖泊,冰川攜帶的碎屑物質在湖泊中部堆積,后隨著氣候變暖,蒸發加劇,冰川萎縮,冰川融水也不斷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中部的堆積物出露,一湖就變成了兩湖。</p> <p class="ql-block">同是內流湖,湖水無法流出,為什么圣湖瑪旁雍錯是淡水湖,鬼湖拉昂錯卻是咸水湖呢?第一:匯入瑪旁雍錯的河流多達十幾條,淡水注入量大;匯入拉昂錯的河流只有幾條,淡水注入量小;第二:早期瑪旁雍錯有一條河流能流出到拉昂錯,鹽分隨河流流出;而拉昂錯中的鹽分不斷積累;第三:瑪旁雍錯南部有高大雪山阻擋,風力小,湖泊蒸發弱,淡水補給量遠遠大于蒸發量,湖泊保持淡水環境;拉昂錯南部,沒有高大雪山,剛好處于風口的位置,風力大,湖泊蒸發旺盛,淡水補給量小于蒸發量,使得湖泊中鹽分濃度不斷加大,成為咸水湖。</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氣風云變幻,為了拍到完整的神山圣湖,浪費了很多時間。冒雨趕路,天黑了,才開到仲巴縣城(海拔4772米),沒想到這里住宿非常緊張,轉便了整個縣城,才找到一個條件一般,價格很貴的賓館,350元一晚,也是我們此次西藏自駕游住過的最貴的賓館。</p> <p class="ql-block">8月7日,我們從仲巴縣城出發,前往中尼邊境的吉隆鎮。仲巴縣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所在地,又地處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背風坡,氣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后,下沉增溫,焚風效應顯著。這里又有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所以這里形成了沙漠、濕地交相輝映的五彩沙漠。</p> <p class="ql-block">侖布崗日雪峰,海拔7095米。原來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不是岡仁波齊峰。</p> <p class="ql-block">雅魯藏布江的辮狀水系。夏季,來自兩側高山的季節性洪水帶來大量泥沙,匯入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的河床落差較小,流速緩慢,泥沙不斷沉積形成沙洲;洪水消退,河流水位下降,沙洲裸露形成若干沙島,河流被這些沙島分隔,時而分開,時而交織,就形成了辮狀水系。</p> <p class="ql-block">來往吉隆鎮,來回只能走216國道,希夏邦馬峰和佩枯錯可以在返回時路過。我們很慶幸先來到了這里看看,拍到了全貌。返回時路過這里的天氣什么都看不到。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這里拍到希夏邦馬峰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希夏邦馬峰,海拔8027米,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峰中排名第14,是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高峰。由冰川侵蝕形成的角峰異常陡峭,經常會出現雪崩,攀登難度很大。</p> <p class="ql-block">沿216國道,翻越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埡口,我們來到了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吉隆溝,一路下行,景色由高寒荒漠,不斷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森林景觀,和青藏高原的景色比起來,這里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晚上在中尼邊境吉隆鎮(海拔2600米)住宿。這里距離尼泊爾邊境23.5公里,有明顯的尼泊爾建筑風格,素有“喜馬拉雅后花園”之稱。這里很多店鋪都有尼泊爾人在打工,包吃住每月工資1500元。這個可比在尼泊爾本國賺的多多了,據說尼泊爾公務員月工資折合成人民幣才800元。</p> <p class="ql-block">8月8日,下著大雨,我們冒雨游玩了吉隆鎮內有尼泊爾建筑風格的千年古寺——帕巴寺。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進西藏時隨身帶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鎮,并為它建造了帕巴寺。</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開車來到了乃村,這個被雪山環抱的村莊,結果云霧太大,什么都看不到,我們果斷離開,前往吉甫大峽谷。