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5月9日中午,辭別雄安新區(qū)后,我們一行乘坐旅游大巴前往天津市,繼續(xù)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天晚上我們趕往天津南市食品街對面的九和相聲茶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市南市食品街,位于天津市和平區(qū)慎益大街與榮業(yè)大街交匯處的西南角,是天津市著名的美食街之一,以其豐富多樣的美食而聞名。該街區(qū)于1984年開始開放建設,1985年初正式開業(yè)。食品街占地36畝,整體建筑面積達到4.2萬平方米,采用民族風格建筑,整個街區(qū)形同一座城市,雄偉壯觀,古樸典雅。街內(nèi)四門貫通,設有玻璃穹頂和800米的漢白玉回廊挑臺,氣勢宏偉。食品街分為四個區(qū)共三層,中間設十字甬道,匯聚了國內(nèi)川、魯、粵、湘、蘇、浙、閩、徽八大菜系佳肴和各種特色小吃,以及西餐和日、韓料理等,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餐飲集中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九和相聲茶館位于天津市南市食品街3區(qū)2樓孔府藝苑內(nèi),是天津著名的相聲表演場所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彩的表演而聞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和相聲藝術團自2005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對相聲的熱愛和堅持,逐漸成為天津最具人氣的傳統(tǒng)老派相聲團體。該團體在傳統(tǒng)相聲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傳承精華的同時,創(chuàng)作出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新作品,因此吸引了眾多忠實觀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相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藝術形式,被譽為“北方藝術明珠”、“中國一聲”、“古今藝術之源”,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nèi)涵。天津相聲是天津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代表了天津文化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相聲始于清朝末年,經(jīng)過多年的演變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諷刺社會現(xiàn)象,揭露人性弱點,以及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內(nèi)涵,廣受群眾喜愛和贊賞。天津相聲的演出形式非常靈活,既有單口相聲,也有對口相聲,小品等多種形式,通過演員的表現(xiàn)藝術展現(xiàn)出不同的角色形象,形成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晚表演了《花好月圓》等節(jié)目,雖然好節(jié)目不斷贏得大家的掌聲和喝彩聲,豐富并活躍了現(xiàn)場氣氛。但實事求是地說,也有個別節(jié)目格調(diào)不高,停留在插科打諢水平,缺乏思想性和藝術內(nèi)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10日上午,大家自行組合游覽考察天津五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我們從住宿的旅館前往五大道,迎面的一座漂亮建筑就是“天津音樂廳”。天津音樂廳位于和平區(qū)建設路88號小白樓朗香街,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當時名為平安電影院,由英籍華人盧根建設。1956年,平安電影院收歸國有后進行了改造并更名為天津音樂廳,開始承辦各種音樂會,成為天津承辦大型音樂會最早的地方之一。2005年,因地鐵建設需要,音樂廳在原址拆除重建,并于2009年8月28日重新開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音樂廳是一座歐式建筑,其設計融合了古典與現(xiàn)代元素,主建筑外形為歐式,塔樓上鑲嵌著金黃穹頂,象征著天津的輝煌與開放。法國設計大師雷格尼親自設計,平面為一艘船型,寓意天津的航運歷史和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是指由馬場道、西康路、貴州路、成都道、南京路相結合圍的長方形區(qū)域內(nèi)縱橫23條道路,總長17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房屋2185棟,被市政府列為歷史風貌建筑的小洋樓423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大道建筑風格從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折衷主義式到英、法、意、西班牙乃至猶太式建筑,被譽為“世界建筑博覽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紀20至30年代,五大道名人云集,各界中外名流在這里留下了229處名人故居等歷史風貌建筑,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百年歷史的見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3年五大道被評為“津門新十景”,2005年五大道被天津市政府列為“近代中國看天津”十二大旅游板塊之一,2010年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3年五大道近代建筑群整體被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18清真公館,位于五大道風景區(qū)馬場道16—18號,是一座融合歐式經(jīng)典與西亞迪拜時尚個性裝修風格的清真餐廳,前身為奉系軍閥吳泰勛的官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18清真公館,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遺產(chǎn),還集參觀、美食、文化于一身,成為天津五大道與CBD大量匯集的商務涉外人群與名流顯貴的聚會場所。是本市最豪華、最經(jīng)典、最具歐式風格的高端新派頂級清真餐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18清真公館主營純正清真穆斯林傳統(tǒng)菜與時尚粵菜及譚氏官府菜,以其高標準成為天津五大道小洋樓中的一顆明珠。公館內(nèi)部設計豪華,彰顯貴族風范,擁有16間歐式裝修風格的VlP房間,可同時容納300余人舉辦大型宴會,提供鋼琴表演等文化體驗。美妙的音樂使得品味美食的過程也更加浪漫和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許氏舊宅,位于睦南道11號,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許氏舊宅是由奧地利建筑師蓋苓設計的獨立式住宅。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四夫人許氏在張作霖死后居住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覽五大道,當?shù)貙в瓮扑]雇一輛小三輪,說小三輪車會帶你轉一圈,車主會一路介紹,使你不虛此行。