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祁連山草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河西古道越祁連,萬頃蔥蘢碧透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乘興再馳三百里,方知夕照雪山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以下是文心一言的解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筆觸,描繪了詩人穿越祁連山草原的壯麗景象與內心感受,展現了自然之美與旅途的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首句“河西古道越祁連”,直接點明了詩人的行蹤與背景。“河西古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越祁連”則意味著詩人正穿越這座雄偉的山脈。祁連山,作為西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其險峻與壯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此句不僅交代了地點,也預示著即將展開的是一場關于自然與人文的深刻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句“萬頃蔥蘢碧透天”,是對祁連山草原的生動描繪。“萬頃”極言草原之遼闊無垠,“蔥蘢”則形容草木茂盛、綠意盎然的景象,“碧透天”更是以夸張的手法,表現了草原之綠仿佛能穿透天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這一句通過色彩的渲染,將祁連山草原的生機與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句“乘興再馳三百里”,轉而寫詩人自身的狀態與行動。“乘興”一詞是詩人內心振奮、勇往直前的寫照。“再馳三百里”,則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持續前行的決心和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末句“方知夕照雪山邊”,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當詩人歷經長途跋涉,終于來到雪山腳下,看到夕陽余暉灑在雪山頂峰上時,內心不禁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方知”二字,透露出詩人在此之前或許并未預料到如此美景的出現,此刻的驚喜與震撼之情溢于言表。而“夕照雪山邊”的景象,不僅是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也象征著詩人經過一番努力與探索后所達到的新的境界和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描繪祁連山草原的壯麗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熱愛與向往,以及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與感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徐東明,生于六十年代,曾在《詩刊》、《青年文學》、《萌芽》、《作品》、《鴨綠江》、《星火》、《百花洲》、《詩歌報》、《北方文學》、《飛天》、《滇池》、《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等一百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余首(篇),榮獲全國"詩神杯"、"飛天杯"、"星火杯"、"黃鶴樓杯"等文學獎,1988年榮獲中國學聯、青聯和《中國青年報》舉辦的由5萬多人參賽的"和平"征文第二名,1987年獲《工人日報》全國職工創作二等獎,作品入選20多種辭典和選本。1992年加入江西作家協會,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溆浦县|
昭苏县|
左云县|
安乡县|
肥东县|
浦江县|
柳江县|
五大连池市|
汽车|
郯城县|
巧家县|
高邮市|
黔江区|
隆子县|
紫阳县|
太保市|
鸡泽县|
怀仁县|
伊金霍洛旗|
罗平县|
水富县|
安乡县|
长宁区|
鄂托克前旗|
东乌珠穆沁旗|
墨玉县|
布尔津县|
新晃|
和政县|
高陵县|
淅川县|
开化县|
刚察县|
榆中县|
绥芬河市|
竹北市|
土默特右旗|
巴彦县|
渭源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