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少年時期,阿爾巴尼亞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國家,在我們的心里也是最友好的國家,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甚至阿爾巴尼亞足球隊擊敗朝鮮足球隊,我們也會感覺特爽。在沒有多少外國片的年代,《寧死不屈》、《地下游擊隊》和《勇敢的人們》這些阿國電影的臺詞幾乎能背誦出來。</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已是物是人非,但仍有親身感受阿爾巴尼亞的沖動。</p> <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國旗是紅底黑鷹旗,較過去比較,<span style="font-size:18px;">雙頭鷹依舊,但</span>去掉了鐮刀和斧頭。</p> <p class="ql-block"> 抵達首都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國際機場后,旋即乘大巴前往都拉斯,天公不作美,一路寒風細雨。</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競技場途中經過的亞得里亞海畔的貝殼雕塑。</p> <p class="ql-block"> 都拉斯的羅馬競技場建于公元2世紀,曾是巴爾干地區最大的競技場之一,可以容納20000人。但現在遺跡仍然在發掘中。圖為遺跡的外墻城門。</p> <p class="ql-block">競技場的拱形大門</p> <p class="ql-block"> 遺跡的地下坑道口,角斗士是經此進入競技場。</p> <p class="ql-block">航拍下的競技場遺址。</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廣場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最重要的廣場,圖為斯坎德培這位民族英雄騎馬英姿塑像。</p> <p class="ql-block">國家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國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 霍查時期遺留的街頭地堡,現已作為陳列室。</p> <p class="ql-block">地堡的內部</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廣場周圍的阿爾巴尼亞政府各部委。</p> <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金字塔”遠眺。</p> <p class="ql-block"> 這座建筑最初是為紀念阿爾巴尼亞前領導人?恩維爾·霍查而建,隨著政權變更已改變了用途,包括博物館、會議中心、廣播電臺、夜總會和科索沃戰爭期間的北約臨時指揮中心。近年來,這座建筑經歷了翻新和改造,現已轉變為一個多功能文化中心,成為社區的新地標。</p> <p class="ql-block"> 我們拾級而上,登上頂部,一覽地拉那市貌。</p> <p class="ql-block">在金字塔的頂部可看見一些色彩鮮艷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大學雨夜景,該大學是阿爾巴尼亞最著名的大學。</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音樂學院舊址</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理工大學</p> <p class="ql-block">路遇阿爾巴尼亞的大學生。</p> <p class="ql-block">無論何處,青年學生總能散發出一股朝氣。</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的萬豪酒店</p> <p class="ql-block"> 在地拉那的一處清真寺,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為數不多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 在地拉那街頭豎立的特蕾莎修女雕像,到了這里方知她是阿爾巴尼亞人,她是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為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于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p> <p class="ql-block"> 克魯亞古城,是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出生地,內有斯坎德培博物館,是一座美麗的山城,游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英姿的塑像</p><p class="ql-block">斯堪德培(1403-1468),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早期他被迫屈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位軍官,統領5000騎兵。1443年他乘匈牙利討伐奧斯曼帝國時揭竿起義,率領300名阿爾巴尼亞騎兵返回克魯雅,公開皈依天主教。他使用黑色的雙頭鷹作為自己的標志,這個標志后來演變為今日的阿爾巴尼亞國旗。在25年的時間里,斯坎德培在阿爾巴尼亞的山區中堅持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游擊戰。據記載,斯坎德培一生中共指揮過25場戰役,取勝了其中的24場。在他死后,奧斯曼帝國終于在1478年第四次克魯雅圍攻戰中取得了成功。到1501年,奧斯曼帝國終于重新征服了阿爾巴尼亞。一部分阿爾巴尼亞人逃散到意大利南部,而剩下的人被迫皈依伊斯蘭教。</p> <p class="ql-block">坐在城堡門口的老婦人</p> <p class="ql-block">拉著小毛驢的阿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通往城堡的碎石路,記錄著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頂的斯坎德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是十五世紀阿爾巴尼亞偉大的民族英雄,軍事統帥,在他的領導下,阿爾巴尼亞贏得了獨立。</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以城堡的形式設計,錯落有致,彰顯歷史的沉淀感。</p> <p class="ql-block">克魯亞古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塑像</p> <p class="ql-block">雙頭鷹飾物</p> <p class="ql-block">雙頭鷹飾物</p> <p class="ql-block">館內大型壁畫</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景</p> <p class="ql-block">館內的陳列。</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率領軍隊抗擊奧斯曼帝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窗戶,裝飾典雅別致。</p> <p class="ql-block"> 斯庫臺市是阿爾巴尼亞第二大城市,僅次于首都地拉那,位于阿爾巴尼亞西北部斯庫臺湖畔,為斯庫臺州和斯庫臺區首府,人口約11萬。</p> <p class="ql-block"> 羅扎法城堡,位于斯庫臺市西南方的山上,作為保衛斯庫臺的重要軍事要塞,多次被統治者所維修,蔚為壯觀。羅扎法城堡的歷史涵蓋了從古至今的多個時期,包括伊里利亞時期、羅馬時期、?中世紀以及近代的歷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在羅扎發城堡俯視所見的斯庫臺市貌。</p> <p class="ql-block">此處為三河匯集處。</p> <p class="ql-block"> 少年時曾經讀過秦牧的散文集,知道羅扎發(Rozafa)城堡名字的來源,流傳著一個凄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古時有三個兄弟每天辛苦勞作修建城堡,然而到了晚上,城墻就悄然倒塌。一位智者告訴他們如果想把城堡建成,必須奉獻一個活人作為祭品。三個兄弟別無選擇,決定第二天中午無論三兄弟的哪個妻子來送飯,就會被埋入城墻成為祭品。</p><p class="ql-block"> 三兄弟里的老大老二比回家就把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叮囑她們第二天不要送午餐,老三忠厚,沒有告訴妻子。于是第二天大嫂二嫂都裝病不送飯,,老三的妻子Rozafa出現了。三兄弟把決定告訴了Rozafa,她深明大義,只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她被埋進城墻里的時候能露出右眼看到孩子,露出右胸可以為孩子哺乳。城堡終于完工了,為了紀念被當作祭品的ROZAFA,就以她的名字給城堡命名。</p> <p class="ql-block">用石頭砌成的城堡,雖經歲月的洗禮仍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一對老人在夕陽照耀下漫步城堡中。</p> <p class="ql-block">城堡披上了金色的霞光。</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觀賞日落余暉,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處,總喜歡拍一些人像照片,試圖通過他們的表象,探索其一些內在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目光深邃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中午放學匆匆回家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街頭擺賣的老奶奶。</p> <p class="ql-block">一臉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正在爭論的兩位大爺??</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生意不怎么好!</p> <p class="ql-block">小憩中的知性女士。</p> <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阿爾巴尼亞,這里雖不算富足,但生活仍算體面,人民安居樂業,熱情好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宜君县|
周至县|
丰城市|
木兰县|
左贡县|
饶河县|
乌什县|
平乐县|
彩票|
门源|
手游|
镶黄旗|
富锦市|
札达县|
梁平县|
城固县|
阳春市|
道真|
双鸭山市|
原阳县|
民和|
长海县|
莱芜市|
白银市|
清徐县|
横峰县|
黑山县|
石狮市|
镇康县|
长白|
大庆市|
宣化县|
兴化市|
上高县|
漳平市|
东山县|
德兴市|
常山县|
濉溪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