原來這里的交通方式只有吊橋,懸空于256米深的吉甫大峽谷上方,只能步行通過。現在新修了能通機動車的吉甫大橋,帶動了吉甫村旅游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吉甫大峽谷是由吉隆藏布河在喜馬拉雅斷裂帶上下切侵蝕形成的,谷底最深處距離地面超過300米。</p> <p class="ql-block">吉普村是歷史上赤尊公主遠嫁西藏時,迎親隊伍與送親隊伍相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民居和西藏的傳統民居–碉房差異很大。首先,這里不再是平頂建筑,而是坡頂,能看出這里的雨水較多,坡頂方便排水;其次,建筑用料木材居多,然后才是石材,說明這里地處山地,石材較多,又地處來自印度洋暖濕氣流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森林茂密。再次,木制結構抗震性能較強,當地處于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建筑對抗震要求較高;最后,建筑有兩層,臥室布局在二層,房屋各個方向都有窗戶,說明房屋對采光、通風的需求較大,反映了當地陰雨天氣較多,比較潮濕。</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一上午,下午離開吉隆鎮,又要沿216國道,也就是吉隆溝走一段回頭路,途徑開熱瀑布,落差300多米。吉隆溝即是一條通往尼泊爾的商道,也是一條戰道,古代在這里發生過很多戰亂,它還是尼泊爾赤尊公主入藏的道路。沿途有很多寺廟、遺址等人文景點,有著“一條吉隆溝,半部西藏史”的稱號。</p><p class="ql-block">翻越孔唐拉姆山埡口轉219國道,過佩枯錯、希夏邦馬峰到了剛嘎鎮,這里自駕游的車輛突然多了起來,這里能免費看到珠峰,無奈天氣不佳,我們只能繼續趕路,晚上抵達拉孜縣(海拔4200米)。</p> <p class="ql-block">8月9日,我們從拉孜縣出發,前往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一座典型的格魯派寺院,歷代班禪的駐錫地。這里可以看到各個時代建筑特點,不論唐宋還是明清,其建筑特點在此都能體現。</p> <p class="ql-block">整個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五座帶金頂的高大建筑分別是:強巴佛殿,殿內有一高約30米的強巴大銅佛;釋頌南捷,內部安放著十世班禪大師靈塔,塔身高11.55米,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內有十世班禪法體真身;扎什南捷,大殿內供奉著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殿;曲康夏,為四世班禪靈塔殿;措欽大殿 (大經堂),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帶,可容僧眾3800人,正中為釋迦牟尼佛殿,供奉著釋迦牟尼鍍金佛像。右上白色的建筑為展佛臺。</p> <p class="ql-block">在扎什倫布寺的東部,有一座矗立在山頂的建筑,叫桑珠孜宗堡,有“小布達拉宮”的稱號。桑珠孜宗堡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建比拉薩布達拉宮的擴建要早300多年,是布達拉宮的祖版。目前這里是日喀則博物館,免費向游客開放。</p> <p class="ql-block">游完扎什倫布寺,我們往羊湖方向趕路。路過江孜縣的時候,看到了一處與桑珠孜宗堡特別相似,矗立在山頂的古堡,名曰江孜古堡。它的修建比桑珠孜宗堡和布達拉宮更早,所以它的建筑風格對桑珠孜宗堡和布達拉宮產生了很大影響。1904年,江孜軍民在古堡浴血抗擊英國侵略者,直至彈盡糧絕。這一悲壯的事件是電影《紅河谷》的故事原型。</p> <p class="ql-block">在江孜古堡的后面,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白居寺。</p> <p class="ql-block">日喀則是世界青稞之鄉,而江孜縣是日喀則的糧食主產區。江孜縣海拔4040米,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的中游,沒想到這里海拔這么高,居然是著名的糧倉,顛覆了我的認知。中國地理上介紹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因高原上海拔較高,熱量不能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長,只能發展高寒畜牧業。河谷地區因地勢較低,熱量較為充足,能發展種植業,被稱為河谷農業。還強調了只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原本以為河谷要比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低很多,才能發展種植業的。