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昵稱:松月胡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號:1541674</b></p> <p class="ql-block"> 1931年春,我出生在金城蘭州,家住安定門外(現勝利飯店),從小目睹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發生的不少事。</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日本鬼子飛機轟炸蘭州,那時我只有八九歲,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那個悲慘的年代,對日寇轟炸蘭州的暴行,記憶猶新,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一次,全市又響起了防空警報,我們全家人和附近的市民一起,再次跑向南邊伏龍坪山上去躲避,直到警報解除后返回。只見家中前院和周圍不少居民的房屋被炸毀,變成一片瓦礫。因此,我從小就對日寇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至今看到日本膏藥旗從心底里感到厭惡。</p><p class="ql-block"> 蘭州是中國抗戰大后方,蘇聯援華物資大都由新疆運至蘭州,再轉往各抗日前線。日本為了打擊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對重慶和蘭州實施重點轟炸,開辟一條從山西運城到蘭州600多公里的航線。開始時,狂妄的日軍甚至不用戰斗機護航,僅派重型轟炸機群就來實施轟炸,其轟炸重點之一是甘肅省政府。</p><p class="ql-block"> 一次轟炸中,飛機偏離目標,炸了省政府東西兩側,其中西邊的民眾休閑廣場(現張掖路新華書店)和東邊的大佛寺(現秦安路蘭園)。大佛寺里曾供奉著數十尊各式佛像,金碧輝煌,修繕裝潢十分精美。</p><p class="ql-block"> 蘭州城里城外的黎民百姓認為大佛寺很靈驗,都愿到此寄托心愿。轟炸使大佛寺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那情景慘不忍睹。日本飛機的殘暴行徑,引起了全城百姓的強烈憤慨,更加激發了蘭州人民的抗日決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蘭州設市,同年7月1日成立蘭州市政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蘭州首任市長蔡孟堅</b> </p><p class="ql-block"> 在蘭州首任市長蔡孟堅的主持下,政府對被炸地點進行重新規劃,帶領市民在西邊原休閑廣場修建了一座“民眾教育館”,里面建有籃球場、乒乓球臺、滑梯、木馬、蹺蹺板等孩子們喜愛的娛樂設施,供市民娛樂,還將被擊落的日本飛機殘骸陳列其中;在大佛寺被炸原址上,利用廢舊磚木,修建了一座禮堂,名叫“抗建堂”。</p><p class="ql-block"> 一日,父親帶我去街上走走,來到了“民眾教育館”院里。場地里放置有桌凳,桌上擺放了筆墨紙硯,幾個身穿制服公務人員模樣的人,讓游人們在此書寫毛筆字,施展各自的才華,意思是要向社會招募賢才。</p><p class="ql-block"> 父親鐘毓霖,字秀峰,號傲和尚,自幼酷愛毛筆書法,尤其喜愛潘體(潘齡皋),經多年刻苦努力,加上自身天分,那時書法水平已達相當造詣。</p><p class="ql-block"> 父親帶我走上前去,見一些人正坐在那里寫字,字體無非是顏、柳、歐、蘇等。父親邊看他們寫字邊不住的點頭,上前向公務人員打招呼,問道:“我可以寫幾個字嗎?”公務人員客氣的表示:“您老人家請?!备赣H在桌旁坐下,研磨提筆,用潘體寫下了唐朝詩人李白《早發白帝城》的詩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早發白帝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唐 李白</span></p><p class="ql-block"> <b>朝辭白帝彩云間, </b></p><p class="ql-block"><b> 千里江陵一日還。 </b></p><p class="ql-block"><b> 兩岸猿聲啼不住, </b></p><p class="ql-block"><b> 輕舟已過萬重山。</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潘齡皋曾擔任甘肅省省長,招賢的公務人員都知道其大名,看著父親書寫的潘體唐詩,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關注,在一旁議論,不住點頭贊賞。接著他們詳細詢問了父親的個人情況,家庭住址,說他們知道安定門外有個“鐘雞蛋”小作坊的名號,父親表示那就是我家……</p><p class="ql-block"> 過了幾天,有兩位自稱是省政府的工作人員上門來,其中一位姓邸,那人個頭不高,身體較胖(后知人稱“邸胖子”,家住五泉山閔家橋一帶)。父親將兩人讓進屋內坐下,他們說明來意:“前幾日在民眾教育館,看了你的書法我們很是敬佩,今日代表政府前來拜訪,想請你到我們那里去工作……”這突然降臨的消息,家里人感到十分意外??腿穗x開后,祖父對父親說:“以后家里作坊的事你就不要參與了,專心把公家的事做好就行。”沒想到憑一手潘體毛筆字,謀到了一份政府的差事。</p><p class="ql-block"> 上班后,父親被分配在總務科秘書崗位,工作無非是抄抄寫寫,每月的工資待遇微薄,僅有幾塊銀元,這在當時的蘭州市屬中下水平,只能維持最基本生活,一家人生活仍然艱難。