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1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7日 星期一 多云</p><p class="ql-block"> 早晨加過汽油就從鄉城縣出發。今天的行程簡單,就是到稻城亞丁村住下來。</p><p class="ql-block"> 先翻過一個無名埡口(海拔4600米)米,下山后到桑堆鄉這段柏油路很好走,路邊的景色也不錯。在稻城縣吃了中飯,下午駛往亞丁村。</p><p class="ql-block"> 亞丁景區門票老人80元/人。進入景區大門到亞丁村還有一段距離。車子先開到亞丁彭松措接待站,一位姓夏的男士把我們又帶到龍同埧接侍站(就是現在的民宿),條件極其簡陋。房間里僅有兩張床和房間頂上吊著的一盞白熾燈,其他啥也沒有。(手機信號也沒有,晚上八點多鐘就停電了)上衛生間只有公用廁所,就這樣住宿條件,收費50元/人。</p><p class="ql-block"> 晚飯我們每人一個快餐面、一根火腿腸解決問題。那個泡快餐面的紙筒還沒舍得扔,留著晚上起夜用。</p><p class="ql-block"> 出來30天了,每天晚上住下來都要給南京的家人報平安,但今天因沒有手機信號,無法與南京聯系,弄得家人們擔心了一天(是第二天離開亞丁到稻城和家人聯系上才知道)。</p><p class="ql-block">今晚宿稻城亞丁村民宿,全天行程229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花海</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大門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進入亞丁村</p> <p class="ql-block">入住民宿的外觀</p> <p class="ql-block">房間內貌</p> <p class="ql-block">房間內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2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8日 星期二 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亞丁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被確定為5A級旅游景區)。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是“三神山”、三“圣湖”、洛絨牛場和沖古草甸。稻城亞丁以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而聞名遐邇。</p><p class="ql-block"> 一早起來,我們每人吃了快餐面后就把行李等全部放到車上,今天重點就是在景區內游覽。因有一段原始森林的山道要騎馬上山,半個多小時的山路騎馬至扎灌崩(地名),再步行200多米到乘車點,坐電瓶車至洛絨牛場。這時云開霧散,陽光燦爛,前方的央邁勇雪山(海拔5958米)和左側的夏諾多吉雪山(海拔5958米)從云層中逐漸顯露出來,在陽光下閃著白光。大片的草場綠茵茵的,溪水在草場中流淌,草叢中開著點點黃花,我們仿佛置身于仙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騎馬上山</p> <p class="ql-block">央邁勇雪山</p> <p class="ql-block">夏諾多吉雪山</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洛絨牛場</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洛絨牛場</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洛絨牛場</p> <p class="ql-block">與洛絨牛場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與洛絨牛場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多云</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下午乘電瓶車回到沖古寺,并順著寺邊的山道去卓瑪拉措,近距離地觀賞“三神山”中最高的仙乃日雪山(海拔6032米)。我們五人(志新兄因身體不適沒有同行)拾級而上,約半小時登至卓瑪拉措。這片清澈的湖水就是圣山仙乃日融雪形成的湖泊,我們與這美麗的湖光山色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下山與志新兄會合后又騎馬到山下,抓緊時間開車離開亞丁,抵達稻城縣已是晚上六點半了。</p><p class="ql-block"> 在稻城一飯店吃晚餐時,我們點了一個“松葺燉雞湯”,這道菜那個味道之鮮美,直到十幾年后,我們六人每每談及此事總是贊不絕口,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稻城格桑拉大酒店。全天行程117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沖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沖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沖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沖古寺</p> <p class="ql-block">去卓瑪拉措的登山道</p> <p class="ql-block">仙乃日雪山及卓瑪拉措</p> <p class="ql-block">仙乃日雪山及卓瑪拉措</p> <p class="ql-block">與仙乃日雪山及卓瑪拉措合影</p> <p class="ql-block">騎馬回到山下,亞丁游的結束。