然而我們一行三人雇的一輛三輪車,100元錢,車主很能吹,但實際上只帶我們轉了幾個彎,簡單介紹了一通,前后兩個小時不到,就完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世昌舊居:位于新華路255號,英庭院式三層樓房,是個獨立大院,占地面積6.35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筑面積1085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世昌(1854—1939)曾任軍機大臣、東三省總督、清庭皇族內(nèi)閣協(xié)理大臣、袁世凱時期的國務卿。1918年10月任北洋政府總統(tǒng),1922年6月被曹錕、吳佩孚“逼宮”下野,結束了大總統(tǒng)政治生涯,回到天津當起了寓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世昌善書畫,一生編書、刻書30多種,是研究清代文化的一座繞不過去的一個人,被后人稱為“文治總統(tǒng)”。他從6歲便開始學畫,善畫山水松竹,每畫必題詩,其詩簡潔清遠。他還曾辦過畫展,其留下的畫作。水平可以比肩張大千、齊白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學銘舊居:位于和平區(qū)睦南道50號,建于1925年,為英國庭院式建筑風格,涵蓋主樓、后樓兩幢,為增加私密性和安全感,兩幢樓之間由騎樓連接。院落寬敞,花木扶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學銘(1908—1983)字西卿,奉天(今遼寧)海城人,是張學良二弟,解放前曾任天津市公安局長、天津市長。解放后曾任天津市建設局副局長,天津市政協(xié)常委、全國政協(xié)委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連良舊居:位于和平區(qū)河北路285號,是一座充滿意大利風情的建筑,由意大利建筑設計家保羅.鮑乃弟設計。這座建筑因其獨特的外觀——用疙瘩磚砌筑而成,而得名“疙瘩樓”。它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西方聯(lián)排式住宅的特點,具有緊湊的總體布置和良好的朝向、采光及通風條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該樓,因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曾在此居住而聞名于世。馬連良(1901—1966)字溫如,回族,北京人,自幼酷愛京劇,8歲入喜連成科班,先學武生,后習老生。馬連良師法譚鑫培、孫菊仙等名家,吸收余派藝術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被稱為“馬派老生"而享譽京津,被稱為“前四大須生”之一,“后四大須生”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連良舊居不僅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戲劇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他與天津這座城市的深厚情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卞穎新舊居:位于和平區(qū)睦南道79號,建于1930年,建筑面積3280平方米,由奧地利建筑師羅爾夫.蓋苓設計,具有中世紀西班牙風格。為磚木結構四層樓房,深色琉缸磚墻面,緩坡瓦頂。二層有拱形曲線陽臺,頗為別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卞穎新(1908—1972),從天津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實業(yè)界,經(jīng)營新亞油廠、宏孚化工廠等。他愛好廣泛,對建筑、藝術、古董都很有研究。卞家是天津“八大家”中的“鄉(xiāng)祠卞家”,經(jīng)營隆順號洋廣雜貨店、隆順榕藥店及房地產(chǎn)業(yè)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樹強舊宅:該建筑建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為三層磚混結構平頂樓房,建筑布局依據(jù)地形變化,整體方正規(guī)則,臨馬路交界處的轉角部位采用圓角處理,在建筑的其它部位還點綴了幾個圓弧陽臺雨篷,使立面變化十分豐富。該建筑帶有較強的現(xiàn)代建筑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樹強(1914—1951) 字幼洲,天津人,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七七事變后,出任偽天津公署水上警察分局局長,偽天津警察局特務科科長,1945年任偽唐山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投敵罪被處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樹強舊宅不僅是天津市和平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還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建筑展現(xiàn)了五大道地區(qū)作為“”萬國建筑展覽館”的特色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組圖中上圖是潤園,下圖是和平賓館。潤園建于1931年,原為孫多鈺、孫震方叔侄舊居。孫多鈺和孫震方,同為大名鼎鼎的孫家鼐的后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一座西班牙別墅式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的主樓和配樓,閣樓式的門樓,水波狀的白色抹灰院墻,具有濃郁的地中海風情。這里之所以稱為潤園,是因為毛澤東曾于1951年12月27日至29日來天津在此居住,留下了許多佳話。毛澤東字潤之,因而將此建筑取名潤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和平賓館是隸屬于天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涉外賓館,占地面積1.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由新建的ABC三幢樓、及睦南樓、潤園別墅組成。賓館擁有各類客房292間(套),中餐廳,3個不同規(guī)模的會議廳。賓館裝飾古樸典雅,設施齊全,環(huán)境幽靜怡人。和平賓館曾下榻過黨和國家一、二、三代多位領導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大道重慶道上的大龍郵局,是為紀念我國第一枚郵票大龍郵票在天津誕生而設立的郵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龍郵局,是一個結合了傳統(tǒng)郵政文化與現(xiàn)代元素的特色郵局。這個郵局不僅是一個郵政服務機構,還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通過提供咖啡、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多種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此外,大龍郵局還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龍郵局的成功運營,不僅展示了天津作為中國近代郵政發(fā)祥地的歷史地位,也促進了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成為天津的一道文化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大道上的慶王府,位于和平區(qū)重慶道55號,始建于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jiān)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建筑面積5922平方米,此建筑中西合璧 屬于折中主義風格。