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概是92年,我和老公婚后第一次回他的老家榆林??赐煤图易謇锏拇蟾绱笊?lt;/p><p class="ql-block"> 記得給三姑帶了一枚銀戒指,老人家很是高興。</p><p class="ql-block"> 恰逢六月六“天貺節”,要給故去的親人送綠豆湯。大哥便帶著我倆提著一瓦罐綠豆湯去上墳。踩著柔軟沙路,邊走邊聊著老家的故人、故事。路上遇著一個趕著驢車的老鄉,捎帶我坐著驢車走了一程。大哥和老公一路跟著驢車慢悠悠的走著,老公還給我坐驢車拍了照片。那時候年輕貪玩,覺得什么都新奇。</p><p class="ql-block"> 祭祖回來,大嫂早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家鄉飯菜。是老公心心念念的老父親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吃完飯大哥又帶我們去古城墻根,建議我們在城墻根挨著他購置一塊地,500塊錢一塊宅基地。大哥說:“自己的老家,總是要留一塊地,老了總是要回來老家的”。</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年輕自負,見識短淺,對故鄉故土的情感也和現在不同。再加上交通也不便利,便從耳朵一過,絲毫也沒考慮。</p><p class="ql-block"> (且不說后來政府為了保護古城墻,搬遷城墻下的住戶,給大哥他們賠付拆遷款和房子的事。)</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更不懂得古語“望族留原籍,家貧走四方”的道理。大哥應該想的是:“上一輩因為貧窮遠走他鄉,如今光景好了,應該回老家置房產,以后送老人葉落歸根,也光宗耀祖吧”。</p><p class="ql-block"> 這個世界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交通也是一日千萬里了。大多數人們也不再只守著家鄉,而是走向省城、京城,一線大都市,甚至走出國門。古語也只對應古老的思想和事物了。</p><p class="ql-block"> 老公的弟兄們都在體制內,誰也不可能再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這幾個沒在老家生、沒在老家長的后輩,大概是因為對父親的敬愛和從小耳聞父親對家鄉的念懷吧。這么多年了,從懂事到白發,幾十年來一直情牽故土。</p><p class="ql-block"> 弟兄們常常會在節假日,或者出差,或者親戚家的紅白事回老家,每次也都會專程回老家去到他們父親小時候住過的老宅駐足、拍照,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親小時后住過的老宅只剩窯洞的輪廓了,門前的風景依舊,門前的大樹根繁葉茂,綠意盎然。每次回去必拍照拍照……誰能理解對一個沒有生沒有長過的地方,會有如此的情深意重。</p><p class="ql-block"> 這也許就是血脈里傳承的故鄉、故土、親情,是長在心里的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宜良县|
扎赉特旗|
台南市|
睢宁县|
白河县|
仙游县|
车致|
武陟县|
绥德县|
达拉特旗|
永安市|
万年县|
普兰县|
临漳县|
建湖县|
东平县|
五指山市|
甘德县|
文水县|
龙游县|
许昌县|
颍上县|
资溪县|
博白县|
陆川县|
柘城县|
茌平县|
绥宁县|
耒阳市|
鹤庆县|
八宿县|
福泉市|
县级市|
麻江县|
元阳县|
乡城县|
邛崃市|
平原县|
临西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