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附錄一:網易《松林崗博客》十年回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 德</p><p class="ql-block"> 根據網易博客客服通知,網易博客將于2018年11月30日零點,將停止發文、上傳圖片、評論等功能。至此,我們開辦已十年的網易《松林崗博客》也將隨之停止。實際上,去年下半年開始,網易博客就停止了部分功能服務,此間,我們曾發過多篇博文和圖片,有的被長期屏蔽不予公開,只有登錄狀態才能看到;有的根本不予發表。圖片相冊欄目更是以違規為由,不僅不予發表新的內容,就連過去已發過的也部分被屏蔽,或者是被從服務器中刪除掉了。</p><p class="ql-block"> 截至目前為止,網易《松林崗博客》博客等級為39級,發表各類圖文日志1368篇,相冊150多個,相片6499張,評論2820余條,留言280余條,總點擊量為862000多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松林崗博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回憶軍旅歲月,促進軍魂永駐的平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宣傳英雄模范,繼承少云精神的課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展示戰友才情,弘揚核心價值的園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網上交流互動,增進戰友情誼的紐帶。</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營地,昔日的戰士搖籃,松林崗博客,今日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營地,永遠的夢繞魂牽,松林崗博客,不變的戰友情緣。</p><p class="ql-block"> 這是老科長劉汝春曾經在博客上的留言。</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這片昔日戰友的營地,永遠讓戰友們魂牽夢繞;松林崗博客,這片戰友的精神家園,記下了幾十年不變的戰友情緣。十年了,戰友們在這里久別重逢,熱情擁抱;十年了,戰友們在這里回憶往事,燃燒激情;十年了,戰友們在這里贊頌英雄,傳承軍魂;十年了,戰友們在這里揮毫潑墨,展示才情;十年了,戰友們在這里學習網絡,與時俱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林崗博客》,是戰友情深的連心橋</b></p><p class="ql-block"> 加強老戰友之間的聯系,是《松林崗博客》建立的初衷,博客開博十年來,引來四面八方的戰友相聚于虛擬空間。過去熟識但如今相隔天涯,幾十年分別的戰友經常在方寸銀屏上握手言歡,相擁而泣;許多過去從未謀面素不相識的戰友相逢了、相識了,相知了。一篇文章就是戰友一次內心深處的袒露;一次留言互動,就是戰友之間的一次心靈對話、情感交流。</p><p class="ql-block"> 建博初期,自08年12月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張林戰友的連載博文《我的老科長劉汝春》,把我們幾個最初提議建博的人帶進了真正的博客世界。戰友張林的加盟拓寬了松林崗博客的視野,擴大了博客的戰友圈子,也邀來了一大批年輕戰友《松林崗博客》的大聚會,張賀軍、李韌、聶昭華、劉丹旗、周廈海、李軍、張炎、任新建、張建軍、張玉瓏、“北京85團一兵”,還有很多不知姓名和沒有留下姓名的戰友。通過他們的介紹,河西走廊的宋步先老師長也來到了《松林崗博客》。</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博客》建博二、三年后,戰友與日俱增,不僅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入伍的戰友參加,更有解放戰爭時期及建國初期參軍的老戰友加入。他們有七八十歲的老者如任善紀、“白首荔枝”張立志、“衛兵”魏功偉、“ 閑云野鶴” 江蘇的王志云;還有 “五六兵”、“清豐兵”、“張紹鸞”、 “詩醉樂天” 河南濮陽的孫紅旗、“ 三峽一棵松”,還有經常來博的“常青樹”湖北荊州的江學良、“北京兵”、“永不退色的軍裝” 寇振江,廣東軍旅作家蔡常維,湖北巴武兵程廣振,鐘丘,北京石油報的劉崇武等戰友和博友先后來到了《松林崗博客》。《松林崗博客》真正成為了大家抒發情感、閑話心得、吟詩作畫、攝影書法、懷舊頌新的交流平臺。</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博客》還著力拓寬戰友聯系的通道。有的戰友患病住院,“博客”上便會出現表達思念和問候的詩文,使患病戰友得到精神的撫慰;有的戰友去世,同志們撰寫悼念詩文,既緬懷了戰友生平,也使去世戰友家屬得到安慰。特別是每次老戰友大型聚會,迅速把聚會情況通過文字、圖片發到博客,參加聚會的留下了永恒的紀念;沒參加聚會的也分享了聚會盛況。有的老領導年高體弱,難以外出,或相距遙遠,不易聯系,“博客”使他們依然生活在老部下、老戰友之中。如“博客”通過迅速傳播東傳鈞老師長90壽誕盛況和已出版的《東傳鈞畫傳》,通過轉載《家鄉之音“拜訪老將軍王蘭江”》,報道王蘭江老政委出版口述自傳《紅色年輪》的消息,讓兩位老首長零距離地來到了戰友們面前,戰友們更深地了解了兩位老英雄波瀾壯闊的精彩人生。從而增進了戰友們對老領導的崇敬和愛戴。</p><p class="ql-block"> “博客”還為一些多年失散渴望聯系的老戰友牽線搭橋,使他們得以在有生之年重逢再聚,解了幾十年思念之苦。</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簡陽市政法委程新中在博客里發帖,表達父親程建勛(發帖當年87歲,原86團2連指導員,1營教導員)尋找老戰友田長鎖的意愿,在博客上留下了聯系電話,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田長鎖從武漢打來的電話。