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擁有三層,其中還包括地下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慶王府的內(nèi)部設計同樣精彩,擁有內(nèi)天井圍合式建筑布局,以及通敞柱廊等特色設計元素。內(nèi)部的裝飾和細節(jié)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展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此外,還有從北京運來的196根三色六菱形琉璃柱與故宮琉璃瓦同窯燒制,黃綠藍三種御用之色代表了它的皇家血統(tǒng)。以及楠木透雕裝飾罩等,這些都是獨特之處,展現(xiàn)了其作為華人樓房之冠的奢華與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清皇族最后一位“鐵帽子王”“愛新覺羅.載振”(老慶親王奕劻長子)一個偶然的機會,應邀來到小德張這座府邸做客,一眼相中,便以高價向小德張購得此宅,將其更名為“慶王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5月10日當天下午,我們一行前往游覽考察天津古文化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市南開區(qū)的一處著名旅游景點,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落在街北入口處的“天津古文化街”石碑,源自天津薊縣上億年的古化石,石上鐫刻著天津市老領導、中共中央十五屆政治局常委、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瑞環(huán)同志的題字“天津古文化街”。石碑后面是彩繪牌樓,牌樓坊心上題詞是 “沽上藝苑”。指天津地處九河下梢,自古以來水源豐富、水網(wǎng)密集,天津又素有“津沽”、“直沽”、“沽上”之稱,天津衛(wèi)地域內(nèi)有“七十二沽”。因而“沽上藝苑”就是天津衛(wèi)的文化發(fā)祥地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以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價值而聞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條街區(qū),最初是以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的天后宮為方位確定的地名,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mào)聚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上的嚴復銅像,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嚴復而設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嚴復(1854—1921)是福建福州人,與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是同鄉(xiāng)。他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他的翻譯和教育工作對中國近代的思想啟蒙和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天演論》,其中的名言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思想界。嚴復還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中國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嚴復銅像的設立,不僅是為了紀念他的生平和成就,也是為了弘揚他的思想和精神,特別是他對中國近代文化發(fā)展的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古文化街不僅保留了許多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如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高聳入云的鐘樓和精致的亭臺樓閣等,還匯聚了天津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美食、文化表演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充滿了濃郁的津味文化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古文化街,全長約1.6公里,是一條集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特色商業(yè)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的許多傳統(tǒng)建筑、特色小店、風味小吃和手工藝品,讓人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古文化街,雖然我們行色匆匆,走馬觀花,但我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兩處杭州著名的手工藝品和旅游產(chǎn)品——王星記扇子和張小泉剪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星記扇子和張小泉剪刀是杭州二輕下屬企業(yè)的產(chǎn)品,我因曾在二輕工作過,所以有種他鄉(xiāng)遇親人的感覺,倍感親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古文化街內(nèi)著名的店鋪和手工藝品不少,如益德成鼻煙文化展覽館:了解傳統(tǒng)鼻煙文化,品味歷史的香氣;泥人張世家美術館:欣賞精美的泥人作品,感受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魅力;果仁張:品嘗地道的天津小吃,體驗舌尖上的美味;楊柳青年畫:欣賞傳統(tǒng)年畫,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藝術價值;津門蔡氏貢撣:探索傳統(tǒng)手工藝品,感受其獨特的工藝與文化;名流茶館:享受一杯清茶,放松身心,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文化街上展示的景泰藍作品和京劇臉譜,美輪美奐,使人看后身心愉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上的戲樓,是天津市現(xiàn)存最早的戲劇演出場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戲樓位于大獅子胡同古文化街媽祖廟的對面,其建筑風格為木結構樓臺式,坐東向西,面向天后宮。戲樓內(nèi)部裝飾華麗,金碧輝煌的棵枋彩繪和精美的壁畫,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戲樓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答謝天后娘娘,寄托了美好愿望,希望民泰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戲樓前的廣場是表演民俗的地方,也是天津非遺的聚集地,經(jīng)常舉辦各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看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戲樓,不僅是天津古文化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了解天津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又稱小直沽天妃宮、娘娘宮,位于古文化街80號,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并改稱天后宮。