難道是這里有一些其他因素,使河谷的熱量更多了?下面列舉一些猜想:這里地處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地熱充足;這里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顯著;這里海拔高,光照強,日照時間長,彌補了一些熱量。</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我們到達了卡若拉冰川,349國道旁就可以觀賞。這個景點被游客曝光了,據說只要你開進路邊的停車場,就會有人來收費,車里每個人50元。從能看見冰川的路段開始,只要在馬路邊停車觀景,就會有工作人員來收費。我們到這里的時候,工作人員都下班了,停車場空空的。</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乃欽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為坡度較緩的冰帽,下部為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冰雪融水沿著冰川裂痕處下滲消融,在冰舌前緣形成了冰塔林。有《紅河谷》等多部電影在這里取景。離開卡若拉冰川時,已經接近天黑了,只好在附近的浪卡子縣住宿。</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我們從浪卡子縣出發,逆時針環羊湖自駕。沿途看見有車開到湖邊小山上,我們也來湊個熱鬧,在這里拍照效果還不錯。</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來到了魯日拉觀景臺,這里是能看到羊湖全景,是最佳觀景點,海拔4960米。結果開到山頂,就一直下雨。等了兩個多小時,最后冒著小雨航拍了幾張。沒看到最美的羊湖,留下了遺憾。晚上到拉薩(海拔3650米)住宿,萬達廣場幾乎和內地一樣,可以任意挑選美食了!</p> <p class="ql-block">8月11日,我們先游覽了西藏博物館。里面不僅有西藏的發展歷史,還有民俗文化等,這里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有一個展館,專門介紹了解放西藏的過程。里面有個4D影院,非常震撼,是免費的,就是需要排隊,直觀再現了西藏美麗的風景和風土人情。沒想到,在這里居然游覽了多半天。</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廣場旁邊的藥王山觀景臺,這里是5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取景處,</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依山而建,分紅宮和白宮。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駐錫地,也就是他們生活和施政的地方。紅宮是宗教活動場所和達賴喇嘛的靈塔所在地,金頂的位置供奉著8位達賴喇嘛的真身,唯獨缺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倉央嘉措病逝于青海湖畔剛察,在那里實施了天葬。</p><p class="ql-block">晚上,在拉薩工作的藏族學生們邀請我們一家三口,吃了正宗的藏餐。</p> <p class="ql-block">8月12日早上,我的藏族學生先帶我們去品嘗了藏式早點,然后去八廓商城買了一些西藏特產。盡量不要在八廓街買,那里都是面向游客的。不過,八廓街和大昭寺還是要逛一逛的,這里比布達拉宮的人氣要更旺一些。</p><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就離開了拉薩,前往林芝。學生建議我們去的金絲拉錯,因天氣原因不得不放棄了。晚上夜宿林芝(海拔2800米)。</p> <p class="ql-block">8月13日,我們從林芝出發,沿318國道向東出藏。林芝這里地處雅魯藏布江峽谷,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深入進來,降水較多,植被非常茂密,被稱為西藏小江南。目前正值雨季,再加上高山峽谷地形,滑坡泥石流特別多,開車要格外小心。我們一刻也不敢停留,冒雨往前開,一直到達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這里是觀看南迦巴瓦峰的地點,無奈天公不作美,留下了遺憾。</p> <p class="ql-block">從色季拉山下來,就是魯朗小鎮。兩側山坡上是由云杉組成的林海,中間狹長的河谷地帶是草甸,部分草甸開發成了農田,組成了一派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通麥天險,全長14公里,這里地處高山峽谷,土質疏松,周圍雪山較多,再加上降水豐沛,成為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使得行車特別困難,已經發生了數千起車毀人亡的事件,號稱“通麥墳場”。