他說:我父親和分別60年的老戰友,老搭檔田長鎖前輩通電話,聊了很久。電話中得知,我父親和田伯伯同年入伍的許多戰友都已經犧牲在了朝鮮,還有一些幸存的戰友都已經先后故去。現在留在武漢的老同志中,我父親認識的人只剩下田伯伯一個人了!我打開《松林崗博客》,讓父親從博客的照片和文章中所顯示的許多名字中尋找當年的記憶,父親很清楚的說出了其中一些人當年的職務和一些久遠的記憶。父親感慨:戰爭無情,歲月無情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林崗博客》,是再現激情的大舞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人的一生總有一些難忘的記憶,特別是經過軍旅生涯磨礪的老兵,更有許多刻骨銘心的往事,值得回憶,值得記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2001年,我師老戰友發起和籌劃出版回憶錄《在邱少云部隊的激情歲月》一書,松林崗博客就成為編委會的有力的傳播工具,發揮了推波助瀾、牽線搭橋、信息傳播、意見征詢重要作用。松林崗博客成了許多戰友發表回憶錄的最初的平臺。有些文章我們就是在博客上發現線索,進一步征稿編輯入選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十年來,博客先后選發了部隊老首長老戰友編輯出版的回憶錄的大量回憶文章,除《在邱少云部隊的激情歲月》外,還有《朝鮮戰場上的女兵》、老政委王蘭江的《紅色年輪》、老政委李金錫的《人民軍隊我的家》,還開辟《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0周年》專欄發表紀念和回憶文章。特別是我師曾親歷抗美援朝戰爭的女戰士們的回憶錄《朝鮮戰場上的女兵》,更是激情滿懷,這些當年的巾幗英雄,在“松林崗博客”上留下了一篇篇浸透著血與火、生與死、愛與恨的紀實文章,成為再現軍旅激情歲月中一道絢麗的彩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老戰友們在這里既留下了躍馬橫刀戰日寇,千里挺進大別山,英雄血戰上甘嶺等戰爭歲月血與火交織的大量片段,也留下了武裝泅渡闖天塹,訓練場上顯身手,業余文藝綻奇葩等和平年代部隊建設的許多動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林崗博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是學習英雄的好課堂</b><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革命英雄主義是人民軍隊的價值本色,而來自英雄部隊的老兵更有著革命英雄主義的特有的情結。頌英雄、學英雄成為為“松林崗博客”的重要內容。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邱少云,更是我們宣傳英雄、學習英雄的不盡源泉。師的老政委王蘭江應約在為“激情歲月”撰寫的《讓邱少云精神代代相傳》的序言又一次吹響了宣傳、學習邱少云精神的號角。戰友們以各種題材從不同角度宣傳邱少云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在邱少云烈士犧牲五十七周年之際,戰友雷河清將長達140余行的朗誦詩《偉大的戰士邱少云》發送到“松林崗博客”,成為宣傳邱少云精神的強音。之后,他相繼發出了《紀律的化身》、《紀律重于生命》、《遙望391高地》、《又見戰旗》等多篇詩文;曾經在391高地潛伏過的王遠熾老科長,曾深入采訪過邱少云的戰友和他的家鄉。他在“松林崗博客”上一連發了12篇文章,全面介紹了邱少云從苦孩子到戰斗英雄的成長過程,深化了人們對邱少云精神的認識;曾與邱少云多次面對面交談過的老戰友王涵在“松林崗博客”上發表了《烈火鑄就的軍魂》。生動地反映我軍思想政治工作,對邱少云所以能成為偉大戰士所發揮的巨大威力,把邱少云精神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松林崗博客”在大力宣傳、學習邱少云精神的同時,也注意及時宣傳、學習現實中老領導、老戰友的崇高思想和英雄行為。我師老師長張緒同志,離休后,他帶領原武空“老戰士報告團”奔赴全國各地義務作革命傳統報告2700多場,繼續為黨的事業奉獻余熱。去世前他留下遺囑,將遺體捐給醫學研究,把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 “生前為黨作標兵 身后為民作標本”的“雙標”楷模,被中宣部列為全國五個重大宣傳典型之一。“松林崗博客”及時發出了開展緬懷、學習張緒老師長活動的倡議,得到老戰友們的響應,先后發表、轉載了12篇相關的消息、文章、詩詞以及許多圖片和視頻,我師原師長宋步先將軍兩次撰文深情緬懷曾直接領導、當面教誨過自己的老領導。張緒老師長的奉獻精神、崇高風范深深地留在戰友們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離我們而去的一位位老首長老戰友都為我們留下了一筆筆不朽的精神財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李文堂老政委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藹可親的同志關系,至今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任善紀,戎馬一生,并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被解放軍總后授予“全軍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并編入空軍英模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 "老兵不會死,也不會慢慢離去,因為血脈的大河總是川流不息。松林崗是一個地名,也是一段歷史,我們的青春像一道光芒,綠了樹木,金了土地,美了河山...