在天津,有“先有天后宮,后有天津城”的說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建筑群規(guī)模龐大,氣勢雄偉壯觀,坐西朝東,面向海河路占地面積5352平方米,建筑面積1734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自東向西沿中軸線排列,依次有戲樓、幡桿、山門、牌樓、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jīng)閣、啟圣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牌坊名為“”海門慈筏”,位于天后宮的前方,建于石臺上,正面題詞“海門慈筏”,背面題詞“百谷朝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牌坊是天后宮的重要建筑之一,不僅具有標識作用,還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建筑美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牌坊的建造體現(xiàn)了對天后(媽祖)的崇敬,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風格和天津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前殿,為穿堂殿,是天后宮初建時的山門,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的古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殿也稱山門殿,面闊3間(11.28米),進深2間(6.95米)歇山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前殿現(xiàn)作為天津市民俗博物館的一部分,展示了天津地域民俗文化、民間信仰研究及展覽、游覽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yè)、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nèi)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正殿:是該卷棚群的主體建筑,建造在高大的臺基之上,具有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筑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采用7檁單檐廡殿頂?shù)脑O計,前接卷棚頂抱廈,后連懸山頂鳳尾殿。這種建筑形式明顯區(qū)別于明清時期的寺廟“四合院”建筑,展現(xiàn)了宋元時期寺廟建筑的空間布局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殿的單檐廡殿頂是天津天后宮具有的又一宋元廟宇建筑特征,顯示了其在建筑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正殿的臺基寬19.45米,深25.67米,現(xiàn)高1米,是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的媽祖廟正殿臺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正殿供奉的天后(媽祖)圣像是一尊高2.7米的塑像,面容慈和,身披霞帔,頭戴鳳冠。這尊天后圣像,是天津天后宮中(除了此天后宮,天津市內(nèi)還有許多供奉媽祖的廟宇和神像)最受尊敬的神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天后宮,是天津地區(qū)最早建立的媽祖廟,是天津地區(qū)媽祖信仰的中心。它不僅是天津市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國北方展示媽祖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跡。它與福建湄洲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并稱中國三大天后宮。</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的藏經(jīng)閣:原為存放媽祖典籍之處。現(xiàn)作為天津市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展示了豐富的民俗文物,包括漕運、婚育、商業(yè)、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nèi)容。這些展覽不僅展示了天津的歷史文化,也讓游客能夠深入了解天津的民俗民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藏經(jīng)閣既是信仰的場所,也是文化和旅游的重要地點,對于推廣天津的文化和旅游有著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后宮啟圣殿:民國時期曾作為天后宮太極武術社社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xiàn)殿內(nèi)供奉的是天后(媽祖娘娘)的父母,清代敕封其父林維愨為積慶公,其母王氏為積慶侯夫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天后宮兩側配建有鐘樓、鼓樓、關帝殿、財神殿、其他配殿及過街樓、張仙閣等建筑,是研究宋元時期媽祖廟建筑特征的活化石,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關帝殿,又稱關帝廟,建于明代,相傳原為明寧靖王府內(nèi)之關帝廳。該廟宇在康熙末年進行了修繕,成為了本市武圣關帝信仰之中心,并被列入了官方祀典的武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殿中供奉著金身關帝神像,左右陪祀周倉和關平。這些神像均為清代康熙年間留下的古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廟宇的雕刻裝飾顯得精簡無華,但雕工細膩,雕刻內(nèi)容多以動植物等自然形物為主題,營造出肅穆凝練的武人氣質(zh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財神殿:2002年復建,殿內(nèi)供奉文財神,商朝名臣比干。