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書指整個教育,狹義的教書僅限三尺講壇,實則是授課。此處講的是有關三尺講壇的教書。</p><p class="ql-block"> 昔靜安先生言做學問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p><p class="ql-block"> 其實,授課也有三境界。借用清心齋先生關于讀書之論描畫之:“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此第一境界也。此等境界當是剛剛走上三尺講壇,初為人師之際。抓著一門課,便收羅各等資料,眉毛胡子一概寫進教案。上課時一本正經照著講稿,循序道來。此等境界,對所授內容自己也一知半解,更談不上精深。于是,教給學生的也就難免掛一漏萬,故“隙中窺月”也。</p><p class="ql-block">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此乃第二境。經過一定時日歷練,在教學和人生方面皆有了一定積累,對所授內容了然于心、全面把握,其中意思當可以無遺漏地推介給學生。但此等推介雖避免了掛一漏萬,卻又易失之于刻板教條。</p><p class="ql-block"> “老年讀書,如臺上望月。”為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宋詞人蔣竹山《聽雨》一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到老閱盡人生之全貌,明白人生之有限,再加歷年學術積淀,厚積薄發,講學已不再拘泥專家圣人之說,而是書上書下,融會貫通,指點評析,嘲諷把玩,此乃教書真境界也!</p><p class="ql-block"> 如萍寫于2008年,發表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師道》雜志2008年第11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龍源期刊網</p><p class="ql-block">教書三境</p><p class="ql-block">作者:毛 萍</p><p class="ql-block">來源:《師道》2008年第11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分宜县|
昭平县|
双城市|
崇州市|
长治市|
健康|
天祝|
乐安县|
宜阳县|
郎溪县|
南京市|
鹿泉市|
贵定县|
项城市|
兰溪市|
石楼县|
同德县|
靖远县|
牟定县|
东安县|
海宁市|
托里县|
鹤庆县|
晋城|
凤城市|
潜江市|
三门县|
台江县|
大丰市|
中宁县|
吉安市|
栾川县|
勐海县|
双峰县|
房山区|
吴旗县|
陵水|
稻城县|
多伦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