尤其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物價飛漲,上午發了薪水要馬上購物,到下午很快貶值,老百姓無法承受,我每天都處在饑餓狀態,全家人生活更加窘迫,這也是后來我毫不猶豫參軍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于右任</b></p><p class="ql-block">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字誘人,號髯翁、太平老人,曾用名劉學裕、原春雨等,筆名右任、騷心、大風、半哭半笑樓主、關西余子等,被尊稱為“右老”,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斗口于村,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國民黨元老,解放前夕被迫赴臺灣。晚年詩作眷念大陸之情頗深,1964年病逝于臺北。</p><p class="ql-block"> 1947年夏,我16歲,已是蘭州市志果中學(現蘭州市第二中學)一名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一天,父親下班回家,帶回一對毛筆書寫的條幅。吃罷晚飯,在燈下徐徐打開包裝,把條幅展示給家人欣賞,接著說了它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于右任書法《山 行》</b> </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于右任先生受國民政府委派,從南京來蘭州,到甘肅省政府檢查工作。于右任先生的書法造詣名聲遠揚,總務科長“邸胖子”,有意將一些字體工整漂亮的文件資料,拿給于老檢查過目。當于老看到其中一份毛筆書寫的資料時,便詢問一旁的“邸胖子”,此件是誰寫的,當于老得知是科里一位秘書所書,便讓把這位秘書叫來,說他有話要問。于是,秘書被召到于老面前。于老問:“這份資料是你寫的?”秘書說:“是的。”于老又道:“請你現在把這份資料再寫一遍。”于是,秘書當著于老面將資料又寫了一遍。于老這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十分欣賞秘書的潘體書法,對潘齡皋書法風格也是大加贊賞。秘書深知于老書法造詣名冠天下,兩個喜愛書法的人在一起相談甚歡。秘書當場向于老求字,于老毫不吝嗇一口答應,當場書寫了一副對聯,內容是唐朝詩人杜牧《山行》詩詞的前兩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遠上寒山石徑斜,</b></p><p class="ql-block"><b> 白云深處有人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書罷,于老將這幅對聯送給秘書,這位秘書便是我的父親——鐘毓霖。</p><p class="ql-block"> 父親將于右任先生的這幅對聯請人仔細裝裱,掛在家中顯眼位置,認真保存,為自己能邂逅于右任先生,并有一幅他的書法對聯感到驕傲。</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政治運動頻繁,父親因擔心由此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便將這幅字焚毀,后每次想起都感到非常遺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百度查詢,2017年5月27日于右任對聯立軸成交價為RMB460.00萬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潘齡皋 民國書法家 革命家</b></p><p class="ql-block"> 潘齡皋(1867年2月6日—1954年6月19日),字錫九,河北安新人。1881年,15歲的潘齡皋考中秀才,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舉人,后殿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先后任甘肅知縣、知州、知府。辛亥革命后,擔任甘肅省省長。后因痛恨官場腐敗,于1922年辭職回鄉,之后移居天津、北平,以賦詩、寫字為樂,成為民國時期北方著名書法家。日偽統治時期,他因拒絕出任偽河北省省長而被捕入獄。1948年,潘齡皋幾次寫信給傅作義,勸其與中共和談。1949年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中央文史館館員。1954年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潘齡皋書法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父親鐘毓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父親鐘毓霖(字秀峰,號傲和尚)的潘體書法作品</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2-6來自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鐘禮(93歲)口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鐘偉編輯整理</b></p> 謝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仁怀市|
济源市|
常州市|
平乡县|
兰西县|
绍兴市|
三门峡市|
济源市|
潮州市|
汕尾市|
江北区|
宁波市|
光泽县|
砀山县|
将乐县|
金乡县|
广元市|
资中县|
公安县|
海原县|
尼玛县|
宝鸡市|
师宗县|
德庆县|
芦山县|
韶关市|
庐江县|
临夏县|
普宁市|
阿拉善右旗|
图片|
高陵县|
屏山县|
龙海市|
永宁县|
博白县|
玉山县|
文化|
惠来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