財神殿的主要功能是供奉財神吸引信眾前來朝拜,祈求財運和商業(yè)繁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財神殿的對聯(lián)頗有深意,上聯(lián)云:懲貪婪要讓生財有道,下聯(lián)云:扶困苦莫教致富無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財神殿的存在,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于財富和商業(yè)成功的祈求和渴望,是天后宮作為一個綜合性民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后宮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是我國以華北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因其坐鎮(zhèn)泰山,尊稱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其道場是中國五岳之尊的東岳泰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民間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指的是碧霞元君與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舍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聞名于世的保護女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碧霞元君殿,殿內(nèi)供奉碧霞元君、河伯神、魁星、柳仙、雷公神、土地神等多位神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最為別具特色的當屬古文化街的仿古彩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宮前廣場展示的是以天津民俗為內(nèi)容的彩繪畫面,描繪了清末民初天津衛(wèi)的市井民俗;從街南到街北依次展開的仿古彩繪,其西側以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為題材,東側則以中國歷史故事、古代傳說以及戲劇名作為題材,并依照漢、唐、宋、元、明、清的歷史順序逐一展開,使廣大游客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文化街南口牌樓坊心上的題詞,是“津門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津門”是天津的別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里”是老地方的意思,“津門故里”就是天津衛(wèi)的老地方,有天津衛(wèi)的發(fā)祥地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古文化街南口有個媽祖文化園,總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擁有總建筑面積4033平方米。是一個三面環(huán)海、視野開闊的地方,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海風輕拂,仿佛能聽到海的呼聲,感受媽祖的庇佑。這里不僅是體驗媽祖信仰的絕佳之地,也是感受海洋文化的重要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媽祖文化園內(nèi)有一座高達42.3米的石雕媽祖像,是天津最大的媽祖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媽祖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雕像是由858塊石料拼接而成,相當于14層樓的高度,展現(xiàn)了匠人的心血與技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辭別古文化街,我們一行來到美麗的海河之濱、著名的意大利風情保護區(qū)內(nèi)(天津市河北區(qū)博愛道30號)的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是一個集專業(yè)性、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展覽建筑。建筑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布展面積1萬平方米。其設計風格,體現(xiàn)了明快的現(xiàn)代格調(diào)與恢宏大氣的建筑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該館的主要職責包括宣傳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律、法規(guī)及城市的發(fā)展變化,陳列城市總體規(guī)劃、專項規(guī)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及各類重點工程的詳細規(guī)劃,進行規(guī)劃公示,舉辦與規(guī)劃建設相關的臨時展覽,并提供規(guī)劃學術報告、規(guī)劃咨詢的場所和服務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共分四層,1至3層展覽區(qū),有16個展區(qū),四層設辦公區(qū)和多功能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層設歷史展區(qū)、總體規(guī)劃展區(qū)、交通規(guī)劃展區(qū)、中心城區(qū)規(guī)劃模型展區(qū)、公示區(qū)和臨展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層設濱海新區(qū)規(guī)劃展區(qū)、海河規(guī)劃展區(qū)、名城保護規(guī)劃展區(qū)、旅游規(guī)劃展區(qū)和海河之旅4D影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層設住房建設規(guī)劃展區(qū)、公共設施規(guī)劃展區(qū)、生態(tài)規(guī)劃展區(qū)、環(huán)境整治展區(qū)、重點地區(qū)規(guī)劃展區(qū)、城市映像影廳、公眾互動參與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展示的目標,是讓天津成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fā)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qū)、金融創(chuàng)新運營示范區(qū)、改革開放先行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的講解員,熱情、耐心、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介紹了天津市的規(guī)劃發(fā)展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講解員在采用展板、模型等傳統(tǒng)展示手段基礎上,大量使用激光成像、發(fā)光地圖、電子翻書、多通道投影等現(xiàn)代聲光電技術融入多項展示環(huán)節(jié),全面展示了天津的歷史變遷、發(fā)展動態(tài)及未來愿景。同時還十分注重參觀者的參與互動,專門設置了數(shù)字多媒體展示區(qū)和動感影廳等,讓參觀者在輕松的心情下認識規(guī)劃、參與規(guī)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結束了天津市規(guī)劃展覽館的行程,大部分的老領導選擇回住宿地的賓館休息,我與幾位余興未減的老領導,自行組合到鄰近的意風區(qū)轉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風區(qū)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底蘊和文化資源的旅游休閑街區(qū),始建于1902年,是全球唯一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風貌建筑群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風區(qū)坐落于海河之濱,地處天津市河北區(qū),是由五經(jīng)路、博愛道、勝利路、建國道合圍而成的四方形地區(qū),占地28.45公頃,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區(qū)內(nèi)擁有保存完整的百年歷史歐洲建筑137座,展現(xiàn)了哥特、羅馬、巴洛克等多種建筑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風區(qū)但丁廣場:是為紀念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詩人,與莎士比亞、歌德并稱為西歐史上三大天才巨匠的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年5月—1321年9月14日)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廣場主題風格為意大利式,與周邊意風區(qū)的風格協(xié)調(diào)。