</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3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9日 星期三 陰 雨</p><p class="ql-block"> 今天沒有游玩項目,向目的地雅江行進。從稻城縣出發后就一路爬山,一天總共翻過三座海拔4700米左右的大山,也見到了路邊的一些奇特景色。</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理塘縣城吃中飯,下午不斷地下雨,車仍舊是在大山里盤行。由于雨天路滑,車速不敢太快,特別是遇到較陡的坡道,更是得小心翼翼,直到下午六點半鐘才到達雅江縣城。</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老高就發現時有剎車不太靈的現象,到雅江后發現車子又沒有剎車了,這是個涉及到行車安全的大問題,不容大意。先住下,等明天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上路。</p><p class="ql-block"> 今晚住雅江縣雅礱灣大酒店,全天行程294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遠眺建于南宋(1178年)的奔波寺</p> <p class="ql-block">兔兒山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上圖山頂中部真像是一個大耳朵的小兔子。</p> <p class="ql-block">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p> <p class="ql-block">剪子彎山,海拔4659米。</p> <p class="ql-block">路邊所見遼闊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見到的奇景——成片的大石頭</p> <p class="ql-block">前方正在下雨,大雨云層向我們移近。(此景觀在城里不易見到)</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4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0日 星期四 多云</p><p class="ql-block"> 早飯后高皖生為剎車不靈一事和南京的4S店聯系,講明情況,對方回復問題不大,才決定繼續上路。</p><p class="ql-block"> 出縣城那段60多公里雖是柏油路,但坑坑洼洼很不好走。中午到新都橋又進入了修路段,全線80多公里,不是鋪了半幅路面就是全幅修路,而且塵土飛揚得連路都看不清。因修路,兩次被堵在路上共計約兩個多小時,但是意外地看到了四川最高的山峰——貢嘎雪山(海拔7509米)還是不錯的。今天上午和下午各翻越了兩個海拔四千多米的埡口都很順利。</p><p class="ql-block"> 下午6點到達康定縣城。今晚宿康定新氣象賓館,全天行程153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爾寺山,海拔4412米。</p> <p class="ql-block">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p> <p class="ql-block">在新都橋遇到半幅路面通車,只好等待。</p> <p class="ql-block">因修路又堵車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意外見到貢嘎雪山露真容</p> <p class="ql-block">一對恩愛的夫妻</p> <p class="ql-block">瞧,老倆口笑得多燦爛。</p> <p class="ql-block">康定縣城容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5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1 日 星期 五 多云到雨</p><p class="ql-block"> 昨晚志新兄接南京來電,得知母親因腦血栓住院,大家決定海螺溝不去了,趕快回南京。</p><p class="ql-block"> 繼續走G318,路很好走。因要路過瀘定縣,決定去看看著名的瀘定橋。瀘定橋建于康熙年間(1706年),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共13根鐵鏈(橋面9根,兩邊橋欄各2根),鐵鏈總重約40噸。瀘定橋是大渡河上的首座橋梁,尤以紅軍22勇士搶奪瀘定橋而聞名。</p><p class="ql-block"> 離開瀘定后,先過了長度為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車到G318的2728公里標志牌處被堵在路上。聽說前面因山體塌方導致道路不通,說今天凌晨三點就開始堵車了。我們停車看路上確實堵了許多車,這么長時間了道路還無法疏通,看來難度很大。一直等到晚上八、九點鐘天黑了仍沒通行,外面又開始下起了雨。六個人只好待在車里天南海北地聊天,一直聊到各自進入夢鄉……</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車里,全天行程102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瀘定橋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定橋”三個字是郭沫若書。