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過去,曾夢想行萬里路,先去看祖國大好山河,有條件后,再選幾處世界美地游覽。后來陸續由近到遠走遍大半個中國,過河跨江臨海,見過許多的圣境美景。經常攤開地形圖,查找或閱覽天下勝地,在電視中關注自然地理,人文歷史,以當儲備導游。每次出行總是去來匆匆,于短暫光陰中走馬觀花,盡管極力記憶筆錄,卻多為霧水障目,浮云遮蔽,繁華擾動。</p><p class="ql-block">很多旅行不過是一出浮光掠影的行走。在這不大的地球村,走到哪里都以出生長大的生活底蘊視察一切,即背負著故鄉。遇見的一切都在大自然囊括之中,都與故鄉有某種相似聯系。他鄉遇故知,可能是最大欣喜。會突然由一處山景老村舊居想念起自己的故鄉家園,我的小小故鄉間那些山巒士地樹木草花,還有一些獨特的本土飲食。所以如此,是因為故鄉留在心靈中深刻的印痕。這也算是一種旅行的比對。</p><p class="ql-block">離開故鄉那塊熱土,行走到外地,才能發現自己在熟悉與陌生的世界上,在人事景物之喧囂繁華中都有自己的影子和一些單純簡樸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山重水復的旅行,給我以某些珍惜的啟迪,每到一個生疏地方,總在閑暇時想起故鄉的一些物事、景象。如果遇到風雨雷雪,荒野陌路,故鄉便與遠方連結起來。此時覺得旅行原來是一場深層的故鄉回歸。</p><p class="ql-block">平日的閱讀工作中,總是心駛神游,希望憧憬不可定奪,對旅行迫不及待,生怕錯過什么機會。像是行者暫息,查百度,瀏覽標記,收藏心怡之地畫冊史志等,卻多為落空或失去可行程的意義。</p><p class="ql-block">有些地方看似一目了然,卻大有細可考量之余地。就我故鄉而言,有的大得聞名遐邇,有的小得只是荒村一隅。我究其天地人事,也是一種新鮮的地理學,是一種還未被文學和感覺觸碰的處女地。其中可能容納更多更深遠的地理觀點和描述。一個大山深溝中的村落,完全可以建筑一座規模宏闊、大名鼎鼎的寺廟古剎,而一個大市縣區卻可以默默無聞不為人知。一個生來沒有出過家門的老婦,竟然可以悉數歷史文脈、地理走向,議論當今政治時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但是因為一個鄉賢而舉國貫省讓世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旅行中,多人不如人少,有伴不如獨行。自個兒隨心所遇,或行或止,或吟或寫,想怎么就怎么,天馬行旅,信天憑地,無人干擾。是思與遇、情與景最好的接觸方式。但要儲備很多知識,找到一個恰當視角,以心靈舒服的姿態尋覓更好的自我,站在更高處旁觀自己。這是一種特別的自我認同,可增強心理彈性和適應能力,有利靈感和創造性的激發。</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關鍵是看山水是山水又不是山水。你不必走多遠爬多高,而在于你靈魂的跟定又前瞻的引領,行穩方可致高遠。心安則如歸家平和暢快。去的地方多,看的風景也不少,但如果是走走忘忘,如過眼云煙,全將意義丟失忘記,也對當初去旅行時的欣喜隨走而淡化,把仰望星空變成霧罩煙籠;也不追問沿途自然文脈,捕捉歷史風云,只是為了到達某個地方符號而吃喝盡興,又有何意義?</p><p class="ql-block">無論本國他鄉,總少不了一些美好的風景,就是在故鄉的天空地面,也有很多美好佳境、未被揭開面紗的美麗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無論他人是否顧及,我們卻只管去熱愛,細搜深品,珍寶自現。</p><p class="ql-block">旅行就是為了去與未見或熟視盲然之美好相遇,就是去抓住那些和自己最契合的風光結點。</p><p class="ql-block">人生如逆旅,最是去旅行。行者必逢風云變幻,時光出彩。旅程是修行,心慢志高遠,就總能遭逢期望或意外驚喜。 </p> <p class="ql-block">從小玩大的深山密林,成為國家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后,立馬靈感躍動,進入便凝眸審視,以新觀念注目發現。鳥鳴山幽,樹老花鮮,獸行草動,風吹林嘯,云光斑駁,處處生機盎然,妙趣叢生。就是寂靜時候,天籟地氣,人之呼吸,似有裊裊回聲俏影。令你體會其間一個人的安然世界,靜默心音。突然發現一棵老樹橫枝上發出新芽,自己也覺返老還童,青春煥發。在我看來,山脈和溪流是這片土地的自然進程,涵括所有的存在、作用、本質、行為、缺失。它們是有與無的共存。</p><p class="ql-block">不論出外還是故鄉的旅行,都可以將自己安放于全新又高遠的時空里,都會感覺自我的不斷改變,很多人與自然、天地的奧妙盡可意會,又可言傳。你覺得自己又小又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其實家鄉和故鄉的旅行和閱讀,是最接近內心和可發掘深層認知的方式。因著你已有些底蘊,浸潤著微風細雨,民俗鄉情。</p><p class="ql-block">讀書與行路,確實教會我重新看待認知自我的角度,使我在面對生活中遇到無數不期而遇的大小歡喜,從而讓我更好地聽見自己的心聲,脫出只緣身在此身中,而多側面發現更完全本真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最近,在故鄉的文藝創作基地,吸引了幾百位國家知名藝術家和大學研究實踐學生,他們面對國家森林公園,在這處神圣的巖石、樹木、山脊、山脈及河流中,我看到了他們勞作的情形。畫中有農民和茅屋氈房,喇嘛和寺廟,上山下鄉的學生,森林草地和自然景觀。他(她)們描繪出意識和實物關系的圖畫,亦即他們的視覺感受時,我的認知美感也隨之升華,我還冒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評論。他們采用的是山水畫的形式,有國畫也有油畫寫生。從那些卷軸畫中我發現了心目中各種各樣的小小自我;而且,山崖、樹木、瀑布、云彩也是我們自身的變化和社會身份的呈現。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是一種不同的想象。這讓我又聯想到了旅行和文學藝術的本質關系。</p><p class="ql-block">歸去來兮,處處皆旅行。將自己從繁擾、匆忙中放生于大地田園,山河荒野,復得返自然。在邂逅,遇見,發現自己生命的驚喜時,生命被收縮放大,在驚奇中愛上故鄉熟土和生長于其間的自己。在一次次的若即若離中,一次次的在路上又抵達,由此及彼,由外至內,由境界走進自心,也離世界之心越來越近。在最堅硬中也會觸碰到一些柔軟的部分,激發一些失去的人性善良。從而深情擁抱故鄉熱土和祖國世界。感到越是避開繁華向孤遠行走,越容易洗盡鉛華,回到本原簡素之初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源自中國旅游文學)</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南丰县|
无为县|
丰原市|
保定市|
雅江县|
阳西县|
巨野县|
湾仔区|
金溪县|
北海市|
长岛县|
江山市|
荣昌县|
叶城县|
永城市|
吉木萨尔县|
资阳市|
宁城县|
神农架林区|
余江县|
始兴县|
旬阳县|
布尔津县|
镇江市|
山东省|
陆丰市|
双牌县|
犍为县|
察隅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长兴县|
湖州市|
卢龙县|
山阴县|
石家庄市|
新民市|
哈尔滨市|
龙海市|
含山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