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汾中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一紀念入學汾陽中學60周年</p><p class="ql-block"> 一一曹日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汾陽中學舊校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不覺己近耄耋之年。60年前的九月一日是我考入汾陽中學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上的新臺階,也是我人生的轉折點。</p><p class="ql-block"> 1964年我十七歲,這年九月一日我從三泉中學考入汾陽中學高中39班,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道路。汾陽中學是省內百年名校,是山西省重點中學,是汾陽縣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我們入學時校門口掛的校牌是:“山西省立汾陽第一中學”。這里有寬敞明亮的20座標準化教室;有一批畢業于全國各地名高校,投身于教育事業多年,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有十幾幢形狀各異的小洋樓點輟在假山涼亭、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的校園內;有兩座滿足千人同時煅煉的大操場;還有藏書數萬本供二百師生同時閱覽的圖書館;有存滿理化、生物各種儀器供各學科科學實驗的理化樓;有冬季燒著暖氣的舒適的學生宿舍樓……。在我們入校前一年汾中招生對象是汾陽縣,文水縣、交城縣,孝義縣四個縣的初中畢業生,而每年只招兩到三個高中班。到我們這一屆因國家1962年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國民經濟方針,國民經濟較前大幅度好轉,因此汾陽中學只招汾陽籍學生兩個班共80人。而這兩個班城內的學生占一個多班,全縣農村籍學生只有20多人,占多半個班的比例。由此可見我們這些農民子女上汾中是多么的不易。汾中為我們這些同學提供了躍上人生頂峰的起點。我進入了一個好的學校。</p><p class="ql-block"> 我們高39班遇到一批優秀的老師。首先班主任謝天老師德高望重,性格豪爽,待人誠實,對學生和氣坦誠相待,一視同仁,平易近人。語文老師顧國祥、張興孝、李耀先、田生玉,數學老師張雅光、王健、田世棟、物理老師李佳珍,化學老師董士虔、智望等都是知識淵博、教學有方,工作盡心盡力的好老師。當學生遇到好老師那是終身受益,也是幸運的。</p><p class="ql-block">我們高39班是一個團結正能量的好集體。學習主動奮發,體育煅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爭先恐后。早晨搶先到教室,晚上遲遲不回宿舍。人人學習努力,個個奮發圖強。全班絕大多數同學參加學校蘭球隊、排球隊、田徑隊、體操隊、武術隊、乒乓球隊等各種體育代表隊。有的同學同時參加兩個體育代表隊。參加學校宣傳隊的七、八個同學都是骨干隊員,后來都成為縣文工團的主力。教室內外衛生從來都是主動自覺搶著干,沒有值日生這一說。共青團干部和班干部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同學間交流談心,互相幫助,互敬互愛自覺成風。</p><p class="ql-block"> 我們班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大家庭。剛入學的一周后我們就去三泉公社的段家莊、團城、張多村三個村支農收秋,當時班里同學還相互叫不來名字,我雖然生長在農村,但由于我們家原來是市民戶口,1962年冬天才被壓縮為農村戶口,也沒有干過秋收這樣的農活兒,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干這么重的農業活兒。通過全班同學的吃苦耐勞,團結奮斗,三個村的社員全給予我們一致好評,勞動結束時社員們依依不舍。高一的第二學期到冀村公社尹家舍幫助種棉花,班里只有四、五輛自行車,大部分男生和女生們背著行李二路縱隊步行五十五里土路到目的地,走到冀村公社的王家社和狄家舍時鄉親們端著熱水瓶和水壺水碗夾道迎接,象歡迎當年的八路軍一樣。1966年收夏時我班到杏花公社的辛莊村支援夏收,一天午飯時天空突變,一時間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傾盆而來,我們班全體同學與強壯社員們一齊冒著大雨沖向上午割倒的麥地,在大雨中往地外高處扛小麥,天上是傾盒大雨,地上是雨水加泥流,空中是狂風肆虐,近一小時的搏斗,終于將上午割倒的小麥搶救到高處。同學們被淋得一個個象落湯雞一樣,全身濕透了,鞋襪都成泥蛋了。社員們看著心疼,把干凈衣服和鞋送到我們住的小學校里,我們和社員們的魚水之情競相體現。夏收完我們回校時受到社員們的夾道歡送。我們班的同學思想進步,生活樸素,刻苦耐勞,學習鉆研,遵守紀律,相互團結。集體主義精神特強。</p><p class="ql-block"> 在汾中學習的三年中,我除了和別的同學刻苦學習外,還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學校安排農場的王老師負責聯系社會活兒,農場提供工具,星期天和假期組織我們家庭比較困難的同學去干,爭的工錢補貼生活。在省運輸公司和大修廠內、小南關等地挖過自來水管壕,在南關鋪過瀝青油路等。</p><p class="ql-block"> 我和劉德潤同學是學校時事組成員,管理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山西日報等報紙,每天負責更換校園報欄內的報紙。</p><p class="ql-block"> 我和馬步洲、秦俊杰、田世健、李德山等同學參加學校無線電小組,學習無線電知識,問成立老師是我無線電知識的啟蒙之師。