現如今,這里以“五隧兩橋”的形式進行了整治,橫跨易貢藏布江的三座橋見證了通麥天險的巨變。從曾經的鐵索橋,到如今的通麥特大橋,讓通麥天險成為歷史,原來十四公里需要兩個小時,現如今只需20分鐘。</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帕隆藏布江與318國道如影隨行,突然來了個180o急轉,形成了壯觀的馬蹄灣。318國道剛好處于凹岸的位置,江水由于慣性,不斷對這里進行沖刷,嚴重威脅著國道的安全。人們只能通過鋼筋混凝土的形式對河岸進行加固。</p> <p class="ql-block">盔甲山,其接近山頂的石板巖層經風化形成很長的臺階,遠遠望去,像古代勇士所披盔甲上的花紋,所以叫盔甲山。</p> <p class="ql-block">波密縣被稱為冰川之鄉,一路上雪山冰川真是太多了,導航上能查到名字的就有五六個。米堆冰川,被評為中國最美冰川之一。冰川末端的海拔2400米,穿行于針闊混交林帶。這里的緯度是29oN,氣溫較高,但是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帶來的降水很多,年降雪量遠遠大于年消融量,積雪得以保存,日積月累演變成了冰川,這種冰川屬于典型的海洋性冰川。</p><p class="ql-block">晚上抵達然烏鎮(海拔3970米),品嘗了然烏湖特有的冷水魚–湟魚,肉質非常鮮嫩。</p> <p class="ql-block">8月14日,我們游覽了然烏湖。這里地處來古冰川下方,原本是一個因冰川侵蝕形成的U型谷地。200多年前,一座山突然崩塌,碎石堵塞了河道,形成高原堰塞湖。周圍的冰川融水匯入這里,成為雅魯藏布江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頭,最佳觀賞期是春秋季節,湖水清澈碧藍,周圍雪山、森林映襯。夏季為雨季,含沙量有些大,湖水變得渾黃。</p> <p class="ql-block">離開然烏鎮,就到了青藏高原邊緣橫斷山區了,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高山峽谷眾多,起伏很大。翻越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雅魯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嶺),就進入了怒江大峽谷。隨著橫斷山區的不斷崛起,怒江不斷下切侵蝕,形成了兩岸陡立,江水奔騰的峽谷。西南季風越過山頂,下沉來到谷底,不斷升溫,形成了寸草不生的干熱河谷。</p> <p class="ql-block">在怒江大橋旁邊,立著一個橋墩,你知道它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嗎?這要從1950年解放西藏說起,廣袤的西藏竟然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中央下達了一條重要的命令:一面進軍,一面修路。戰士們用最簡單的工具,面臨著高寒缺氧,迎著暴風雪、滑坡、泥石流,利用4年零8個月,修通了全長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而在公路兩旁,長眠著3000多名將士和1000多名藏漢民工,相當于每一公里就犧牲2個人。僅74米的怒江大橋,就犧牲了30多名戰士。一位年輕的戰士,連續工作了很長時間,在修筑橋墩時,身體失去了平衡,不幸跌入了剛剛灌注的水泥中。戰友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救援,但是水泥凝固的太快了,年輕戰士越陷越深,直至被水泥完全吞沒。在拆除舊橋的時候,唯獨保留了這座橋墩。每當解放軍戰士或者游客路過這里的時候,都會按響喇叭,或者點上一根煙,向犧牲的戰士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過了怒江大橋,即將迎來的是川藏公路彎路最多的一段–怒江七十二拐,從海拔3100米的怒江河谷,到海拔4651米的業拉山口,12公里的路程,海拔爬升1500多米。我們嘗試著統計一下彎道的數量,只統計超過90o的大彎,還沒到觀景臺,就已經超過100個了,據說有人統計過有130多個彎。接近山口的地方有個觀景臺,在這里能看到絕大部分彎路,真是蕩氣回腸。之后翻過了海拔4658米的業拉山,海拔5130米的東達山埡口(川藏公路最高的埡口),海拔3940米的覺巴山(距下面瀾滄江河谷2000多米高差,被稱為318第一險),海拔4338米的拉烏山,天黑的時候抵達了芒康(海拔3870米)。</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我們離開芒康,開啟了出藏的旅程。芒康縣城旁邊就是海拔4150米的宗拉山,又稱紅拉山,因為這里的山都是紅色的。