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艾繪習第41期B6組《孔子傳》24.8.22號讀書心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一個人從政當官,行有余力了就學習。一個人專心為學,行有余力了就去從政。如同陽明先生說的知行合一,學問要在做事的過程中鍛煉,老師在音頻中的一句話讓我警醒,過去學了很多知識,說起來頭頭是道,可真的有幾件是落到了實處,昨晚立平老師在課程的最后讓大家用一分鐘的時間寫下要改的一件事。學了就去做才是真的學,學了就用出來才是真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識是為我們服務的,不是炫耀的一種工具,更不是一種借口。要在時時事事上去踐行。我進來還在心里打鼓,這期線上共讀結束,于27號開始與陽明心學的學長們讀原文,群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一起來,我很糾結如果日日讀下去,我的生活可能又要忙到不可開交,因為原本打算修養身體的自己,今年在增加了兩個課程的學習,耗時耗力是肯定的,但如果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太大,我就得不償失,調理了一段時間的身體,馬上又要進入這樣一個狀態,這是自己不想要的,也是很抗拒的,我在尋找之間的一種平衡,既然在班級里擔當,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盡力做好當下能做的,每周早上也讓自己有一個休息的時間,做好人生六大平衡太不容易,我不應該一味追求學的過程,做任何的事都是一種學。人生真的盡力就好,總有一些事情是無法圓滿的。與其讓自己活在焦慮中,不如直接放下,或許也是給他人一個機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要堅持要的做的事,顏回之所以如此得孔子喜愛,第一個優點就是好學,他已將學習當成日常,時時學、事事學,不僅如此,他還能不遷怒、不貳過。遇事不遷怒別人,同樣的錯誤不會犯第二次。他不止舉一反三,子貢都對他的學深感不及。他的學不是死學,是學中行,行中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顏回好學、悟性高、有大志向、境界高,這些優點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此優秀的一個人英年早逝,孔子痛惜顏回,有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能做到的,關鍵是看我們做不做。在面臨陳蔡絕糧這樣一個危難境地,恰恰也是考驗人心的時刻,當看到弟子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他借此讓弟子們展開了對道德本質的思考。首先子路認為之所以到現在這般,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達到仁德的境界,還沒有真正達到智慧的高度。孔子看到子路對道德的質疑,對自我的否定,他列舉伯夷叔齊、王子比干的例子,讓子路明白: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是即使沒有好報,你仍然要做一個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子貢則認為夫子的道太大了、太高了,普通人達不到,一般的諸侯又夠不到這個境界。他覺得如果老師將道的標準放低一點,這樣別人可能就夠得著了。孔子語重心長的提醒子貢:“良農能嫁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干任何一行,都有一個最高的境界:一個高境界的農民,或者一個農民的最高境界,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一個最高境界的工匠,或者工匠的最高境界,是只專注于追求自己工藝的精巧,而不問是否趕上了時髦,是否投合了世俗的喜好,是否順應了市場。排除一切功利心的干擾,才能臻于事業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道”?“道”就是價值判斷的標準。什么叫“士”?“士”就是確立這些標準并堅定捍衛它的人。孔子看到子路的認知問題,而子貢卻是認同問題,子路是事實不清,而子貢是是非不明;子路是事實判斷問題,而子貢則是價值判斷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作者對于這段的解讀太深刻了,孔子就是這樣,并沒有因為諸侯君王的不認可,而改變或降低自己所堅持的道,只要是正確的,合乎天理的,終會被人們所認可,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堅持都是有意義的。顏回最了解孔子:“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 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慷慨激昂的一段話,說到了孔子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大學是成人之學,是讓每個人都成為大人,是真正的大人之學,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人。成人的人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不一定成人,我們所追求的所有外在物質上的成功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就像如果好人不一定有好報,難道我們就不做好人了嗎。你希望他人好,他人不一定好,但你立刻變好。老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自己種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現在的果是過去的因,而當下種怎樣的種子,也決定著未來收獲怎樣的果。一念善,一念惡,一念出即是行。善惡只在一念間,但不同的因必得不同的果。感恩大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如东县|
阳泉市|
区。|
高陵县|
桂阳县|
台中市|
施甸县|
新蔡县|
鹤峰县|
获嘉县|
景洪市|
稷山县|
罗江县|
巴楚县|
博客|
漳平市|
隆安县|
五家渠市|
黑龙江省|
句容市|
琼结县|
策勒县|
峨边|
滦平县|
庄河市|
密山市|
察雅县|
古交市|
新密市|
娄底市|
隆子县|
新宁县|
六盘水市|
嘉峪关市|
临漳县|
锦州市|
大埔县|
浦北县|
昆山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