(張林詩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林崗博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是展示戰友才華的芬芳園</b><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29師既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也是一支具有強大文化基因的文人搖籃,戰友中諸如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雕塑家、攝影家,大有人在,成績斐然。《松林崗博客》為他們開辟了晚年繼續抒發才情的肥沃園圃。平日里戰友們各顯其能,不斷捧獻詩、詞、歌、賦、聯、書、畫、影等得意之作。尤其是一些重大節日活動中,更是盡情釋放火熱的感情、奔騰的心聲、精彩的作品,成為博客上一道亮麗的景色。活躍者中,既有雷子明、雷河清、張林、李韌等著名詩人、文章高手,也有蔡常維、熊源美、劉丹旗、李軍、孫紹群等軍旅作家、攝影行家、美術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 軍旅詩人李韌為我們留下不朽詩篇《未終了的樂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燁燁軍魂育畫魂”,老戰友傅森經歷17年的艱苦奮戰,最終為我們留下了千米巨幅畫卷——《貴州山水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還有不少新進文藝愛好者也常在博客上一展才情。遠在河南的老戰友賀永保,退休后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新境,年近80竟學會了木刻、刺繡。當他幾十幅木刻、刺繡作品在《松林崗博客》發布后,戰友們無不為他藝無止境的精神而驚嘆。所有這些,為戰友們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美化晚年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松林崗博客》,是傳承軍魂的接力棒</b><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老一輩的戰友一天天老了,有的離開我們了,但在《松林崗博客》,不朽的軍魂卻被一代一代接力傳承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松林崗博客》建博當初,就有鄭州的軍人后代馮勝一家的武漢花園尋根之旅。一家三口駕車到武漢、到花園王家崗,看到當年的軍營仿佛看到了前輩激情燃燒過的歲月。捧了一袋黃土,要回鄭州后灑在老父親的墳上。一代又一代的軍人和他們的后代對此地魂牽夢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幾年前,年近八旬的劉汝春老科長一家老小、祖孫三代來到王家崗、松林崗尋找當年足跡。這里是他從戎卅載中工作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他最值得懷念的地方。全家終于實現了重訪花園老營房的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郭九軒老科長之子郭江先生繼承父親遺愿,精心整理前輩文章在博客上發表,繼續宣傳英雄事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江蘇徐州電視臺工作的孫冠生老前輩的孫子,多次在博客上留言,為爺爺孫冠生誕辰100周年,搜集相關資料和老照片,著書立說,傳承軍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老師長張緒、老政委張昭劍的子女也正在為父輩整理回憶錄,他們要把父輩的鐵血軍魂接過來,傳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一個個軍人后代,在《松林崗博客》上看到我師老戰友發起和籌劃出版的回憶錄《在邱少云部隊的激情歲月》一書出版的消息后,紛紛與博客管理員聯系,要求購買或郵寄此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陜西省西安理工大學王世軍父親是86團的,64年轉業去了烏魯木齊,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知道一些老兵回花園故地重游的消息后,單位里面同一部隊的幾個老戰友也念叨著準備回去看看。不巧的是,當年突發腦梗,現在還在恢復中,回去的想法也就一直擱置了。聽到我們的書出版的消息,他很激動,所以就想買一本送給他父親,算是對老父的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四川省簡陽市政法委程新中的父親和當年的老搭檔老戰友田長鎖取得聯系后,來信說:《在邱少云部隊的激情歲月》 一書中,有的作者曾經和我父親有過交往,有的曾經是我父親的上級,其中一些戰斗、戰役我父親也參加過,一些作者的名字我父親也很熟悉。我能否通過什么方式或渠道購買一本。如果能讓父親看到這本書中的歷史,看到書中他曾經走過的路,我覺得這應該是我這個兒子對父親晚年的一種最好的精神安慰和語言寄托。</span></p><p class="ql-block"><b>《松林崗博客》,是與時俱進的進軍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張林戰友有一句話:“網絡是年輕工具……現在老首長們勇敢地使用網絡,是對自我的挑戰,是對中國整體素質的提升,因為你們能更好的使用網絡,并讓它成為中國文化復興的 傳播者和弘揚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松林崗博客》十年的歷程,也是很多戰友進入網絡,學習網絡,在網絡中成長的過程。十年前,有的戰友不僅是網盲一個,而且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電腦 。《松林崗博客》出現后,他們坐不住了,配置電腦,上培訓班,上老年大學,學電腦,學上網;年紀太大的老首長也讓他們的兒孫教他們在網上瀏覽《松林崗博客》。有的還在孩子們的幫助下建了自己的博客。