我從小愛好無線電,上初中時開始玩礦石收音機,高二開始組裝單管收音機(用一只半導體三極管)。1964年我就訂了《無線電》雜志,上汾中時間去的最多的是新華書店門市和交電公司門市,經常騎自行車去孝義縣新華書店和交電公司門市,省吃儉用也要買無線電方面的書籍和電子元件,到外地串聯時首先去的是這兩個地方。1967年春天,我和馬步洲同學騎自行車幾乎一周去一次孝義城買電子元件。通過幾年的刻苦自學和多次實踐,這年夏天我倆每人各自裝了一臺四管機(四只半導體三極管和兩百幾十個電子元件的收音機),用三合板做底板和制作精美的外殼。是那個時代當時最豪華最高級的半導體收音機。全汾陽擁有者僅我們二人,我們是汾陽早期的無線電愛好者。</p><p class="ql-block"> 我和田世健、荊增華、馬步洲、王富英、武桂蘭等同學一同參加學校武朮隊。利用晨讀前,熄燈后和下午活動時間練功。每天起床鈴響前一小時起床,熄燈后一小時回宿舍。早晚在橾場演功。馮育孔老師是武朮隊教練。</p><p class="ql-block"> 從高一第二學期開始,我利用空閑的星期日和假期時間在南門街縣維修隊學習修電動機。這是朋友介紹去的,既不交學費也不爭工錢,吃飯和住宿仍在學校。維修隊隊長張學武對我很好,既認真教又很呵護。開始時就是干拆線等臟話兒累活兒,一年后開始打線圈學壓線,三年下來我己學成熟練工了。</p><p class="ql-block">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十月底汾陽中學文革領導小組開始初步放開學生徒步串聯,我與其他倆位同學首先報名串聯,我們坐車串聯首站到達北京,在北京住在崇文區北京女子十三中,這里距天安門廣場不足一公里,距北京火車站也僅一公里路多。11月3日和10日兩次受到偉大領袖毛主席接見。曾經見證歷史的狂歡,近距離目睹過偉人及其他中央首長的容顏,游遍清華、北大、頤和園。在北京住半個月后又到長沙和武漢串聯,在長沙住在毛主席的母校一一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散步在橘子洲頭,看夠岳麓山的楓葉紅遍萬山,山上山下層林盡染,兩次去往領袖的韶山故居參觀。在武漢住在武漢大學,參觀過長江大橋和武鋼,欣賞滾滾長江東逝水,永不復返。盡享東湖連天水,碧波蕩漾。三個城市共住了四十三天才乘火車返校。雖積極參加過文革運動,但武斗一開始我便激流勇退了。我們班是汾中六個高中班中唯一沒有參加武斗同學的班。</p><p class="ql-block"> 在汾中上學時因我家兄弟姐妹九人,家庭十一口人。生活困難,國家每月發給助學金,高一時每月伍元,高二時每月給陸元,第三年每月給柒元。有助學金者學費也免。當時每月飯費需伍元多點,第二、三年除吃飯外還剩余買書、本子和文具錢。也就是說我上三年半汾陽中學是國家供給的,是黨和政府出錢供我上完高中。我們一家都打心眼里感謝黨和政府。畢業以后,我扎根農村中學40年,默默耕耘,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工作,為祖國培養建設事業的有用人材的實際行動就是對國家的回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汾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積極向上的。汾陽中學是大學校,教會我怎樣做人,教給我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汾陽中學是大熔爐,煅練了我的意志,確立了我的正確人生覌。汾中培養了我,我永遠愛母校,為母校爭光。</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一代與共和國同年歲,曾經是可喜可賀的汾中生;曾經也意氣奮發激揚文字;也曾渡過艱辛歲月,飽嘗苦難的生活;也曾勤奮努力,埋頭實干,兢兢業業為祖國做貢獻;我們是共和國歷史上的“老三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4.9.1.三泉中學考入汾中同學畄影</p> <p class="ql-block">1990.8.高39班師生聚會畄影</p> <p class="ql-block">2006.10.汾中百年校慶師生畄念</p> <p class="ql-block">1967.12.黃凱、矦慶瑞、劉哲生、王建沂、馬步洲、任煥星六位同學參軍畄念</p> <p class="ql-block">2015.9.高39班師生聚會</p> <p class="ql-block">2018.6.高39班同學恭賀謝老師九十歲誕辰記念</p> <p class="ql-block">2018.10.高39班師生聚會</p> <p class="ql-block">2023.4.高39班師生聚會剪影</p> <p class="ql-block">2023.8.作者在汾中四樓前畄影</p> <p class="ql-block">1965.5.汾陽中學武朮隊畄影</p> <p class="ql-block">像片解讀:前一排左一馬步洲,右一田世健。前第三排右一荊增華,右二曹日新。最后排左三武桂蘭,左四王富英。</p> <p class="ql-block">同學友誼點滴(2018),</p> <p class="ql-block">同學友誼點滴(2017),</p> <p class="ql-block">汾陽中學校門</p> <p class="ql-block"> 本文發表在《汾州鄉情》2024年第五期</p><p class="ql-block"> 2024.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兴隆县|
宁化县|
宜宾县|
洛宁县|
湟中县|
津南区|
梨树县|
兰坪|
行唐县|
侯马市|
大同市|
涿鹿县|
宜阳县|
永州市|
大关县|
东辽县|
永仁县|
晋中市|
建水县|
太仓市|
磴口县|
麟游县|
荥阳市|
海口市|
安吉县|
孝昌县|
资溪县|
西宁市|
霍林郭勒市|
桦南县|
鲜城|
台前县|
铜川市|
义乌市|
张掖市|
枝江市|
神池县|
高唐县|
旌德县|
浦北县|