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花嶺的小林鳥真不少,見過,拍下,但又不能認得它們的名字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好多鳥都是初次會面,只能借助“懂鳥”、“百度”等網絡平臺查詢,反復聽取網絡老師的認證的意見,但有時因光線或鳥體部位不同等因素導致網絡老師也會誤判,說到底還是我的拍攝不到位的原因。百花嶺4號鳥塘里拍下柳鶯之類小林鳥,返程之后置于電腦長達八個多月時間,近段時間予以整理,不認識,急忙上網查詢也很難判斷。其中最為查詢不清的是只鹟鶯,我將這只小精靈所有的不同角度拍攝的片子查詢過多次,還是不怎么確定。加之根據有關老師在網絡上發布的文章對照辨識鳥類的圖片,就自我認定它為“比氏鹟鶯”比較確切,它是雀形目柳鶯科柳鶯屬的鳥類。曾作為金眶鹟鶯的一個亞種,現已提升為獨立物種。該鳥上體黃綠色,下體亮黃色,具有不明顯的翅斑和黃色眼圈。頭頂有兩道黑色側頂紋,頂紋呈灰色,較白眶鹟鶯和淡尾鹟鶯的深灰色頂紋更淺。分布于中國中部、東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的溫帶森林和亞熱帶濕潤山地森林。</p> <p class="ql-block">拍攝此小小鳥時,我還是耐心對焦,嘗試多個不同體位拍攝,就因這類鹟鶯太難辨識了,果然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體長約11-12厘米。頭頂中間的冠紋為暗淡的灰綠色,兩側冠紋灰黑,前額處常混有淺綠色。耳羽和眼先為灰綠,眼圈明顯黃色,有時前上方較模糊。上體灰綠,翅膀和尾羽棕色帶灰綠邊緣,大覆羽尖端通常為淡色形成薄翼斑。尾羽內側有白色楔形斑。下體黃色,胸部側面和脅部有時帶有淺綠色。虹膜深棕色,上喙黑色,下喙淺橙色,腿淡灰粉色。雌雄羽毛相似,雌鳥平均比雄鳥小。</p> <p class="ql-block">它們以昆蟲為食,主要在常綠闊葉林下層覓食,偶爾也在樹冠較低處捕食。</p> <p class="ql-block">該鳥有點活躍,也非常講究個鳥衛生,不斷沖洗羽毛。</p> <p class="ql-block">比氏鹟鶯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淮南市|
巍山|
北票市|
西青区|
城市|
莫力|
淮阳县|
黄浦区|
大渡口区|
禹城市|
建德市|
宁陕县|
南皮县|
玉山县|
田阳县|
麦盖提县|
汶上县|
金塔县|
香港
|
迭部县|
梅州市|
托克逊县|
静乐县|
温宿县|
城市|
门源|
托克逊县|
措勤县|
石家庄市|
杨浦区|
金平|
兴宁市|
灌云县|
康平县|
罗山县|
金湖县|
大竹县|
南乐县|
建湖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