近幾年微信微博漸成潮流,他們中有的又能在手機上暢游網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年近八旬學電腦,與時俱進不言老。松林崗上添新秀,博客文章精又好。(劉汝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誰言八十萬事休,走進博客將心留,學習知識無止境,篇篇博文添錦繡。(熊源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現如今,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現實世界中,我們已進入老年,而虛擬世界,我們才剛剛步入幼年。(雷子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以上是幾位戰友對年近八旬的王遠熾老科長學電腦上博客的學習精神的贊美的詞語。王遠熾老科長自己也這么說:“我知道學電腦的路漫長,要學的知識挺多,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報名參電腦學習班,從怎樣開機關機學起,怎樣運用鼠標,怎樣操作鍵盤……,收獲不小。我從博盲到入門,深深地感覺到,《松林崗博客》是我求知的課堂;與戰友們交流的平臺;與親友交往的的橋梁;理想的學習園地。《松林崗博客》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飛速前進,短短十年,我們熟悉的東西又要被新的東西代替了, 我們老同志也要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多學一點新的東西,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彩,更健康充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十年的網易《松林崗博客》留下了不少戰友的心血,也留下了大家的不舍。為了不使大家留下遺憾,在網易《松林崗博客》停止服務后還能瀏覽以前的博文,給大家提供以下幾種渠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1. 保留原網易《松林崗博客》網址的網友,在進入《松林崗博客》頁面后,最下方有一“溫馨提示”: 該博客已經遷移至LOFTER,新地址為:http://subblogsolinggang1961m8.lofter.com/,點擊該藍色網址即可進入閱讀該博客已經遷移過來的部分博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2. 在2018年11月30日以后,網易《松林崗博客》保留網頁下仍可以瀏覽公開發表過的910多篇博文;且網易客服承若:博客保留登錄功能,登錄狀態下可以瀏覽所有您在網易博客留下的回憶(1338篇博文和6499張相片)。登錄方法和密碼不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3.此前我們開通了新浪《松林崗博客》,大家可以在新浪網頁繼續看到《松林崗博客》后來發的博文和圖片。只是現在有微信了,在電腦上看博客發博文圖片的人少了。歡迎大家和過去關注網易《松林崗博客》一樣,繼續關注我們的新浪《松林崗博客》,發博文,發圖片,讓我們的戰友情深鐵血軍魂在新浪博客繼續傳承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 新浪《松林崗博客》網址:</p><p class="ql-block">http://blog.sina.com.cn/solinggang 登錄密碼196181(只輸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4.為了方便部分長期在博客上發文又不便上網查詢的戰友,本人近期上網將網易《松林崗博客》的全部1368篇博文包括主要評語留言逐篇復制保存了下來,只是早期博文中的插圖照片好多已無法顯示。并將發博較多的幾位作者的博文整理出目錄和發博日期,以便查詢原文。有需要的戰友可在微信上和 我聯系。我的微信號chende08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謝謝大家十年來對網易《松林崗博客》的熱情支持和關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但愿有更多的網友能在手機微信上繼續關注我們的新浪《松林崗博客》。</span></p><p class="ql-block"> 《松林崗博客》管理員 陳德 2018.11.21.</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附錄二:悼念劉汝春老科長文稿</b></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唁 電</b></p><p class="ql-block"> 驚悉老領導劉汝春久病醫療無效,于昨日在武昌中南醫院逝世,享年92歲。特致唁電表示沉痛哀悼,對家屬致以誠摯問候,望節哀順變。</p><p class="ql-block"> 劉老一路走好!沉痛哀悼劉翁汝春先生 2024,8,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詞歌賦,高手著文章,才華橫溢,把酒焚香以祭奠,今生有緣,君乃吾良師益友;</p><p class="ql-block"> 品行學識,忠誠擔使命,肝膽照人,長歌當哭且招魂,來世再遇,翁幾時化鶴歸來。</p><p class="ql-block"> ——袁西剛 陳 德 王德安 雷子明 </p><p class="ql-block"> 范維經 沈靖華 張賀軍 雷河清敬 挽 </p><p class="ql-block"> 2024,8,14,(雷河清撰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希望這位老29師戰友一路走好!向他家人問好!