其西南角舊時為一座臨街的歐式坡頂小樓,此樓與意國花園毗鄰,現(xiàn)已為天津職工經(jīng)濟技術大學所取代。東南角為張鳴岐故居,西、北各有一門,分別為自由道21號和民生路69號,為二層意大利式羅馬風格小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廣場的路面采用具有意大利古典風格的石釘進行鋪裝,從中心向外發(fā)散,形成一圈圈的圓形,與廣場四周弧形花壇融為一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可波羅廣場:位于天津河北區(qū)原意租界(現(xiàn)意風區(qū))馬可波羅路與但丁路交匯處,占地2200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平女神雕塑位于廣場中心,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而建,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設計,建成后由意大利途徑上海運至天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廣場由和平女神雕塑和6座典型的意大利南部地中海風格別墅組成,主體雕塑包括噴泉水池、基座、羅馬柱等。和平女神像,高13.6米,全部采用花崗巖石材,其中基座上部裝飾了4個歐式人物雕像,柱頂為展翅飛翔的和平女神銅像,手拿一枝橄欖枝,象征著“友誼和平”這一永恒的主題。光建設以暖色調(diào)為主,明暗搭配,錯落有致,給人一種含蓄、溫馨、休閑、安靜、舒適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意風區(qū)文化氣息濃厚,曾留下許多名人政要的歷史足跡,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現(xiàn)代戲劇大師曹禺、近代學術巨匠梁啟超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曹禺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意風區(qū),前后兩座共計600余平方米的意式小洋樓,館前鑄有曹禺先生的銅像。館內(nèi)擁有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圖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2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他的代表作包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曹禺故居不僅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青少年時期的居住地,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曹禺劇院為一座兩層磚木混合帶地下室樓房,局部三層。內(nèi)部分別設有“雷雨廳”、“日出廳”、“原野廳”三個劇場。劇院的一層設有2個小劇場和一個大廳,劇院的二層設有一個小劇場和一間名為“北京人”的咖啡廳,劇院的三層為一座展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風區(qū)的 梁啟超故居,又稱舊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區(qū)民族路44—46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啟超(1873—192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梁氏故居,由兩座樓組成,一座是舊居老樓,共兩層,一樓為客廳、書房等,二樓是梁啟超及家眷的住所,建于1914年;另一座是梁啟超的書齋“飲冰室”,建于1924年,是一棟意式風情二層小樓,由意大利建筑師設計,梁啟超晚年的政治活動和寫作都在此處。他在此處組織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反袁護國運動,并完成了著名巨作《飲冰室合集》的大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1年,天津市政府對梁啟超故居進行修繕,2002年10月,故居修繕完成,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成為國家3A級景區(qū),是天津“海河意式風情區(qū)”內(nèi)新的旅游觀光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辭別意風區(qū),傍晚我們走過金湯橋來到海河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湯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橋名取意“固若金湯”,橋長76.4米,總寬10.5米,面積802.2平方米,是天津市現(xiàn)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人民解放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打響了解放天津的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經(jīng)激戰(zhàn)勝利會師金湯橋,金湯橋就此成為了天津獲得新生的標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傍晚的海河霞光滿天,水天一色,似乎在用令人愉悅,溫暖的色調(diào),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河邊的天津海河悅榕莊酒店:是一座充滿現(xiàn)代感的豪華都市度假村,是融合現(xiàn)代奢華與地域特色的五星級度假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悅榕莊酒店擁攬漂亮的海河美景,酒店前以鮮花、云彩、繡球、和平鴿等組成的造型格外醒目、格外引人關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我們一行人登上了海河游船公司安排的游船,開始了夜游海河,觀賞兩岸夜景的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晚,來海河觀賞夜景的游客還挺多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到處是人山人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夜幕下的海河悅榕莊酒店,與白天相比,少了許多繁雜與喧鬧,多了些許簡單和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瑞吉金融街酒店,不僅地理位置優(yōu)越,將舉世聞名的瑞吉管家服務帶到天津,而且其外觀由國際知名的SOM公司進行設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幢由鋼筋水泥與玻璃幕墻構成的雄偉摩天大廈,其獨特的中空立方體設計巧妙呼應了“津門”概念,已然成為天津市區(qū)一道純美、別致的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夜幕下的金湯橋,在燈光的輝映下,金光燦燦,橋下河面也是溶金一片,成了名至實歸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湯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海河邊夜幕下,這幢像極了一把金梳子的樓房,是團泊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的創(chuàng)意來自詩人郭小川的作品《團泊洼的秋天》其中提到團泊洼位于天津靜海區(qū),秋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著靜靜的團泊洼,秋光如同發(fā)亮的汗珠,飄飄揚揚地在平灘上揮灑。