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2日,途經淮安,在這里游覽兩個半天。雖說蜻蜓點水,可也受益匪淺。感受最深的是,這里是古運河要沖,這里文化深厚,這里人杰地靈,這里菜系美妙。</p> <p class="ql-block">從杭州出發,中午到達淮安。正是飯點,搜到一家老字號老淮城面館,據說這里的長魚面富有盛名,味道鮮美。</p> <p class="ql-block">長魚面的長魚指鱔魚。一套端上來有一份長魚、一碗面和一盅茶。服務員告訴我們,先要飲茶清清口,再把長魚倒到面里拌勻了吃。</p><p class="ql-block">挑上一筷子面和長魚條放到嘴里一嚼,嗯!真是鮮香無比,口感特別。</p> <p class="ql-block">淮揚菜早有耳聞!由于淮安漕運要沖、府衙高位、巨商云集,人眾物華,融合開創出色香味俱佳的淮揚菜。是中國魯淮川粵四大菜系之一。</p> <p class="ql-block">吃完面,出門就看到鎮淮樓。順著老城中軸線,我們來到了漕運總督部院遺址公園。往里走,有一個漕運展覽館,在那里,我們了解了鑿修大運河的歷史和功利。</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進爭霸中原船運兵糧之便,首開揚州到淮安的邗溝。</p><p class="ql-block">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首開通濟渠。大業四年(608年),用兵遼東又開永濟渠,至今大清河折入永定河直抵薊縣(今北京),人稱北運河。大業元年(610年),重修京口(今鎮江)至余杭(今杭州)的運河。至此,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的五大水系,形成了長達2000多公里的水運交通線,既利漕運,又便商運。</p> <p class="ql-block">淮安地處運河五大水系的中部,自然成為漕運要沖。宋朝在這里設立漕運運轉副使。</p><p class="ql-block">元代不僅在淮安設府,還設立漕運總督部院,統管七省漕運。</p><p class="ql-block">明代又增設了炒關(稅務機關)、鹽運分司和鹽引批驗所(通管淮北鹽務),直到清光緒年間廢漕。</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聽歷史老師說,隋煬帝曾經乘著龍船下江南游玩。那么,今天我們的人民是不是也可以乘著龍船下江南游玩呢?就此,建議國家開發運河游,這樣人民得到實惠,拓展了資源優勢,國家擴大了內需,何樂而不為。</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的淮安,是全國漕運指揮中心(總督漕運部院)、河道治理中心(河道總督)、糧食儲運中心(漕糧中轉倉常盈倉、豐濟倉)、鹽榷稅務中心(淮北鹽運分司、板閘戶部鈔關、清江浦戶部儲糧關、清江浦工部抽水關)、漕船制造中心(全國最大的內河漕船廠——清江督造船廠)。</p> <p class="ql-block">自大運河開通后,淮安成為淮北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軍事要沖。有古人說,“南必得而后進取有資,北必得而后餉運無阻”。明弘治年間,詩人邱浚在《過山陽縣(淮安)》詩中說:“十里朱旗兩岸舟,夜深歌舞幾曾休。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指河下鎮)。”另有明代詩人姚廣孝《淮安覽古》曰:“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可見當年淮安之繁華。</p> <p class="ql-block">淮安設府,和河南南陽府一樣,為四品級別,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吏、戶、禮、兵、刑、工六科齊全。</p> <p class="ql-block">吏科主要職能是考察績廉、任免官員;戶科管理財政稅收,民政田賦;禮科則是興學育人,制定規章;兵科征兵訓練防御;刑科辦案量刑;工科負責維修營造。</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暑是元代《竇娥冤》和清代李毓昌《天下糧倉》的故事發生處。</p> <p class="ql-block">龍窩樓始建于唐,聞名于宋,歷代屢建屢廢。自后周顯德五年(958年)正月,趙匡胤率領禁軍攻克楚州(今淮安)時下榻于此。到宋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龍窩樓遂被定名,該巷也被正式定名為龍窩巷。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3月,乾隆皇帝南巡至淮安府,駐蹕龍窩樓,并御題詩文賜漕運總督楊錫紱。</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們來到河下古鎮。</p><p class="ql-block">河下古鎮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街道境內。是淮安古城保護完好的歷史街區之一。它形成于春秋末年,景區有3.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文樓餐館很有意思。從外面看不大,往里走曲徑通幽,左擴右展,柳暗花明。</p> <p class="ql-block">文樓的蟹黃湯包很是有名。一包端上,鼓鼓囊囊,一搖三晃,包子里的熱氣一吐一吐,好像心跳。食用時先要用吸管把包子里的湯水吸干,再享來用肉包。蟹黃味和豬肉味交相融合,十分美妙!</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鎮在明清時期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齊全”之稱。乾隆皇帝南巡時,曾6次駐足該地。歷史上先后被譽為“軍事重鎮”“鹽商重鎮”“中醫重鎮”“淮揚菜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沈坤是淮安第一位狀元,授翰林修撰。曾出面資助領導抗倭,是一位抗倭英雄。</p> <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5日,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領袖、開國總理周恩來,出生在淮安駙馬巷周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出生半歲時,因叔叔病重,為“沖災”過繼給叔叔。周恩來接受教育時間較早。1902年,在其4歲時,出身書香門第且才學出眾的嗣母陳氏便對周恩來進行識字教育,并要求背誦唐詩,這是周恩來學習啟蒙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的祖父周起魁曾補得過山陽縣的知事,50多歲時病故,后家境逐漸衰落。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為人忠厚,長年在外省做事,收入不高且常常沒有事做。母親萬氏是清河縣知事萬青選的女兒,性格開朗,見多識廣,能說會道,豁達大度,處世精明,在內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外經常出面調解家族內的糾紛。