我們永遠懷念他,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p class="ql-block"> ——周德全(老師長東傳鈞夫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唁 電</b></p><p class="ql-block"> 驚悉德高望重的老科長劉汝春因久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特致唁電,深表哀悼。愿老首長一路走好,天國安息!向家屬致以問候,務望保重。 ——宋步先 彭梅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淚無多哭知己,蒼天何要汝春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功績美德千秋在,亮節髙風萬古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懷念戰友劉汝春 ——趙洪濱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武漢軍區政治部文化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19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君子坦蕩蕩</b>一一哭恩師劉汝春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未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遙想當年記憶新,悠悠往事似煙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九六一建軍節,初識恩師在松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尉軍銜佩領章,風度翩翩正青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指揮軍歌好瀟灑,新兵頓覺格外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君生一九三二年,湖南新化乃祖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少小睿智天資聰,品學兼優冠童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九五0十八春,投筆從戎去參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沸騰軍營大熔爐,冶煉鍛造鑄軍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小兵初試處女作,《偉大戰士邱少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恩師慧眼識拙詩,軍區獲獎方入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再創拙作《刺刀頌》,恩師決意造精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軍報人民多報刋,洛陽紙貴傳佳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竭力培養文藝兵,嘔心瀝血情感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肝膽相照官愛兵,恩師一片赤誠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晉京調演成功時,領袖接見暖人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八五戰士演出隊,創造榮譽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解甲掛鞭仍持弩,老軀骨剛抖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衷不忘憂國事,揮毫生花著雄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學詩學書學電腦,松林博客總顧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戰友之間連心橋,一個甲子情誼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老驥伏櫪志千里,學無止境日日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書法臨帖顏王柳,詩詞仰望李杜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手不釋卷學馬列,時事新聞更關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經綸滿腹儒雅氣,腹有詩書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夫人細梅醫朮精,德藝雙馨世人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立軍立紅兩朵花,四口之家好溫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家規家訓堪典范,和睦之家有公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入懷最關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自勉箴言自立規,坦坦蕩蕩君子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不畏強者敢發聲,尊重弱者多憐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寬容朋友敞胸襟,嚴于律己須自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身正氣定乾坤,兩袖清風似鶴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長歌當哭頌恩師,千言萬語訴不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生低調??