</p> <p class="ql-block">瀘定橋西橋頭</p> <p class="ql-block">橋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六人在橋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居高臨下遠觀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長度為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堵車狀況之嚴重</p> <p class="ql-block">堵車</p> <p class="ql-block">堵車</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6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2日 星期六 陰 雨</p><p class="ql-block"> 半夜還在嘩嘩地下雨,大家在車里醒醒睡睡,迷迷糊糊地等到天亮。每人只吃了點帶在車上的餅干和礦泉水就當做早飯了(所幸我們在車里總備有干糧、火腿腸和礦泉水以備急需)。這時外面開始有人跑動和歡呼的聲響,出去一問說是通車了,大家都挺高興,直到8:45車子終于開始移動了。從昨天中午12點到今天早上九點,我們被困在那個大山里的公路上長達近21個小時,這個遭遇是我們沒想到的,也是終生難忘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一路順暢,12點多到達“雨城”雅安。已經兩頓沒好好吃飯了,今天中飯不能虧待自己,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特別是品嘗了雅安的“雅魚”。</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點半抵達成都,先找了一家4S店把車子維護保養一下,搞到5點鐘。晚上去“錦里”古街景區游覽,品嘗了成都地方特色小吃,各自又買了些成都特產便回賓館休息。</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成都天合酒店,全天行程25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晨七點多鐘仍被堵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車跟隨著車隊向前移動</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雅安一家飯店美餐一頓</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錦里”古街游覽。</p> <p class="ql-block">品嘗成都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成都天合酒店</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 37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3日 星期天 多云</p><p class="ql-block"> 已經沒有任何游玩計劃了,下面兩天就是趕路。早上大家一覺睡到7點鐘,吃了早飯,給車加好油,離開成都已快9點。在四川境內因修路還堵車,不太好走。出了四川進入陜西省境內就大不一樣了,一路都是高速公路,開在上面非常舒服,特別是對于我們剛從G318過來的人來說,覺得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了!</p><p class="ql-block"> 車過秦嶺時,橋梁接著橋梁,隧道連著隧道,真是壯觀!令人震撼!136個隧道,540座橋梁,這凝聚著多少建設者的辛勤勞動和辛苦付出,就是他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坦途。</p><p class="ql-block"> 晚上九點到陜西省戶縣,住戶縣秦嶺招待所。全天行程733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境內因修路還堵車</p> <p class="ql-block">川陜交界處</p> <p class="ql-block">位于川陜交界咽喉處的棋盤關隧道,長5347米。</p> <p class="ql-block">在服務區休息</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回放第38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24 日 星期一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早從“中國農民畫之鄉”——陜西省戶縣出發,直奔南京。計劃從滬陜高速走,經合肥過南京三橋抵寧。</p><p class="ql-block"> 一中老三屆校友會的同學們得知我們今天返寧,準備在雨花臺南大門,為我們這次自駕游平安凱旋歸來舉行一個歡迎儀式。</p><p class="ql-block"> 這么多天來,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省,開的破路、爛路太多了,今天開在這么平坦、開闊的高速公路上,真是別提有多爽!有的路段車輛極少,我們的車速基本上都在120公里/小時。</p><p class="ql-block"> 晚上8:45我們到達雨花臺南大門,一中老三屆校友會的幾位領導及幾位校友,還有志新兄和我的家屬都在那里等候著我們。大家如此隆重熱情很令我們感動。見面交談、問候,合影留念后就各自回到自己溫馨的家。