她經常帶著周恩來去排解糾紛,其開朗直率的性格、精明果斷的處事風格以及化干戈為玉帛的能力對周恩來的成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10歲時,生母和嗣母相繼去世,父親長期在外,周恩來開始管理家務,承擔起照看兩個弟弟的重擔。</p> <p class="ql-block">周家大院門前有一條文渠。周恩來常和表姐龔志如登船順流而下,出北水關,穿蓮花橋,達河下鎮游覽,在那里接觸了解了許多民間風情。</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少年時期喜愛民間文學。新中國成立后,他曾對人說過,“我的學問不少是讀民間文學得來的。”</p> <p class="ql-block">1910年,12歲的周恩來北上東北伯父處讀書。</p> <p class="ql-block">淮安建有周恩來紀念館,那里記述了周恩來偉大而驚險的革命人生。</p> <p class="ql-block">淮安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涌現了許多杰出人物。提起吳承恩,中國家喻戶曉。</p> <p class="ql-block">吳承恩(1504——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河下鎮)人。</p><p class="ql-block">吳承恩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曾跟父親外出游歷。然科考不利,屢試不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補得一個貢生。有說嘉靖三十年,任過河南新野知縣。三十五年(1556年)得到吏部好友幫助,做了浙江長興縣承。不久,因賑災事宜被人陷害入獄。又得李春芳平反解救。隆慶二年(1568年)補了荊府記善的缺。掌“諷導禮法。開喻古誼,及國家恩義大節,以詔王善。”</p> <p class="ql-block">吳承恩五十左右開始寫《西游記》,中途因陷獄和母親病逝中斷。告老退休回到故里后一邊賣文為生,一邊續寫《西游記》。吳承恩大約活了近80歲,雖晚年凄涼,也算高壽。</p> <p class="ql-block">《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元末舉人。元代時中進士。因戰亂流落淮安,閉門著書。《水滸傳》是其中的一部。</p> <p class="ql-block">《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傳說他與施耐庵合作創作了《水滸傳》。施耐庵長期客居淮安,死后亦葬在淮安,后被其子孫遷葬興化施家橋。如此說來,中國四大名著,有三部關連淮安。</p> <p class="ql-block">秦漢名將韓信,誕生在淮安碼頭鎮。韓信幼年父母雙亡,靠釣魚賣錢為生。由于孤單貧窮,經常受人欺負。一次,一屠夫在大街上攔住韓信,要他從跨下鉆過,韓信不承一時之勇,屈辱鉆過。這正是,小不忍則亂大謀。表明韓信早年就懂得不爭眼前、韜光養晦之理。</p> <p class="ql-block">出生淮安的歷史名人還有宋代抗金女將粱紅玉(丈夫是守將韓世忠),晚清全才、《老殘游記》作者劉鶴,民族英雄關天陪,京劇宗師王瑤卿,愛國志士李公撲等等。</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再次品嘗了淮安的美食。餐罷,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淮安。淮安真是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典雅,特色鮮明突出,非常值得深游細品。這次要務在身,不能逗留,還有好多的古跡沒有來得及游覽,還有不少美食沒有來得及品嘗。留待以后再來吧!</p> <p class="ql-block">淮安唱古</p><p class="ql-block">聞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霸鏟邗溝四水連,</p><p class="ql-block">督漕總府樂淮安。</p><p class="ql-block">通江入海接車馬,</p><p class="ql-block">薈萃融華冠東南。</p><p class="ql-block">韓信碼頭鉆襠易,</p><p class="ql-block">承恩河下著書難。</p><p class="ql-block">改天換地周家耀,</p><p class="ql-block">毓秀鐘靈代代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吳王夫差為便利漕運、爭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首修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河,又修荷水連接泗水和濟水,把長江、淮河、黃河、濟水四大水系連接起來,從而把蘇杭(錢塘江)、淮河流域和中原聯系起來。后來隋朝擴大邗溝,漕運可達洛陽。元代開鑿山東會通河,南接泗水、黃河,北通衛河,建成龐大的京杭大運河。漕運的開通,使南船和北馬的交通連接起來,不僅便利軍事,也大大促進了社會商貿的發展。</p><p class="ql-block">2.淮安地處淮河線上,又處長江黃河水系之間,自然成為漕運樞紐站,故明朝把漕運總督府設在淮安,領四品銜。</p><p class="ql-block">3.因漕運和商運而匯聚了外地高官巨商,置地建房、當地商貿匯集,促使淮安城市快速發展,匯聚融合四方風俗飲食文化。故淮安繁華一時,清朝時,曾獨領東南的杭州揚州蘇州等四都之首。元代詩人姚廣孝有詩曰:“襟吳帶楚客游多,壯麗東南第一州。”</p><p class="ql-block">4.韓信出生在淮安碼頭鎮,兒時因父母雙亡受人欺負。一屠夫曾逼迫他從跨下鉆過。</p><p class="ql-block">5.《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在運河邊的河下古鎮。</p><p class="ql-block">6.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駙馬巷周家大院。5歲讀私塾。10歲時,生母嗣母相繼去世,父親長期在外,他擔當兩個弟弟的生記。12歲北上繼續求學。</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2日于淮安</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3日于鄭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拜泉县|
松阳县|
和顺县|
葫芦岛市|
上杭县|
新建县|
福鼎市|
内丘县|
林周县|
鄂托克旗|
屯门区|
明星|
海城市|
胶州市|
临湘市|
渭南市|
新晃|
藁城市|
南通市|
常宁市|
武隆县|
天峨县|
石棉县|
岳池县|
湄潭县|
房山区|
基隆市|
修文县|
荥经县|
新干县|
宁化县|
泰顺县|
如皋市|
边坝县|
赫章县|
开原市|
安泽县|
镇安县|
祁阳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