也有的人稱它為“津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團泊洼不僅在文學作品中被賦予了美的象征,而且在現(xiàn)實中,它以其自然的美麗和寧靜,成為了天津市民和游客喜愛的地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樂橋,是一座輪橋合一的景觀橋。其上直徑達到110米的摩天輪,也被稱為“天津之眼”,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可以媲美英國泰晤士河畔號稱世界最大的“倫敦之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下的“天津之眼”燁燁生輝,美輪美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津地標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夜幕下閃閃發(fā)光的天津世紀鐘,顯得突兀而靜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紀鐘位于河北區(qū)海河河畔,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于1999年建立的大型標識性城市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世紀鐘為全金屬材料,鐘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余噸,分鐘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通體金屬,流光溢彩。鐘擺上下,日月輝映。鐘盤圓周,眾星拱衛(wèi),中西交融,天人合一。古典與現(xiàn)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xù),時不我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紀鐘不僅是天津市最具關注度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近代中國工業(yè)革命的象征。當晚游覽的天氣,開始是好的,后來不知怎么下起了瓢潑大雨,游船甲班上的游客被迫躲進了船艙,影響了最后的游覽和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11日上午,自由活動。我與夫人和人大的林副主任,決定到前一天因時間關系未能深入內(nèi)部游覽的慶王府去一探究竟。然而我們到慶王府離開門時間暫早,臨時決定趕往末代皇帝傅儀寓居天津的靜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靜園,位于天津市和平區(qū)鞍山道70號(原日本租界區(qū)宮島路),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傅儀居住于此,更名“靜園”,取“靜以養(yǎng)吾浩然”之意,又有寓意“靜觀變化,靜待時機”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入靜園,左邊墻內(nèi)是一株斜靠的枝繁葉茂綠色大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靜園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院落中,主體建筑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筑風格帶有日本木構建筑特點和西班牙建筑的樣式。門的結構和材料選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樸素自然而簡約,然而它的緩坡屋頂、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內(nèi)細部裝飾則有明顯的西班牙中世紀建筑的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園內(nèi)除主體建筑外,還有曲徑回廊、假山池塘等,整體環(huán)境幽雅清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樓有原議事廳、會客室、大餐廳、小餐廳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議事廳:為傅儀與清室遺老商討復辟大事之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遺老舊臣復辟之事主張不一,陳寶琛主張“還宮”,羅振玉主張“聯(lián)日”,鄭孝胥主張“列強共管”。就在傅儀心猿意馬之時,日本貴族水野勝邦密訪傅儀,贈予一把題詩為“天莫空勾踐,時非無范蠡”的日本折扇用以暗示。頓覺復辟有望的傅儀,遂決定離津出關,投靠日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議事廳見證了傅儀在天津后期直到出關之前,一切政治活動的發(fā)生與政治思想的轉變。</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會客廳:是傅儀與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遺老“、軍閥首領、各國駐津領事及司令官等貴賓密談的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曾上演著一幕幕政治陰謀與爾虞我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土肥原賢二策劃了“天津事變”,并深夜到此密訪傅儀,利誘其出關。遺老舊臣則反應不一,堅決反對傅儀出關的“帝師”陳寶琛,作為“主拒”派領袖,與支持出關的“主迎”派領袖鄭孝胥,在這間會客廳里,就“出關”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大餐廳:是傅儀宴請賓客的房間,各式政客、軍閥、遺老都曾是座上賓客,傅儀常與他們商討時局,謀求復辟的契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日里,這里便成為傅儀與婉容共舞之處,他們聽著留聲機,享受著靜園的閑暇和愜意。在這里,年輕的傅儀度過了前半生最為自由的歲月,盡早實現(xiàn) “復辟大業(yè)”和安逸享受“寓公生活”充斥著傅儀復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小餐廳:為傅儀與后、妃用膳之處,傅儀與婉容經(jīng)常在此共進西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傅儀的二妹韞和在日記中寫道:“傅儀在天津時喜歡和婉容同去起士林用西餐,很喜愛那里的冰激凌楊梅冷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餐廳見證了傅儀與婉容難得的溫存與甜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樓有傅儀的臥室、書房,婉容的臥室、書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傅儀臥室:為傅儀起居、休憩之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傅儀在天津期間,外出時常穿著考究的英國料子西服,頭戴禮帽,手提文明棍,戴著德國蔡司眼鏡,渾身散發(fā)著古龍香水和樟腦精的混合氣味,儼然一副外國貴族的模樣。