顯露,無私奉獻默無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官職不高德才高,亮節高風令人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公認軍中大才子,歷史誤會遺憾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而今恩師駕鶴去,乘風歸去上青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人間頓失一墨客,天堂又添一文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黃河涌淚淚漣漣,長江含情情真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今宵把酒祭先生,天上人間心連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16日于東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憶秦娥 軍魂不滅</b>一一頌劉汝春老科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末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軍旗獵,征程駕馭宣文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宣文業,軍中驕子,雄心飛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人生幾度沉浮月,從容無怨離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離世界,老兵不死,軍魂不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8,20,匆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劉汝春老科長競競業業低調奉獻一身,最終連遺體都捐獻給醫學院,供研究教學,其精神充分證實他老爺子,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唯物主義者。 ——王德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張林<b>《那個有夢想的老爺子走了》</b>結語:</p><p class="ql-block"> 生和死本是一體,死是生的延伸,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 人皆過客,每個人都向死而生。想留也留不住,難過也沒有用。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老科長如此從容、淡定、優雅地告別。這種豁達、大度才是他真正的精神遺產,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命和生活。值此一點,我的老科長就是一個大寫的人。</p><p class="ql-block">聶昭華:</p><p class="ql-block"> 張林文章提起就能想到劉汝春科長,他的確是一個大寫的人:胸襟開闊,思維敏捷,忍辱負重,正直善良。他在網上的文章我曾認真拜讀過,喜歡分享,因為充滿了正能量。他熱愛老部隊,關愛戰友們,也是我們崇敬的老領導。方知老領導不幸去世,深表悲痛,在此,特別贊同張林的文章總結:老領導劉汝春——"他的豁達、大度才是他真正的精神遺產,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命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紀念緬懷劉汝春老領導!</p><p class="ql-block">聶文學:驚悉敬愛的劉汝春老首長老領導因病逝世,頓時:語不能言,腳無法行,腦不能思,飯無法食,夜不能寐。你在我們心中,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領導,老戰友。在軍營的歲月里,是你的講話,講課,文章,為我們的前程指向。在你的指導下,我們必須寫完一篇可以發表的文章,一篇報道。面對邱少云這面戰旗,扛在肩上。在你的筆下,有多少篇報道在軍報、人民日報刊登,使戰旗更加輝煌;在宣傳戰線,你培養了一茬又一茬精英骨干;在部隊的每一個大活動中,嘔心瀝血,到基層蹲點,推廣經驗;大家都不會忘記,在自己的成長中,是哪一篇文章賦予了力量。退休了,雖然很難見上一面,但在大家的心上是永遠的懷念。</p><p class="ql-block"> 敬愛的老領導,也許無法前去送行,但永遠不會忘記,夜間加班的煤油燈,馬燈,電燈,路燈會照亮前面的路,永遠不會熄滅。老領導老首長永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祝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家屬節哀順變。</p><p class="ql-block"> 張林? “有夢想的老爺子”,生動再現了一個身少光環但卻光芒四謝;官職不高但卻德才高尚;出身雖不同但卻為黨的事業和軍隊建沒而不懈奮斗一生的革命老戰士和優秀的共產黨人!我為老科長劉汝春的光榮人生點贊!也為張林老戰友的妙筆頌杰點贊! ——譚文階</p><p class="ql-block">蕭漢慶</p><p class="ql-block"> 驚悉劉汝春老科長仙逝,愿一路走好,天國安詳。</p><p class="ql-block"> 他是繼王遠熾科長赴武船支左繼任宣傳科科長一職的。老科長學富五車,卻為人謙和;才高八斗,卻處事低調。每當在政治部食堂早餐時見他眼眶是紅的,知他又是一個挑燈夜讀。我有幸向他學習許多知識。野營拉練時,他耳提面命地教我如何把"簡報"寫得語精意明。