今天行程120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戶縣街邊的圍墻上都是畫</p> <p class="ql-block">戶縣農民畫</p> <p class="ql-block">戶縣農民畫</p> <p class="ql-block">在服務區休息</p> <p class="ql-block">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抵達后受到眾校友的熱情歡迎</p> <p class="ql-block">有始有終,和出發那天一樣,六個人在車前再拍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38天來每天與我保持密切聯系的吳大坤“版主”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全體人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結 束 語</p><p class="ql-block"> 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到今天為止就回放結束了。發表的38篇自駕游日記約20000 字, 配圖片 532 張。把我們六人15年前的那趟旅行,詳實地記述并分享給大家,對于我來說是美好的回憶和總結;對于“朋友圈”里的眾親友,這38天就如同和我們一起“網游”了一趟祖國的大好河山。我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而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感謝各位親友、老同事、老同學這38天來的一路陪伴!你們的關注、點贊、評論,給了我信心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感謝校友吳大坤,把我這《38天自駕游日記》,逐篇轉發到“南京一中老三屆公眾號”上,給了我極大地鼓勵。</p><p class="ql-block"> 還要感謝老同學高皖生對我的支持和幫助!</p><p class="ql-block"> 日記中配圖也選用了陳志新、高皖生、唐金鑫、張蘊靈所拍的照片一并致謝!</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大家健康、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一起再回顧一下那段愉快、艱辛的歷程。</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駕游日記》在“朋友圈”里連續發表,好多親友、老同學、老同事天天關注,興趣盛濃。我們六人中的“主駕”——我的高中同班同學高皖生,不僅車技一流,而且也喜歡寫文弄詩。他看了我的《自駕游日記》頗有感慨,作格律詩兩首,現轉發給大家欣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喜讀熙韋兄《38天自駕游》日記連載有感</p><p class="ql-block"> 近日,每天讀著熙韋兄15年前寫的日記,看著他15年前拍的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與志新兄、熙韋兄、金鑫兄、蘊靈兄以及王瑾一行6人,結伴驅車暢游山水間的光景。</p><p class="ql-block"> 與現時相比,那時候的我們是那樣的年輕,個個朝氣蓬勃,雄姿英發。再看看現在的我們,大有不可同日而語之慨矣。不管怎么說,我們畢竟也年輕過,也光彩過,這點是不能忽略的。我們如今坐在家里,跟隨著熙韋兄的如椽之筆,回望當年那難忘的精彩的38天,不也是挺有意思、挺興奮、挺幸福的一件事嗎?</p><p class="ql-block"> 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豈能無詩?遂打點精神,搜索枯腸,吟詩二首以為大家助興耳。附詩如下:</p><p class="ql-block">詩二首</p><p class="ql-block">《喜讀熙韋兄《38天自駕游》日記連載有感》</p><p class="ql-block">其一 七律</p><p class="ql-block">同窗插友結奇緣,</p><p class="ql-block">相伴馳游山水間。</p><p class="ql-block">日記篇篇呈錦繡,</p><p class="ql-block">照片默默寫新顏。</p><p class="ql-block">黃河青海盈胸臆,</p><p class="ql-block">嘉峪敦煌入眼簾。</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神秘地,</p><p class="ql-block">六名花甲著先鞭!</p><p class="ql-block"> (注: 著先鞭,策馬揚鞭,先打了第一鞭。喻先行者也。小我17歲的堂弟高泳,早就想帶我闖西藏高寒缺氧禁區。為求穩妥,幾年前他就開始籌劃做準備。終因顧慮重重,遲遲未能成行。沒曾想到被我們幾個勇敢的已入花甲之年老頭老太太著了先鞭。有我們在先,沒多久,高泳也驅車上了青藏高原。此是后話。)</p><p class="ql-block">其二 七絕 </p><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耳順時,</p><p class="ql-block">青春呼喚日奔馳。</p><p class="ql-block">而今幸有韋兄在,</p><p class="ql-block">網上遨游總不遲!</p><p class="ql-block">(注: 1、耳順,指60歲。孔老夫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2、韋兄,熙韋兄之略稱。)</p><p class="ql-block"> 高皖生 </p><p class="ql-block"> 2024.7.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平南县|
南丹县|
兴国县|
措美县|
建宁县|
托克逊县|
西华县|
万安县|
蒲城县|
焦作市|
布尔津县|
新邵县|
肃北|
平乡县|
孝感市|
隆林|
德阳市|
涿鹿县|
四会市|
太白县|
体育|
江源县|
安吉县|
潮安县|
合水县|
东城区|
东光县|
彰化县|
体育|
永昌县|
阜康市|
徐水县|
清河县|
鄂尔多斯市|
永宁县|
子洲县|
玛沁县|
大足县|
郴州市|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