但傅儀內(nèi)心還保留著強烈的封建意識,他認為“ 夫婦關系就是主奴關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復辟才是他唯一的興趣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傅儀書房:為傅儀閱讀、沉思之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傅儀經(jīng)常閱讀《順天時報》和《大公報》,關注時局和輿論動向,尋求復辟時機。同時也不忘享受西式生活,去利順德跳舞,去英租界打高爾夫球,在靜園修建網(wǎng)球場……這些高端消費的經(jīng)濟來源,大部分來自傅儀從宮中運出的古玩字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婉容書房:為末代皇后婉容讀書、執(zhí)筆寫字的房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婉容自幼在天津成長,良好的西式教育塑造了婉容的摩登氣質(zhì)。傅儀與婉容常常用英文通信。婉容喜歡拍照,現(xiàn)存二人的合照幾乎都是在天津時期拍攝的。二人還時常一起聽收音機,共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這位末代皇后的天津歲月,是她一生中最后的快樂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樓原傅儀祭拜先祖的房間,現(xiàn)為傅儀家世展廳。詳細介紹了傅儀所屬的醇親王之家的方方面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傅儀家世展,展出了一幅愛新覺羅家屬,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傅儀十二代帝王世系圖,及傅儀祖、父第一代、第二代醇親王家世介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傅儀家世展還以大量照片展示了傅儀大婚及皇后婉容、淑妃文秀、福貴人李玉琴、祥貴人譚玉齡及最后一任夫人李淑賢的情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靜園出來,又聽說傅儀居住的另一個地方“張園”,距靜園只有200米左右,于是我們又匆匆趕往張園。</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達張園大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廣告牌,上寫“孫中山、傅儀在津舊居”,兩端有孫中山和傅儀畫像各一幅。</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園位于天津市和平區(qū)鞍山道59號,始建于1915年,原為清末湖北提督張彪的私人豪華宅院。其建筑風格為西洋古典,主樓坐東朝西,與坐南朝北的西式平房相連,形成丁字形大客廳,展現(xiàn)了經(jīng)典西式豪華住宅的特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園以其豐富的歷史背景和功能變遷而聞名,作為私家宅邸,既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和末代皇帝的下榻場所,又是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官邸、國民黨警備司令部、天津市軍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的辦公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園積淀了百年歲月,見證了從清末到民國,再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歷史風云。除了孫中山在張園的停留,傅儀在此的居住,張園還接待過許多其他歷史名人,成為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重要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這里打出了“中華百年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張園”的標語。</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園進門左邊第二室,是孫中山紀念室。正中是孫中山畫像,兩旁是孫中山所題對聯(lián):“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畫像下方辦公桌,兩旁是書柜、博古架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園共有《奠基歲月》和《張園往事》兩個展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園往事》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來得及游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奠基歲月》主題展覽,分為解放天津、接管天津、鞏固建立人民政權、建設天津、加強黨組織、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六大部分,通過200余幅歷史照片、100余件文物展品、及視頻資料、場景復原等,真實記錄了軍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領導天津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jīng)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天津開展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革除積弊,恢復經(jīng)濟,重塑秩序,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徹底改變了舊社會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圖片展示的是《奠基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題展覽中,解放初天津市軍管會領導機構人員名錄和中共天津市委領導機構人員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5月11日下午,我們結束了為期6天的冀津行游覽考察活動,2點45分乘坐國航GS7851航班,離開天津回程返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顧這次冀津行的游覽考察活動,大家普遍反映收獲滿滿。不僅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而且學習、體驗了西柏坡精神、以地道戰(zhàn)為代表的全民抗戰(zhàn)精神;更親身看到了各地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祖國日新月異,改天換地、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新面貌。感謝組織方和旅行社的精心組織,感謝領隊對大家的關照和細心安排,感謝全陪導游和地接導游及大巴司機、相關服務人員的熱情服務,感謝一路相伴,同歡樂、共辛苦的老領導、老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見啦,后會有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沙湾县|
甘谷县|
华容县|
石景山区|
桂东县|
阿合奇县|
格尔木市|
太谷县|
德兴市|
兴宁市|
西林县|
彭阳县|
绥中县|
内黄县|
墨脱县|
莲花县|
永福县|
曲水县|
轮台县|
玉龙|
泗阳县|
公安县|
那坡县|
灵山县|
普定县|
云林县|
木里|
饶阳县|
丰原市|
云林县|
水富县|
美姑县|
梁山县|
全椒县|
翁牛特旗|
酉阳|
盈江县|
绥江县|
福鼎市|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