</p><p class="ql-block"> 在詩詞方面,他是高手。在圈點之中見到他的人格和學識。對寫的尚好的句子給予肯定、鼓勵,對欠缺之處給予推敲、斧正。他的古體詩寫得很好,他對我的一首拙詞點評說:"律詩對節奏點及詞組平仄聲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一個字的平仄聲不對,可能破壞整首詩的格律要求。因此,寫律詩必須掌握詩的平仄規律,否則就不成其為律詩了。"他又囑咐:寫詩要有唐朝詩人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精神。我把這些諄諄教導記在本子上,銘記于心。</p><p class="ql-block"> 搜腸刮肚,涂墨自覺才智淺;琢句敲詞,品文才知俊賢高。君今乘鶴西天去,勿忘捎言諄教回!</p><p class="ql-block"> 安息,劉老科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奉讀劉汝春詩稿感賦</p><p class="ql-block"> (寫于2017年春)蕭漢慶</p><p class="ql-block">經寒歷暑繪星天,擊壤弦歌睿且堅。</p><p class="ql-block">雒誦紫荊崇篤句,沉吟廣島解醒篇。</p><p class="ql-block">程門釋惑曾弘益,微網品芳誠仰賢。</p><p class="ql-block">春雨一犁花怒放,逸情清韻氣超然。</p><p class="ql-block">注:紫荊、廣島句,指劉老科長去香港觀光、赴日本旅游寫的兩篇格律詩。</p><p class="ql-block"> 老科長劉汝春同志德才兼備,人格高尚,一生默默無聞,低調做人,不爭不搶,無私奉獻。我1958年12月調至師政宣傳(文化)科,戰士、圖書管理員、干事。至1978年離隊轉業。我共經歷了宣傳(文化)科十三位正副科長中,認為劉汝春、王遠幟二位老科長是最有德才的......沉痛悼念劉汝春老科長!愿劉汝春科長一路走好!望其家人節哀順變、保重身體!</p><p class="ql-block"> ——賀永保</p><p class="ql-block"> 劉汝春是我的老領導,雖在手下干的時間不長,但從他身上確實學了很多,堪稱楷模和良師益友!——袁西剛</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汝春老科長從軍20多年,學富五車,為人謙和低調,為部隊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但職位長期只是個副團級。他仙逝后,熟悉他的戰友們對他作了很高的評價和追思,這都是名符其實的。人生如此,值! ——漁人(李自然的爺爺)</p><p class="ql-block"> 在微信群(或網絡)發文悼念老科長的還有:</p><p class="ql-block">肖敬臣,譚明魁,鄒勝利,劉振宇,張紹鸞,巴文,顧善康,劉丹琪,韋光福,劉順章,嚴金海,延百亮,羅照春 ,任家杰 鄒實根,李長凱,申成儉,凃永樹,平常心,濤聲,守愚,持要書屋 等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恩戰友叔叔們情真意切、深情厚誼的悼念文字。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卻通過戰友們的筆觸得以延續。這些文字,不僅僅是對父親生平的回顧,更是對他精神的贊頌,衷心感謝!祝叔叔們保重身體,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立軍、立紅</p><p class="ql-block"> 看到群里各位叔叔阿姨對父親的哀悼和追憶,我們姐妹及家人深為感動、萬分感激!父親生病期間,老戰友們多次從全國各地到醫院探望,精神上的慰藉讓他增加了與病痛抗衡的力量與決心。長輩們之間深厚的戰友情誼隨著時間的沉淀愈加醇厚,是我們晚輩學習的楷模。父親一生自強進取、謙遜謙和,他的為人與品格是留給我們晚輩的精神財富。再次感謝長輩們的關心及愛護,敬祝各位叔叔阿姨保重身體、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 立軍、立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戰友靈前為劉老送別</p> <b>附錄三:劉汝春老科長生前影像視頻</b>(掃碼看視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10.邱少云部隊電影隊組國慶60周年聚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視頻剪輯之一,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1.17.紀念毛主席接見八五團演出隊50周年座談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7.31我心中的61年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1.21劉汝春夫婦邀戰友迎春聚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7.7,2022.9.26.,2023.9.15.病床前看望老科長劉汝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愛的老科長,我們永遠懷念您!</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诸暨市|
鸡泽县|
乐陵市|
思茅市|
沅江市|
滨海县|
肃北|
汉阴县|
宁城县|
华安县|
丹寨县|
乌鲁木齐县|
民勤县|
梅河口市|
恭城|
包头市|
手游|
北宁市|
永丰县|
吉水县|
开原市|
霍林郭勒市|
德安县|
临朐县|
奉化市|
吴忠市|
石泉县|
贡觉县|
眉山市|
治县。|
沂水县|
江西省|
兰西县|
文水县|
张家口市|
读书|
攀枝花市|
新邵县|
江西省|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