山不算高,起伏也不大,但視野超好,紅色山體、高原草甸以及遠處的崇山峻嶺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過了金沙江,就進入四川境內了。金沙江基本沿橫斷山區斷裂帶分布,斷裂帶上金礦出露,流水侵蝕并搬運金礦物質到江中,使得江水呈現金黃色,故名金沙江。金沙江河谷也是典型的干熱河谷,來自海洋的水汽能影響到山頂,越過山頂后下沉增溫,使得越向谷底,愈加干熱,所以出現了山頂有森林,山谷金沙江兩岸植被反而更少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過了巴塘,來到了海子山(海拔4685米),因這里有1000多個海子得名,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遺跡之一。海子山下的姊妹湖,又稱眼鏡湖,就像兩塊藍寶石,純凈無暇。其形成于第四紀冰期,屬于典型的冰磧湖。</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就來到了丁真的家鄉–高原理塘,平均海拔4000米。這里有雪山、草原、河流、白塔、寺廟,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毛埡大草原,坐落于山間盆地,屬于典型的高寒草原,周圍雪山環繞,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p> <p class="ql-block">過了理塘縣城,來到了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這里植被覆蓋率更高了,山頂附近是高山草甸,再往下是針葉林。這里的山勢起伏和緩,道路分布在山脊上,開車的感覺仿佛是在云端漫步。</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海拔4659米的剪子彎山,駛出剪子彎隧道,有一觀景臺叫日照金山,原來在這里剛好能看到蜀山之王–貢嘎雪山。我們到這里的時候,剛好是傍晚,正好趕上日落金山,很是震撼。需要長焦相機才能拍到,這里距離貢嘎雪山一百多公里呢!晚上到達雅江(海拔2600米)。</p> <p class="ql-block">8月16日,我們離開雅江,過了新都橋,開始爬折多山。這是318國道到成都前的最后一座高山,海拔4298米,山上天氣不佳,什么風景都沒看到。下山的時候,偶然看見一座雪山,非常震撼,名曰萬年雪山。</p> <p class="ql-block">到了康定,終于可以走高速了,沒有了盤山道,卻迎來了隧道群,因為要穿過剛才看見的萬年雪山。鉆出隧道后,到達了瀘定縣,大渡河上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在這里上演。之后一直沿著高速行駛,晚上到達四川廣元劍閣縣。</p> <p class="ql-block">8月17日,是瘋狂趕路的一天,晚上剛好開到河南三門峽澠池縣。</p><p class="ql-block">8月18日,我們參觀了秦趙會盟臺。公元前279年,在一個琉璃瓦頂的八角亭內,趙國士大夫藺相如機智勇敢,力挽狂瀾,挫敗了秦國的囂張氣焰,最終秦趙兩國和談成功,停止了戰爭。澠池會盟事件經久不衰,藺相如的故事也一直在中小學課本中,激勵了后代無數人。值得一提的是,澠池還是仰韶文化的發源地。</p><p class="ql-block">離開澠池縣,中途在開封品嘗了美食,就一直開車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路線基本避開了擁堵,走了一個超大的環線,大家可以從中選擇一部分來游覽。初次進藏,可以舍棄阿里以及吉隆鎮等景點。林芝、昌都以及四川西部路段雨季多滑坡泥石流災害,需要做好預防,如果連續多天下雨,就不要出行了!盡量選擇縣城為住宿點,好的酒店需要提前預訂,一般的酒店,我們都是快到縣城的時候才訂,完全來得及。我們不提前預訂,主要是怕路上玩的時間過多,或者是不可抗力因素耽誤行程。如果從成都沿318方向進藏,前面可以選擇海拔低的幾個縣城做為住宿點,逐步適應高原反應。西藏的物價、油價都是比較貴的,餐飲以藏餐和川菜為主。駕駛難度也很大,除了要克服災毀路段的影響,最重要的是318國道上大貨車多,旅行車隊多,逆向超車、彎道超車,強行加塞、別車的也多,總之,你要學會防御性駕駛。一路上看見了太多的車禍,大多都是不規矩開車的車輛,害了正常行駛的車輛。</p><p class="ql-block">總之,美景雖好,安全第一。希望我的旅行日記能幫助到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博客| 泰顺县| 寻甸| 长岭县| 澎湖县| 延安市| 富民县| 郯城县| 西城区| 息烽县| 肥东县| 莫力| 防城港市| 金坛市| 清河县| 蕲春县| 井陉县| 金溪县| 山阳县| 克什克腾旗| 株洲县| 台南市| 如东县| 古田县| 壤塘县| 敖汉旗| 湖南省| 唐山市| 元氏县| 永清县| 阳泉市| 华容县| 新野县| 财经| 青田县| 桂阳县| 湘潭县| 陆川县| 玉林市|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